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教育理论论文   基础教育论文   中等教育论文   高等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论文   心理学论文   学科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   教学管理
 德育管理   体育论文   地理论文   教育期刊
试析电子专业企业用人与学校育人模式差异与对策

 论文摘要:电子专业企业用人和学校育人模式存在差异。解决这一差异的捷径是校企合作,实现双赢,让企业和学院都能从中获得最大利益。分析表明,实现校企合作“三融合”能够使得校企合作更顺利,学生成为真正的受益者,职业教育与社会不再脱节。

  论文关键词:校企合作;电子专业;教学改革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改革与深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不断调整,从事生产管理第一线并且能动手操作又能设计研究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高职院校作为培养能够适应生产、服务、管理等第一线需要的重要基地,面临着极有利的发展前景。而要把高职教育办出特色,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必须加强各类专业的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找到学校教学模式和企业用人模式的差异,不断地完善自我,建立更加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传统的观念中,高职院校的育人模式是理论加实践,教育出来的学生应该掌握一技之长,到企业之后应该很快就掌握相应的技能。但是大多数学校在培养人才时按照自己的意图制订计划,按照自己的经验教育学生,长此以往,教育的学生进入社会之后工作难找,学生的实践知识和企业相脱节;而用人单位在招聘的时候又往往招不到合适的人才,不是实践知识太少,就是理论太过时。育人与用人两者之间的差异为何这么大?如何统一协调二者之间的差异呢?本文就以电子专业为例就这个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建议。

  一、应用电子专业的用人需求分析

  应用电子专业被称为“朝阳产业”,是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发展最快、应用面最广、知识更新最迅速的学科之一,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WWw.11665.CoM随着大规模甚至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高速发展,特别是微处理技术的异军突起,电子技术已经渗透到工业、农业、医疗和信息产业等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
  近年来,我国应用电子行业的发展十分迅速。由于国家启动了“家电下乡”计划,家用电器和办公电器的发展都日益膨胀;电子公司和通信行业的不断发展也给电子行业的发展带来商机,特别是苹果公司的智能机和平板电脑进入国内市场,对国内智能机和平板电脑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使得通信电子行业迅猛发展。由此衍生,对电子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加速发展,并且随着技术的进步,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行业对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具有相应的理论知识,更是在实践技术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能够迅速掌握前沿实践知识。这就为职业学院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能否根据这个要求来培养学生成了学生能否顺利就业的重要因素。

  二、应用电子专业的培养模式分析

  应用电子专业旨在培养面向电子产品的生产企业和经营单位,适应电子设备、电子产品的装配、调试、维修、检验和管理等技术工作以及电子产品、电子器件的采购、销售和维修等工作的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而传统的教育模式是理论加上实践。理论是最基础的理论,实践是最基本的实验和实训,比如在课程设置上无非是电工电子基础、数字电路、电子装配工艺、电子产品维修等常见课程,实践也只是最基本的电工实验、数字电路实验、电子装配实训等。这样的专业课程设置是最基本的,与社会已经脱节,培养出的学生也无法适应电子行业的迅猛发展。

  三、平衡用人与育人模式差异,寻求新的双赢模式

  从上面两点分析可以看出,二者的差异在于不沟通,不了解,只是在闭门造车,自己要求自己,却忽视了对方才是自己的要求所在——学校培养的学生一定是去企业的,企业的员工最好是经过学校培养的。以电子专业为例,学生的整体水平由于招生规模的扩大已经整体下降,而教学水平却还是停留在原有水平或稍作改善。在实践方面,实习实训的条件远没有跟上企业的步伐,实验室里的设备还是多年前的设备,实训的条件无法让学生真正掌握实际的东西。这样,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增加了企业用人时的选择难度和培训成本,无形中浪费了资源。
  那么双方如何满足各自的要求,实现双赢呢?
  2006年3月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交替、半工半读的意见》中,要求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实现新时期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突破。2011年9月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改革培养模式,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由此看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才是平衡二者的法宝,才可以让学校和企业实现双赢。
  以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应用电子专业为例,以往的电子专业学生毕业后工作很难找,电子专业的学生知识面偏窄,实践上无法适应企业要求。按照教育部的精神,该专业实行了课程的项目化教学改革。校企合作方面,先后和大地电气、苏宁电器等企业合作,实现了专业建设企业化、企业员工在学校提前培训的良好局面。

  1.专业建设企业化
  学院的专业建设和规划是学院的重点,和社会实际紧密联系,由企业和学院共同制订符合生产实际的专业计划和课程标准,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实践操作都能和企业接轨,更贴合企业的实践要求;企业员工提前在学校培训,不仅能缩短员工的培训周期,更能使员工进入企业后更快地适应企业。通过校内模拟训练和校外现场实习等一系列实践性教学环节使学生了解、熟悉并掌握企业的生产规律、设备和技术等,毕业后就能参加生产实践,深受社会及企业的欢迎,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
 以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应用电子专业为例,其专业设置根据企业要求,设置企业需要的岗位知识,并根据企业需求开设校企合作课程,编制校企合作教材,大力开展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在此过程中,不仅使得企业缓解了一些岗位的人力资源缺口,更使得在校的学生体会了真正的工作环境,并了解相应的岗位需求和岗位知识、企业的文化环境,回校之后的学习目的性更强,为专业学习铺设了很好的桥梁。
  由企业共同参与的专业建设能紧跟时代,摈弃过时陈旧的知识,开设新专业、新课程,与社会当前形势接轨,使得专业课程的设置更实用,更贴近社会,从而使得学生所学知识更能学以致用。
  由企业共同参与的专业建设更具针对性。在更深层面上,可以由此深化,实现专门为企业定制的订单式培养,全程由企业参与,学校进行课程的建设、规划,对学生进行教育,从而使得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业的同时,完成对企业工作的初步认识和对企业文化的了解,进入企业之后无需培训即能上岗。
  2.企业员工提前培训
  企业员工的岗前培训一向是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决定了新员工能否适应工作岗位,能否第一时间融入整个企业。如果这个过程是在学校完成,并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完成,那么要比在集中短时间内完成的效果好得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就能够使得在校学生,也就是将来的员工在学习期间不断接受企业文化,并将企业的工作特点融入自己的学习、生活。校中厂,厂中校,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是在学校,而真正的实践就进入企业。企业的技术人员也可以作为老师传授实践经验、工作规章制度、企业文化等等,使得学习和实践乃至工作整个过程完美衔接,这样的新员工便免去了入职培训这一环节,进入企业之后能马上适应工作。
  以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为例,学生在合作企业(苏宁电器、大地电气等企业)参加顶岗实习或者是实践之后,对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对企业的操作流程有了一定的掌握。除此之外,学生在校的学习也更有目的性,不再是盲目学习、被迫学习。
  这样的提前培训不仅使得学生能够学到更多更适用的实践知识,并为学生将来的工作做好准备。无论是否在合作企业工作,现实的工作环境对学生将来的就业都是百益而无一害的。

  四、实行校企合作“三融合”,完善校企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的建立虽然简单,但长期稳定地发展对专业建设和整个学院企业的合作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校企合作关系建立起来之后要稳定发展,而不是虎头蛇尾,建立时很积极,后期的工作便流于形式,甚至无法完成导致最终不了了之。
  目前,这项工作必须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形成政府行为,变成企业的自觉行为,并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和支持。只有这样,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才能健康发展,才能充分发挥其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作用。
  1.学院与企业相融合
  高技能人才的职业能力是一项综合实践性能力,包含在一定的职业环境中将自身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中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只有在现实的企业环境中磨练。学院与企业相融合,就是将学校与企业的资源相互融合,形成双向参与的人才培养模式。比如南通农院与多家企业形成了比较密切的合作关系,企业将部分培训放在了学校,学校的学生又定向走进了合作的企业。期间校企双方共同制订开发课程,共同组建实训项目,共同组建师资队伍,学校教师进入企业进行相应的培训,形成了利益获得和风险承担的共同体。
  学院与企业的高度融合不仅要求学院和企业在资源上充分相互利用,获得利益,更要有一定的规章制度约束,最好能有政府在期间进行有效监督,不能只在乎眼前利益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或企业的生产。以南通农院和大地电气合作举例,学生一开始进入大地电气实习时,企业和学院缺少沟通,导致学生过去成了廉价劳动力,学生怨声载道,感觉学不到东西,每天就是机械式劳动。后来经过学院老师和企业领导沟通之后,学生在企业的实习真正实现了“学中做,做中学”。“只要能学到知识,再苦再累也不怕”,这是学生的肺腑之言,相信也是校企合作中能长期有效合作下去的真理。
  2.教师与学生相融合
  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知识更新速度日益加快,各种职业岗位的知识不断更新,人才需求要求不断调整,学习称为终生化、自主化、网络化、相互化。学生与教师的融合就是要树立“三人行必有我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的自主理念,教师并不是绝对的“标准答案”,教师和学生可以相互学习、相互讨论。通过建立“导师制”,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并从中学到未来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学习老师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创新的思维模式,同时拓展老师和学生的视野,提升教学水平。在项目化课程的教学中,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摈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在课堂形成老师主导、学生是主体的良好局面,教学过程更有效率。
  3.理论与实践相融合
  通过校企合作,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很好的印证。因为有了企业的参与,实践课程变得新鲜有趣,不再是老一套,不再和社会脱节,书本的理论知识成了学生在实践中遇到问题第一个想要寻找答案的对象。在这样的模式下,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不再是被压迫和枯燥的。校企合作的项目化课程解决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很好地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相融合,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
  当然,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是一个大趋势,无论是在电子专业还是在其他专业,怎样更好地发挥校企合作的作用,企业怎样更好地参与进来,完善校企合作机制,也是值得深思的问题。而电子企业实行校企合作无疑是解决当前电子企业用工难和电子专业就业难的一剂良药。

  • 上一个教育论文:
  • 下一个教育论文:
  •  作者:黄小丽 吴中华 [标签: 电子 杨光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汽车企业电子商务物流发展方向研究
    试析债的撤销权制度
    试析高校健美操课程中引入健身秧歌的必要性
    合作型电子商务模式研究
    云计算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
    试析价值多元化背景下学生价值观的引导
    谈电子信息化时代下会计档案管理的发展与举…
    浅析电力变压器高压试验
    试论汽车发动机电子技术的应用
    浅析电缆敷设的质量通病及改进方法
    浅谈电子节气门的基本原理
    认识误区与应对之策——试析三网融合语境下…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