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教育理论论文   基础教育论文   中等教育论文   高等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论文   心理学论文   学科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   教学管理
 德育管理   体育论文   地理论文   教育期刊
河南省大学生就业服务的合作供给模式研究

  摘要: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被全社会所广泛关注,就业形势的严峻不仅仅是我国大学生所面临的问题,更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而解决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关键在于构建和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的合作供给体系。本文主要通过对河南省z大学进行调查,从政府、高校、社会三个方面谈如何构建河南省大学生就业服务的合作供给模式,旨在对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进行完善,实现在政府宏观调控下,高校和用人单位建立起紧密联系,充分发挥社会的作用,实现大学生充分就业。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就业服务体系;合作供给模式
 
  近年来,随着就业形势的变化,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国家、社会、高校和学生个人共同关注的问题。2010年大学毕业生达到630余万人,是10年前的5倍多,再创历史新高。加上往届未实现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超过700万,就业形势不容乐观。[1]从2002年至今国家出台了几十个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文件,各高校也进行了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但是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一直没有真正解决。因此如何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构建大学生就业服务的合作供给模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概念的界定
  要研究大学生就业服务问题,首先要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目前国内关于大学生就业方面的研究有很多,但大多是从就业能力、职业生涯理论、原因分析等角度出发,很少有将大学生就业服务作为一个整体体系去研究,更缺乏对某个供给主体以及主体之间合作联动发挥功效的深入分析。
  目前学界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是程琪论述的一个概念,他认为:“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是指由政府宏观调控,高校为依托,社会(企业和中介)为补充和监督,针对大学生就业而形成的一个分工不同却又相互制约的就业服务体系,其基本要素是政府、高校、社会(企业和中介)和大学生。wWW.11665.coM”[2]。
  本文沿用前人的概念,将大学生就业服务供给主体的构成要素分为政府、高校、社会(企业和中介)三个方面,其中政府宏观调控,提供财政支持和政策指导,以高校为大学生就业服务的依托,企业和中介机构积极促进就业实现。几个要素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共同影响着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
  二、当前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政府方面存在的问题
  政府作为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者,在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中主要扮演就业政策制定者和就业体制调控者的角色,并在宏观上调控就业。因此政府在整个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中占有统领全局的地位,只有政府真正重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和资源投入,才能有效的缓解大学生就业的严峻形势。虽然河南省政府已经采取许多措施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而且也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效,但是目前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财政投入不足
  我国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长期受到经费问题的制约,基础设施、从业人员队伍建设等相对缓慢。国家如此,河南省亦然。目前我国用于教育的经费低于国家gdp的4%,高等教育的公共投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0.63%,仍然低于1.15%的国际平均水平。在对河南省z大学的调查中发现,仅有8%的大学生接受过来自政府部门的就业服务。由此可见,经费的投入不足直接影响到高校对大学生的培养,从而影响大学生的就业。
  2、宏观调控力度不强
  目前河南省政府制定的就业政策和就业制度对就业服务体系的宏观调控力度还不够,没有充分利用其宏观调控的职能建立起政府、社会、高校、企业合作供给模式,各要素之间协调不够,从而影响其整体效应的发挥。各个要素如政府和社会、学校和个人均各自承担各自的责任,“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缺乏对社会应该建立怎样的一套大学生就业和创业的服务体系的研究和分析,从而难于从根本上解决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二)高校方面存在的问题
  高校作为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的载体和依托单位,在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高校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决定了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构建的完善程度和运行的顺利程度。
  1、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
  在就业市场上,如果把各大高校看作是厂商,那么大学生就是是产品,不同专业的大学生构成不同的产品类型,专业设置可以看作是生产不同产品的生产线,大学生的就业可以看成是在就业市场上销售产品的过程。市场的需求决定产品的销售情况,市场对各类产品的需求不尽相同,根据经济学理论,需求决定供给,因此高校这个厂商在进行其产品—大学毕业生的生产时应该时刻关注市场的需求,根据市场反应及时调整生产策略,即调整专业设置结构。从z大学的调查得知,被调查者中80%的大学生为就业做的准备就是努力学好专业知识。假如专业设置都不是很合理,那么学到的专业知识对今后的就业也没有太大的帮助。
  专业设置意味着高校培养人才的结构,市场对各个专业人才的需求是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的,高校的专业设置影响着毕业生的就业水平。目前,河南省一些高校市场灵敏性不够,专业划分过细,专业无特色,教育无特点,学生无特长,专业不能适应市场变化,结构性矛盾突出,课程内容、教学方式改革滞后,导致学生一毕业就失业。高校在人才培养上不能抓住经济、文化和政治发展的脉搏,造成教育资源和人才资源的浪费。高校缺乏和社会的沟通,不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培养人才上没有前瞻性,也加重了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情况。
  2、就业指导体系不完善
  我国早已打破了以前计划经济下的“一次分配定终身”,国家“一包到底”的就业体制,就使得高校在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中从“包办”的角色转换到“中间人”的角色。目前,河南省各高校都建立了职业指导服务的机构,配备相应的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经费;职业指导服务机构开展了诸如开设职业指导课、组织双向选择招聘活动、发布就业信息、应聘技巧训练等活动,有的还进行职业测试与职业生涯规划。但是服务相对来说比较单一,师资队伍不专业。在人员配备上,河南省大学生就业指导队伍主要来源于从事过学生管理的行政干部或是政治辅导员,还有“两课”教师、专职学生工作者,甚至有的只是请一些事业成功的人士来学校做讲座,整体来说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化专家的素养,水平较差。目前河南省各个高校已先后开设职业生涯教育课程,多是在大三或是大四才开始,起步较晚,教育教学结构和内容都不完善。在对z大学进行调查过程中,50%的被调查者表示学校的就业指导作用一般,另有20%的被调查者称没有作用。
  (三)社会存在的问题
  社会方面包括用人单位和职业介绍机构两个因素,用人单位是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的去向,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数量和需求层次决定着大学生就业;职业介绍机构是直接为求职者提供就业信息,方便了包括大学生在内的求职者获取自己所需的招聘信息,它是大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联系的纽带。
  1、企业招聘人才“高门槛”
  就业体制的改革以及大学的扩招使得市场上的大学毕业生供过于求,用人单位从初期的对大学生的“饥不择食”到现在“挑肥拣瘦”,盲目追求品牌效应以及高学历的毕业生,人才招聘设置了较高的门槛,造成了人才的积压和浪费。“从全国重点城市人才市场反映的情况来看,用人单位对高学历毕业生需求量增大,就业与学历层次密切相关。据有关媒体统计,按学历比较,总体上硕士以上(含硕士)学历求职人数与职位数之比为1:1.03,本科学历求职人员与职位数之比为 1:0.51,而大专以下(含大专)的求职人数与职位数之比为1:0.43”[4]。河南省有一些单位采用“即招即用”的招聘模式,缺乏人才储备观念,也不愿为新员工做任何培训,所以在招聘时对工作经验有一定要求,更愿意录取有工作经验的求职者而非大学生,导致了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的劣势。

  2、职介机构的职能不健全
  现阶段,河南省在社会层面上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主要是以盈利为目的的职业介绍中介、各个招聘网站和一部分的猎头公司,此类中介结构缺少一个完整的评估、监控和监督机构。其中也不乏利用大学生求职心切的不法分子,所以社会上对于大学生的就业服务令人担忧。
  三、构建合作供给模式的对策
  (一)优化政府职能,强化宏观调控能力
  政府的财政支持是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的物质保障。而政府的宏观调控也是促进大学生就业最具有力的手段,政府的政策保障是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建立的前提。
  政府的主要任务就是在全面掌握劳动力市场变化的情况下,根据劳动力市场交易双方的意愿,对劳动力的流向、待遇等信息做出权威的发布和引导。定期为毕业生召开专场招聘会,加强人才信息网、校园网的建设。大力帮扶就业困难毕业生,安排困难大学生就业专项经费。在政府的能力范围下,为全省应届毕业生发放就业补贴。政府出面进行协调遭受失业暂时失去生活来源的大学生,以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对毕业半年内没有找到合适工作的同学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与就业指导,直至其找到工作为止。
  (二)科学规划专业设置,完善就业指导体系
  高校专业设置要注意“产销对路”,在设置专业时要认真研究,善于把握就业市场波动的规律,学会比市场变化快一拍,增加一些新兴的、前瞻性的专业,这样才能充分掌握就业市场的主动权。同时也不能被就业市场牵着鼻子走。在专业设置的时候,既不能无视市场需求,也不能唯当前的就业率是从,应当科学确定就业率在专业中的分量,在重点关注当前就业需求的同时,也应该充分考虑长期的社会需求。高等教育承担着科学建设与发展的重任,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站得高、看得远。对于一些目前虽看不到市场需求的专业,但只要有社会价值,就应当办下去,为社会、为未来储备优秀人才。
  高校内部要尽快建立和完善以市场需求为指向的集教育、管理、指导和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信息服务、咨询服务、指导服务、培训服务,引导大学生确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择业观,为其参与市场竞争创造有利条件。基于市场机制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包含的内容应当是多方面的。包括为毕业生提供多种就业信息、就业渠道,通过直接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和就业渠道的方式,以求得毕业生就业压力的缓解,这是高校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工作任务。应当建立就业单位与毕业生信息交互机制,建立虚拟、实体信息网络。通过各种方式拓展毕业生就业面,减少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的就业环节。
  (三)切实转变用人理念
  在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的过程中迫切要求用人单位转变其用人观念,不盲目攀比,从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引进人才,形成合理的人才结构,根据不同的岗位需求招纳不同层次的毕业生,避免人才资源的浪费。用人单位在人才的招聘上坚持专业素质和能力第一,只要能满足就业岗位对能力的需求就可以,不盲目跟风追求高学历高层次。根据本单位长远发展的需要,制定合理的人力资源计划,确定科学的招聘程序以及反馈制度,设置合理有效的招聘考核体制,对求职者进行考核,对合格者予以择优录用。此外,用人单位还可以加强与高校的合作,主动参与高校的教学和管理,把针对本单位的就业指导与高校的教育培养结合起来,使大学生提前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和条件,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提前做好择业准备。
  (四)完善社会职介机构,有效拓宽人才流动的渠道
  社会职介机构主要面向企业,同时为求职者个人搭起与企业联系的桥梁。今后应该加强对职介机构的管理,在应聘登记、招聘登记环节及服务收费方面都应由国家做出统一规定,使其真正为就业者和招聘单位服务,拓宽人才流动的渠道。同时中介机构也要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中介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规范工作程序,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今后一个时期,政府应该加大对人才市场的投入,使其真正发挥在人才流动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七个怎么看[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0,(29).
  [2]程琪.基于国际比较的我国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的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9.
  [3]章成斌.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探讨[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4,(08):14-16.
  [4]章成斌.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探讨[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4,(08):14-16.

  • 上一个教育论文:
  • 下一个教育论文:
  •  作者:林鹏 王石… [标签: 河南省 大学 合作 供给 模式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东盟国家与云南省国际通道建设研究
    河南省城乡中学体育教育现状的比较研究
    河南省废弃矿井的环境效应及评价方法探讨
    河南省制造业发展现状及升级路径研究
    河南省就业工作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谈湖南省地税系统教育培训工作信息化管理…
    打造传承华夏文明的电视品牌——论河南卫视…
    河南省城乡义务教育失衡的调查与反思
    云南省沧源县义务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思…
    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河南高等教育资源配置…
    浅论河南省高等教育改革中应处理好的问题
    关于湖南省高职院校文秘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现…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