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外语论文 >> 其他相关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外语翻译论文   语言文化论文   英美文学论文   其他相关论文   学术英语   商务英语   英语教学
苏南企业应对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必要性及策略研究
摘 要:近年来苏南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当地制造业作为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受到的冲击尤为强烈。本文基于对劳动力成本上升给苏南企业带来的压力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必要性等问题的分析,结合苏南制造型企业现行的应对措施,从宏观及微观两个层面提出适合企业长远发展的途径即品牌建设、集约化经营、erp系统运用和自动化设备开发。
  关键词:劳动力成本 制造业 转型 策略
  一、背景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劳动力素质的不断提高和劳动力需求的不断扩大,劳动力成本逐年上升。统计显示,2012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9.0%;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实际增长14.0%。(国家统计局,2013)所以从全国来看,工资涨幅较快,对企业运营产生重大影响。在此背景下,下文将针对苏南的现状、国家相关政策和劳动力的竞争力这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1.苏南各市劳动力成本现状分析
  无锡市2011年度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工资为50376元,比上年增长12.56%。(无锡市统计局,2012)苏州市2011年度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工资为40260元,2011年相比于2010年涨幅为9%左右。(苏州市统计局,2012)常州市2011年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工资为49755元,比上年增长12.5%。(常州市统计局,2012)。由上述数据不难看出,苏南企业平均工资涨幅均在10%左右,急剧上涨的工资对企业成本有重大压力。
  2.国家劳动力成本政策分析
  近年来,我国政府在收入分配和社会福利方面进行了许多重大改革。wWw.11665.cOm提高居民收入、保障人民收入的法律法规逐渐出台。这些促进了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完善,同时也增加了我国劳动力的成本。
  苏南加工制造型企业中,大多数的工人普遍收入较低,基本处于收入水平的最底端。我国从1994年开始实施最低工资制度,2004年3月1日开始实施《最低工资规定》来保障这类务工人员的利益。2012年苏州市最低工资标准由原1140元/月 调整为1370元/月。(苏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12)2012年无锡市最低工资标准由原1140元/月 调整至1320元/月。(无锡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12)2012年常州市最低工资标准由1100元/月 调整至1320元/月。(常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12)最低工资标准的硬性规定,增加了苏南各加工制造类中小型企业的运营成本,也从一个方面体现了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客观事实。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经过不断完善,从传统的国家承担制向国家、企业和个人共同负担转变,我国企业也因此在社会保障体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这些社会保障费用是劳动力成本的重要构成要素,所以社会保障费的提高也为劳动力成本提高的原因之一。
  3.劳动力成本上升带来的压力
  劳动力成本变动是否会在价格中有所反映,当其他条件不变,劳动力成本增速低于劳动生产率增速,产品价格一般不会明显上升。反过来,物价水平的普遍连续上涨,也会造成劳动者生活成本提高,刺激劳动者要求增加工资薪酬,从而推升劳动力成本。厂商则会通过进一步提高商品价格消化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利润的影响,最终形成“工资-价格”螺旋式上升格局。
  这种劳动力成本上升带来的压力主要有下:
  (1)形成一定的价格上涨压力。一般来说,劳动生产率短期内难以快速提高,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加重通货膨胀上行压力。但在较长时期内,劳动力成本优势的减弱将刺激国内企业调整要素投入比例,通过大幅提高劳动生产率抵消劳动力成本上升的负面影响。2004-2008年,苏南制造业工资年平均增长率为14.13%,而同期劳动生产率的年均增速也达到了10.69%,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工资上涨带来的通货膨胀压力。由于不断上涨的劳动力成本带来了各类价格上升,制造产品的原材料成本也会上涨,由此带来连续性地价格变动。
  (2)造成对外出口量骤降压力。中国作为世界工厂,主要进行的是加工制造装配等活动,因此劳动力成本在总成本中占有较大的比重,苏南的制造产业部门大都是面向出口的外向型经济部门,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将会对这些企业造成致命的打击。苏南的出口产品大多为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势必会造成出口量的严重减少,这样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中,最重要的一架就会失去作用。
  二、苏南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必然性
  当前苏南制造业劳动

力成本上升,多方将矛头直指新《劳动合同法》。不可否认,《劳动合同法》的发布确实使得某些企业增加了劳动力成本,但其影响力度是有限的,而中国经济形势的变化才是劳动力成本增加的必然因素。
  1.经济发展的必然导向
  从宏观面来看,苏南地区正进入一个生产要素成本周期性上升的阶段,成本推动的压力趋于加大。苏南经济发展到目前这个阶段,价格的提升是一个必然的过程,而其中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最为明显。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政府提出让全民享受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国家战略从不平衡转向平衡发展,“民工荒”一词也由此出现,同时说明低价劳动力无限供给的格局已经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是历史性的,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到了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也是苏南制造业经济发展的必然导向。
  2.经济一体化下通货膨胀愈演愈烈
  苏南地区靠近上海,对外交流和国际贸易已发展成为继沪、深、广之外的又一开放区域。与此同时,在基本生活消费品价格大涨的带动下,整体物价上升,涨价潮带动了加薪潮,汇丰银行、长江实业、太古集团等多家大公司宣布加薪,且幅度高于通胀率。大部分公私机构也跟随加薪。这些大型企业的加薪带动了更多企业包括苏南地区制造业的工人愈发高涨的要求加薪浪潮。
  随着中国、印度还有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和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对全球初级产品的需求量不断上升,导致初级产品进入一个成本上升的周期。制造业的初级产品价格的上升必然导致加工产品价格的上升,从而推动企业成本包括劳动力成本的上升。   3.劳动力供给失衡
  我国自20世纪7o年代起实行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在30多年里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计划生育政策带来的负面效应逐步显现。由于人口出生率的降低,劳动力供给无穷大的假设已经不成立,苏南经济发展即将迎来刘易斯拐点,而我国经济经在未来可预见的时期内,仍将保持高速的增长,而经济的高速增长需要劳动力的支撑,这样供给与需求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劳动力成本上升就必然发生。
  另一方面,制造业作为一个基础行业,很多高校毕业的学生不愿选择该方面的就业,而劳动力的需求量又极具上升,这种矛盾也导致制造业的劳动力成本就必然上升。
  三、企业当前应对方法分析
  不断上升的劳动力成本是目苏南中小型制造类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当前,苏南纺织服装业的加工企业的利润仅在5%-10%左右。在市场经济中,企业要谋发展就必须对变化及时作出反应。针对上述压力,苏南制造类企业短期内试图从不同的切口入手解决问题,本文选取其中较为典型的四种策略,特点鲜明,分析其主要的局限性能为找到适合苏南企业发展的途径提供思考。
  1.工资、员工效率双提高
  由于目前我国制造业的竞争力并不仅仅缘于低成本,而更多地植根于完整产业体系所带来的范围经济效益、优良的人力资源及基础设施、较高的宏观经济稳定性等因素。这些因素有些是长期优势,可以维持相当一段时期,所以一些企业选择小改变:提升工资的同时更加注重对员工的培训,并且增加对员工福利保障等方面的投入,以减少员工流失率,并提高生产效率。虽然工人的工资不断上涨,但是“用工荒”现象说明越来越少的工人愿意从事劳动强度高且生产环境有待改善的制造类工作。因此,这类企业希望首先能稳定住工人,其次提高效率,最大程度将劳动力成本的增加转换为生产效益的提高。
  但仅通过加强对工人的培训及管理达到增加生产效率并不足以应对未来劳动力工资不断上涨且涨幅较大的趋势,只是短时间内的无奈之举。
  2.机器人成为二次“人口红利”
  富士康已有计划启用机器人代替劳动力进行生产,不少苏南制造类企业同样采用这一战略。
  苏南地区的政府、园区和企业,对机器人产业的认知程度、发展意识和应用能力普遍较高,并视其为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新的“人口红利”。不少实力雄厚的企业已开始将机器人投入生产线,例如位于苏南地区的蒙牛、伊利集团车间,分拣包装机器人能自动识别200克、250克和500克不同规格的袋装奶,按每小时1.5万包速度分门别类入箱封装。而每两条生产线,仅需要1名看管工人。机器人不但工作效率高,出错概率小,且能适应高强度的工作以及释放有害物质的工作环境。不少类别的

术工作,一个机器人就能取代多个工人。这些优势大大减少了企业的劳动力支出,机器人可谓是传统制造业的福星。
  尽管机器人的初期成本较高,但是鉴于我国还将处于相当一段时间的制造业阶段,这种选择既有利于企业的长期性竞争优势又能促进我国的机器人领域研究。同时,我们也要警惕这一现象带来的问题:机器人的出现势必会挤压普通工人的工作机会,若大量企业纷纷采取这一举措,我国的社会就业率势必会受到影响。
  3.向苏北转移
  由于苏北地区的经济相对落后且对资金的需求量相对较大,所以苏南部分企业在政府的号召下将企业转移到苏北以求降低成本。江苏省政府为鼓励和推动苏南企业加快向苏北转移的步伐已制定出六大举措,比如对苏南的传统制造业企业将不再给予税收优惠等;而地方政府也会创造有利条件吸引转移的企业,这个选择具备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但是对于企业来说,这种做法只是缓兵之计,尤其是仅仅在中国不同地区之间转移。目前,由于苏北在近几年的快速发展,苏南和苏北的劳动力成本的差异在逐渐缩小,在当前区域经济呈快速发展的情势下,试图找到一个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地方,重复以往的生产、经营模式是非常困难的。预计未来三到五年,我们的劳动力成本将上升百分之三十到百分之五十,转移产地也无法彻底有效解决这个问题。而且,转移受当地政策的稳定性、基础设施水平,政府的服务环境,市场、原材料供应等多个方面影响,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风险性较高且需要投入较大,收益周期能维持多久都是这个选择值得思考的问题。
  4.由制造业转向服务业
  一些为数不多的企业选择退出制造业另起炉灶。中国利用人口红利获取利润的时代维持不了很长时间,第二产业逐渐让位给第三产业的趋势毋庸置疑,加之国人的消费观念也愈加现代化,服务业在我国目前的发展状况良好,所以此时退出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尽管我国的服务业目前仍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是各类细分行业竞争相当激烈,进入服务业并能持久创造利润所需的因素条件及运用相比制造业更加复杂。
  同时,外资的选择也逐渐呈现出这一变化。近年来,苏州新增现代服务业企业172家,且投资方向主要在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集聚了大量台资制造业的苏州正在完成一次引资方向的大转折: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为此,苏州工商局出台《支持和促进台资企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在意见中明确指出,今后将鼓励台资投向现代服务业和社会事业。
  四、途径
  1.建设品牌 专注于产品
  应对劳动力成本的上升的瓶颈,根本之道在于提升产业水平,向价值链的上端突进。除了在自主创新方面进行提升,企业在品牌的建设方面也应当有意识将眼光放在长远。
  (1)品牌—苏南制造业的软肋
  目前苏南大多数制造类企业仍旧从事的是贴牌生产,贴牌就是依托成本优势而且主要是劳动力成本优势,委托商获取的是品牌利润,故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对于这些企业意味着大大压缩利润空间。同时,之前在品牌建设上的不力导致企业品牌没有建立,多数苏南制造类企业利用品牌获利的能力很弱。究其根源,中国制造类企业的短期投机现象非常严重,执着与坚守恰恰是中国制造业最缺乏的特质。在之前30多年的压缩式工业化阶段,中国企业产生了急于求成甚至是浮躁的行为方式,并很快形成弥漫性社会现象和氛围。如此注重立竿见影的业绩和迅速的规模膨胀,以及追求短期致富,必然导致削弱了扎实、执着的实干精神。  (2)苏南品牌建设初现活力——阳光集团
  尽管整体而言,制造类企业的品牌意识较为薄弱,但也不乏少数企业已在这方面取得一定成就,为其他企业提供了成功的可能。
  品牌建设方面,江苏阳光集团作为全球最大的毛纺生产企业和高档服装生产基地,是中国纺织行业唯一同时获得“世界名牌”和“出口服装免验”荣誉的企业。“阳光”商标是我国精毛纺行业第一个中国驰名商标,“阳光”品牌被评为商务部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名牌。
  在产品研发方面,企业从全面提升产品附加值、品质、抢占价值链高端地位入手,开辟新的增长空间。阳光集团以每天50个新品的开发能力,焕发出令人惊叹的“青春活力”。2012年以来,阳光集团将天然果纤花呢、蚕丝绒花呢和高弹保形精纺面料这三个填补国内空白的新产品投入市场,受到了国内外服装厂商热捧。
 

 2.集约化
  集约化是指在最充分利用一切资源的基础上,更集中合理地运用现代管理与技术,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积极效应,以提高工作效益和效率的一种形式。
  苏南各加工制造型企业在应对劳动力成本上升所带来的巨大压力时,要使产业发展集约化。其主要应做到的是,在产业内部,各企业内部资源要做到产业组织结构适度集中,企业能从中获得规模经济效益;企业外部资源要做到产业或行业内部专业化分工体系完善,相关企业布局合理,企业能从中获得外部经济效益。并由此形成产业群,即为龙头企业搭建供应链的上下游企业群,让他们能够产生集聚效应,发挥产业优势,从而应对劳动力成本上升的问题。
  西安曲江新区作为集约化的成功典范,它重新定位核心价值理念。例如使用“中华盛世精神家园”,暗示古代“盛唐”文化和当代“盛世”文化交相辉映的文化核心;同时在现有模式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成为“旅游+文化+商业+地产”的具有一体化继承与整体包装复制能力的完整链条,扶持相关领域具有号召力和市场占有率的明星企业,为今后扩展积累可以忽略地域差异进行复制的能力。
  上述成功案例给苏南各制造加工型企业树立了典范,也显示出集约化对解决劳动力成本上身问题的可能性。集约化使得苏南各企业将质量经营放在首要位置,从原先的以量取胜转变为以质取胜,重新塑造企业优势,苏南各企业可借集约化的契机重视质量把控,引进先进设备加强质量监管。集约化提高了效益效率,坚决杜绝“高成本、低效率”和“少、慢、差、费”的状况,全力向“低投入、高产出”和“多、快、好、省”的经营目标努力,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的利润,让每个工人的价值都得到质的提升。集约化强调人才经营,建立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启用优秀人才参与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这有利于提高工人素质,效率得以最大化。
  3.制造业运用erp以解决人力成本问题
  正如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王文京所说,“从中国企业发展状况、企业信息化应用状况、管理软件厂商发展状况以及管理软件产业链发展状况看,erp应用将从贵族式消费变成企业普遍应用的大众消费,中国将进入erp普及时代”。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低技术含量还将是中国制造业的主流。所以,在逐步提高产品技术和品牌含量的同时,如何有效的全面控制企业营运成本,仍是苏南制造业应当关注的重点。
  以苏南企业的物流环节为例,物流成本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为供应物流成本、生产物流成本、销售物流成本、废弃物流成本等erp系统,它不仅能够为企业物流管理排忧解难,还可以解决多个普遍性的具体问题。例如,生产环节中,企业运用erp通过相应的管理模块,使生产流程、业务流程成为高效的“流水线”,提高生产线的劳动效率;财务事务中,利用erp的财务系统能够更好地实现财务数据的搜集和整理,为实现财务管理的事前预算、事中控制、事后分析提供第一手材料,从而减少运营风险。
  为此,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苏南制造企业纷纷投资建设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系统),其目的也是寄期望通过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现代信息技术, 有效整合企业的资源,提高运作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重构成本竞争优势。这种方式是通过变相的提高生产效率,使生产总量的增长指数大于劳动力成本上升指数。
  在实际应用中,企业可根据自己组织复杂程度和制造复杂程度、管理基础水平以及企业资金供应状况,选择对该企业而言最优的实施方案。通过四个阶段的进程推进,企业不仅可以得到明显的降低成本效益,同时完整的erp 企业管理体系也随之形成。这样,侧面地抑制了制造业劳动力成本相对上升,从而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生产效益和利润。
  参考文献:
  [1]孙彦红.试析近年来意大利产业区的转型与创新[j].欧洲研究,2012(5).
  [2]刘阳.《国际贸易蓝、绿条款与中国劳工、环保制度创新》[h].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3]夏怡斐,南天云.我国未来劳动力价格预测研究[j].统计教育,2007(10).
  [4]张本波.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因素和影响[j].宏观经济管理,2o08(10).
  [5]李璐.关于当前我国物价水平波动态势的研究[j].知识经济,2009.
  [6]廖贱发,潘建华.中小企业erp 应用若干问题探析[j].财会月刊,2008(02) .
  [7]郭岚.erp 运用与

营企业财务管理[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
  [8]吴苓苓.企业财务管理发展的必由之路[j].江南大学学报,2005(06) .
  [9]朱秀菊.中小企业实施erp 的若干问题[j].上海企业,2006(05) .
  [10]辛永容.中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的影响因素研究[j].价格月刊,2010,02:65-69.
  • 上一篇外语论文:
  • 下一篇外语论文:
  •  作者:佚名 [标签: 劳动力 国际机场 劳动力 成本上升 模式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现代企业档案工作运行机制的建立
    浅论面向中小企业需求的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
    电子商务企业面向少数民族地区开展业务的对…
    我国企业人力资源外包可行性分析
    长沙高新区企业实施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可行…
    国有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评价研究
    浅论我国企业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发展与应用
    我国企业周边绩效管理研究
    论企业实施有效公关传播的方法
    浅析国有企业建立企业年金制度的模式选择
    浅谈企业职工工伤补偿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浅谈建筑施工企业的项目管理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