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教育理论论文   基础教育论文   中等教育论文   高等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论文   心理学论文   学科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   教学管理
 德育管理   体育论文   地理论文   教育期刊
我国高等教育捐赠制度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严重的资金短缺问题,接受社会的捐赠已经成为了大学经费重要的来源。我国的高等教育捐赠的现状使国家和高校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良好捐赠文化的形成必须要有一套规范的制度安排来支撑。加强捐赠制度建设成为了改善当前教育捐赠现状的重要途径。文章通过对现有高等教育捐赠文献的梳理,提出了一些研究的不足和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高等教育;教育捐赠;文献综述

  高等教育捐赠制度,就是指在一定教育体制下,高校如何筹集资金并且有效使用资金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它是形成高等教育捐赠各主体的行为模型和关系的行为规则,指各级各类高等教育主体以何种途径、怎样的方式筹集资金与分配资金,是高等教育捐赠的组织机构和国家政策支持力度的综合体现。虽然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捐赠总收入有所增长,但在高等教育收入来源中所占的比重一直较低,加快建设我国高等教育捐赠制度势在必行。
  一、国外研究进展
  高等教育资金来源多元化从20世纪90年代成为全球的普遍趋势。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在高校募集社会捐赠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这方面的研究比较丰富。由于面临的情况不同,国外学者研究的侧重点也不同,纵观近些年来的研究成果,研究的主要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等教育捐赠的现状调查
  2007年哈佛教育网站上发表了一篇名为《哈佛大学的年度财政报告》,报告中写到接受捐赠和募款集资,已成为美国高校的主要经费来源,美国高校的教育捐赠收入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增长迅速,1980~1981年美国整个高等教育系统获得了42.3亿美元的捐款,1984~1985年数额是63亿美元,1987~1988年数额为82亿美元。WWw.11665.COm美国基金会中心的资料显示,1997~2002年基金会给美国高等教育系统带来了高达359.5亿美元数额的捐赠。2003年美国高等教育系统所获得高达239亿美元的捐赠,其中来自校友和基金会的分别为66亿美元,分别占捐款总数的28%;其次就是非校友个人捐赠,为19%,公司的捐赠为18%,宗教及其他组织的为8%。这些数据有力显示了捐赠在美国的高等教育的发展程度,这些数据的调查对研究美国高等教育捐赠制度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2.高等教育捐赠的理论基础研究
  高校社会捐赠存在和发展的理论基础很多,最主要的就是教育经济学里的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高教成本分担理论是由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纽约州立大学的布鲁斯·约翰斯通在1986年最早提出来的。之后在2004年他对全球范围内的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现象作了细致全面的研究,他指出,打破以往高等教育由国家财政拨款的局面,采用多渠道的筹款方式,甚至在“义务高等教育”最后的阵地——欧洲,都开始出现。分担的主体,可以归纳成四部分:政府(纳税人)、家长、学生及个体或机构的捐赠。捐赠者动机方面,有些人认为慈善事业的基础是“利他主义”。但是安德里尼(andreoni)却提出了“不纯正的利他主义”,即捐赠者是为了自尊心和回报。在此理论的基础上,美国克莱蒙特·麦肯纳学院的韦廉姆·布朗(wiliiam0.brown)在2001年研究了引发高等教育捐赠动机的其他因素,比如学校组织学生活动的志愿性,专业在学科总体发展中的地位,学校与校友的密切情况以及学校财政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等。
  3.影响高等教育捐赠的因素分析
  1995年美国维吉尼亚州立邦联大学的韦廉姆·哈里森(wiliiamb.harrison)认为,设置有吸引力的捐赠项目以及有针对性地进行校友活动是扩大高校社会捐赠规模的有效途径;而来自澳大利亚rmti大学的贾布里勒·伯曼(gabrielleberman)和辛克莱·达维森(sindalrdavidson)在2003年对澳洲各地区一百多家慈善机构进行了调查问卷,试图找出捐赠管理方面法律法规的数量和捐赠规模两者间的关系,结论却是,人们通常认为的对捐赠管理和监督得越多,捐赠数量就越多的因果关系并不是绝对的。
  4.相关国家法律与政策的研究
  为了鼓励社会各界对高校捐赠,美国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制定了一整套法律法规以及配套措施,为教育捐赠提供较为完备的法律依据。美国政府对高校教育捐赠的鼓励政策主要有两条:一是给捐款人减免适当的税收。2002年“财经法”(finance bill 2002)中第96、97条明确规定了对不动产捐赠和捐赠中的个人所得税的优惠,2003年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income tax amendment bill)中第27条对私人捐赠有明确的减免税规定。二是制定政策鼓励大学募捐。willam gale & joel slemrod在2000年研究了美国的特殊税收优惠政策。美国政府在个人所得税法上也为捐赠制定了优惠政策来刺激捐赠。除此之外,美国联邦政府征收高额遗产税,鼓励富有阶层向公益事业捐赠。美国遗产税的税率非常高,2001年,遗产税开征起点是67.5万美元,联邦对67.5万美元至 300万美元之间的遗产征税为37.5%,对超过300万美元的遗产征收的税率达55%。由于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教育捐赠的政策,使捐赠人除了可以名垂青史之外,还可以免税,因此极大地激发了美国人对大学的捐赠热情。
  5.高校管理的研究
  melissa trujillo2006年在《harvard's endowement grows to nearly 30 billion》一文中写到,财政年度结束,哈佛从校友和社会人士那里获得了292亿美元的捐赠。捐赠对哈佛大学的发展已不是点缀,为其在全世界保持地位立下了汗马功劳。dorothy robinson,scott suddut在2007年详细研究了哈佛大学的基金管理模式。在哈佛,捐赠基金在大学内部的使用和运作是分离的,由管理公司负责基金的管理运作,而基金运作收入在校内的使用则主要取决于基金入校时捐赠人的意愿和捐赠的分类。哈佛大学的捐赠基金在各个学校、院系、科研机构、场馆及管理部门的分配很不均衡。一般学生数量多或社会影响较大的部门,如文理学院、医学院和商学院所获得的捐赠多,所占捐赠基金份额大。在捐赠基金运作的收入分配上,各个部门所分得用于运作的资金与各自拥有的基金呈正比,捐赠基金份额大的部门捐赠基金运作收入所占的比例也高。
  二、国内研究现状
  20世纪80年代以来,针对我国高等教育经费短缺这一现实问题,各教育专家及理论研究工作者对教育捐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高等教育捐赠形成的理论阐释
  随着教育成本分担理论的深入人心,国内对高等教育多元投资的研究也不断深入,形成了许多教育捐赠的理论。学者们从不同的理论视角对教育捐赠的价值进行了研究。伦理学对高校社会捐赠的解释是“企业公民”理论,也就是企业在创造利润的同时也应该为社会尽一份责任和义务。在这样的理念下,企业捐赠是一种自觉的社会道德行为。朱小梅(2003)从伦理学的角度来看,教育捐赠行为涉及捐赠双方的“名”和“利”,所以教育捐赠行为的当事人在捐赠中就有一个道德合理性问题。她从捐赠行为所有利益相关者的伦理角度,分析了捐赠双方应具备的伦理关系,提出了科学评价捐赠行为的伦理向度。农新贵、何静(2003)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捐赠的合理性,他们认为捐赠是经济资源的再分配的一个过程,将引起社会经济效益的变动,可用经济学上的投入产出曲线分析。罗公利(2005)对捐赠从经济学和社会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引入社会资本的观点阐述社会捐赠,认为高校社会捐赠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有效形式,也是形成和利用社会资本的有效途径。乔海曙(2006)从社会资本的角度来看,认为校友捐赠是校友与校友及校友与学校之间的合作交易机制,是一种互惠型交易,这种方式有可持续发展力。李永玲(2008)系统总结了中西慈善理论的发展,认为从理论渊源上看,西方的慈善事业直接来源于宗教文化;而中国的慈善思想早见于各种文化流派,中华民族传统慈善思想的基础,主要存在于儒家文化(“仁义”学说)、墨家文化(兼爱思想)、道教文化(劝善说教)和佛教文化(慈悲观念)之中。从作用机理上来看,由于强制性的作用,在宗教基础上的西方慈善要比基于道德上的中国慈善发达许多,也更容易走向制度化和法制化。郑风田(2009)研究得出,早期的研究认为人们进行捐赠,是出于他们对某些社会群体福利状况的关心,并且不图回报。他们的捐赠被认为是一种纯利他主义。

   2.教育捐赠的法律研究
  为了促进我国教育捐赠的发展,中国政府制定了许多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规范教育捐赠: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较全面地规范了捐赠和受捐行为,该法明确规定了捐赠主体和受捐人所具有的权利和义务;规定了捐赠活动中保证合法化所应该采取的措施;对捐赠的财产保持透明度,按照合法、安全、有效三原则使用和管理捐赠;也颁布了促进企业和个人的捐赠积极性的税收优惠政策,2004年《基金会管理条例》的颁布对我国教育捐赠的管理机构——基金会影响深远,为我国教育捐赠事业提供了宏观政策环境。但应客观地承认,捐赠事业的法律不完善仍旧是制约我国捐赠事业发展的主要原因。部分学者对这些法律做了详细的分析。
  陈恩美(2000)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中所涉及的捐赠法律关系的主客体、成立形式以及撤销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的修改建议。王悦群(2008)对我国目前教育捐赠与冠名权行使的不规范,从法律角度加以分析,提出有利于冠名权行使规范化的对策。尤琳(2008)分析了教育捐赠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认为教育捐赠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尚未理清,限制了教育捐赠的发展。
  3.教育捐赠的税收分析
  为了适应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解除高等学校发展困境,在财政政策作用空间不大的情况下,应该发挥税收政策的调节功能。完善的高校税收政策可以调节高校公益性与私益性的矛盾,还可以激活社会力量参与进来,对各类主体投资教育具有积极意义。2009年1月1日起实施的新《企业所得税法》将企业捐赠得免税额度从原来的3%提高到12%,对企业的优惠幅度加大,但没有开征财产税、遗产税和赠予税。鉴于税收政策对教育捐赠事业的巨大作用,学者们逐步将目光投向了对我国税收政策的研究。
  陈志琴(2005)等人比较了影响中美高校募捐的社会因素,从经济、法律、制度和文化四个方面进行阐述。法律上,美国联邦政府对慈善捐赠的税收规定更灵活。我国税收优惠幅度小,并且尚未开征遗产税,不利于刺激社会进行遗产捐赠。朱清(2005)分析了美国、英国和加拿大一些促进教育发展的税收政策之后得出了对我国的建议:利用税收政策鼓励社会对教育进行捐赠;开征教育税,为教育提供稳定充裕的财力。成刚(2006)认为我国目前的税收优惠政策在个人、民办学校和校办企业上存在一些不足,分析认为我国的教育税收优惠政策应当加大优惠力度;调整民办教育税收政策;取消校办企业税收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和个人捐赠。谢珊珊(2008)认为我国的税收优惠政策难以达到预设激励效用,并且相关制度不健全,缺乏“倒逼”效应的机制,导致富裕阶层进行捐赠的动力不大。提倡扩大税收优惠的范围,完善税制体制,通过开征遗产税等具有“倒逼”效应的税种来推动捐赠事业的发展。王敏(2009)对我国高等教育捐赠现状和税收激励政策进行了评价,将捐赠制度已进入成熟阶段的美国作为借鉴对象,分析了高等教育捐赠的特点和税收激励机制,对我国设计良好的税收激励机制提出建议:完善教育捐赠的所得税制度;健全高校教育基金会;完善相关的税收监管制度;开征遗产税和赠予税。
  4.教育捐赠的管理模式及捐赠制度研究
  早在20世纪90年代董玲俐(1995)就针对基金的管理进行了研究,认为在大学捐赠基金设立和运作中,应当根据捐赠人的意愿,设立永续型和增长型大学捐赠基金,还大胆提出要利用金融市场使捐赠基金产生收益。黄争舸(2003)从捐赠基金的特点、目标、组织方式、投资方式和管理方式对捐赠基金做了进一步的研究,提出了改进大学捐赠基金管理工作的若干建议。孟东军等人(2003)归纳了国内高校几种典型的管理模式,分为市场运作型、行政管理型、委员会型、海外拓展型和行业依靠型,分别举例进行了阐释。而后又在2005年详细对比了中美两国大学教育捐赠的作用、地位、法律法规、组织机构、捐赠文化和募捐方式方法,为我国高校教育捐赠管理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张云(2004)研究了美国加州大学的捐赠管理机制。它分别建立了负责基金筹措、管理和经营运作的机构并制定出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并把筹集的捐赠尽可能用于投资,捐赠基金如雪球般越滚越大,使得基金收人成为大学的稳定来源之一。程术希(2005)专门研究了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经费管理。佛罗里达大学拥有基金会,基金会还通过各种会议、书籍、咨询教师和顾问寻求好的建议,不断完善基金会。蒙有华(2006)就美国高校教育捐赠制度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美国高校成立了专门负责管理基金的组织机构,由专人负责捐赠资金的筹措和投资等事务,并制定严格和完善的规章制度。李冬梅(2007)从微观上探讨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捐赠体系的特点。普林斯顿大学设有专门的捐赠管理机构,各个职能部门职责分明且紧密合作,负责募捐、捐赠基金的使用和监督等各个环节。周保利(2009)认为美国大学在捐赠基金的运作方面,严格遵从专业化和市场化原则。几乎所有的高校都有用于投资的基金,设立专门的机构或公司对基金进行高效的管理和运作;为了鼓励个人、企业及非盈利组织向高校捐赠,保护捐赠者的利益,联邦政府和州政府还制定了一整套法律法规,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对法规进行完善和补充。
  从上述分析来看,国外在高等教育捐赠方面的研究有较长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研究涉及面广,且有一定的研究深度,成果也比较明显,还形成了一些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理论和评价方法。高等教育捐赠在我国还是新兴事物,相对来说,对教育捐赠缺乏全面的认识,捐赠还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尤其缺乏国家配套政策的支持,缺乏对慈善性、公益性的鼓励政策,一定程度上挫伤了慈善机构和公众对教育捐赠的积极性和热情,严重阻碍了我国高等教育捐赠事业的发展。高校的管理也不成熟,基金的管理也没有固定的模式。很多高校只重视募集资金,而对资金的运作和管理重视不够,造成目前国内大学捐赠基金名目繁多,运作不规范和使用不当等矛盾。
  三、结束语
  我国大学教育捐赠与发达国家有明显的差距,除了经济和文化等因素以外,制度支持是主要的原因。高等教育捐赠既要靠社会的倡导和个体的能动自觉,也要靠依靠法律保障和制度安排。制度是实现自由、形成秩序的工具,为教育捐赠提供直接的保障。我国要推进高等教育捐赠事业,政府必须在相应的制度建设上有所作为和创新。而在在所查阅的文献中,专门针对我国高校教育捐赠制度进行的研究及探讨屈指可数。多数研究倾向于介绍他国经验,本土化研究很少。我国当前的大部分研究主要是针对美国高等教育捐赠所作的分析介绍,然后笼统提出一些启示,具体方法也没有细化。很少有对我国高等教育捐赠制度实践的分析。并且由于中美文化的差异以及国情的不同,国外的很多经验在中国根本就行不通。如何在借鉴他国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传统文化,对高等教育捐赠制度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形成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捐赠制度应是以后研究的主要任务;如何在我国建立有效的政策来保障教育捐赠的持续进行,如何在我国高校建立规范的社会捐赠管理机构和制度,从而促进高等教育捐赠,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作出贡献,应是未来高校教育捐赠的主要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willam gale&joel slemrod.resurrecting the estate tax:policy briefing[z].the broking institution,june 2000,2.

        [2]monks,j.patterns of giving to one s alma mater among young graduates from selective institution[j].economics of education review,2003,(22).
  [3]bruce einhor.hong kong is priming the pump[z].business week(asian edition),december 1,2003.
  [4]standford.stand facts2005[eb/ol].http://www.stangford.edu/home/standford/fa-cts/finan-ces.html.
  [5]d.bruce johnstone.the economics and politics of cost sharing in higher education:comparative perspectives.economics of education review,2004,(23).
  [6]bruce johnstone.a political culture of giving and the philanthropic support of public of public higher education i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eb/ol].http://www.gse.buffalo.edu/org/int.
  [7]朱小梅.高等教育捐赠的伦理分析[j].中国高等教育,2003,(24).
  [8]农新贵,何静.捐赠的理性分析及政策建议[j].生产力研究,2003,(2).
  [9]罗公利,牟宗荣,侯贵生.高校社会捐赠的一种经济社会学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5,(3).
  [10]乔海曙,许国新.校友捐赠和高校发展:社会资本视角的分析[j].教育科学,2006,(10).
  [11]李永玲.中西方慈善理论发展研究[j].理论学习,2008,(9).
  [12]郑风田,江金启.公共品社会动员机制——关于慈善捐赠的一个理论[j].浙江社会科学,2009,(10).
  [13]陈恩美.《公益事业捐赠法》缺陷评析[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0,(5).
  [14]王悦群,方芳.教育捐赠与冠名权的法律分析[j].上海教育科研,2008,(4).
  [15]尤琳.完善教育捐赠制度的法律思考[j].教学与管理,2008,(12).
  [16]陈志琴,俞光虹,周玲.影响中美高校募捐的社会因素比较[j].高教探索,2005,(5).
  [17]朱清,乔栋.国外促进教育发展的税收政策及启示[j].经济纵横,2005,(3).
  [18]成钢.促进教育发展的税收优惠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8).
  [19]谢珊珊.论高等教育捐赠所得税税收立法[j].会计之友,2008,(6).
  [20]王敏.我国高等教育捐赠的税收激励机制探讨[j].税务研究,2009,(10).
  [21]董伶俐.大学捐赠基金管理研究[j].江苏高教,1995,(5).
  [22]黄争舸,瞿海东,邹碧金.关于改进和加强大学捐赠基金管理的思考[j].江苏高教,2003,(4).
  [23]孟东军,张美凤,顾玉林.我国高校社会捐赠管理比较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2).
  [24]孟东军,陈礼珍,张美凤.中美大学教育捐赠管理比较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5,(7).
  [25]张云.美国加州大学系统捐赠基金运作实践及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4,(6).
  [26]程术希.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捐赠发展管理与启示[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2).
  [27]蒙有华,徐辉.美国高校教育捐赠制度探析[j].高教探索,2006,(6).
  [28]李冬梅.普林斯顿大学捐赠体系的特点及启示[j].现代教育科学,2007,(3).
  [29]周保利,刘国学.美国大学教育捐赠制度的特点[j].教育与经济,2009,(1).
  [30]管艳琴.高等教育捐赠的制度安排[c].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2008.
  • 上一个教育论文:
  • 下一个教育论文:
  •  作者:何玉蓉 [标签: 捐赠 制度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探析我国民主行政的有效运行
    国际视角下我国农业保险研究
    基于BSC的高等职业教育绩效评价研究
    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改革策略
    关于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立法的若干思考
    提升区域高等教育与经济协调关系的对策研究
    深圳视阙下的深港高等教育合作研究
    中美高等教育经费筹措比较及借鉴
    高等教育中工程领导力的培养
    高等教育助推阶层固化的社会资本分析
    加快广东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建立多元化的中…
    法国高等教育分流模式发展的特点、成效及启…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