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心理学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教育理论论文   基础教育论文   中等教育论文   高等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论文   心理学论文   学科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   教学管理
 德育管理   体育论文   地理论文   教育期刊
二语习得过程中的心理语言因素

  摘 要:第二语言获得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它是一种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学习一种外语或第二语言的过程,它有别于第一语言的习得。第二语言习得一直是心理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研究二语习得过程中的心理语言因素。分析了第二语言获得的心理过程,包括语言认知过程和学习者的语言特征等;最后,分析了母语在第二语言获得中的作用。

    关键词:二语习得;心理语言学;母语
  
  1 二语习得研究在心理语言学中的地位
  
  第二语言获得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它是一种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学习一种外语或第二语言的过程,它有别于第一语言的习得。第二语言习得一直是心理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心理语言学研究的主题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语言处理过程的研究,即研究日常的语言运作过程要经过大脑的哪些部位;(2)人类大脑中潜在的语言知识的研究,即研究如何描述母语使用者的语言机制;(3)语言发展及获得过程的研究,即研究儿童语言及成人第二语言发展过程中经历哪些阶段,并发展哪些语言机制。从语言获得的角度来讲,心理语言学家的主要任务就是分辨语言发展的不同阶段,以及在各个阶段语言的不同变化,因此二语习得是心理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第二语言的习得有别于母语的习得,二者的最大差异就在于,在二语习得之前大脑中已经存在了母语体系,已建立了一整套的语言模式,它既是学习第二语言的资源,又是干扰二语习得的根源。二语的结构类别必须建立在母语结构类别基础之上,如果说母语习得充分发挥或调动了人类与生俱来的语言习得机制的话,那么二语习得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后天的输入, 在第二语言习得这一艰苦而复杂的心理活动中,学习者的年龄、智力、性格和动机等因素都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研究二语习得过程中的心理语言因素。wwW.11665.cOM
  
  2 第二语言获得的心理过程
  
  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看,第二语言获得的心理试验研究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对语言处理过程的研究(processing studies),一种是获得研究(acquisition studies)。前者旨在描述第二语言使用者的内在的心理机能。这些机能使得语言使用者能够理解并表达其母语以外的第二语言。后者旨在研究第二语言使用者如何获得第二语言。这两个研究领域既有个性又有共性,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一方面,我们知道,语言获得是建立在能够处理所学到的语言结构及材料的基础上的;另一方面,语言处理及操作并不是完全为了获得语言而进行的。因此,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语言处理能力并不一定与语言获得有直接的关系。
  2.1 语言认知过程
  心理语言学中运用认知理论对人的语言运用和学习的过程进行分析, 从而获得人们在语言习得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和认知规律。这种分析方法也可以延伸到第二语言习得的分析中来。但是, 第二语言习得与母语习得的最大区别是, 它建立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母语系统的基础上, 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 最基本的途径就是对语言输入的理解,“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蒋祖康1999)。学习者接触到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材料后, 首先引起大脑的注意。此时, 外部和内部的因素都会对注意产生影响。skehan (1998) 认为, 一种形式越是频繁出现, 越可能受到注意。学习者通过对可理解性语言材料的处理, 产生一种语际语, 并在最后形成第二语言的表达, 这就是语言输出。在输入和输出之间, 大脑所进行的活动涉及到注意、记忆、思维、分析、迁移和语际语的形成等。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分析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 对于进一步揭示外语学习过程的一般现象和规律、提高外语教学水平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2.2 学习者的语言特征
  学习者语言特征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中心之一, 它研究习得是如何发生的, 从而为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建立和检测提供依据。
  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最早就是对语言学习者产生的误差进行分析。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 误差分析的重点通过学习者从第一语言向第二语言转移的程度创造性指出误差指标是学习的中介, 创造性指标是学习的语际。误差分析的结果有力地反驳了当时关于第二语言习得的行为主义观点, 认为第二语言习得或学习和任何其他学习一样是通过模仿、重复、强化来形成学习者第二语言习惯。大多数误差的产生并不是由于对第一语言习惯进行转移引起的。在学习过程中, 学习者的创造性不可忽视。在不同阶段, 学习者所犯错误的特征随着学习发展水平的不同而发生相应变化。
  第二语言学习者所产生的语言跟母语一样具有内在变量, 学习者在不同的场合使用不同结构。虽然母语使用者有时也会违反语法规则, 但是第二语言习得似乎更容易引起变化。学习者根据语境的不同使用相应的语言形式, 也根据谈话对象的不同, 即情景的不同采取变化。其次, 学习者在正规情况下可能使用正确语言, 而在非正规情况下更容易使用转承语,即非正规的日常用语。
  2.3 斯林克尔(selinker)的“中间语言”体系
  第二语言学习者所表达的各种类型的第二语言常被研究者们称为“过渡语言”(transitional competence), “近似语言”(approximative system) (nemser, 1971), 或“中间语言”(interlanguage)(selinker, 1972)。斯林克尔声称“中间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体系,一种在第二语言环境下产生的语言规则系统。在描述中间语言过程种,斯林克尔指出以下只有4个程序是中间语言产生的基础:
  第一,母语的影响。学习者母语种的语法规则转移到第二语言中,并用来表达思想。语言训练的影响。指学习者在第二语言课堂上由于过分强调某一结构而引起的规则转移。
  第二,语言学习者学习策略的影响。
  第三,语言学习者交际策略的影响。
  第四,语言材料所引起的规则扩大化使用。
  斯林克尔提出这只有4个过程存在于晚期心理结构中。这一结构可以在人类语言关键期(12岁左右)后通过学习第二种语言开发出来。除此之外,他还提出一个很重要的第二语言获得概念,即第二语言结构的“化石化”(fossilization)。这一概念概括了第二语言学习中一个普遍现象,即学习者无论被改正多少次均会重复一个错误形式直到语言水平到达相当高的程度。很明显,斯林克尔的理论与乔姆斯基的传统理论相符,他们都力图根据一些可观察到的语言数据来描述语言学习者可能采用的心理过程。此外,斯林可尔还指出,过渡语言也好,近似语言或中间语言也好,都是由第二语言学习者创造出的一种系统,有些语言形式尽管给予大量纠正或反馈,都将以其特有的错误形式留在第二语言使用者的语言表达中。

  3 母语在第二语言获得过程中的作用
  
  世界上的语言千差万别,但从本质上说语言是人类共有的属性,与人类思维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也是人类实现思维的有效手段。人类思维是有共同性的,因此用来表达思维的语言也是有共同性的。语言的共同性可以区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绝对的共同性,这是任何语言都少不了的。例如语言的抽象性、创造性、表意功能等。c·hockett 曾例举了16种此类的共同性。另一种是相对的共同性,即根据各种语言总结出来的一些共同特征,但不一定每种语言都具有这些特征。像英语里有些句子的词序正好和汉语的句子词序一致。如:he bought a personal computer与汉语中“他买了一台电脑”正好一致,这种正迁移现象使学生掌握此类句子易如反掌。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因为语言是现实的编码体系,世界上不同语言社团所面对的现实大体上是一样的。相同的现实必然会使不同的语言具有共同性,尽管语言社团的不同思维方式和编码机制又必然会使不同的语言具有不同的特点。例如汉语的基本结构单位是字,而英语则是词和句,但他们都是具有现成的、离散的、在语言社团中具有心理现实性三个特点,这就是隐含于特性背后的语言共同性的一种表现。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看,人类的思维对语言的共同性起了重要作用。随着语言科学的发展,多种语言之间被揭示出来的共同点也越来越多。语言的共同性与二语习得有密切的关系。世界上任何人在学习和掌握母语的过程中,不论是否意识到他对语言的共同性都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即通过事物的个性认识事物的共同性,当他开始学习第二语言时,就会把他通过母语而获得的对语言共性的认识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到二语习得中去,从而加深对所学语言的理解并提高语言学习的效率。在这个意义上说,学习者的母语背景为他的外语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所以,从人类语言的共同性看母语思维对二语习得是起到正迁移的作用的。ellis(1994)认为,母语作为一种已经获得的极为稳定的知识和习惯,当它和目的语类似的时候,二语习得者在这些“普遍”的方面可以学得更快,这样,母语思维是可以加快目的语的学习进程的。
  
  4 结束语
  
  从上文我们可以看出,第二语言的获得是一个非常复杂心理过程,它受到各种心理因素的影响,而且母语在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中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因此,通过分析,有助于在外语教学中重视母语的作用,并且不能忽视学生已经掌握母语这一事实,应利用母语优势去促进外语教学。
  
  参考文献
  [1]nemser, w. (1971). approximative systems of foreign language learners. iral, 9(2), 115-123.
  [2]selinker, l. (1972). interlanguage. iral, 10(3), 209-231.
  [3]shehan p. a. (2000) g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4]高虹. “心理语言学对第二语言获得过程的诠释”[j].佳斯木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vol. 23 no. 6, 150-151.
  [5]蒋祖康.第二语言习得研究[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1.
  [6]靳洪刚.语言获得理论研究[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 上一个教育论文:
  • 下一个教育论文:
  •  作者:余思思 [标签: 习得 中的 语言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浅论第二语言教学的语言学原则
    基于二语写作的思辨能力研究评述
    探析二语习得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发挥母语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提高教学效…
    试论认知语言学应用于二语课堂教学的新探索
    探析心理学在第二语言教学课堂中的作用研究
    论年龄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
    年龄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
    浅谈中介语石化之心理认知分析及对二语教学…
    浅析促进幼师生隐性知识的习得策略研究
    浅谈词汇习得与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策略选择
    简论以Yngve人类语言学方法解析二语习得中的…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