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经济学论文 >> 证券金融论文 >> 金融研究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证券投资论文   金融研究论文   保险论文   期货市场论文   债务市场论文   银行管理论文   公司研究论文   其他相关论文   金融理论论文
从紧货币政策对新余经济金融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作者:黄火生 刘春华 周水根

  [摘 要] 从紧货币政策必然会对经济金融发展带来重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新余市经济金融的广泛调查分析,提出了在切实 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措施的同时,各相关部门应采取的主要措施,即地方政府应运用综合手段,实现经济金融双赢;人 民银行、银行监管机构应提高金融宏观调控能力,增强金融体系效率与活力,助推经济发展;商业银行应优化金融服 务、创新金融产品,积极支持经济发展。
  [关键词] 货币政策;经济金融;对策
  
  200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事实上,央行在2007年就开始实施逐步“从紧”的货币政策。2007年以来,存款准备金率13次上调,由年初的9%上升至16%,创历史新高;与此同时,央行加息的频率明显加快,6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为全面掌握和深入分析从紧的货币政策对新余市经济金融的影响,近日,人行新余中支与农行新余分行联合组成调查组,深入各银行机构及相关企业进行专题调查,共同探讨问题,共商应对之策。
  
  一、微观效应:从紧的货币政策所带来的影响
  
  (一)从紧的货币政策所带来的金融总量影响
  进入新世纪以来,在稳健的货币政策下,新余金融信用总量呈现跳跃式增长,全市各项贷款从2004年起连续四年增速均居全省第一。www.11665.cOm2008年,由于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信用总量的快速增长。一是因为新钢三期技改、赛维ldk硅片二期、江锂新材料等工业项目都是全省重点支持、发展前景好的大项目,已经得到各商业银行省分行乃至总行的信贷支持承诺,预计2008年这些项目对信贷资金的需求将会得到满足。二是因为各商业银行积极争取上级行的信贷政策,及时储备信贷增长点,如对分宜电厂、海螺水泥、新余高专搬迁等项目的授信已在2007年底前向上级行进行上报并得到批准,预计2008年这些项目也是信贷增长点。三是因为各商业银行2007年已对全市农业产业化、中小企业等进行了授信,而且比2006年增加了额度。四是因为各商业银行通过贸易融资、商票贴现、保理业务等信贷产品创新,相应增加了信用总量。因此,预计2008年新余市信用总量仍然是一个快速增长年,但2008年这些项目竣工以后,信贷总量的增长将可能受到从紧货币政策的影响。
  (二)从紧的货币政策所带来的金融结构影响
  1.信贷投向将凸现“好中选优”。在从紧货币政策下,新余市各商业银行对2008年的信贷投入取向是:一是突出重点。都把新钢三期技改、赛维ldk硅片二期、江锂新材料等大项目作为信贷支持的重点;二是突出效益。对有市场、有效益、守信用的成长性中小企业将给予信贷支持,对一般性中小企业将增加贷款难度。这样,就容易导致贷款“垒大户”,以及形成“想贷款银行不给贷,不想贷银行追着贷”的怪现象。
  2.对经济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力度将会进一步加大。在从紧货币政策下,对“三农”、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助学贷款等以“民生”为主的信贷支持将是重点。据调查,2008年新余市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的业务经营方向都是以支持农业、农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重点,加大信贷支持和优化金融服务,以此来保障农业的稳定和发展。特别是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造,更进一步明确了面向“三农”的市场定位,并且加强了县支行的业务经营转型,支持县域经济发展。
  3.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仍将较为突出。从对中小企业信贷政策的影响上看,新余市银行机构的信贷政策有以下三点变化:准入门槛会更高;审批程序会更严;贷款规模会更紧。
  4.对房地产金融服务的影响。据调查分析,从紧的货币政策对新余市房地产的影响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信贷供给方面看,对开发商获得房地产开发贷款的准入门槛提高,将促使房地产开发商重新“洗牌”,房地产投资将会有所“降温”。二是从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来看,由于明确了“两个严禁”,即严禁发放“转按揭”贷款、严禁发放“加按揭”贷款,且对个人购买“第二套住房”申请贷款有了明确规定,包括对“第二套住房”的界定标准,购买“第二套住房”贷款的首付比例、贷款利率等。同时2007年央行连续六次提高贷款利率,提高了购房者的月供负担。这些信贷政策的变化,将抑制个人投资性购房需求。
  (三)从紧的货币政策所带来的信贷政策变化
  在从紧货币政策下,各商业银行有针对性采取了一些相关措施(详见表格)。
  通过对上表的分析,可以看出各商业银行的信贷政策有以下变化:
  1.严格信贷准入标准,优选信贷对象。针对从紧的货币政策,商业银行采取系列措施抑制信贷过快增长。一是限制对产能过剩行业的投入,对高能耗、高污染、耗资源的“二高一资”产业限制投放,逐步减少至退出。二是提升对房地产业的信贷投放标准。三是进一步压缩流动资金贷款,控制其向建筑业、批发零售行业的贷款。
  2.严格项目审批事项,提升审批标准。一是上收审批权限,分类别、按信贷金额大小分级审批。二是严格授信评级。三是提高门槛,特别是针对限制类行业,采取“门票制”、“名单制”、“核准制”等确保资金投放在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
  3.实行有保有压的信贷政策,优化信贷资源和结构。各商业银行上级行完善细化产业和行业标准,对禁止类行业加大退出力度,对支持类行业实行重点支持。各商业银行注重依据自身特色,优化信贷产业结构,使信贷资金流向优质客户和优质项目。
 
  4.优化资产组合,增强抗风险能力。针对金融市场的激烈竞争,各商业银行开展了信贷投放与金融服务相结合的多种经营方式,加强资产组合,增强抗风险能力。一是当好金融决策的参谋。针对招商引资企业,商业银行采取主动出击,上门服务,为其提供专业的发展规划、投资决策咨询服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当好企业的重要金融决策参谋。二是推出多项金融服务产品,如贸易融资、信用证业务、商票贴现、外汇投资理财等业务,大力发展理财业务和投资银行业务。
  5.转变监控方式,防范金融风险。一是转变监控方式。对贷款额由年度监控转变为按季或按月监督,确保贷款的均衡投放;二是完善监督程序。由以前的注重贷前审批转移到贷后监督,注重对项目和企业贷款的跟踪调查和监控,防范金融风险;三是由“备”到“审”的转换。把部分信贷报备事项改为审批事项,将风险前移动。
  
  二、磁场效应:从紧的货币政策应采取的对策
  
  (一)地方党政:运用综合手段,实现经济金融双赢
  1.进一步增强金融资源吸引力。一是鼓励各家银行积极运作,增加信贷有效供给,增强金融政策对金融资源的吸引力。二是加大投融资力度,把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结合起来,通过产业投资,引导社会投资方向,促进金融资源优化配置,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三是加大异地引进力度,创造条件吸引异地金融机构对新余企业贷款,形成资金“洼地”现象。
  2.进一步学会利用资本市场。一是大力发展直接融资。抓住上市公司门槛降低的有利机遇,多渠道多形式推进企业上市,推动一批发展前景好的中小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实现优质企业上市梯次化发展。二是学会吸纳国际资本。借赛维ldk上市东风,推动企业到国外上市,引进更多的风险投资。

  3.进一步做好项目管理。政府应积极规划好项目,将未来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城市建设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等早亮相,将拟投资项目、推荐产业先动手。积极推介好项目,精选优质企业、精挑优质发展项目,及时向银行推介,拟定“菜单”,从而满足“银行点菜”需求。积极包装好项目,要科学分类、规范分类,重点做好项目的“穿衣戴帽”工作,即对符合国家节能环保要求的项目重点推荐,对已开始建设且目前还没有达到节能环保要求的项目,要以支持企业节能减排为切入点进行推荐,为实现“绿色信贷”打好基础,消除银行信贷疑虑。
  4.进一步壮大中小企业担保规模。目前,很多中小企业能够筹集初期开办资金,但后续资金难以跟上,因此,要壮大中小企业担保中心,逐年增加财政资金拨付,建立担保基金增长长效机制,加快成立民营担保机构,激活融通民间资金,使民间资金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资金补充。
  5.进一步做大做强地方金融机构。加快地方金融机构的发展,支持农村合作银行加快业务发展,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效益。同时,积极创办农村社区银行和小额信贷机构,鼓励企业和自然人发起组建村镇银行,积极支持农民自主参与各种形式的资金互助、自担风险、自己出资、自我管理的合作金融组织。
  6.进一步加大引进金融机构的力度,增加资金供应主体。力争引进外资金融机构,继续引进尚未进入我市的股份制银行和民营银行进驻新余,增加金融机构的种类;对已经引进的信托业、期货业,应给予政策上和税收上的优惠,鼓励其做强做大。
  (二)人民银行、银行监管机构:提高金融宏观调控能力,增强金融体系效率与活力,助推新余经济发展
  1.着力提高贯彻货币政策水平,发挥参谋助手作用。人民银行应不断提高金融宏观调控能力、金融发展能力、金融稳定能力和金融服务能力,着力运用金融手段,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一方面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和金融运行态势,跟踪资金供求和市场物价的变化,通过对宏观、全局形势的正确把握,准确分析判断区域经济、金融形势和企业景气状况。另一方面,要积极为当地政府当好参谋,及时提出应对措施,努力提高货币政策的科学性、前瞻性和有效性。
  2.着力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优化金融服务。一是提高运用货币政策工具的水平。用活用足现有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做到有保有压、调整信贷结构,加大金融支持“三农”、弱势群体、中小企业、经济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增强金融宏观调控效能。二是要帮忙嫁接异地贷款。为异地资金、企业与我市的嫁接,当好向导和使者,拓展视野,将金融资源拓展到全省、全国乃至世界范围。
  3.着力推进金融机构改革,繁荣金融市场。新余市金融机构改造正在进入一个新的攻坚阶段,要积极支持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的改造进程,尽快解决目前在治理结构方面的制度性缺陷;加快新余农村合作银行的改革步伐;着力发展证券业、保险业、信托业、租赁业等非银行金融结构,满足新余经济的多样化金融需要,促进市场竞争,提高金融效率。
  4.增强金融体系效率与活力,壮大金融支持经济发展力量。一是辅助新设金融机构,壮大金融体系队伍。充分发挥新挂牌成立邮政储蓄银行对中小企业、农村信贷等贷款投放的特点,使其成为新的信贷投放、经济增长的重要增长点。同时,市政府可新设专项担保基金或组织新设企业联合担保基金组织,拓展保证和担保渠道,增强资金的流动性。二是优化金融机构布局,增强辐射力。从新农村建设的大局出发,对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和合作性金融重新进行功能定位,完善农村金融分支机构、扩大农发行的业务范围、建立政策性金融的风险补偿机制、理顺邮政储蓄存款机制、发展农村互助担保组织等。
  (三)商业银行:优化金融服务、创新金融产品,积极支持新余经济发展
  1.积极创新金融产品,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一是根据市场需求创新金融产品。根据企业对国内、国际市场的不同需求,开展金融咨询、信用证汇兑等业务,使优质企业走出去,新型环保企业和项目引进来,充分利用好省内省外、国际国内市场;二是根据客户对象创新金融产品,如投资银行业务、外汇理财业务、房贷和车贷综合业务、林权抵押、联保贷款、信用共同体等,使客户资产受益最大化、资金流通最优化;三是根据流转渠道特色发展中间业务,创新金融产品,如商业承兑汇票、电子银行业务、票据贴现和质押业务、商标等知识产权质押业务等,服务客户的同时提升银行自身效益。
  2.积极争取上级行政策支持,满足不同群体的信贷需求。一是继续争取上级行政策倾斜,做大做强龙头企业贷款。重点支持新钢公司的三期技改、江西赛维ldk公司硅料加工等大项目。二是落实“三农”政策,做大做强农业贷款。围绕新农村建设,支持农民自建房屋,解决农民住房和改造问题。支持农业产业化,对优质项目应大力扶持。三是要注重对弱势群体的帮扶。加大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投放力度,经济适用房贷款和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教育基础贷款也要有一个大的进步,缓解部分市民就业难、住房难、就学难的问题。
  3.积极创造条件,促进房地产金融市场健康发展。在加强商业性信贷风险管理的同时,各银行金融机构应增强社会责任感,配合国家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切实改进对房地产金融服务。要提早规划、统筹兼顾,重点立足于居民的第一套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民生类项目和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引进信誉好、等级高、经验丰富的优质大型开发商、承建商。择优企业、择优项目,创造条件,达到贷款审定标准。尽量使房地产项目集中开发,使之成规模、成体系,同时,注重配套设施建设,注重节能降耗设施建设,注重新型材料的采用,注重新兴设计和科学布局,使之能顺应时代发展变化。
  4.积极打造银团贷款,有效利用异地规模。在银行贷款额度限定的情况下,针对优质企业、优质项目,可以采取联合贷款的方式,还可以采取“推出项目、进入资金”的方式,开展省内、国内、境外联合贷款,满足大额信贷资金的需求。在缺乏物质抵押担保的情况下,可开拓创新采取企业联合联保方式,创新信贷方式,满足流动资金需求。
  • 上一个经济学论文:
  • 下一个经济学论文:
  •  作者:黄火生 刘春华 周水根  [摘 要] 从紧货币政策必然会对经 [标签: 货币政策 新余 影响 对策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两岸货币清算机制建立的效应及防范措施分析
    中国货币市场杂志2013年第3期目录
    影子银行与货币政策的关联影响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和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的比…
    国际贸易中选择计价货币的规律与影响因素分…
    财政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和价格波动的影响效…
    国际经济协作下协调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展现辉煌丝路货币文明
    货币政策对黄金价格的影响研究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障碍和对策分析
    基础货币与中央银行的关系研究
    低碳经济对国际货币新秩序的主导效应分析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