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教育理论论文   基础教育论文   中等教育论文   高等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论文   心理学论文   学科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   教学管理
 德育管理   体育论文   地理论文   教育期刊
试论让歌词借给作文一双慧眼
论文关键词:歌词 作文教学 教学资源 生活化
    论文摘要:歌词以其传达的普遍感受和喜闻乐见的形式为广大青少年所喜爱。把流行歌词引入作文,会拓展我们的社会生活视野和话语空间,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塑造作文个性、积累作文素材等方面将起到不可佑量的作用,同时会促进课内与课外的有效街接,使写作题材合上生活的节拍,使作文内容生活化。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如果能把扎根于现实生活的流行歌歌词开发为作文教学资源,形成资源多元化,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自主性能得到更好的发挥,师生、生生之间的互补,教师再进行整体性的整合,能促使作文水平存在着差异的学生建构个性化的作文体系。这样既能为中学作文教学开发新的教学资源,又能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改变学生因“无米”而难成“炊”的作文窘况。那么,流行歌曲歌词又能给中学作文教学怎样的积极影响呢?
    一、利用流行歌歌词,深化学生对作文的情感
    毋庸置疑,流行歌曲是深受少男少女们喜爱的一种文化载体,其歌词所承载的广泛、大量的文化信息,通过音乐的节奏,深深地滋润着人们的心田,触动着敏感的灵魂。《语文教育人文论》一书在谈及作文要回归生活的时候指出:“立人的写作教学,要把学生的目光从书本中引向生活,即引向学校生活、家庭生活、自然生活、社会生活。WWW.11665.COm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善于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思考,做生活的主人。”那么,在遵循作文教学规律的前提下,把流行歌歌词“拿来”,让它与作文教学建立联系,是作文回归生活的要求。
    1.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习的内驱力和催化剂。在中学作文教学中,利用流行歌曲涌动着的青春浪漫的活力,追随少男少女的感觉步伐,让流行歌歌词这一时代的“活水”激发学生的亢奋情感,将学生的情绪反应唤醒到最佳状态,从而“诱发”学生的写作冲动与激情,在“爱屋及乌”式的移情效应中,学生逐步形成写作兴奋状态,忘情地投人写作当中。如学生在吟唱品味《感恩的心》、《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等歌曲时,情绪高昂,心中的情感波澜被掀起,学生会从表象的感悟进人到理性的思考,自觉地从更高的层次上审视歌词带给人们的启迪,去感悟歌词的情慷,心中涌动不吐不快的写作欲望和写作情感。
    2.提高学生感悟生活的能力。由于中学生的经历少、阅历戈感悟生活的敏锐程度不够,其对生活的感受往往带有情绪的表层化、认识的肤浅化、思维的点滴化,很难很好地从多角度对社会和人生进行感受和思考,因而难以写出动人的好文章。所以作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提炼生活内蕴的本领,深化学生领悟生活的能力,在作文中表达真情实感。优秀流行歌歌词大都是生活的再现和提炼,凝聚着创作者深人生活品味和思考的结晶,闪耀着生活真谛的哲理性光辉,流淌着意蕴丰厚的人生意识。学生可以从《爱拼才会赢》中认识到“要善于掌握‘三分天注定’的机遇,更要自我努力创造发展的机遇;机遇不是等来的,而是通过拼搏争取得到的,进而得出‘只有拼搏奋斗才会成功’的人生感悟”。
    3.优化学生的内在情感。当前中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着重“理”轻“情”的问题。优秀流行歌歌词大都是高尚情感涌动的产物,融注了优美感人、积极向上、催人奋发的真切情感,流淌着深邃的思想热流,扣人心弦。比如,学生从(懂你》、《一封家书》所表达的儿女一分孝心与感恩之心中反思:“我们自己有多少人心中常牵挂父母,能知道并记住父母的生日或其他一些重要的日子呢?又有多少时候细心关注过父母的生活艰辛和为自己的付出呢?”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又能引导学生满腔热情和怀抱责任感地去观察周围的生活,去体察周围的事物,从而达到优化学生的内在情感。

    二、巧借流行歌歌词.扮靓文章内容
    流行歌歌词不仅能深化学生对作文的情感,而且以其构思精巧、结构严谨、韵律整齐、语言凝练、流传性广的特点,可直接作为作文的构成材料和手法借鉴。
    1.借歌词扮靓“善睐的明眸’,。文章的标题是文章的眼睛,通过它,我们可以窥见文章的灵魂。近年来,随着作文考试的改革,话题作文、材料作文以其开放性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青睐,而自拟题目的能力也是其考查范围之一。现在的流行音乐中,不少歌曲的歌名、歌词句非常优美,借用它们作为文章的标题或题记,既显得活泼风趣,又容易把读者或阅卷老师带人文章所创设的情境,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如2003年高考全国卷以“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为话题,有同学以“飞越迷雾”(周华健)、“借我一双慧眼”(那英)为标题,文章写飞越感情的迷雾,用一双慧眼把事物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2001年高考全国卷以“诚信”为话题,就有“我的眼里只有你”(景冈山)、“没有了你,世界寸步难行”(孙楠)、“生命因你而精彩”(孙楠)、“你在我眼中是最美”(羽泉)、“一路上有你”(张学友)、“不能没有你”(那英)等诸多漂亮的命题,阅卷老师一眼就能看出所写的是“诚信”的作用和意义。

   2开头或结尾引用歌词创设独特情境。元朝乔梦符说:“作乐府亦有法:凤头,猪肚,豹尾,六字是也。’,好的开头,犹如春云初展,鲜花含露,叫人一见钟情,过目不忘。结尾收束全文,要简约有力,令人回味。歌词用作精美的开头,往往能引起读者的深思,或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用在文章结尾则卒章显志,常常会使之成为点睛之笔。如2005年四川卷以“忘记与铭记’,为话题,有人用“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三国演义》片头曲)开头,来论述忘记是非成败、功名利禄,一下子就引起了读者(阅卷老师)的关注、好奇和深思。再如以“拼搏”、“自强不息”为话题,有人用“心若在,梦就在,人间自有真爱。看成功,人生豪迈,从头再来”(刘欢《从头再来》)结尾,给人有益的启示,有力突现升华了文章的主旨。
    3.借歌词让语言“华采满天飞”。“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引用或化用一些经典歌词可使你的作文语言生动活泼,魅力深厚。如:2004年高考北京卷以“宽容’,为话题,有人引用王子鸣《冬天里也有阳光》里的歌词行文:“春天风光美好,花开分外妖烧,多少恩恩怨怨随风忘掉;冬天雪花飘飘,银装素裹美妙,再大风雪也有阳光照耀。放声地笑一回,大胆哭一场,抬头望一望一片灿烂的阳光,该遗忘的总遗忘,该原谅的就原谅,所有烦恼都不要放心上,……可知平平常常的退一步,天高地宽广。”这段引文非常切合文章主旨,且句式整齐,对比鲜明,写景形象。以“张扬个性”、“自信”为话题作文,有人引用《想唱就唱》的歌词:“想唱就唱,要唱得响亮,就算没有人为我鼓掌,至少我还能够勇敢地自我欣赏。想唱就唱,要唱得漂亮,就算这舞台多么空旷,总有一天能看到挥舞的荧光棒。”这段引文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个性张扬、乐观自信的年轻人的形象。
    4.借鉴歌词的表现手法,让作文行文摇曳生姿。歌词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其表现手法纷繁复杂,在此仅采撷几种特殊的手法;(1)学习歌词的修辞手法。歌词里大量广泛地采用比喻、比拟、排比、借代、对偶、顶真、反复、拈连等修辞手法,通过歌词为载体让这些修辞在作文训练中得以运用和强化,促进学生写作语言运用手法的多样化,从而提高学生驾驭语言的能力。如“想想你的背影,我感受了坚韧;抚摸你的双手,我摸到了艰辛”(《父亲》)使用了对偶和拈连的手法。再如“甜蜜蜜,你笑得甜蜜蜜,好像花儿开在春风里”(《甜蜜蜜》)运用了比拟的手法。(2)学习白描或工笔凸显细节的手法。如“晚风轻拂着澎湖湾,白浪逐沙滩,没有椰林醉斜阳,只是一片海蓝蓝。坐在门前的矮墙上一遍遍回想,也是黄昏的沙滩上有着脚印两对半”(《外婆的澎湖湾》),这样的细节描写较之于“我思念我的外婆”要来得更形象生动、更让人感怀,多想想这样的歌词,对医治“学生腔”是大有裨益的。
    总之,把流行歌词引人作文,会拓展我们的社会生活视野和话语空间,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塑造作文个性、积累作文素材等方面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时会促进课内与课外的有效衔接,使写作题材合上生活的节拍,使作文内容生活化。在轻松愉快的作文教学环境下,让学生在涌动的感情旋律中,快乐地作文;让作文教学安上一双“隐形的翅膀”.飞向人性化、多元化的发展之路。
  • 上一个教育论文:
  • 下一个教育论文:
  •  作者:刘敬鸿 付晔 [标签: 慧眼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试论项目管理模式下的质量管理
    试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问题及措施
    试论编辑加工和校对中的思维差异及转换
    试论编辑惯习的历史建构及其生产
    试论网络文学的研究路径
    试论作文训练的一条新思路
    试论情感语言节目主持人万峰、钟晓的语言特…
    试论辅导员在军训期间强化学风建设的方法和…
    试论离心泵的日常维护及故障处理
    试论高档采煤工作面挂耳朵俯采
    试论高层建筑抗震性能的设计分析
    试论敦煌舞与民族舞的审美相同点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