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教育理论论文   基础教育论文   中等教育论文   高等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论文   心理学论文   学科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   教学管理
 德育管理   体育论文   地理论文   教育期刊
区域创新体系的内涵、分类及城市群创新演进趋势

  【摘要】 区域创新体系与国家层面的技术创新体系、知识创新体系、国防科技创新体系和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密切联系,相互补充,构成了国家创新体系,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了有力支撑。本文重点归纳总结了区域创新体系的内涵、架构与差异化分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城市群为单位的区域创新演进方向。
  【关键词】 区域创新体系 分类 城市群创新
  一、区域创新体系的内涵与架构
  区域创新体系(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ris)是对创新理论和区域发展理论的综合与发展。最早由英国学者cooke于1992年提出。其后braczyk,cooke和heidenreich(1997)所主编的《区域创新系统》一书对该理论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进一步推动了对区域创新系统的研究热潮。
  cooke(1997)认为区域创新体系主要是由在地理上互相分工与关联的生产企业、研究机构和高等教育机构等构成的,且这种体系支持并产生创新。进一步地,一个区域创新系统是指在一定的地理范围内,对区域内企业的创新投入施加影响的相互作用的创新网络和制度的安排。autio(1998)则从功能性角度对区域创新系统进行了分析,认为功能性区域创新系统内都存在两个关键的子系统:一是知识运用和开发子系统,客户和供应商围绕生产企业组成纵向网络,合作者和竞争者则构成生产企业的横向网络,知识在这个以生产企业为中心的纵横交错的网络系统中得到运用和融合;二是知识产生和扩散子系统,知识主要在公共组织如研究机构和教育机构中产生,通过技术转移机构、劳动中介机构以及支持创新的其他区域机构得到扩散和传播。wwW.11665.cOm
  国内学者中,冯之浚(1999)认为区域创新系统是由某一地区内的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中介服务机构和地方政府构成的创新系统。黄鲁成(2000)认为区域创新系统指在特定的经济区域内,各种与创新相联系的主体要素、非主体要素以及协调各要素之间关系的制度和政策网络。王缉慈(2001)认为,区域创新系统是指区域网络各个结点(企业、大学、研究机构、政府等)在协同作用中结网而创新,并融入到区域的创新环境中而组成的系统,即区域创新系统是区域创新网络与区域创新环境有效叠加而成的系统,具有开放性、本地化、动态性和系统性等特点。柳卸林(2003,2006)认为区域创新体系由主体要素(包括区域内的企业、大学、科研机构、中介服务机构和地方政府)、功能要素(包括区域内的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环境要素(包括体制、机制、政府或法制调控、基础设施建设和保障条件等)三个部分构成,具有输出技术知识、物质产品和效益三种功能。刘曙光(2001,2005)认为区域创新体系包括以下基本内涵:一是具有一定的地域空间范围和开放的边界,二是以生产企业、研究与开发机构、高等院校、地方政府机构和服务机构为创新主要单元;三是不同创新单位之间通过关联,构成创新系统的组织结构和空间结构;四是创新单元通过创新(组织和空间)结构自身组织及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实现创新功能,并对区域社会、经济、生态产生影响;五是通过与环境的作用和系统组织作用维持创新的运行和实现创新的持续发展。杨开忠(2006)则认为区域创新体系是一组个人和机构交互作用而形成的、有益于知识产生、使用和传播的系统。
  上述代表性文献归纳起来,代表了关于区域创新体系内涵与架构研究中的三个重要方面:一是强调创新主体的重要作用。这类创新主体涵盖了企业、个人、机构和政府等方方面面;二是其中一类文献是将区域创新体系按照系统集成的观点分解成若干子系统;三是强调组织、网络和环境的重要作用。现有文献在这三方面都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关于创新主体的理解。主体过多往往就会陷入没有主体的困境,这在我国以前的许多政策实施中已经得到了验证。区域创新体系最根本的是要基于微观主体的视角,其目的不仅是单纯提升创新能力,而是要在生产中实现创新价值。因此,在区域创新体系中,首先应该强调企业的核心主体地位,这也符合熊彼特最初所提出的创新理论。二是关于子系统的划分。一旦将区域创新系统划分为几个子系统,那么各子系统间必然存在交叉与重叠,这既不能很好地刻画区域创新体系作为一个整体所产生的额外贡献,也未能凸显企业在区域创新体系中的核心地位。三是关于网络环境的作用。毫无疑问,区域创新体系促进创新的根本原因在于其网络效应

。但是,如果未能明确区域的边界,就根本无法明确究竟在谈论什么样的效应,并且最重要的是无法确定这种效应的大小。
  二、区域创新体系的分类和差异化
  区域创新体系与国家创新体系的一个重要区别就在于区域创新体系更具地方和产业特色。因此,对区域创新体系的分类和差异化研究也就成了研究的主要内容。首先是国外学者对区域创新体系进行了大量的分类研究,cooke(1998)从治理结构的角度,把区域创新系统分为三种类型,即基层创新系统、网络型创新系统和统制型创新系统。在基层创新系统中,技术转移活动主要在当地进行,企业的资金来源分散,研究偏重于应用,整个系统的协调程度低,技术专业化水平也较低。在网络型创新系统中,技术转移活动在多个层面进行,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为银行,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整个系统协调程度高,技术专业化水平高低并存。在统制型创新系统中,技术转移活动受制于政府政策,政府决定企业的资金来源,研究侧重于基础方面,整个系统的协调水平很高,技术专业化水平也较高。此外,他还按照企业创新活动模式,把区域创新系统分为当地、交互和全球创新系统三大类。franze和kaufmann(2000)根据创新系统内的主体和驱动力,将其划分为三种类型的区域创新系统,即企业基础型创新系统、科学基础型创新系统和政策基础型创新系统。在基础型创新系统中,企业与顾客和供应商之间的合作关系最重要,而与大学、研究机构等的关系则次之;在科学基础型创新系统中,企业除与顾客、供应商和咨询顾问保持重要的联系之外,与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合作关系也相当重要;在政策基础型创新系统中,企业除与顾客、供应商和咨询顾问的合作之外,更多的是与技术转移机构、培训机构、创新支持机构或地区研究组织等保持着重要的合作关系。isaksen(2001)根据区域创新壁垒,把区域创新系统划分为:弱组织型区域创新系统,即区域内实现交互式学习缺乏相应的主体,如类似区域促进中心或支持创新机构的组织;分散型区域创新系统,即区域内各主体间缺少区域合作和相互信任,由于没有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害怕知识泄漏或缺少合作的传统而彼此很少进行合作;锁定型区域创新系统,即区域内各主体间虽然存在合作,但与区域外主体合作很少,这种创新系统存在于工业技术已经过时的老工业区。

  除此之外,国外部分学者也结合具体地区,对区域创新体系展开了差异化研究。如最具代表性的saxenian(1994,1996)对美国128号公路地区和西部旧金山附近的硅谷的比较研究。他认为前者更依赖于政府主导,形成了相对封闭的独立大型电子信息高科技企业集群;而后者则是小且灵活、体现了竞争合作互相促进的机制以及(最为关键)区域主体间互动产生的协同创新能力。cooke(2002)则对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地区和英国剑桥地区的生物产业集群作为案例进行了分析,对两者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行了比较。
  我国学者则更为强调区域创新体系的差异化研究,特别是陈秀山、张可云(2003)专门对麦尔和托特林提出的区域创新差别的构想框架进行了研究,并分别讨论了区域环境、企业结构、企业战略对创新的影响,并归纳出影响区域创新差别的四个方面:企业创新投入的区域差别、企业创新产出的区域差别、不同区域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程度、区域政策和创新政策的特点和影响作用。
  关于区域创新体系的分类和差异化研究抓住了区域创新体系的“特色”和“特点”,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但是,这类研究的一个突出问题在于理论研究与战略研究难以对接,特别是在我国,当下各省市都在如火如荼地制定区域创新体系,而内容和举措大都雷同。在一个比较宏观的层面把握我国区域创新体系的总体架构,并且在合理范围内构建有针对性的区域创新体系,避免创新资源浪费,创新体系重复建设,是未来研究亟需突破的。
  三、城市、城市群与区域创新的延展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城市在区域经济增长和区域创新体系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创新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城市促进创新和经济增长的机制都成了研究的热点。
  郝寿义、安虎森(1999)认为,区域科技创新系统中的“区域”首先应是以高等级城市为核心的经济区,因为只有高等级中心城市才具有功能完善的“高循环系统”,并具备组织和协调区内经济活动和区际联系的能力。城市特别是中心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着集聚

和辐射作用,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区域创新的研究逐渐分支出以城市为基本单位和主要载体的研究,城市创新系统的提出是区域创新理论研究不断深化的结果。他们提出的以高等级城市形成核心区来研究区域创新理论的思想是极具启发性的,也正是基于这个视角体现了对区域创新理论的理解和对中国现阶段经济版图的把握。
  城市群是在特定区域内依托一定自然环境条件,以几个核心城市为中心,经济社会联系紧密的城市聚合体。城市群作为特殊地理空间,具有高度的涵容性与综合性,是一个体现中观层次的自然、经济、技术、社会综合体。专门针对城市群创新的理论研究十分稀缺,diez(2002)针对巴塞罗那、斯德哥尔摩和维也纳这三个大城市群区域系统,采用“欧洲区域创新调查”数据对最重要的创新主体:制造业企业、生产服务企业和研发机构的创新行为和创新网络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实证分析,他发现城市群创新系统的创新能力具有显著差异,企业间的合作关系和垂直联系十分重要,而只有在斯德哥尔摩研发机构中才具有显著作用。合作方的空间临近非常重要,验证了基于地理范围的创新体系的概念的重要性。
  总体而言,当前对创新的研究不论是立足于城市,还是立足于城市群的,都严重不足,国外的相关研究也比较匮乏。理论上尚未形成完整的分析框架,难以为国家和地方政府提供指导作用。许多结合各地实践的个案总结和规划的出发点又仅仅停留在局部地区的视野范畴中,过于强调地方的特殊性,因此不适用于国家层面的战略需求,也难以为其他地区提供有益借鉴。这种困境的根源在于尚未建立起区域—城市—城市群这样的分析上的逻辑关系,大多数研究仅是简单把区域创新体系视为国家创新体系的缩影,把城市创新体系视为区域创新体系的复制,把城市群创新体系视为城市创新体系的混合。
  【参考文献】
  [1] 陈琪:关于中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思考[j].中国软科学,2008(5).
  [2] 单初、彭华涛: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构架的动力机制[j].科技管理研究,2005(12).
  [3] 李柏洲、朱晓霞:区域创新系统(ris)创新驱动力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7(8).
  [4] 王学军、陈武:区域智力资本与区域创新能力的关系——基于湖北省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8(9).
  [5] 杨开忠:构建特色区域创新体系的三种途径[j].人民论坛,2006(2).
  (责任编辑:刘冰冰)

  • 上一个教育论文:
  • 下一个教育论文:
  •  作者:佚名 [标签: 城市群 创新 团队 创新 创新 趋势预测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区域地理案例型情境设计策略
    关于家庭清扫装置的创新研究
    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面向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图学课程体系改革
    案例教学法在法学教学中的创新应用研究
    终身教育背景下健美操教育理念创新研究
    特色体育课程对民办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基于AR技术的文化旅游商品创新设计与开发研…
    特色学科教育在促进学生警用创新人才职业素…
    论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创新构建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