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教育理论论文   基础教育论文   中等教育论文   高等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论文   心理学论文   学科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   教学管理
 德育管理   体育论文   地理论文   教育期刊
高校体育环境的构建初探
摘要  高校体育环境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可持续的系统,它包括教育环境、体育观念、体育制度、体育场地与设施以及作为体育组织者的老师和体育参与者的学生等等。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校为依托,以教师和学生为主要对象,不断优化体育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通过文献法、访谈法、分析法等对体育环境各方面在课改视野下的转变的研究与分析,为高校体育教育的未来发展状况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高校  体育环境  构建
        体育环境问题一直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十分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面对我们刚刚走过的2008北京奥运;面对如潮而来的全民健身运动和如火如荼的学校体育改革,中国体育在悄然地发生着变化。而作为培养人才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体育教育环境在新课程标准下也在进行着改革。为实现中国体育的可持续发展、为课改下体育环境的建设,有必要对高校体育环境的建设和发展作理论上的梳理,也为高校树立新的体育环境管理观提供启示。
        1.体育环境的概述
        体育,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荷载着丰富文化积淀和精神财富,伴随着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昂首踏入新时期,体育环境,作为一种新的社会理念,成为20世纪兴起的环境保护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使人们从体育运动的角度重新认识了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的价值。Www.11665.cOm绿色体育,已为21世纪绿色文明的到来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人类对生态环境的认识是逐步深化的。人类对体育环境的认识也是逐步深化的。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对体育环境的关心与日俱增,并从考虑环境因素对体育运动的影响发展到全面分析体育运动开展的生态环境问题。体育环境不论是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上,抑或是实际行为的操作上,均出现了意义非同寻常的变化。1991年,国际奥委会修改奥运宪章上,提出争办奥运会的所有城市从2000年起必须提交一项环保计划,初步确立了国际奥委会的环保政策导向,并成立了国际奥委会体育与环境委员会,召开世界体育与环境大会,将“环境”作为继“体育”及“文化”之后的第三个标准衡量举办奥运会的组织工作。“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这三大理念是2001年北京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主要原因之一。至此,体育与环境被提升到了更新、更高的位置。
        在体育环境教育方面,世界各国也都非常重视,德国科隆体育大学最早将“体育运动与环境”列为本科专业课程,我国教育部新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也将“运动环境与健康”列为专业课程之一。体育与环境的研究与教学已趋于专业化和系统化。
        体育是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因此,体育环境是从“人本主义”的角度出发,指环绕在体育这一组织活动的外部条件,是体育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中:自然条件如山川、河流、大气、土地、生物、噪音等;社会条件,是指人类的物资生活条件、政治生活条件和文化生活条件的统一体,如政治制度、法规体系、经济状况、生产力水平、学习条件、社会风气等。
        英文的环境(environment)来自法语(envirommer),意为:环绕或包围。从哲学的角度讲,环境是指某一中心或主体相对的客体,那么体育环境则是指与体育这一主体相对的客体,与体育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各种因素的总和。高校体育环境则是指高等学校围绕体育这一教育活动的开展而创设的外部条件,众多的体育环境因素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便构成高校体育环境系统。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身体健康水平也有了较大的提高,思想意识也有了积极的转变,体育意识也有了明显的提高,然而在高校中,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因此,创造宽松的体育环境,激发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全面增进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意义深远。
        2.体育环境对于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  
        追究体育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无疑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下进行和完成的,并受环境的影响和制约。自然条件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它对体育的产生和发展有一定的影响。社会条件是人们所处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它对体育的产生、发展起着主导性的影响作用。体育与环境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一方面,环境创造了体育,并制约着体育的目标、内容、方法、和效果,影响着体育的发展速度。另一方面,体育对环境又有着强大的能动作用,不断的改造环境。通过对体育场馆的建设与改造,对人的情感、信仰的转移与强化,对人的道德意志品质的影响,能动地影响着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综观体育的起源、过去和现在,环境无时无刻不在制约着体育的运行,并且随着体育现象的扩大化和复杂化,环境对体育的作用面将更加广泛,作用力度也将更加深刻。
        2.1 高校体育环境的要素和功能
        高校体育环境置身于大文化系统之中,不仅受到社会体育环境和学校教育环境的制约,同时也体现了其相对的独立性、可操作性和文化优势,体现了显型文化要素和隐型文化要素的共同影响和作用。从高校体育环境系统来看,高校体育环境应包括物质要素、制度制订、体育宣传舆论的三大要素,从而体现了养成教育、强化约束、激励导向三大功能。
        (1)物质要素是指高校体育环境的外在标志,是硬件部分。良好场地设施、功能齐全的运动器材是构成高校体育环境体系的重要物质要素,是进行体育教学的物质基础,它可以让学生一踏人校门就受到体育环境的熏陶。通过长期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和身体力行地参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促进学生产生体育直接动机的必要条件。
        (2)制度的强化约束功能,即通过各种具有强制性的规章、制度让学生通过体育的实践,强化体育的行为、习惯和能力。如《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来实施体育锻炼的具体要求、奖罚制度、学籍管理等。确保体育活动的正常开展,促进了大学生参加早操、课外锻炼的热情,形成了良好的锻炼风气,促进了高校体育环境的建设。
        (3)体育宣传、舆论是高校体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强烈的体育舆论导向功能能发挥激励功能,促进学生锻炼的积极性,在更深层次上对学生能力、观念、习惯、兴趣产生深刻的影响,激励学生从“需要”角度去进行体育锻炼,把被动地接受体育教育变为主动自觉的参与。
        2.2 高校体育环境观念
        2.2.1 素质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是中国当代高等教育的大趋势,因而也是高校体育的大环境。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和观念,它注重受教育者潜能的发掘,通过合理的教育影响,促使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素质的全面提高。素质教育的实施,自然包括德智体美各个方面,体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担负着培养体育专门人才的重任,而更主要的是要培养人格健全、身心和谐、健康成长、素质良好,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一代新人。这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所提出的必然要求,是培养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客观需要。
        2.2.2 终身体育  终身体育是终生教育的衍生观念。社会个体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终生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同时也就终身接受着体育教育和从事着体育锻炼,从而使个体能够身体健康、身心偷快、终身受益.大学时代是一个人思想观念形成并逐步稳固的重要时期,因而也是培养终身体育思想的重要阶段。对于高校体育教学来讲,既要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每个学生的终身学习、终身体育打好身体基础,同时又要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
        2.2.3 以人为本、健康第一   随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提出,以人为本、以健康为核心的现代社会发展理念,不仅正积极地推动社会物质与精神文明的建设,同时也在不断地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状态。现代社会中,人类自身的发展,人的身心健康日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一趋势也深刻地影响到高校体育的发展。有关资料表明,目前我国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不容乐观,健康状况令人担优。据全国10个省、市、区124所高校近10年辍学统计资料表明,10年中各种原因辍学学生总数为8301人,其中因疾病原因辍学者达5842人,占辍学总数的70.38%。而在因病辍学人员的构成中,精神、神经疾病居首位,共1878人,占辍学总人数的32.15%,传染病居第二位,共1580人,占27.15% 。[6] “健康第一”是新世纪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指导思想,因此学校体育必须围绕这一指导思想来开展。
        3.体育环境的构成
        体育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在这一系统的内部,各种体育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共同影响着体育的内容、形式、性质和发展过程。正确把握体育环境的分类,不仅有利于体育环境研究的深化,而且是优化体育环境系统因素的前提,对于高校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般来讲,体育环境是由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社会环境三个子系统构成.     
        3.1 自然环境
        体育自然环境是指体育运动赖以形成、存在和发展多必需的各种自然物质条件的总和。它可以分为数理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和气象气候环境等等
        3.2 人工环境
        体育人工环境是指人们为了更有效地发展体育运动和提高体育健身与娱乐的效果,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人为地改造环境而创设的新的体育运动所需要的活动空间,以及对体育活动发生影响的其他一些人类活动的产物。 
        3.3 社会环境
        体育运动是人与大自然互相交融、互相作用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文化活动,依赖于一定的社会环境,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和人文环境等等
        4.高校体育环境的优化
        4.1 体育自然环境
        在体育环境的作用过程中,人们在接受自然环境作用影响的同时,也会影响自然环境。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主动地接受环境的影响和充分发挥人类的自身智慧和创造力,不断地优化体育自然环境,实现体育自然环境为高校体育目标实现服务的目的。如体育场馆的修建、足球场的人工草皮、游泳馆水质的改良等等均能有效地促进体育运动的开展。
        运动场馆——不断优化体育自然环境的结晶运动场馆包括露天体育场、露天游泳池、室内体育场、室内游泳馆,以及适应各种单项比赛的室内、室外场地。体育场馆林林总总、各种各样,以适应不同运动项目的需要。然而从体育的起源看。体育运动对场馆没有什么具体要求,长期以来人们在不断的体育实践中,在遭遇种种不适之后,充分发挥自身的智慧和才能,在与自然环境作斗争的过程中,修建了体育场馆,改善了体育的自然环境,推动了体育运动的发展。
        露天体育场是通过改变地形、地貌等陆地环境因素,从而保持原来的大气环境因素,用于开展体育活动的场地。露天体育场场地面积大,容纳人数多,建设投资相对较低,仍是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的主要运动场所。随着体育运动发展的需要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的露天体育场开始修建遮阳看台、高质量的塑胶跑道,草皮足球场,增添现代照明和音响设备,还有相应的生活服务和卫生设施。但还要注意要有足够的面积、运动场地的方向选择、场地的光线和地势。
        4.2  体育社会环境
        体育的起源、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表明:体育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从来都不是孤立地存在着,不仅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同时受社会环境的制约。社会环境是指构成社会的各种条件和因素的总和。笼统地讲它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社会环境对体育的影响最为广泛,最为全面。一个国家体育的发展水平,受到国家发展的阶段性目标和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水平的制约与影响

       4.2.1 体育政治环境
        在阶级社会里,政治与体育这一社会现象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体育受制与一定的政治,同时又为一定的政治服务。奥林匹克运动不是政治运动,但它与政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政治制约着体育的发展,引领这体育的发展性质和方向。1995年8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布了第55号主席令。《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已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5次会议通过,自1995年10月1日起施行。历经15年之久,先后经过25次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终于浮出水面,他的颁布和实施是新中国体育事业的一座里程碑。他作为体育事业的基本法,明确了国家发展体育事业的方针、原则和措施,突出了全民健身的基础地位,阐明了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协调发展的思想,明确了政府、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在发展体育事业中的责任和义务,明确了公民参加体育运动的权利和保障,将宪法中有关原则具体化为更详尽的法律条文。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总则里更为明确地规定了:“学校体育工作是指普通中小学校、农业学校、职业学校、中等专业学校、普通高等学校的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和体育竞赛。学校体育工作应当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强身健体活动,重视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体育。学校体育工作应在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由学校组织实施,并接受体育行政部门的指导。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开展及近期相关政策的出台,为高校体育环境的构建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及法律依据,为高校体育环境更加科学化、多样化、终身化提供了实施的可能,为高校体育环境的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4.2.2 体育经济环境
        经济是体育发展的物质基础,只有国家的经济发达,综合国力强盛,才能兴办、发展体育事业提供物质技术条件和财力支持。雄厚的经济势力是促进体育迅猛发展的基础。体育经济环境是指影响在、制约和促进体育运动运行和开展的经济因素的总和。研究体育经济的构成要素,正确认识和适度引进经济规律,促进经济规律的正向发展,实现体育经济环境的优化,服务于体育事业,对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经济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基础,社会经济环境与体育的关系,不仅体现在经济对体育的决定作用,而且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双边关系。经济的发展水平对体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体育的发展又把经济推向兴的高潮。
        同样高校体育经济环境也是如此,在一系列的政策下,高校体育的开展有了物质保障,但高校体育的发展觉不能单单依靠国家法规政策的支撑,高校体育的发展需要自己“造血”,在课改视野下,高校体育的改革也如火如荼,体育场馆的对外开放,就是一个比较成功例子,它不仅能促进高校体育资源的良性循环、提高资源利用率,又能为学生与外界社会的学习交流提供便利与可能。为高校体育环境的管理提供物质基础。
        4.3 高校体育环境系统构建对策
        通过对高校体育环境的构建的基本认识,为我们建设高校体育的环境系统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从这些基本理论依据出发,就高校体育环境系统的建设问题提出以下对策。
        4.3.1 树立体育环境系统意识,充分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
        高校体育体育工作开展的好坏不只是体育部门的事,而应是全校的大事,是多个部门综合协调运作的结果。系统构建体育环境,首先是要树立系统意识,以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体育事业为目的,统一管理和协调学校方方面面的环境资源和关系,实现环境资源共享和互补,以提高外部环境资源与体育的适应性。学校教育工作者是学校教育方针、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组织等方面的制定者和实施者,具有主导作用。因此,必须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提供良好的体育环境。
        4.3.2 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首先,利用体育课程有计划、有组织,有师资等优势,发挥先进的教学功能,学习掌握体育的基本技能和技术,培养体育意识与观念;其次,利用学校的文化优势和教学超前性的规律,促进新兴运动项目率先在学校的开展与普及,例如,橄榄球运动首先在北京农业大学开展,高尔夫球、健美运动、网球、台球也率先在高校普及。第三,满足学生生理、心理需要,开设学生兴趣大、实效高的如交谊舞、台球、气功、器械健美等项目,使学校体育的教育内容向健身性、社交性、娱乐性、终身性及时代性方向发展。从而激发学生的锻炼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参与。
        4.3.3 制定健全科学的规章制度,加强体育环境管理
        管理目标、管理过程、管理质量是管理的三要素。严格执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制定课堂常规、考试标准与办法,制定课外锻炼、早操、竞赛训练等管理制度,加严格执行体育器材、场地的管理制度。通过这些规章制度的制定、执行,并与学校德、智教育接轨体现了教育的整体性,使学生受到强有力的价值标准和行为标准的约束,形成创造良好体育环境的内在动因。
        4.3.4 立足于大学生体育发展的特点,创建良好的体育环境
        大学生通过中小学学校体育的锻炼,己经具备了一定的身体素质,掌握了一定的体育和卫生保健方面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而且,相当一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有一定难度的动作技术,具备了较高的运动能力,对体育的各项目或者说某些运动项目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因此,只有学生自觉地投人到学校体育环境的建设之中,高校体育的目标才能得以实现。所以要立足于大学生己有的体育基础,在创建良好的学校体育环境中,针对大学生体育发展的特点,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主体作用,提高他们上课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信心,达到高校体育教学强化其体质、内化其技能、培养其能力的目的。
        4.3.5 重视宣传、舆论环境,构建良好的体育氛围
        体育领域中的社会舆论是指人们对体育运动发展和运行过程中,各种各样的人或事物的社会评价和群体言论。在当代信息社会,各种传播媒介成为了社会舆论传播的主要工具,随着媒体传播事业规模的越来越大,掌握和传递信息越来越迅速,更直接、更广泛地影响着整个社会活动和人们的思想意识。学校体育结合大型国际国内体育竞赛宣传、播放,渲染了体育气氛,使学生“身临其境”地了解世界体育的精华信息,激发兴趣,广泛吸收社会体育的影响;另外学生自发组织的拉拉队,给参赛队加油、呐喊、助威的同时也培养了体育爱好者和未参加体育竞赛的绝大多数同学集体荣誉感,更增强了竞争意识、参与意识,这是学校体育环境建设的重要标志。
        总之,高校体育环境系统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系统,各种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共同影响着体育的内容、形式、性质和发展过程。构建合理的高校体育环境不仅要有健全的规章制度以加强管理,而且要从适应社会的要求出发,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以及加大宣传力度,创造良好的氛围等等。体育环境系统的建设是新世纪高校体育可持续发展的抉择。实现高校体育环境的系统构建必须深化体育环境研究,提高认识,树立体育环境系统意识,加强体育环境管理。
 
 参考文献
 【1】【2】【3】熊茂湘 体育环境导论[m].序,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5
 【4】谭永昌 浅析贵州高校的体育环境[j]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7.4
 【5】翁锡全 体育.环境.健康[m] 第一章.体育环境概述.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7
 【6】熊曼丽 饶平 邓奎 高校体育环境系统特点及建设[j] 体育科学研究 2007.6
 【7】 黄永军 论高校体育环境系统[j] 湘南学院学报 2006.4
 【8】熊茂湘 体育环境导论[m].第三章 体育环境的政治环境,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5 
  • 上一个教育论文:
  • 下一个教育论文:
  •  作者:车婷 施平 [标签: 建初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如何提高高职体育课的教学质量浅析
    普通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文化素质提升对策
    实战型竞赛对地方高校广告设计工作室产学研…
    高校安全保卫人员职业倦怠特点研究
    论法律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OEC管理模式在高校花样跳绳运动队训练效能控…
    浅析体育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
    人本理论下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德育教育初探
    论内蒙古自治区苏木嘎查新农村体育文化的构…
    高校生物实验课探究式教学模式初探
    浅谈学校体育场馆面向社会的开放管理
    陕西省高校体育场馆虚拟化运行模式可行性分…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