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教育理论论文   基础教育论文   中等教育论文   高等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论文   心理学论文   学科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   教学管理
 德育管理   体育论文   地理论文   教育期刊
试析经济复苏时期我国高职教育的价值取向

  论文摘要:论述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价值取向的现状,从社会、企业、学校、学生四个方面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价值取向进行科学合理地定位,并提出了实现我国高等教育价值取向的对策建议。

  论文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价值取向;定位

  一、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价值取向的认识

  黄炎培是我国近代第一个提倡职业教育的人,他组织成立的中华职业教育社是我国近代第一个职业教育机构。黄炎培大力倡导职业教育,加强职业情操的陶冶,注重其实效性。高等职业教育是更高层次的职业教育,它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为主。2010年我国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职业教育要满足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实现我国从人才大国向人才强国的转变。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学生的价值取向上尤其要与这一点保持一致。价值取向是伴随着人们超越本能的活动水平,摆脱物质需求的束缚,争取实现精神需求,进行探索和创造而产生的。价值取向是人们认识和评价客观事物时所持的基本观点,既是人们行为的出发点又是人们行为的落脚点。从哲学上来讲,价值是描述客体之于特定主体需求的满足程度。高等职业教育的价值是指高等职业教育对社会、企业、学校、个人的作用和意义。高等职业教育价值取向是高等职业教育主体根据特定时期人们需要的变化对高等职业教育价值重新选择的过程,即打破价值结构中原来各要素比例的均衡状态,重组新的均衡状态的过程。
  高等职业教育受其自身的发展水平、社会的需要、企业的需求、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职业素质和专业素质、学生的素质等各个因素的影响,其中的任意一方的变化都会影响高等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WWw.11665.COM价值取向反映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只有科学合理地定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价值取向,才能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和谐的发展。

  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

  当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以“十二五”规划纲要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依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国家和企业培养了一大批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的高技能人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价值取向的定位以实践科学发展观为思想指导,从社会、企业、学校、学生四个方面探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价值取向。
  (一)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经济价值取向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始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期。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教育上恢复了高考,我国开始筹建停滞十年的高等教育工作,在经济上提出了改革开放,允许一部分地区先发展起来。社会经济随着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而发展,当时一些社会经济发展比较快的城市为培养经济发展所需要的高级专业技术工人,首先创办了许多高等职业院校,设置与企业生产、管理等相应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1985年教育部出台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证,提高了创办高职院校的积极性。除此之外,一些高等专科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及成人高校等也如雨后春笋般在我国发展起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经济产生了许多与高新技术有关的新的工作需求,这些新工作急需具有高素质、新技术的高级技术的技能型人才,从客观上促进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尤其在我国在2001年加入wto后,党中央提出了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使产业结构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经济的发展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高等职业教育逐渐成为职业教育的重中之重。因此,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由于高等职业教育具有明显的地方性,特定地区的经济发展为本地区的高等职业教育提供了最为直接的源动力,这是因为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的设置都是以地方企业的需求为导向,它首先是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服务。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地方高等职业教育为社会、企业提供了大量的具有特定技术的专业人才。因此地方的高等职业学校更乐意招生本地生源的学生,直接为当地的企事业单位培养操作型、技能型人才。学生毕业后直接留在当地工作,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做贡献,避免由于地区差异导致人才外流。高等职业学校也可以和本地区企业进行技术合作,提供技术指导、岗位培训等。高等职业教育富有成效地为地区经济发展服务,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使得知识、技术更直接和快速地转化为经济效益。高等职业教育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劳动者素质、技能的提高直接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企业从高等职业教育中获得了经济效益,增强了企业投资高等职业教育的兴趣。同时经济的发展又对劳动者的素质、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客观上促进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向前发展。所以说,高等职业教育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同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又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提高,二者相辅相承。
  (二)高等职业教育的个人需求价值取向
  高等职业教育的个人需求价值取向主要是指高等职业教育要满足受教育者的个人需求,传授他们基本的知识和工作所必需的技能,实现受教育者的理想和愿望,只有这样才能在生源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一般说来,受教育者接受高等职业教育毕业后的去向主要有两种:一是毕业后找到工作,二是升学。
  就第一个方面而言,由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可以知道,高等职业教育重视受教育者应用能力、工作技能方面的培养,为社会和企业培养了大量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目前人才市场对具有特定技能的高级人才(即高级技工)有很大需求,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高等职业教育具有更强的就业优势。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具有很强的动手能力,而且在培养上具有定向性,面向特定的某一类特定的技能培养学生,学生毕业后就能很好的胜任某个职业岗位,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高等职业院校还应该对毕业的学生建立校友通讯录,发挥校友的作用。同时还要设立就业指导机构,通过各种途径及时获取社会、企业的人才需求状况,并将信息及时反馈给学校,学校根据人才需求的变动采取相应对策。同时,高职院校还应与用人单位建立联系,加强校企合作,这样在毕业生就业方面就能得到这些公司、企业的支持。只有毕业生的个人素质和专业素质过硬,找到好的工作,高等职业教育才能建立自己声誉,创立专业的特色。
  就第二个方面而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些学生渴望继续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因此很多学生对升学具有非常强烈的愿望,从而学校在政策上应该给予必要的支持,允许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通过相应考试和考核进入普通高校学习,并且在毕业后和普通高校的学生一样就业或是考研。因此,高等职业院校在课程设置中应该反映出这一点,比如重视基础知识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较为扎实的基础知识教育使学生具备更大的柔性即所谓的“宽口径”,为学生的升学提供更宽广为方向。总的说来,就是高等职业教育应该除了给学生提供人才市场所需必要的技能外,还应该提供给学生升学所需的基础知识,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高等职业教育的个人需求价值取向主要从学生毕业后找工作和升学两个方面考虑,既要加强基础知识的讲授又要加强技能的训练和提高,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周到的服务,从而体现了高等职业教育的个人需求的价值取向。这是因为只有满足了个人的需求,帮助学生实现个人理想,人们才会认可高等职业教育对个人具有的价值。

  (三)高等职业教育满足企业需求价值取向
  企业需要的是能够从事生产、管理的一线的人才,而高等职业教育正是根据企业的这这种人才需求为企业量身培养了各种人才。具体说来,随着企业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变化,高等职业教育满足企业需求的价值取向也在发生着变化。比如说,在计划经济下,企业对政府的依赖性很强,企业主要是完成政府给下达的任务,此时高等职业教育满足企业需求的价值取向则是为企业培养能够完成生产任务的人才以及企业职工子弟的入学、就业。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企业的需求根据市场的需求而定。市场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根据供求效应调控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以及企业里的人才的需求。企业由政府依赖型转为自我发展调控型,作为主体参与市场经济活动。企业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赢得并保持优势,就会自觉地引进先进的技术人才和一流的管理人才,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引进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并根据需求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因此,在竞争的压力和企业效益的驱动下,企业会加强职工教育和培训,提高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在当今经济复苏的大好形势下,高等职业教育由满足企业需求的价值取向转变为提高劳动者素质,进而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四)高等职业教育要践行高职院校价值取向
  高职院校的价值取向要服从于社会和学生个人价值取向。学校坚持服务于社会,以育人为本,全面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的素质。高等职业教育践行高职院校的价值取向,一方面受学校管理、领导体制的影响,另一方面又受到社会和个人价值取向的影响。
  高职院校的管理领导体制是双重调节的运行机制即既有计划又有市场作用的双重运行机制。随着我国经济体制转轨,市场作用的加强,政府计划作用的逐渐减弱,人才优势凸显了出来。我国随之确定了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同时外部条件的变化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和挑战。根据市场的作用,劳动力市场供求的变化必将导致高职院校生源市场的涨落,促使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上也随之调整。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高职院校毕竟不是企业,专业的调整也不可能像企业更新产品那样迅速。依据市场的需求调整专业虽然是大势所趋,但是事物总有其两面性。如果高等职业教育偏移到纯经济功利的价值取向,这样既影响自身的发展,又影响社会的进步。具体说来,一方面高职院校要按照国家计划的要求设置专业,进行学生的招生和教学;另一方面,高职院校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的发展变化,又随时调整、适应社会对于人才需求的变化。在经济发展比较快的地区,出现了社会需要什么人才,高职院校就会相应出现什么专业教育。

  三、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价值取向的现状

  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提出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近年来,尤其高职院校是在经历了扩招之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突飞猛进。但同时我们要看到,由于当今社会受功利主义的影响,许多高职院校在过分突出技术的应用性,专业性强,而且只针对个别的企业的需求,过分地关注职业与学生就业和经济的关系,却忽视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存在着价值取向被扭曲的危险。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许多高职院校为迎合市场需要,过分重视专业技能的培养,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在这种影响下,学生产生了只要掌握了专业技能,将来就能找到好工作的错误认识。在这种教育模式下,高职院校就像制造机一样给社会生产一些畸形的产品。不少学生只对考证以及专业技能的学习热衷,而对提高人文素质和道德水平的活动充耳不闻。这种现象严重影响到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造成部分学生心理素质不高,审美能力差,公德意识低下等等。
  从学生就业的角度来说,在受功利主义的影响下,高等职业教育不再是一种教育,而是成为学生获得某种知识技能,找到好工作的工具和手段。学生认为,他们接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毕业后能找到一个好工作,得到直接现实的经济利益。他们重视的是他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如何能适应经济和社会的需求,如何将其运用到社会交换中,把金钱、权力、好工作等作为追求的目标,而从不思考如何提高自身的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功利主义下的高等职业教育是人不再是一个“人”了,而是追名逐利工具,违背了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原则。
  这种急功近利的趋向既会把学生引入歧途,也会带来极大的社会问题,最终也必然会影响高等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不仅要强调专业技能的培养,更重要全面提高人的整体素质。

  四、对策与建议

  面对当前高等职业教育价值取向的扭曲,当前我们必须做出相应的改变来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对策建议如下:
  第一,高等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上和招生上应拥有自主权。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科技的迅速发展,各种新技术层出不穷。对于高职院校来说,专业的设置不可能做出如此快的反应。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紧随时代的步伐,高职院校必须拥有专业设置的自主权。同时我们必须注意到,近年来面对学生人数的减少以及人才市场、企业的需求,高职院校根据需要,在招生名额上必须拥有自主权,市场需要多少我们就培养多少。这样,才能使高职教育真正走向市场化,更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第二,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凸显自身特色,打造自己的品牌。高等职业教育重视培养学生从事某项工作的特定技能,以实践教学为主,培养的人才具有很强的动手能力,毕业后就能到相应的岗位上从事生产、管理等工作,这是普通本科院校所无法比拟的优势。高职院校发挥自己的优势,突出这一特色,而且还要办出高质量的教育。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加强学校硬件设施的建设,如加强高职院校实验室的建设,实习点和实习基地的建设等,使得生产与教学紧密联系在一起,凸显自己的特色、打造质量品牌。
  第三,加强高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相互沟通,建立长效的机制。对于有升学愿望的学生,通过相应的考试与考核,高职生可进入普通高等院校学习理论,满足学生深造的愿望。同时普通高等教育学生可进入高等职业院校学习专业技能,使人们认识到高等职业教育是另具特色的教育,并逐步获得社会的认可。
  第四,在高职院校倡导教育工作者开展高等职业教育理论研究。高等职业教育虽然以实践教学为主,但是实践必须依靠理论做指导,使学生在学习中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这样才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否则学生就会成为没有思想的“机器人”。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教育理论,深刻学生对于高等职业教育的认识。同时,高职院校要采取必要的鼓励措施,加强高职院校对于理论研究教师的资金支持。高等职业教育的宗旨在于为本地区经济和学生生源服务,具有明显的地区特色,因此各个高职院校必须研究适合自己的办学思路。高等职业院校可设立自己的研究机构,用来探讨专业的设置及调整,研讨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走产学合作之路,使高职院校更符合社会的需求,进而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 上一个教育论文:
  • 下一个教育论文:
  •  作者:刘小霞 [标签: 孔子的 知觉恒常性 阶级关系 通信 自由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从政治经济一体化看国家政治制度对经济发展…
    1974—79年工党政府经济政策指导思想的缘起
    试析债的撤销权制度
    提高蓝色经济区对联动区辐射带动能力的若干…
    低碳经济与镇江经济转型发展
    探析市场经济下建筑经济成本管理
    试析高校健美操课程中引入健身秧歌的必要性
    丹东市发展海洋经济的对策建议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域使用管理的几点法律…
    贵州省城市(州)经济发展效率的DEA评价
    提升区域高等教育与经济协调关系的对策研究
    浅析低碳经济下物流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