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教育理论论文   基础教育论文   中等教育论文   高等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论文   心理学论文   学科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   教学管理
 德育管理   体育论文   地理论文   教育期刊
论以“敬”为经重建道德文化之要义
道德文化要考虑现实, 个人觉悟高低不同, 若一味强求过高的道德准则, 则难以在大众中贯彻实行。“敬”是修身、涵养的修炼, 是一个相对容易让人自愿执行的道德规范。能在人心里唤醒平凡的“敬”就是道德的进步。
  关键词: 敬; 道德文化; 道德重建
  中图分类号: b8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055x(2012)04-0099-04
  改革开放历经了30多个春秋, 伴随着奇迹般的经济发展, 社会道德问题日益彰显。人们从生活水平低下, 物质匮乏的环境, 在短短一代人的时间里, 过渡到奢侈品琳琅满目的今天, 无可避免地导致了思想多元化。在无节制的虚荣心和功利主义驱使下, 道德滑坡也就可以预期。但问题是近年来道德滑坡的严重性有渐渐超出大众容忍度的趋势。总理温家宝在2011年4月的一次座谈上慨叹“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 并要求大家注重对社会转型期道德文化建设的研究, 以应对当前文化建设特别是道德文化建设, 同经济发展相比仍然是一条短腿的问题。[1]
  社会是由人的群居而形成, 所以社会道德的重建必须以个人道德的培育为重点。社会道德有赖法律的权威来维持, 而个人道德则必须依靠“心”加以制约。道德滑坡的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社会对不道德行为过于纵容, 当违法的不道德行为鲜有受到法律制裁时, 人们就不会敬畏法律。法律是根据时代、经济、社会和文化而设置的规矩, 公民有必须遵守的责任, 其有效性是基于人们对它的畏惧。子曰: “道之以政, 齐之以刑, 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 有耻且格。WwW.11665.Com”《论语?为政》假如能够在人的内心里构筑一条道德底线, 与外在的法律相辅相成, 那么, 社会必然更加祥和, 正是“苟知其理之当然, 而责其身以必然, 则夫规矩禁防之具, 岂待他人设之, 而后有所持循哉?”(朱熹《朱文公文集?卷七十四》)。
  文化起源于我们祖先对大自然的敬畏、生老病死的无奈和面对莫测前程的担忧。法国哲学家里克尔认为; “经由害怕而不是经由爱, 人类才进入伦理世界”。[2]而包尔生更认为: “对上帝的畏惧是道德的基础。”[3]对无神论者来说, 畏惧大自然就是畏惧上帝, 在原始恐惧之余, 文化建立之后, 人类心中的害怕和恐慌渐渐被敬畏取代。随着人们的觉醒, 伦理、道德不独源于害怕, 而自发的敬、爱日增。正是这种敬、爱之心调和着人与人、人与社会, 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大爱出于无私, 小爱犹需付出。囿于范围狭小, 小爱对社会道德的贡献有限; 而希望大部分人都有无私之心, 无异于缘木求鱼。“敬”则较易植入人心, 毕竟人类道德的基础是因敬畏而始。本文以“敬”为轴, 论述应对当前道德文化建设的问题。
  一、“敬”的涵义
  敬, 肃也(许慎《说文解字?卷九》)。敬, 警也, 恒自肃警也(刘熙《释名?释言语》)。现代汉语里最常见的含义是“尊重”、“尊敬”, 大约相当于英语中的“respect”。在中华文化的传统里“敬”常用于“敬天地”、“敬鬼神”、“敬祖先”、“敬老”等等。“敬”在华夏文明里占有重要地位。礼记云: “山川神祗, 有不举祀者为不敬”(《礼记?王制》), 又云: “宾客主恭。祭祀主敬。丧事主哀。会同主诩。军旅思险。隐情以虞。”(《礼记?少仪》)周易: “君子敬以直内, 义以方外, 敬、义立而德不孤。”(《周易?文言》)
  “敬”是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颜回将西游, 问孔子曰: ‘何以为身?'孔子曰: ‘恭敬忠信, 可以为身。恭则免于众, 敬则人爱之, 忠则人与之, 信则人恃之。人所爱, 人所与, 人所恃, 必免于患矣。可以临国家, 何况于身乎?”(《说苑?敬慎》)。从孔子对其爱徒的一番教诲可见“敬”的分量。其实论语里还有二十多处提到“敬”, 最常为引用的有: “居处恭, 执事敬”(《论语?子路》)、“居敬而行简, 以临其民”(《论语?雍也》)、“敬事而信”(《论语?学而》)等。
  “伊川程子甚爱表记‘君子庄敬日强, 安肆日偷'之语。盖常人之情, 才放肆则日就旷荡, 自简束则日就规矩”(张鑑《浅近录?卷四》)。北宋理学家程颐很赞同《礼记?表记》里所说的: 安于放肆的生活会使人日渐荒废浪荡, 只有以庄敬的态度去待人接物才可以自强不息。他提出“主敬”是修养的重要方法, “敬”是持己之道, “涵养须用敬, 进学则在致知。

”(程颐《二程遗书?卷十八》)。他认为生活上人不可能独处, 必然受到天地万物的影响, 更不可能没有担忧和顾虑, 只有人心里有“敬”才可以克服, 并处之泰然; “人心不能不交感万物, 亦难为使之不思虑。若欲免此, 唯是心有主, 如何为主?敬而已矣” (程颐《二程遗书?卷十五》)。“所谓敬者, 主一之谓敬, 无适之谓一”(程颐《二程遗书?卷十五》),“一者无他, 只是整齐严肃, 则心便一”(程颐《二程遗书?卷十五》)。程颐认为, 修好内心涵养, 自觉保持整齐严肃便可达至“敬”。及至南宋, 朱熹在继承程颐 “主敬”说的基础上, 整合出更为系统的“敬论”。朱熹认为“主敬”的提出是儒学的一个重要发展, 自秦汉至宋的千百年间从没有人能认识到“敬”字的重要, 直到程颐的透彻解说, 学者才得以领悟。朱熹极为推崇程颐, 说他对后世的功绩以一个“敬”字最为有力, “自秦汉以来, 诸儒皆不识这敬字, 直至程子方说得亲切, 学者知所用力”(朱熹《朱子语类?卷十二》); “程先生所以有功于后学者, 最是敬之一字有力”(朱熹《朱子语类?卷十二》)。朱熹强调“持敬”、“居敬”, 认为“持敬是穷理之本”, “居敬”是涵养本心, 节制私欲, 人要以“敬”收敛身心, 并自主地对心的各种感受进行调控, “将个敬字收敛个身心”(朱熹《朱子语类?卷十一》), “敬只是此心自做主宰处”(朱熹《朱子语类?卷十二》)。
  二、“敬”在道德重建中的作用
  导人向善的途径很多, 但大都离不开要求个人有“辞让”之心、“仁爱”之心, 在现实的生活里, 特别是在以市场为导向的激烈竞争中, 有多少人愿意牺牲自己的利益?重建道德社会要考虑现实, 个人觉悟的高低不同, 使要求过高的一些道德准则难以在大众中贯彻实行。在林林种种的立德安身之道里, 简单的一个“敬”字有其独特的地位。“敬, 警也, 恒自肃警也”, “敬”是警惕自己, 不做违反法律和违背良心的事; “涵养须用敬”, “敬”是修身、涵养的修炼; “恭敬忠信, 可以为身……敬则人爱之”, “敬”也是提升人格魅力的一种方法; “君子庄敬日强”, “敬”更是增强个人能力的良方。出于个人利益的考虑, “敬”是一个相对容易让人自愿执行的道德规范。人的行为受“心”的支配, 心里有“敬”, 对大自然就懂得畏、对人就晓得恭谦有礼、对生命就会倍加尊重、对生活就能安其居, 乐其业。 敬畏的心, 面对变幻莫测的大自然时, 人就不敢肆意破坏, 珍惜上天所赐予的一切。因为掠夺引起的水土流失, 资源枯竭, 大地、江河以至空气的污染, 还有温室效应等所引起的毁灭性灾害, 件件都令人胆战心惊。为了生存, 为了子孙, 只有极为自私的人才会无动于衷。若然如此, 就不再是道德问题而已, 而应归属法律该如何惩治的范畴; 面对大自然里的禽、兽、草、木时, 人就不敢肆意残害。因为生物链的破坏是难以愈合的。
  只要怀着肃敬的心, 面对道德和法律的威严时, 人就不敢任意昧着良心做出伤人害理之事。因为得不偿失, 要付出的代价是难以承受的。
  只要怀着恭敬的心, 面对复杂的人与人关系时, 人就会更尊重他人应有的权益, 因为无论是鹬蚌相争还是两虎相斗, 都必有一伤, 因此, 遇到矛盾时, 人会首先反求诸己, 不至于处处都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 面对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时, 人就知道不应该持有偏见或歧视。因为人人都有尊严, 尊严不因种族、贵贱、职业而有所差异。对下属粗暴无礼, 对上司阿谀奉承, 就是损害人的尊严, 也就是损害自己的尊严。怀着这份恭敬的心, 在生活中就会自自然然地孝敬父母、尊敬师长。
  只要怀着“敬事而信”的心, 面对繁琐的生活压力时, 人就不会进退失措。因为纵使事情杂乱, 但按部就班, 克服厌烦心态, 不急于求成, 以修“敬”得来的涵养平静面对压力, 事情就更易于掌控; 面对不称心的工作时, 人就不会好高慕远, 因为“‘敬业乐业’四个字, 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梁启超《饮冰室文集之三十九》)。“敬则私欲不生, 必心湛然, 不流放开去.自然万理毕显”(朱熹《朱子全书?卷三十一》), 能在内心贯彻“敬”, 生活更为顺心。
  只要怀着“敬仰”的心, 享受着现代文明和舒适生活时, 人就会尊重人文, 尊重科学, 尊重知识。因为人类文明也像逆水行舟, 谁愿意再经历上世纪的两场

界大战?
  三、“敬”重在内心培植, 有赖园丁耕耘
  “仓廪实则知礼节, 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牧民》)。道德与一个人的经济水平有关, 但不是说仓廪实、衣食足就一定知礼节、知荣辱。与30多年前相比, 现在的个人生活质量和经济水平都翻了好几番, 但为什么“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1]这句刺耳的呼唤能得到社会共鸣?而在食不果腹的20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的一段艰难岁月, 我们还能不忘刻苦建设, 为今日祖国的强大奠下厚实的基础。谁又能说仓廪实、衣食足是知礼节、知荣辱的前提呢?道德滑坡的主要原因是功利主义的肆虐, 责任心的缺失, 羞耻心的沦丧和对法律威严的漠视。但归根结底其根源就是社会缺乏一种广为大众接受, 而又有利于人类共同进步的理想。在名利面前, 又怎能奢望一个只信仰利益的人能保持个人基本道德。所以重建道德社会首先要凝聚出一个容易为绝大部分群众理解和接受的、人性化的理想。普通人的理想很简单, 那就是过上更好的生活, 崇高的理想对他们来讲可能太遥远。所以用学者式的语言或过于拔高的理想去引导往往会适得其反。其实, 返璞归真, 化繁为简更能贴近人心。梁启超在“敬业与乐业”里就强调“敬”对做人、做事方面的重要性, “‘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 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 倒变了不适实用了”(梁启超《饮冰室文集之三十九》)。简单的“敬”不但可以修身、律己、自强, 还可以提升人格魅力, 带来快乐和收益。是最简易、直捷, 而又有说服力的道德守则。不过, 要将“敬”广植于人心, 还须要园丁们的深耕。
  “敬”的培植不能停留于文字, 要播种, 要灌溉, 用行动将“敬”植根于心底; 要颂扬, 要回馈, 用荣誉将“敬”扎根于人心; 要鄙视, 要劝谕, 用舆论让“失道”者唤回羞恶之心。“敬”的推广不能一蹴而就, 最有效的方法是从青少年的教育开始。但目前我国的中小学教育过分强调学业成绩, 学生疲于应付繁多的作业。虽然教育部多次发文, 要为中小学生减负, 要加强素质教育, 但效果有限。[4]家访本来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一个特色, 一个亮点。在家访的过程中, 家长和老师不但可以围绕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品行直接进行沟通, 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 使学生更能对老师产生“敬”意。但很可惜, 很多类似的优良传统, 在不知不觉中, 慢慢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雷锋精神, 曾经的道德风尚, 一个时代的烙印, 这种反映真、善、美的精神, 今天竟成为一些人嘲讽的对象。善, 恶, 黑, 白有这么难辨别吗?还是我们在德育方面出了什么问题?
  教育是决定个人道德和信仰的最重要因素。那么, 道德滑坡为什么偏偏发生在一向重视教育的华夏大地上呢?其实, 道理很简单, 功利主义已泛滥到神圣的教育事业。为提高升学率, 学校[4]和家长都把注意力聚焦到提高成绩方面, 从而疏忽了德育。“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必须要完成的三项任务, 只专注授业的老师、教授不是及格的老师。为了小孩将来能更有出息, 有一份体面的职业, 家长们追求成绩、 名校, 使得披着教育外衣的补习班广告遍地开花, 培养“考试专家”的补习班绝对不是教育的重点。“教, 上所施, 下所效也”、“育, 养子使作善也”(许慎《说文解字》)。用现代的理念可以概括为: 以教化提高人的知识、技能, 用培育孕发人的思想、品德。功利的教育、说教式的教育不可能提升人的道德, 顺应人性的真、善、美教育才是开启人性“良知”的钥匙。与其干巴巴地在课堂上说理, 不如以身作则, 更能触动心灵。以发自内心的激情, 用生活中的语言, 大家感兴趣的话题和身边发生的故事为经脉, 润物细无声地把简单的“敬”植入人们的心坎。为人师者在关爱学生之余, 尊重学生, 把“敬”付之于行动, 上行下效, 让“敬”无处不在, 使学生们成长在一个远离庸俗、培植“高尚道德情操”的花园。
  “敬”在内心的培植有赖于社会的推动; 有赖于社会贤达、明星偶像, 家长、领导等做好表率; 更有赖于园丁们辛劳的耕耘, 在幼小的心灵里埋下“敬”的种子。“崇高”的道德是精英、领导们应守的准则, 但崇高的境界不是人人可以企及。因此, 不应该对普通人有任何苛求, 能在人心里唤醒平凡的“敬”就

是道德的进步。“可愿莫如善, 敬立前则百事从。宜远莫如邪, 敬立则百邪息。敬也者, 存心之要法, 检身之切务也”(张鑑《浅近录?卷四》)。
  参考文献:
  [1] 温家宝. 讲真话 察实情—同国务院参事和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座谈时的讲话[n].新华社北京2011年4月17日电http://www.gov.cn/ldhd/2011-04/17/content_1846206.htm
  [2] 保罗?里克尔. 恶的象征[m]. 公车译. 上海: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2005, 27.
  [3] 弗里德里希?包尔生. 伦理学体系[m]. 何怀宏, 廖中白译.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8, 354.
  [4] 涂启智. 一个初三学生的睡眠[n]. 新华每日电讯 2011年2月16日第7版.
  a discussion on the meaning of using “respect” as a major tool to rebuild moral culture
  dai mi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640, guangdong, china)
  abstract: rebuilding moral culture has to consider the social reality. the consciousness of each individual is different. it is difficult to execute if the moral standard was set too high for general populations. “respect” is a kind of self-cultivation. it is relatively easier for people to execute. promotion of “respect” in human heart will enhance the moral of a society.
  keywords: respect; moral culture; moral rebuild
  • 上一个教育论文:
  • 下一个教育论文:
  •  作者:佚名 [标签: 道德 中国文化要义 下载 中国文化要义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以“间隔排列”为例 谈数学思想渗透
    唐代之前“敬老”文化的发展及其法制化进程
    浅析以“以人为本”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论以英语学科建设促进高职院校学风建设
    论以思想建设推动名师建设
    论以人为本视角下的外语教师自主发展
    试论以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为核心的高校学…
    试论以生存与发展教育为导向进行中学历史教…
    试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英语教学
    试论以质量工程建设为契机 提高民办高校教育…
    以 听 为核心的散文教学法例谈
    试论以科学发展观引领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