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教育理论论文   基础教育论文   中等教育论文   高等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论文   心理学论文   学科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   教学管理
 德育管理   体育论文   地理论文   教育期刊
试论产学研合作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论文摘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不可回避的命题,文章从产学研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理论内涵出发,分析了服务装备制造业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优势与难点,探讨了对接产业基地、校企深度融合、基于产学研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及其改革措施。 
  [论文关键词]高职教育 产学研合作 人才培养模式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明确了以质量和特色求生存的发展目标,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作为决定人才培养质量关键因素之一,一直是高职教育界关心的焦点。因此,基于产学研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就成为高职院校不可回避的问题。 
   
  一、基于产学研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内涵 
   
  1 高职教育产学研结合的含义。高职教育产学研合作包括三层含义:教学与生产相结合,目的是突出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培养,实现学校培养与生产需要的“零距离”衔接;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目的是掌握先进教育理论和方法,跟踪先进生产工艺和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学院的科研实力;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目的是适应产业生产需求,加快应用技术推广,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益。 
   
  2 基于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特征。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开放式办学的特征,就是让社会参与办学,既培养学生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又对学生进行生产实际训练,是学校与社会共同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一种培养模式。WWW.11665.cOM这种培养模式有以下四个实质性要求:通过工学结合的途径,以“岗位”或“项目”为结合点,将理论学习同实践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人才的培养过程处于学校和企业、学校和社会两种环境下协调进行;把完成教育任务、培养人才和完成科研、生产任务统一于一个过程之中;使理论学习和实践密切结合,融入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 
   
  二、服务装备制造业的高职院校进行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优势与难点 
   
  1 优势。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绝大多数是由具备条件的省部属中专校升格而来,长期以来,都有依托行业办学的基础。这些院校在当时的行政规划和行业领导下,一般都有如下特点:布局在装备制造类企业高度密集区;与区域内企业联系紧密;早期优秀毕业生广泛分布在区域内的强势企业,并成为企业的中坚;在区域内有一定的社会声誉。另外国家明确了装备制造业的支柱产业地位,相继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8号)和《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等行业发展政策,这些政策的落实,必将带动服务装备制造业的高职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发展。 
   
  2 难点。随着产业升级,现在的装备制造类企业具有产业链长、技术密集、工艺复杂、协作配套紧密等特点,因此,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应克服以下难点: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适应性问题;人才培养模式的细化实施问题;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及课堂教学与实习实训地点的一体化问题;整合社会资源,寻求利益平衡点,实现校企共建专业、共育人才问题;学生创新能力和职业发展规划协调发展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是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以此作为突破口,采取的改革措施才具有普遍意义。 
  三、基于产学研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及其改革措施 
   
  1 对接产业基地,创新“实境教学、学训三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境教学”指课程在校办工厂、理实一体实训室、生产性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等真实工作情境中开展。“学训三合”指三年三阶段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生产性实习、顶岗实习与订单培养相结合;专业关键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相结合。 

   利用学院周边的产业优势,结合原有的办学经历,逐步形成服务区域内优势产业的专业特色。在此基础上,继续扩大与区域内“明星”企业的合作,根据企业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及其对应素质与能力要求,企业全程介入,将公共学习领域渗透到专业认知实习和专业通用能力培养过程中,专项学习领域渗透到校内专项实习、生产性综合实训和企业顶岗实习过程中,重点体现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开放性特征,解决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适应性问题,从而设计出对接产业基地的“实境教学、学训三合”人才培养模式。 
   
  2 校企深度融合,构建支撑人才培养模式的专业学习体系。首先,在真实工作情境中,实现三年三阶段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第一阶段(一、二学期)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工业实训中心和相关企业,开展专业认知实习和专业基本技能训练;第二阶段(三、四学期)学生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交替实训;第三阶段(五、六学期)在校办实习工厂、校外实训基地、订单式培养单位分别进行专业岗位能力培养。 
  其次,在真实岗位上,实现“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半年顶岗实习与订单培养”三种模式结合。充分利用校办工厂及合作企业资源,开展两种途径的岗位能力培养:一是在校中厂进行校内生产性综合实训后,在合作企业工作岗位上按照生产任务进行“顶岗实习”;二是订单式人才培养,在完成前四学期培养后,根据合作企业需要,灵活调整第五、六学期教学内容,开设企业培训包的指定课程,开展“订单”或“委托”培养。 
  第三,以大赛或企业项目为载体,进行学生专业关键能力培养与创新能力培养相结合。在专业关键能力培养基础上,以学生技能竞赛、企业生产任务或技术改造项目为载体,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构建专业关键能力培养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相融合的培养体系。 
   
  3 实施四项措施,凸显人才培养模式的产学研一体化特征。首先,“四位一体”设计专业课程,保证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根据职业能力递进规律和课程教学目标,将专业核心课程设计为岗位认知学习、真实载体教学、生产性实训、顶岗实践四个教学环节,分别在校办工厂、理实一体实训室、校外基地等真实工作环境中完成具体工作任务,实现三年三阶段工作与学习相结合。这种与岗位对接的“四位一体”专业课程设计是“工作和学习”结合的有效途径,解决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及课堂与实习实训地点的一体化问题。其次,校企共建,实现人才培养与完成科研、生产任务有机结合。在满足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同时,充分发展与技术服务性企业合作,兼顾企业培训、科研、生产等需求,共同建设专业和实训基地,搭建技术服务平台,实现人才培养和职业培训、技能训练相统一,达到校企“双赢”。第三,实施“弹性交替,分段实施”顶岗实习方式,实现校企共育人才。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和开放性决定了顶岗实习是实现校企共育人才的最有效途径,而企业的实际困难(岗位有限、安全责任、运营成本等)成为实施的瓶颈,为解决这个难题,探索出“弹性交替、分段实施”的顶岗实习方案。“弹性交替”是同时与多家企业合作,根据企业订单、顶岗或生产要求,弹性安排教学与实习任务。“分段实施”即依据岗位分散性和多元性特点,分段实施,使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及订单培养都能在真实岗位上进行,实现三种培训的校企有机结合。第四,以大赛和科研项目为载体,实现学生专业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通过“赛教结合、项目导向”方式,完善学生能力培养体系。通过将学生竞赛培训、企业生产需求和技术革新项目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成立“创新实训室”,实现从技术小改造和小发明出发,到内容较为复杂的技术项目再到省级、国家级的技能竞赛和承担企业科研技术项目,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 
  高职院校进行产学研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努力搭建校企共建平台,合理规划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途径,构建支撑人才培养模式的专业课程体系,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有效措施,才能解决“工学结合”“校企共建”“共赢发展”及“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等人才培养的核心问题,最终形成具有产学研合作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 上一个教育论文:
  • 下一个教育论文:
  •  作者:段峻 黎炜 [标签: 合作 模式 改革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试论项目管理模式下的质量管理
    试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问题及措施
    实战型竞赛对地方高校广告设计工作室产学研…
    试论编辑加工和校对中的思维差异及转换
    试论编辑惯习的历史建构及其生产
    试论网络文学的研究路径
    试论作文训练的一条新思路
    试论情感语言节目主持人万峰、钟晓的语言特…
    地方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产学研合作问题研究
    试论辅导员在军训期间强化学风建设的方法和…
    试论离心泵的日常维护及故障处理
    试论高档采煤工作面挂耳朵俯采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