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教育理论论文   基础教育论文   中等教育论文   高等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论文   心理学论文   学科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   教学管理
 德育管理   体育论文   地理论文   教育期刊
树立 以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为培养目标 的教学理念
       新课程改革已于2005年在全国全面实施。作为中学政治教师,如何正确理解新课程理念,树立正确的中学政治教学观开展中学政治教学,成为我们思考与解决的问题。针对现实政治教学的实际状况与新课程理念的冲突,以我国优秀文化思想和西方哲学为基础,明确作为政治教师应该建立起的新的“以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为培养目标”的教育教学理念,以科学发展观、《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毛泽东思想和我国一些教育家的教育思想为依托,展开具体教学实践策略的分析。
        一、树立“以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为培养目标”的教学理念
        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主要是由学生、教师、教材、教育教学设施设备、社会环境等要素构成的。其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要提高教育教学的时效性就必须处理好这几者的关系,树立“以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教学理念。
        人本主义哲学的一个核心范畴就是“以人为本”。其实质就是指人类的一切活动都要以人的生存、安全、自尊、发展和享受等需要为出发点和归宿。而“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又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就是要在发展中不断提高作为生产力中最活跃因素的人的素质。wwW.11665.cOM通过教育和学习活动实现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这一目标。
        马克思在研究现实社会中的人和人的发展问题时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说就是人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核心和最高目标。
        中国传统发展观“天人合一”的思想也为我们树立“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为培养目标”的教育教学理念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因此,转变旧观念,树立新观念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根本所在。
        二、我国目前中学政治教育教学的现状
        目前中学政治教学内容相对偏死、偏深、偏旧,传统思想政治课教学偏重于科学性,其思想性不强;对书本知识关注较多,对学生学习政治的态度、情感关注较少,课程实施过程基本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现实生活知识的机会;学生知识静化、思维滞化、能力弱化的现象较突出。
        三、抓好中学政治课程实施过程的策略和措施
        学生的政治学习不应只是简单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的过程,应该更具有探索性和思考性,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问题和思考问题。贯彻和落实新课程理念“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1.要树立多元化的教学目标。
        要充分发挥政治学科的德育、智育和美育功能来完成政治教学的育人任务。教学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将亲身感受的实际问题变成书本内容并进行解释与运用的过程,进而让学生获得对知识理解的同时,使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在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树立学生的可持续全面发展的目标理念。
        2.要建立互动和谐型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应该是教学环境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课程的开发者、学生学习过程的合作者和促进者。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政治教师需要通过知识结构的更新来实现这一目标: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与独特的教学方法、要掌握传播学科专业知识的独特方法、要有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要有教育和心理科学的知识与施教能力、要有现代教育技术知识的熟练运用能力。
        为此,教师需要转变三种角色。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由传统的教学支配者、控制者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由传统的静态知识占有者成为动态的研究者。 
教师作为一个“学习的参与者”,在教学过程中要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提高;教师作为一个“引导者、促进者”要起到引导、促进学生体验的作用;教师作为一个“指导者、领导者”,要艺术地把握课堂教学过程的走向、引领学生发展的方向;教师作为一个“合作者”,应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忘记自己是老师,而把学生视为志同道合的朋友。
        3.树立全局观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素质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社会发展需要的是复合型的人才。这就需要从人的全面性和社会未来发展需要出发树立全局观念,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尊重学生的智慧、情感和志趣,更要尊重他们各自不重复的个性,可爱的单纯和浪漫的天真;不但要尊重他们与自己和谐的求同思维,更要尊重其敏锐有余而成熟不足的求异思维。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不同观点,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不苛求成熟与完善。因为有缺陷、不完善的发言,也胜于缄默与懒惰。对学生的不同个性感受,不强求“同一”,确保不堵塞学生的创新思路,时时刻刻给学生营造良好的自主学习、自觉思维、独立创新的环境。从人格平等的基本观念出发,要把学生当成受教育主体,与之同呼吸,共悲欢,一起品尝求知的艰辛与幸福。尤其对待那些自卑心理重的学生(残疾、成绩差等),教师不能有丝毫异样的眼光。这种和谐的氛围正是一系列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顺利发展的最佳环境。
        4.引入生活化的学习情境。
        《课标》的一个最大亮点就是“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引入生活化的学习情境就是这一理念的体现。
        首先表现在学习的材料应不局限在教材这一点上,生活事件、实践活动、成长经历等都可作为学习的材料。增加社会实践的内容和时间,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开发校本教材、乡土教材,以增强学习内容的真实性和时效性。
        其次表现在开放题的应用上,以开放题为载体来促进政治学习方式的转变,弥补了政治教学开放性、培养学生主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不足。
        5.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俗话说教无定法,教法得当,事半功倍。教学无法,误入歧途。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因材施教。
        (1)层次置疑法。所谓层次置疑法,是将某一章节分层次设计成若干个循序渐进的问题,促使学生自己读书,动脑思考,然后逐个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目的是让学生尽快养成自己学习,掌握课本知识的习惯和本领,同时对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也有很大的帮助。这就需要启发和质疑。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俗话又说:为学患无疑,生疑则有进。小疑小悟、大疑大悟。
        首先要为学生质疑问难提供宽松环境。平等、和谐、互助的师生关系和团结友爱的同学情是质疑问难的最佳环境。
        其次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质疑问难习惯。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基本方法。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指出:“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思想;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学生的嘴巴,使他们能问;解放学生的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扩大知识和眼界,获得丰富的学问;解放学生的时间,使他们有时间学一点他们渴望要学的知识,干一点他们高兴干的事情。作为政治教师要认识到学生是特定的认识主体和信息交流主体,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而不是“等待装满知识的容器”。而质疑是装满知识的最佳途径。
        学生设疑质疑的基本方法可以从认识事物的三个层面上考虑:一是“是什么”,二是“为什么”。三是“怎么办”。前两者是浅层次的质疑,后者则是深层次的问难。例如“一国两制”:什么是“一国两制”、它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一国两制”是怎样产生的、现状如何、前途如何;为什么“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台湾问题的最佳方式;怎样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
        (2)实践参与法。所谓实践参与法就是鼓励学生在掌握书本知识的同时,利用课余时间深入社会进行调查的教学方法好即研究性学习。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中学政治课中的经济、哲学、政治常识等知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政治教学由“知”到“行”的必经之路,也是当前深化教育改革,搞好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方面。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展开探究和说明。 
  • 上一个教育论文:
  • 下一个教育论文:
  •  作者:张敏 [标签: 可持续发展 目标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媒体人要培养和树立敬畏意识
    通过小学体育活动培养孩子树立自信心的探析
    英语教学要树立爱每一个学生的新观念
    高职教育:析做到“以学生为本位”了吗
    浅谈“以讲促读”的名著教学模式探究
    浅谈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职校评价体系
    以职业教育改变为先导,树立职业专业教育意识
    浅析以“以人为本”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浅探 以德治班 的管理方法
    浅谈建立 以就业为导向 的职校评价体系
    浅谈 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中的探…
    探析 以德治班 的管理方法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