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文学论文 >> 汉语言文学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汉语言文学论文   古代文学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现代文学论文   文学评论   英美文学论文   文学艺术期刊
浅论语境可及\认知效果与双关话语解读
 摘 要:在认知语用学框架内具体阐释以往双关认知语用解读研究中所忽视的语境可及和认知效果这两个关键因素及其双关解读作用。讨论指出,语境可及度是决定释话人语境假设调用的最主要因素。双关话语的认知效果既包含命题性质的认知效果,也包含非命题性质的认知效果。双关话语的最佳关联期待无法在单一解读中得到满足,而必须是由关联程度不一的双重解读联合完成。
  关键词:双关;语境可及;认知效果;最佳关联;认知语用解读
    
  of context accessibility and cognitive effects in the interpretations of puns’
   lin yuan-long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 putian university, putian, fujian351100, china)
  abstract: from the cognitive-pragmatic perspective, 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ound context accessibility and features of cognitive effects, the two factors neglected in previous researches in puns’ cognitive-pragmatic interpretations, pointing out that context accessibility is a decisive factor for the selection of interpreters’ contextual assumptions. cognitive effects for puns consist of propositional effects and non-propositional effects. expectations for puns’ optimal relevance are sufficed not from a single interpretation, but from the combination of varying relevance in dual interpretations.
  key words: puns; context accessibility; cognitive effects; optimal relevance; cognitive-pragmatic interpretations
  
  在言语交际中,为了有效、含蓄、幽默地表达思想和感情,人们常用一个语词同时关顾两种不同的思想、概念,事物、情感等。WwW.11665.CoM双关话语发话人正是随情应景地调动各种语言因素,利用语言文字的音、形、义条件,使一个话语表达式同时关涉“显”“隐”双重意义,有效传递其交际意图。李鑫华依据双关的构成形式将双关概括为两类:同(谐)音双关和同词双关[1]192。例如:
  (1) diplomacy:the noble duty of lying for one’s country[2].
  这是一个谐音双关。人们利用“lying” “ dying”二词音的近似,表达了对外交家行为的戏谑。一针见血,让人回味。
   (2) 人到西非,气氛就有点不同,团中人自我解嘲地说:“渐入差境。”因为以往所到各国都是非洲的黄金地带,此后开始尝试非人生活了[3]。
  作者通过同词异义双关,新巧诙谐地利用“非人生活”同时关指 “痛苦难熬的生活” 和“非洲人的生活”。
  双关话语以经济的话语投入来实现最大的言语效果。其运作特点是“故暗之而明之,含蓄而不含糊。”[4]其优化的言语配置和巧妙的表现特征对于言语交际有着独特的价值和影响,因此引发了众多学者的研究兴趣。研究者主要从修辞学、语用学和认知语言学角度探讨双关的类型、特征、功能以及生成、理解机制。
  近年来,研究者多从关联理论角度对双关理解机制展开讨论。tanaka运用关联理论对双关在英语广告中的语用功能进行了分析[5]。李连涛通过“图形-背景”理论及关联理论分别解释了双关的生成和理解[6]。林元龙结合层级突显假设和关联理论讨论了英语双关的认知语义加工模式[7]。这些讨论都指出了认知语境和关联原则对双关理解的引导和制约作用。但我们认为还有二个关键问题在以往的双关理解机理的研究中未能得到充分的阐释:既然双关双重意义的获取依赖于不同语境假设,那么在理解过程中,什么因素直接影响了释话人的语境假设选择?话语充足认知效果是最佳关联的充要条件。那么在双关解读过程中,双关话语充足认知效果又是如何获取的?
  上述问题分别涉及双关话语认知语用解读中的二个关键因素:语境可及度和认知效果的特性。忽视了这二个因素就意味双关认知语用解读机制讨论的模糊和不充分。因此本文将在认知语用学框架内,主要依据关联理论对这二个因素及其在双关认知语用解读中的具体作用展开论述,以期建构更为清晰和合理的双关认知语用解读机制。
  一、语境的可及度与双关解读的语境假设选择
  关联理论以两条原则和关联性定义为基础。这两条原则是:关联认知原则——人类的认知倾向于同最大程度的关联性相吻合;关联的交际原则——每一个明示交际行为都应设想为其自身具备最佳的关联性[8]260。关联理论认为,话语交际就是明示推理交际。话语的理解过程是确立关联性,寻找最佳关联的推理过程。关联是命题和一系列语境假设之间的关系[9]。因此,关联是一个依赖语境的概念。语用学理论构建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描述释话人如何为特定的话语寻找一个可以使他对之作出恰当解释的语境[10]。在关联理论中,语境主要指认知语境,也称为语境假设,这些假设不仅包括交际时话语的上文、话语发生时的实时实地情景、释话人的知识因素、也包括释话人的认知能力以及释话人当时可及的任何信息[11]。它是一个心理建构体,是存在于人们大脑中的一系列假设。它是与语言使用有关的、已经概念化或认知化了的知识结构状态。熊学亮将之归结为语言使用所涉及的具体场合、语言上下文、知识结构以及社会心理表征[12]116。这种用来处理话语的语境不是预先给予的,而是在交际过程中选择产生的,因而是动态的。当然由于交际主体间认知语境资源和认知能力差异的影响,语境具有个体性特征。
  

 在语言交际中,实际上对话语理解起作用的是构成释话人认知语境的一系列假设,这是因为话语理解涉及两类信息的结合和认知运算,即话语所含的刺激信号建立的新信息和在此之前已经被处理的或存在于释话人认知语境中的旧信息。新信息是在旧信息的基础上经过推理而得以理解。成功的交际就是交际双方不断根据话语所获取的认知效果去改变、调整和选择认知语境假设的过程。然而,释话人的认知语境很大,对同一话语的解读以不同的语境假设作为推理前提会得到不同的认知效果。而且在话语理解的某一点上,并不是所有从认知语境中可获取的假设都具有相同的可及性。释话人受认知经济原则驱使,在选择语境假设时总是以关联为指向,从耗费最小认知努力的最具可及性的语境假设开始的。因此受关联期待影响的语境可及度成了决定释话人语境假设的最重要因素。wilson & sperber提出的关联性话语解读程序就认为,话语理解是释话人沿最小努力路径推算认知效果,按可及性顺序检验解读假设(即检验解歧、指称确定及隐义推导等结果)。当关联期待得到满足时停止推理[13]。
 (一)语境可及度
  可及度(accessibility)是认知心理学上的概念。通常与长期记忆或短期记忆中的信息激活程度有关。可及度决定了信息提取的难易[14]。
  carston从关联理论角度将语境可及度定义为:(从记忆中)对假设提取或(在当前被处理刺激所提供线索的基础上)对假设建构的难易;可及度是程度概念,受某些因素影响处在持续的变化之中,其中在某特定时刻被注意的对象就是影响因素之一[15]。carston的论述表明,在话语解读中,释话人语境假设是一个从高可及语境假设到低可及语境假设的连续体和渐变群。但语境可及度的动态性并不意味着语境假设调用的杂乱无章。在其它条件下均等的情况下,不同性质的语境假设调用的难易程度还是有一定的规律。熊学亮认为,具体场合中的情景信息最易调用,其次是工作记忆中的上下文信息,而长期记忆中的百科信息的可及性最低[16]。但是,这种规律并不绝对。杨子提出,carston 在可及度概念中特别提到了注意力因素对可及性变化的影响,但这一说法过于简单。他认为,语境可及度还会受到语境假设的调用频率、信息处理的时间间隔、释话人的个人经历、情感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基本上对语境假设可及度的影响力成增强趋势[17]。如在解读“can you pass me the salt?”这类话语时,释话人知识结构语境中的假设由于调用的频繁已具备规约性或典型性特征,往往会自动激活。那么该语境假设就获得了比具体场合或上下文更多的语境可及性,在话语推导过程就会被优先选择。
  (二)语境可及度与双关解读中的语境选择
  在双关话语理解过程中,释话人受关联原则支配,首先启动最可及的语境假设,结合语境信息进行演绎推理。以最可及的语境假设为推理前提的第一解读总是无法满足最佳关联期待。于是释话人不得不搜寻次可及的语境假设对话语进行第二解读。双关话语发话人正是预测到了释话人的这一推理规律,有意通过特定话语明示信息的编排,迫使释话人经历一个语义双重解读过程,从而实现其交际意图。例如:
  (3)why are lawyers all uneasy sleepers? because they lie first on one side,and then on the other,and remain wide awake all the time.[1]195
  这是一个同词异义双关,它有双重解读:第一解读是“因为律师在床上翻来覆去,所以无法入睡”;第二解读是“因为律师(在帮人打官司时)两边撒谎,所以要保持高度的清醒。” 在这一双关解读过程,“lie”作为“躺”这一词义会先得以激发,而其另一词义“撒谎”被滞后提取。其原因何在?这与语境假设可及度密切相关。首先发话人有意将“uneasy sleepers”放在双关话语的上一语句的尾部,使之成为负载新信息的信息焦点。这一信息编排使得“不安稳的睡眠”这一语境假设更容易引起释话人的认知关注。释话人在处理“lie”所在的双关语句时,耗费最小的认知努力就可以调用这一语境假设。因而该语境假设就成为语境可及度最高的假设首先得以选择。熊学亮提出,认知语境的操作是以脚本或图式为基本单位[12]117。脚本或图式都是由具有各种关联性的的概念组成的知识结构网络。双关语词“lie”的“躺”词义作为与“睡眠不安稳”这一脚本密切相关的概念得以高度突显,被释话人优先提取,从而促成了该双关话语的第一解读。yus指出,这种千篇一律的一问一答话语模式往往预示着话语的幽默性[18]。由于释话人没能从第一解读中获得话语所暗示的幽默效果,话语的最佳关联期待无法得到满足,释话人需要对话语进行新一轮的推导。释话人扩大语境搜寻范围。上文话语中较早处理的另一个词汇语境线索“lawyers”这才进入释话人的语境假设调用范围。“律师”图式所包含的“法庭辩护”“瞒天过海”“巧舌如簧”等社会文化表征信息引导释话人激活了与该图式语义网络关联程度强的“lie”的另一个词义概念“撒谎”,并最后引发了该双关的第二解读。
  二、认知效果特性与双关话语的最佳关联解读
  (一) 认知效果
  关联理论的重要贡献在于它提出下列两个见解:对话语的理解是将其语境化的过程,是将话语的明示信息与相关的语境假设进行演绎推理的过程;在正常的言语交际中,释话人总是遵循最佳关联原则,在认知过程中力图以适当的努力获取充足的认知效果。关联涉及认知努力和认知效果二个因素。认知努力与话语关联性成反比关系。而认知效果与话语关联性成正比关系。熊学亮 提出,以两个变量的互动来指导语用推理的走向和终止,不具实际操作性。可行的办法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认知努力的变化,尽量把所需满足的变量限制在作为关联充要条件的认知效果上。认知努力仅作为影响认知效果的一种因素存在[19]。此外,熊学亮认为,认知努力虽在表面上与关联度成反比,但更高层次上的其它因素可以导致对认知效果和认知努力折算关系的相对性调整。如额外的认知努力往往有额外的认知效果予以补偿[20]。因此,所谓的最佳关联期待主要是对认知效果的期待,这才是语用推理全过程的主导要素。
  认知效果是话语所提供的信息与语境之间的一种关系。新信息和原有语境假设之间有三种关系会产生认知效果:加强原有语境假设;与原有语境假设相矛盾,并排除原有语境假设;与原有语境假设相结合,产生新的语境暗含[8]114。赵艳芳指出,认知效果是一个概括性词语,具有不同的种类。它包括信息效果、人际效果、幽默效果和诗性效果等[21]。这就意味着,尽管命题性质的认知效果,如信息效果,往往由命题因素引发,但话语命题引发的认知效果并非全是命题性质的。话语命题还会引发反映发话人态度、情感等非命题性质的认知效果。
  (二)认知效果与双关话语最佳关联的确立
  双关话语内涵丰富,或委婉含蓄,或语含讥刺,或新巧诙谐,还可表达痛苦悲愤之情。双关话语最佳关联期待的满足也是以话语充足认知效果的获取为充要条件。但双关话语与其它话语不同的是,它要求双重解读的共存。而双关话语通过第一解读一般只能获取命题性质的信息效果。只有结合第二解读命题性质的信息效果和以第一解读为铺垫所产生的幽默、委婉等非命题性质的认知效果,释话人才能获得双关话语最佳关联解读所需要的充足认知效果。因此,双关话语解读所获取的充足认知效果既包含命题性质的认知效果,同时往往也包含非命题性质的认知效果。双关话语充足认知效果的获取必须是二次解读所取得的不同性质的认知效果的叠加。双关话语如果在第一解读就取得充足的认知效果,释话人就没有必要扩大和调整语境假设,进入第二解读阶段。同时双关话语充足认知效果的获取也不可能由第二解读独立完成,否则双关双重意义和发话人意图也就无法实现。话语也就成了一语一关,而不是一语二关了。

我们同样以上文例(3)具体讨论双关话语解读过程充足认知效果的获取情况。释话人在话语信息和认知倾向的影响下,选择对他而言可及度最高的语境假设,首先激活“律师在床上翻来覆去,因此睡不着”这一解读。话语一问一答的常规幽默文本模式,往往向释话人预示着话语的幽默性。因此,当释话人作出第一解读后发现该解读无法产生所期待的幽默效果,释话人就会扩大语境搜索范围,重新调用语境假设,选出次可及的语境假设,从而提取第二解读:律师(在帮别人打官司时)往往两边撒谎,因而要保持高度的清醒。释话人在第二解读中获得信息效果的同时,也顿悟了发话人的意图,从而获取了话语的幽默讽刺效果。当然,如果没有第一解读的铺垫,第二解读的幽默讽刺效果就无从获取。如果发话人直接用“because they tell lies first on one side,and then on the other.”这种清晰无歧义的话语来表述,那么发话人意欲表达的隐含在话语信息中的非命题性质的认知效果便荡然无存了。话语双关也就不复存在了。所以说,双关话语充足认知效果的获取是第一解读效果和第二解读效果的叠加,而不是任何单一解读效果就可独立完成的。这也解释了双关话语解读需要耗费释话人更多认知努力的原因。当然,释话人的额外认知努力的投入可以产生额外认知效果。双关隐性话语意义虽然增加了释话人信息处理的负担,却会产生适宜、礼貌、幽默等非命题性质的附加认知效果,从而有助于双关话语整体认知效果的获取和发话人交际意图的破解。从这意义上讲,双关话语以经济的方式确保了认知成本与收益的最佳平衡。双关话语发话人并非在浪费释话人的认知努力,增加释话人的认知负担。而是通过这种方式给释话人带来认知顿悟后的心理愉悦和对双关所传达的非命题性质的相关认知效果的洞悉,并最终获取双关话语理解所必需的充足认知效果以及话语解读所期待的最佳关联的满足。
 下面我们结合一个汉语同音双关的经典语例阐析双关话语认知解读的进程。
  三、双关话语认知语用解读实例剖析
  (4)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刘禹锡 《竹枝词》)
  在这首诗的最后一句诗句中,诗人用了“晴”字同时关指着两种不同事物。“晴”字语面上关顾着上句“东边日出西边雨”,说晴雨的晴,语底却又暗指再上一句“闻郎江上唱歌声”,说情感的情。陈望道指出,就这个例子来说,“晴”字双关所及的两个不同对象,内容上是有轻重主次的分别的。眼前的事物“晴”实际上是辅,心中所说的意思“情”实际上是主[22]。
  在话语解读时,释话人受认知倾向和语境可及度的影响,首先激活的是“晴天”和“ 雨天” 的认知框架。“天气”这一语境假设,因上文信息处理时间间隔最小得以优先调用。因此,第一显性解读得以突显:说它是晴天吧,两边还下雨。说它是雨天吧,东边不远又出着太阳呢。这一解读加强了释话人的语境假设,因此具有认知效果。但是,考虑到这是一首摹拟民间情歌的诗作。它往往取材于眼前习见的景物,含蓄地表达微妙的情感。这种根据汉语语言的特点而形成的情感表达,是历代民间情歌中常见的。而释话人从第一显性解读无法获取所期待的反映女主人公情感的话语认知效果。因此,该语句在释话人的初始语境假设中没能产生充足的认知效果,只获得部分关联。为获取最佳关联,释话人得扩展语境,对语境假设进行重新调用。由此,诗歌第二句“闻郎江上唱歌声”进入了释话人的注意视线。一个“郎”字暗含了女主人公对这小伙子的爱慕之情。该词所隐含的常规情感联想意义作为知识结构存储在释话人认知语境中,帮助释话人建立“爱情”认知框架并调用相应的语境假设参与双关话语认知效果的建构。在“爱情”认知框架的引导下,“晴”字的读音激活了释话人心理词汇中的“情”这一语音联想概念,第二隐性解读得以形成:女主人公虽然在心里爱上这个小伙子,但对方还没有什么表示呢。今天,他从江边过来,而且边走边唱,似乎是对自己有些意思。这一双关诗句刻画出女主人公的迷惘和眷恋。因此,第二解读不仅获取了命题性质的信息认知效果,还获取了非命题性质的诗性效果。至此,释话人才获得这一双关诗句充足的认知效果,最佳关联期待在释话人的双重解读中得到满足,话语推理停止。当然,相对于第一解读而言,第二解读具有更大的关联性。不可否认,第一显性解读意义尽管在双关话语中次要的,但并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必须要存在的,因为它的存在强化了双关话语第二解读的认知效果。在这一诗歌作品中,如果没有了“道是无晴却有晴”这一层意义的铺垫和掩饰,表达主要意图的“道是无情却有情”就显得过分直白,诗歌的含蓄美便荡然无存,女主人公的那种忐忑不安的微妙复杂的心理就无法得以成功表达。所以说双关最佳关联所需的充足认知效果的获取是以第一解读认知效果和第二解读认知效果叠加完成的。释话人为处理双关话语所付出的附加认知努力由附加认知效果和心理愉悦的获取为回报。当然,双重解读的关联性并非完全均等的。在表里双关中,第二隐性解读意义往往是发话人主要意图之所在,因此,相对第一显性解读而言具有更大的关联性。
  四、结束语
  双关话语发话人巧妙地利用语言条件和释话人认知语境资源以及认知能力,通过话语明示信息引导释话人选择不同语境假设对双关话语的“显” “隐”双重意义作出解读。这种表达方式既让释话人产生认知心理的愉悦感和满足感,同时又成功地实现发话人的交际意图,可谓一举两得。在双关话语的解读过程中,释话人以具体关联期待为操作参照。双关话语最佳关联期待的满足是在话语的明示信息、语境假设、认知效果和释话人认知能力等因素的相互调节和共同作用下,由关联程度不一的双重解读联合获取的。双关话语充足认知效果是由双重解读的命题性和非命题性认知效果的叠加完成的。
  
  参考文献:
  [1] 李鑫华.英语修辞格详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 attardo,salvatore.linguistic theories of humor[m].berlin:mouton de gruyter,1994:115.
  [3] 沈谦.语言修辞艺术 [m].北京:
  • 上一篇文学论文:
  • 下一篇文学论文:
  •  作者:林元龙 [标签: 论语 认知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性语境中的自然精神选择及…
    时代语境下的人性彰显(小说评论)
    浅论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的现实意义
    新媒体语境下传统媒体在融合中的新闻传播
    全球化语境下民族院校英美文学教学改革再思…
    英美文学与华文文学的多元文化语境对比研究
    浅论对外汉语专业古代文学课程的人文教育功…
    浅论21世纪西方文学的走向与特征
    浅论《朝花夕拾》的双重内涵
    现代传播语境下的网络话语特征
    浅论假新闻的成因、危害及对策
    党报策划对区域发展的引领作用浅论—以河南…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