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基础教育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教育理论论文   基础教育论文   中等教育论文   高等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论文   心理学论文   学科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   教学管理
 德育管理   体育论文   地理论文   教育期刊
对藏族中小学生学习方式的思考

[摘 要]目前藏族中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被动接受式为主要特征。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 改革下,藏族中小学应根据课程改革精神,结合当地实际和学生特点,真正实现藏族中小学 生向积极主动、独立自主等个性化学习方式的转变。

[关键词]藏族;中小学生;课程改革;学习方式;转变

[abstract]at present,the learning pattern of tibetan middle school and primary school studentsis mainly characterizen by passive receiving.in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of elementary education,tibetan middle and primary schools should transform the learning pattern towards the direction d anactive,independent,individualized and autonomous learning in accordance with curriculum reform,localreality and the charateristics of students.

[key words]tibetan middle and primary school students;curriculum reform;learning pattern;transformation

学习方式(learning style,又译为学习风格),由美国学者哈伯特?塞伦于1954年首 次提出。www.11665.com目前学术界对它的解释并不完全一样。简单说来,学习方式就是人们在学习时所具 有或偏爱的方式,即学习者在研究解决其学习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具有个人特色的方式。学 习方式不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而是高于策略和方法层面,影响并指导学生对具 体策略和方法做出选择的有关学习行为的基本特征。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学习方式主要 有两种:一种是传统的学校教育采用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知识的接受和独立完成任务, 是一种被动的。接受的、封闭的学习方式;另一种是在对传统学习方式进行反思和批判的基 础上形成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积极构建和合作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发现的、合 作的学习方式。  

一 藏族中小学生学习方式的现状  

笔者通过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186名藏族中学生、190名藏族小学生及94名民族中小学 教师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藏族中小学生目前的学习方式以被动接受为主要特征。

1.教学以教师讲为主,学生通过活动与实践获取知识、获得发展的机会很少

对课堂教学形式的调查表明,学生很少有以查阅资料、实验、集体讨论为主的学习活动 。藏族小学生反映没有或很少经历这种学习活动的人数达到了71.8%,中学生达到了74.4 %。对教师的调查显示,23%的教师认为“让学生通过活动与实践获取知识,得到发展的方 法虽然有道理,但教学大纲、教材、教学环境不具备条件”,26%的教师认为“时间、精力 不够”,24%的教师认为“浪费时间,学生不具备能力”,19%的教师认为“不能这样做” ,只有8%的教师认为“有道理,自己在做或准备这样做”。

对课外作业形式的调查表明,教师经常布置的作业一般较多的是书面练习、背诵与阅读教科书。中学占到79.6%,小学占到81.5%,而对观察、实验、制作、社会调查等实践性作业布置得很少。(见表1)

 中学生

 小学生

 作业练习

 62.4

作业练习 

 63.7

 背诵、阅读教科书

 17.2

 背诵、阅读教科书

 17.8

 实践性作业

 20.4

 实践性作业

 18.5

表2 藏族中小学生作业形式表(%)

2.教师、学生只注重学习结果,忽视优化学习方式

在“每天需要多长时间完成作业”问题的回答中,11%的小学生回答在3小时以上,45%的小学生在2—3小时,29%的小学生在l—2小时,只有15%的小学生在1小时以内。中学生的回答有31%的3小时以上,42%的在2—3小时,22%的在l—2小时,只有5%在1小时以内(见表2)

 

 1时以内

1-2小时

 2-3小时

 3小时以上

 小学生

 15

 29

45

11

 中学生

 5

22

 42

31

表2 藏族中小学生完成作业时间(学生报告%)

在回答“哪几种学习方式你最喜欢”的问题时,大多数学生选择“阅读课外书、实验、讨论、看电视、到图书室查阅资料”等。但回答“你认为哪几种学习方式考试最有效”时,大多数学生的回答是“作业练习、背诵、听讲”等。

(见表3、表4)

 

读课外书

实验

讨论 

去图书馆 

看电视 

背诵 

听讲 

作业练习 

 小学生

 64

 52

 51

47

46

27

23

20

 中学生

 67

65

60

59

56

26

25

22


表三:藏族中小学生感兴趣并喜欢的学习方式 (学生报告%)

 

读课外书

实验

讨论 

去图书馆 

看电视 

背诵 

听讲 

作业练习 

 小学生

 13

8

 10

11

6

41

46

56

 中学生

 15

10

12

14

7

47

52

59


表四:藏族中小学生认为对考试最有效的学习方式 (学生报告%)

这三种现象反映出,学生喜欢灵活多样、主动的学习方式,但作业时间过长,作业的形式缺乏多样性,使学生无法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无法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策略加以整合。优化,因而在选择学习方式上,容易选择机械重复,追求短期效果较好的学习方式。

3.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应用范围广

在调查中,学生列举了许多科目,认为不得不死记硬背,他们经常运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学习这些课程。(见表5、表6)

 藏语文

汉语文 

自然 

数学 

思品 

 62

66

57

53

50

表5 藏族小学生认为需要死记硬背的科目%

 藏语文

汉语文 

政治

外语 

数学 

历史 

地理 

物理 

化学 

 67

69

64

66

57

55

52

50

47

表6 藏族中学生认为需要死记硬背的科目%

在对教师的调查中发现,教师持此观点的人数也占相当比例。其中有36%的教师认为除了死记硬背以外,并无其他方法让学生掌握知识。

4.学生很少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和意见

在回答“你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如何选择”问题时,选择“积极回答,不怕答错”的学生比例不高,小学生占52%,中学生只有37%。“不想回答”的学生比例呈现出随年级升高而增长的趋势。在回答“课堂上,同学们有无发表与老师不同意见和想法的机会”时,65%的小学生和59%的中学生回答“没有”和“很少有”。

从以上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藏族中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被动、接受式为主要特征。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得知识,得到发展;依靠学生查阅资料、集体讨论为主的学习活动很少;教师经常布置的作业多是书面练习、阅读教科书与背诵,很少布置如观察、制作、实验、阅读课外书、社会调查等实践性作业;学生很少有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与意见的机会与氛围;课堂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情况。

二 现行学习方式对学生产生的不良影响

以被动接受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习方式过分强调和突出接受与掌握,冷落和忽视发现与探究,从而在实践中导致了对学生认识过程的极端处理,使学生学习书本知识变成仅仅是直接接受书本知识,学生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窒息了学生的思维和智力,摧残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给学生的成长带来了以下诸多不良的影响。

1.出现不良心理问题

厌学、焦虑过高、自信心不足、不良个性等心理问题,在传统的学习方式下越来越严重。据笔者2002年对356名藏族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中发现,近1/3的学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上述问题,近13%的学生上述问题比较严重。在原因调查中,学生表露出对现行学习方式的厌倦、焦虑和恐惧。以被动接受为主的学习造成很大压力,是产生不良心理问题的根源之一。

2.缺乏动手操作、实践能力

现行的学习方式冷落和忽视了发现与探究0d之藏族中小学校由于教学设施、设备的限制和教师思想意识不到位,许多应开设的实验课、操作课、活动课、实践课不能得到正常保障,使学生缺乏动手操作、实践的能力,对学生智力的开发、兴趣的培养产生了负面影响。

3.缺乏主动思索、探究问题的能力

由于学生主动学习的时间、空间受到限制,经常运用背诵、听讲等被动式的学习方式,即便是作业练习,也只是例子的复制、翻版。久而久之,养成了“知其然”的习惯,对“其所以然”的思考、探究不加以重视,使学生过分依赖教师、书本、答案,发散思维尼造性思维受到抑制,造成学生主动思索、探究问题的能力低下,对他们今后进入中、高等院校学习形成巨大的障碍。

4.缺乏合作交流意识

现行的班级授课制,虽然提供了集体学习的背景。但在现实中,学生的学习仍以个体学习为主,实行单兵作战,同学之间在课堂上合作、交流的机会少之甚少。许多藏族中小学校的规章制度、评价机制、教师的教育观念、行为严格限制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所谓的“静”(不交流、不合作)成为评价一个班级作风、学风、学生品德、学习态度的标准。这样,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就难以得到培养。这些都是学生中普遍存在自私、狭隘、封闭、偏激等问题的部分原因。

5.缺乏个人独特性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有着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有效的学习方式都是个性化的,没有“放之四海皆有效”的统一方式。但当前“一刀切”、“一锅煮”整齐划一的,甚至是简单、枯燥、单一的背、写、考的做法,忽视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学习方式的独特性,许多学生的学习不是从现有的基础出发,个人独特的思维方式、学习优势、学习风格受到压制,学习方法死板、僵化、缺乏多样性。

6.缺乏创新精神

传统教育下,封闭的教学情景、消极的思维状态、紧张的思维氛围、模式化的思维方式使学生无法“标新立异”、“异想天开”,不敢插上想像的翅膀。一旦出格,提一些怪问题、钻牛角尖便是顽皮捣蛋,成为“异端”分子,与期望中“听话”的孩子的形象格格不入,为学校、教师、家长所不容。而统一的体制、统一的教材、统一的命题、统一的考试又束缚了学生的创造力、想像力,剥夺了学生思维、选择、尝试的权利,最终使学生丧失了创新思维尼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 新课改为实现藏族中小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创造了条件

传统的被动接受式学习在追求创新与超越的今天,其弊端显现得越来越明显。为了培养符合社会期望的高素质人才,各国都对教育提出了改革的期望,这种改革涉及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学习方式的转变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环。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报就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任务,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逐步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可以说,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藏族中小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①

1.新课程倡导的课程理念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创造了条件

新课程倡导的一个基本理念,就是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它要求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要采用有个性的学习方式。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顺应世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改革潮流,提出了使学生“在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有个性的发展”的目标。为了实现学生有个性的发展,课程改革必然要求改变传统的以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的学习方式,采取一些自主的、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学习方式发生转变,以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如果不转变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仍然以被动接受为主,那么学生学习的主要活动就是背诵、记忆。机械训练,而没有反映学生个性发展的自主探究和发现学习,也就不能实现有个性的发展。②

2.新课程实行的新的课程体制为转变学习方式提供了课程载体

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管理的权力是高度集中与统一的。在这种集中体制之下,藏族中小学课程是以原国家教委规定的义务教育课程计划为依据,基本上套用了内地普通中小学课程结构和科目设置,甚至一些主要科目的内容结构都有明显的模仿成分。这种状况使藏族中小学存在学校教育课程观念陈旧、学校教育不适应藏族文化背景、学校课程内容脱离藏族学生的生活实际、藏族学校教育课程缺乏多样性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藏族基础教育课程远离学生的实际和实际生活经验,无法满足他们带有民族性、地域性和学校特点的个性发展需要,使学生对现行课程有陌生感、疏离感和自卑感,削弱了学习动机与兴趣,造成人格内部的文化冲突。据许多研究结果表明,学生特别是农牧区学生厌学、辍学、家长不支持上学的原因之一就是基础教育课程远离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导致他们对课程产生陌生感和排斥感从而丧失了继续学习的动力。本次课程改革将原来中央集中统一管理的体制改革为中央一地方一学校分级管理体制,藏族中小学可以提供多种课程资源并开发出具有时代特征、民族性、地域性较强的校本课程,使课程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增强学生对课程的认同感、亲切感,调动学习兴趣,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通过选修课、微型课、主题活动、自主探究实践活动、小组活动等多种课程形式来实施校本课程,要求学生使用个性化、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去完成。③

3.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变角色使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成为可能

传统的学校教育中,教师是知识的权威者,教师作为知识的化身只进行单向的知识灌输,学生只是接受知识的“容器”,完全处于被动的位置。教学忽视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导致学生在学习时只能采取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去记忆教师讲授的固定知识,而不能自主探究、讨论和发现新知识,自己主动寻求问题的答案。藏族义务教育起点明显低于内地,勉强采用与内地相同的教育模式,简单照搬内地式课程,加之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方式单一落后、“填鸭式”教学方法盛行,使藏族地区发展的要求与学校教育成果极不协调。新课程要求教师由过去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转变学生观念,改变“满堂灌”和机械训练的教学方式,这样就能自觉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合作交流的能力,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四 新课改下如何实现藏族中小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藏族中小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新课程倡导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成为可能,但在现实中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是多方面共同努力的结果,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至关重要。

1.教师要确立新的教学观,改变教学方式

在很多藏族中小学教师的概念中,教学就是“讲课,就是把书本知识传递给学生”。在多种教学方法中,教师运用最多的是讲授法,对讨论、谈话、实验、查阅资料等能让学生自主参与探究的方法运用极少。教师仅仅把教学看做是达到既定教育目的的手段,教学成了一个控制的过程,成为有效传递知识的工具,而忽视了教学是学生获得发展的过程。这种教学观把教学看做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简单拼合。“教”只不过是把书本上既定知识传授给学生;“学”也只不过是单纯接受教师讲解的知识,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同时又忽视了学生活生生的经验和体验。因此,藏族中小学教师应树立新的教学观,改变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④

2.开发和提供充分的课程资源

藏族地区需要较大经济投入的条件性课程资源严重不足,但同时由于课程资源意识淡薄,缺乏对课程资源的识别、开发和运用的意识和能力,导致大量的、丰富多彩的带有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的素材性课程资源被埋没,不能及时地被加工、转化和进入实际的中小学课程,造成许多有价值的课程资源的闲置与浪费。很多中小学甚至把教科书当成惟一的课程资源,对课程资源的理解十分狭隘,使中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学习动力,学习效果低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地方和学校可以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开发选用适合本地区、本校的课程。这种新的体制为藏族中小学校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体现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并发挥独特的优势提供了充足的空间,各学校应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课程资源,开发出具有民族性、地域性强的校本课程,密切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密切教育与学生世界的联系,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供给学生尽可能优越的成长环境。通过多种课程形式实施校本课程,通过学生个性化、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3.教师要加强学习、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明确职责

根据教育部安排,2005年秋季,全国中小学阶段各起始年级原则上都将进入新课程。也就是说近两年内各地藏族中小学校将陆续进入新课改。许多藏族中学教师对课程改革的认识不足,对课改指导思想、教育观念、改革目标等方面理解不深,对课改的意义了解不够,对课改态度不够积极。同时,由于原有课程与教学实践的惯性,教师很难在短期内在观念、角色定位、教学方式等方面做出调整。这些问题将直接影响这些学校进行课改的整体效果。可以说,新课程对中小学教师提出了诸多挑战,教师必须通过加强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学习,通过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增强新课程培训的实效性,在转变教育观念上狠下工夫,提高对课程改革的认识,使教师建立符合课程改革思想的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评价观,明确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职责。惟有如此,才能使课改工作顺利进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才有可能实现。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主动的、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世纪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自然条件恶劣、教育基础薄弱的藏族中小学只有以本次课程改革为契机,迎难而上,齐心协力,才能真正实现藏族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满足新世纪对人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钟启泉 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 新课程与学习方式的变革[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 钟启泉 新课程教师培训精要 [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4] 何波 论民族教育课程构建的理论框架[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2,(2):120-140

  • 上一个教育论文:
  • 下一个教育论文:
  •  作者:兰才让 [标签: 藏族 小学 学习方式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探析维族中学生 汉语恐惧症 
    试析地震灾区羌族中学生心理自助系统的构建
    探析提高藏族大学生数学素养的策略
    藏区藏族中学汉语数学教学难点探析与思考
    试谈提高藏族大学生数学素养的策略
    少数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学中应树立课程意识—…
    民族中学班主任工作浅谈
    藏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与英语阅读
    汉、藏族中学生心理应激源比较研究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