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心理学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教育理论论文   基础教育论文   中等教育论文   高等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论文   心理学论文   学科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   教学管理
 德育管理   体育论文   地理论文   教育期刊
当代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对策分析
摘要   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与社会、高校校园的组织文化环境等各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高校应从提供适当的经济资助与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入手,鼓励勤工助学,开展普及性与针对性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多种教育方式来改善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帮助他们顺利成长、成才。 
 关键词   贫困大学生  心理问题  自卑感  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社会经济体制的转型和高等教育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贫困生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和学生总量的快速增长,高校贫困家庭学生的数量有较大增加。作为大学校园里的一个特殊群体,贫困大学生不仅要承受巨大的经济压力,而且还要承受巨大的学习压力和精神压力,他们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对他们学业的顺利完成和身心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分析、研究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帮助他们战胜困难,摆脱不良心境,培养其自立自强的意识,顺利完成学业,成为祖国有用之才,是高校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贫困大学生面临的主要心理问题:因生活困难而产生心理落差和自卑感;因学习压力过大而出现心理紧张和焦虑的症状;因人际交往困难,难以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而产生挫败感;因爱情产生的感情问题;自立与依赖心理的矛盾;怯懦、冷漠等不恰当的行为态度等问题。WWW.11665.COM贫困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就目前高校的现实情况来看,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①经济贫困是贫困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深层根源;②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是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诱发原因,高校招生收费制实行后,加重了贫困大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和贫困生的精神压力。③社会的部分偏见是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④贫困大学生自身心理素质差是导致其心理问题的内在原因。 
基于以上当代贫困大学生心理主要问题的分析,笔者提出以下几方面促进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经济上的贫困并不必然引发心理问题。普通特困生和优秀特困生相比,普通特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而优秀特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非贫困生相比,并没有显著差异。这说明虽然经济贫困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心理健康水平,是导致心理健康水平较低的客观因素,但“经济贫困”是否必然会导致“心理贫困”,关键在于个体的内部认知和心理素质,在于个人如何应对贫困。在应试教育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大环境下,大学以前的教育阶段人们关注的是升学率,而忽视了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及其他方面的教育。因此,高校应有针对性地对贫困大学生进行自尊、自立、自强、自爱教育,使其正视贫困现实,正确认识贫困,正确理解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念和远大理想,以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去改变自己的命运。 
 二、鼓励贫困大学生积极实践,自尊自强  
贫穷不是理由。有很多家庭贫困的学生并没有自怨自艾,而是积极进取,比如徐本禹和洪战辉,他们都给贫困大学生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学校应当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鼓励他们积极实践、自尊自强。 
首先,学校应当鼓励贫困大学生从自己的实践中来增强自尊和自信,教育他们不仅在学习方面努力,而且要积极参加勤工助学活动。勤工助学的意义不只在于能从一定程度上改善经济条件,更重要的是可以使贫困大学生通过实际行动来克服困难,来建立自己的尊严和信心。 
其次,要教育贫困大学生从认识上改变对贫困的看法。贫困包括物质上的贫困和精神上的贫困,真正的贫困是缺乏知识、信息和能力。知识就是财富,知识就是力量。不要认为贫困决定一切,要认识到当前的贫困并不意味着一生的贫穷,自己的物质条件虽然不如别人,但自身所具有的如坚韧、勤奋、吃苦耐劳等品德却可能是别人所欠缺的。 
再次,要教育贫困大学生懂得,只要自己宽容待人、诚实、大度豁达,别人就愿意与你沟通,愿意与你建立好的人际关系。 
最后,要让贫困学生明白,大学校园里人才济济,不要盲目通过单纯追求成绩来满足自尊的需要。学习能力的获得、创造力的发展以及健康人格等都是学有所成的体现。 


 三、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制,鼓励学生进行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是关注、帮助、提高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通过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可以及时疏通贫困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障碍、心理冲突和心理困惑。作为学校来说,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制,尤其需要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1、进行专门研究,建立贫困大学生心理档案,对其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心理测评,形成针对性强、效果好的心理咨询方案。 
2、个别咨询和小组咨询相结合,尤其应发挥小组咨询的特殊优势。因为在个别咨询的情境中,许多求助的贫困大学生常常会认为自己是天下最不幸的人,感到恐惧、无助与失望。所以,通过小组成员间的人际互动,会使贫困大学生发现和自己相同处境的人有不少,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立场去认识贫困,分享经验与感受,降低其孤独感。 
3、贫困大学生更应该关注自己的心理状态,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当出现心理的各种不良症状时,主动寻求帮助,以提高自己心理健康及适应环境的能力。 
4、加强各高校心理咨询机构的建设,完善各种服务设施(如电话、电脑等),完善各种信息服务网络,发挥学生干部在心理咨询中的作用,对某些贫困生的心理“应激”和个性“异变”及时监测和控制。 
 四、建设和谐校园环境,维护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一)建立贫困大学生教育管理网络体系。一般来说,贫困大学生往往把一些事情埋藏在自己的内心深处,缺少同别人的交流,鉴于此,高校应全方位地了解掌握贫困大学生的信息情况,多角度、多层面做好贫困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这就要求我们大家都来献爱心,大家都来做工作,从学校党政干部、老师到一般同学,都参与到贫困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中来,关心和帮助这一弱势群体。 
同学是和贫困大学生亲密接触的群体,最有亲和力和影响力,也对他们周边的贫困学生的一些情况最为了解。所以要充分发挥他们在贫困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作用。首先,教育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教育他们要富有团结互助的精神,主动去关心体贴帮助其他同学,特别是家庭贫困的同学,和他们朝夕相处,建立情同手足的同学关系。其次,要教育学生在校园消费时,提倡以朴素、简洁为主,反对那种奢侈过度的消费观,以免造成和贫困学生的过度反差,给贫困学生造成心理压力。 
(二)建设人格平等的校园环境。贫困大学生的内心深处渴望得到精神上的平等和人格上的尊重。因此各高校在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的同时,应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强调人格平等,推崇“绅士风度”和“君子行为”,尊重贫困大学生的人格和尊严,尊重其隐私,支持和理解贫困大学生。同时发挥学生会、团组织、各种社团组织、班级体、各宿舍的作用,积极开展心理互助活动,营造一个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互相关心的生活环境,使贫困生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在面对困难时,能积极接纳他人的支持、关心和帮助,进一步增强自信心,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成为德才兼备,有“学”有“术”、有良好人格的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 
 五、增加勤工助学机会,缓解贫困大学生的生活压力  
通过参与勤工助学,能够有效地帮助大学生培养劳动观念和职业道德,锻炼品格毅力,提高综合素质,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作为高等教育收费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配套措施,勤工助学有助于贫困家庭学生获得一定经济收入、缓解经济困难,帮助他们自立自强,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实践证明,勤工助学是关心和服务贫困家庭学生的有效途径,对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构建和谐校园都具有重要作用。高校可以通过以下两个途径来增加勤工助学的岗位: 
(一)挖掘校内勤工助学岗位。整合校内资源,规范勤工助学岗位,建立勤工助学基地,积极在校园内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勤工助学岗位。学校应结合人事制度和校内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积极推进学生兼任“助教、助研、助管”工作,力争用比较短的时间,使尽可能多的贫困大学生能够拥有“三助”岗位。另外,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吸纳学生参加校内实验室、校办产业的有关工作,使学生的勤工助学与专业学习相结合。 
(二)拓展校外勤工助学资源。学校应鼓励和帮助贫困大学生从事家教、社区服务等校外勤工助学工作,为学生到校外参加勤工助学活动创造条件。学校可以与社会有关方面合作,共同推进建立大学生勤工助学基地,通过青联、青年企业家协会等组织大力挖掘社会资源,以组织勤工助学招聘会等方式动员企事业单位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勤工助学岗位和信息服务。为切实保证校外勤工助学岗位的落实,学校应明确指定专人承担拓展校外勤工助学资源的工作,指导学生会成立学生勤工助学协会等组织,鼓励他们对外联系、自我服务。 
构建和谐社会,调节收入差距,可以在根源上解决贫困大学生的贫困问题,从而有利于解决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以及教育水平的提高和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的改善,我们相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会得到妥善的解决。 
参考文献 
1.龙晓东.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3;(5):90~91 
2.何兴杰,王洪辉.论贫困大学生的焦虑情绪[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98~100
  • 上一个教育论文:
  • 下一个教育论文:
  •  作者:张美生 [标签: 大学 心理健康 对策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冯小刚电影对当代中国人情感变迁的诠释
    中国当代艺术审美意识思辨
    贫困大学生心理韧性研究
    金岳霖的知识论概念及其当代比较
    论当代画意摄影中写实绘画的精神
    当代中国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现状及其对策分…
    贫困大学生心理复原力与其心理健康的关系研…
    当代马克思主义批评中的文本和语境
    论学生工作性质的当代定位
    矛盾的自我认同:当代国有企业工人劳动模范的…
    论当代中国公益慈善观念的冲突与社会共识的…
    延安文艺研究:历史重评与当代性建构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