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艺术论文 >> 音乐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艺术理论论文   影视论文   音乐论文   美术论文   声学论文
从流行音乐切入民族音乐教学的新思路

从流行音乐切入民族音乐教学的新思路

  当前,无论是在高师的民族音乐课,还是中小学的音乐课堂,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不少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有生疏感,缺乏兴趣和感情,甚至觉得民族音乐离他们生活的时代很遥远。诚如某一线老师所感言:“在学生学习初期就给他们听很多原生态的民族民间音乐,但这时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正确观念尚未建立,那种来自土地上质朴、充满激情和生命体验的声音,因为不符合学生过去的审美习惯,所以非但没有吸引他们,反而引起了在感知上的误会和反感,导致学习热情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民族音乐课的教学质量。” ①
  任何课程的学习,兴趣永远是第一位的。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理念启示我们,学生从不了解民族音乐到了解,进而热爱它,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忽视了这一点,恐怕将很难达到预期的收效。
  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往往对流行音乐的兴趣大于民族音乐,这是一个客观的现实存在,而无法靠生硬干预、呼吁可以扭转的现象。笔者认为,在面向非专业院校的民族音乐课程的教学中,与其坚持那种效果甚微的传统教学模式,不如让我们直面该现象,并策略地利用学生对流行音乐的兴趣,积极巧妙地进行相关的引导。而考虑从流行音乐入手,由流行音乐中存有、运用的中国民族音乐切入来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亦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法。
  经过笔者近年的思考与探索,认为这一思路是建立在一定理论基础之上的,具有操作性,在实践中也取得了些许的成效。特此成文以飨读者,以期得到更多的批评与建议。WWw.11665.CoM
  一、理论基础
  首先,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任何文化都是特定的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孕育形成,任何民族的文化必然体现其独特固有的民族性。民族化是一切艺术形式的亮点与支点、生命与灵魂。任何音乐必然都是归属于某个民族而首先具有民族性。
  流行音乐虽然具有一定的流行性、国际性与时尚性,但是,作为一种文化存在的话,民族化仍然应该是流行音乐的“根”。在世界范围的流行音乐中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也都体现了这个原则。如布鲁斯、爵士乐中体现的是美国黑人民间音乐的元素,探戈、伦巴等音乐中表现的则是拉丁风情,均足可见流行音乐的民族属性。
  而回溯中国当代流行音乐走过的近百年历程,无论从文化精神、音乐本体形态,还是歌词表现母题等方面,中国流行音乐都始终在中华民族传统音乐的长河里行进,以体现其民族化的本质特征。
  自20世纪20—40年代上海滩孤岛时期起,以黎锦晖、黎锦光、陈歌辛、周璇等为代表的一批中国流行音乐的先行者,就为中国流行音乐奠定了早期民族化的基本模式,即“民间旋律与西洋舞曲节奏相结合,将西方爵士乐与中国本土民族音乐相结合”的模式。同一时期,贺绿汀采用苏南民歌小调编曲的《天涯歌女》和《四季歌》成为至今还在传唱的流行经典。而类似《凤阳花鼓》、《卖杂货》、《送大哥》、《新对花》等民歌的翻唱也成为歌手周璇的保留曲目。20世纪40年代后,流行音乐的中心转移到港台,这一模式仍得以稳定的延续。
  80年代后,大陆流行音乐得以复苏,也是立足民族化的主线发展。如出现了一批以《敦煌梦》、《涛声依旧》、《白云深处》为代表的由中国古典诗词创作的流行歌曲,以及如《大中国》、《九妹》《中华民谣》、《九九女儿红》、《纤夫的爱》、《小芳》等由民歌素材创作的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城市民谣”,一时唱遍大江南北。
  从流行音乐中所体现出的中国民族音乐的地域性风格(即音乐文化支脉)来看,流行歌坛还曾涌现了如《信天游》、《十五的月亮十六圆》、《黄土高坡》、《我热恋的故乡》等一大批“西北风”歌曲,以及以《篱笆墙的影子》、《苦乐年华》、《再也不能这样活》为代表的“东北风”作品,还有《风含情水含笑》、《茶山情歌》、《情哥哥去南方》等“东南风”歌曲。
  以至新世纪,周杰伦的《东风破》、《菊花台》、《青花瓷》,林俊杰的《曹操》,吴克群的《将军令》,s.h.e的《中国话》,王力宏的《龙的传人》等歌曲,则在大陆、台湾、香港、新加坡同时刮起了“中国风”。
  纵观中国流行歌坛,所谓无论是“东西南北风”,但从总体的音乐风格来看,都还是“中国风”、“民族风”!一股又一股的潮流为中国当代流行歌曲的民族化掀起了新的高潮,中国的流行音乐也正是靠着对中国传统音乐素材、养分的汲取,而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
  二、操作举措
  正是基于中国流行音乐始终是在民族音乐的长河中孕育形成,而使得两者之间具有天生的双向互融性。中国流行音乐是以中华民族传统审美精神、审美情感为出发点,挖掘和利用本民族丰富的民间音乐资源,采用和借鉴民族音乐的表现形式、手法而进行其民族化实践。另一方面,中国的民族音乐在当代也无不是借助着“流行这一快速通道”得以更为广泛而迅速的传播。两者在“流行音乐的民族化”与“民族音乐的流行化”中互促互进。
  首先,在这种思路下,我们在相关民族音乐的教材建设中有所体现。如在由王耀华主编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教材《中国民族音乐》(人民音乐出版社、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年版)中,在每一章,即各音乐地域文化支脉为章节的复习思考题中,还另设了一个“设计鉴赏、实践活动环节”,

增加了包括流行音乐在内的当代创作音乐中对每个地域民族音乐元素运用情况的介绍。另在笔者主编的安徽省高等学校“十一五”规划教材《中国民族音乐》(安徽文艺出版社2008年版)中,也在每一章中都单设了一节“××地域风格的创作音乐”,更多地涉及了流行音乐,并提供了一定数量的赏析曲目及乐谱,架构了民族音乐与当代流行音乐之间的通道。
  其次,在民族音乐的具体教学中的诸多环节,也试图通过以流行音乐中的民族音乐运用入手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讲授民歌时,即可通过流行歌曲中对民歌音调的借鉴来切入民歌教学。如讲授江苏民歌《茉莉花》时,还让学生听赏由阎肃作词、孟庆云作曲的《亲亲茉莉花》,宋祖英演唱的《送给妈妈的茉莉花》,以及台湾歌手黄思婷演唱的《怀想茉莉花》和梁静茹的同名歌曲《茉莉花》(姚若龙词、李正帆曲)等。介绍民歌《孟姜女》时,可以听赏谷建芬由该民歌加花编创的《妈妈的吻》,何训田根据《孟姜女》曲调重新填词编曲的流行佛乐《春歌》,还有陈小奇词曲的《九九女儿红》以及贺绿汀编曲的《四季歌》,也都是“孟姜女调”的流行化形式表现。

  讲到河北《小白菜》时,则可同时听赏那英演唱的《山不转水转》、台湾歌手苏芮的《酒干倘卖无》、白雪的《千古绝唱》等由《小白菜》音调发展而来的歌曲。而由三宝作曲的《断翅的蝴蝶》则是中国《小白菜》与美国布鲁斯相融合的有趣例证了。
  在与《浏阳河》相关的创作歌曲中,宋祖英演唱的《又唱浏阳河》与周笔畅演唱的《浏阳河2008》则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由几代歌唱家、歌手以不同方式及风格对《浏阳河》进行的不同演绎,体现的也正是一种民族文化精神的传承。
  其他,在讲到西北民歌时,可赏析《黄土高坡》、《少年壮志不言愁》、《月亮走、我也走》等西北风歌曲;论及东北民间音乐,还可以在《大中国》中听到东北大秧歌的曲牌,《常回家看看》中感受东北二人转的影子,《九九女儿红》中听到东北《摇篮曲》的曲调,邓丽君的《甜蜜蜜》则是由东北民歌《月牙五更》引发衍生而来……
  至于类似《前门情思大腕茶》、《说唱脸谱》、《北京的桥》等戏曲说唱艺术流行化的新生产物“戏歌”,则早就进入到中小学音乐教材之中了,此不赘述。还有一些以戏曲元素创作的流行歌曲,如与京剧相关的有《中国功夫》、《霸王别姬》、《苏三说》、《北京一夜》、《盖世英雄》、《刀马旦》等;还有源自昆曲《牡丹亭》的王力宏的《在梅边》,穿插有黄梅戏《天仙配·满工对唱》的花儿乐队的《鹊桥会》,徐佳莹《身骑白马》的音调则完全来自台湾歌仔戏……
  可见,在浩瀚丰富的中国民族音乐中,无论是“孟姜女调”咏唱的《十二月花名》,还是《小白菜》中述不完的那人间悲欢离合、爱恨情仇,以及由它们的音调创作的当代流行歌曲,我们都可见、可品这些民歌小调的同宗变体乃至现代流行变体之间既相同而又有异的诸多奥妙,也可见传统音乐在当代的可持续发展。
  在具体的民族音乐教学中,在引导学生充分体验这些曲目的同时,还有必要对这些相关流行音乐或流行音乐外观形式的民族音乐,进行以民族、地

域以及乐种为类别的全面的音乐形态分析,以加深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理解与认知。
  三、实践成效
  通过相关的教材建设,提供了对中国民族音乐在当代可持续发展状况观照的模本。此外,笔者还通过在人音社、上音社合作举办的中国民族音乐教材推广培训会议,以及在福建师大、安徽师大音乐学院等院校举办的面向全国中小学教师的“国培计划”中,多次举办了《民族音乐离我们有多远?——谈中国民族音乐在当代流行音乐中运用》为题的讲座,受到了广大教师的欢迎。在交流中,也听到了很多来自于一线教师的评价与回应。
  如在安徽师范大学“国培计划”网络交流平台上,有老师写道:“现在的学生很少传唱民歌,尤其课本中出现的经典老歌,他们认为那些歌太老,太土,没有流行歌曲时尚。时间久了,学生厌倦了,音乐课堂失去了魅力,教师也失去了激情,开始迷茫了,甚至开始不想上课……施咏教授的讲座让我茅塞顿开!原来民族音乐一直存在于人们生活之中,而且被许多作曲家们悄无声息地传播,在国内外流传。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要尽力把民歌的魅力展现出来,帮助学生爱上民歌。”②
  合肥市长丰县左店中心校的胡沁老师说:“现在的中小学生喜欢唱歌、喜欢听流行歌曲,却不喜欢上音乐课。的确,这是我们在课堂上存在的普遍问题,其实这并不是学生的问题,而是社会因素造成的。但我作为音乐教师又应该怎样做?却没有仔细地思考过,只会用‘死’的方法把课本上的歌曲教给学生,忽略了对他们兴趣的培养。”
  经过“国培”的交流后,胡老师发现:“原来我们可以换一种方式来告诉孩子们,他们平时所喜欢听的一些流行歌曲其实都源于我们各地区的民歌。如高枫所演唱的《大中国》前奏其实就是引用的民歌《东方红》……就连不论是孩子还是成人都很喜欢看的搞笑电影《唐伯虎点秋香》中的主题音乐应用的也是东北民歌《妈妈娘你好糊涂》……我想如果教师这样去告诉学生,他们喜欢听、喜欢唱的流行歌曲都来源于民歌,这样就不会扼杀孩子们学习音乐的兴趣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我们不能仅仅是教课本上的歌曲让学生会唱,而是尽可能地从情感方面激发学生想要学习音乐的兴趣,这也是我今后要努力达到的目标。”③
  的确,通过对民族音乐教学改革的思考,以及“国培计划”所取得的些许成效,笔者认为“运用民族音乐元素创作的流行歌曲、或具有流行音乐外观形式的民族音乐的介入,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感受到民族音乐其实无所不在,离我们并不遥远。这种由外围导入,渐进趋近的方式,可以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事半功倍之效,逐渐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感情,并在此过程中树立起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④
  结 语
  综上,通过教材与教学层面的多方实践,初步证明了这种由今及古、由近及远,让学生在自主、自然的审美体验中逐渐走向真正的民族音乐的所谓“倒着走”的民族音乐教学方法,是符合学生学习心理的。
  但这里必须要加以说明的是,这种方法只是一种所谓的“曲线救国”的手段、过程,并不是最终的目的。一般只适宜在最初的阶段,以经过现代手段包装过的,通过大众媒体传播的、可听性较强,而易于被学生认同与接受的流行音乐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这些内容相当于课程的“导入”环节,教学时间不宜太长,是为了进入课程主体部分,即进入浩如烟海的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民族音乐海洋遨游的前期准备,是一种“随风潜入夜”的教学策略,以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目的与效果,以有效地增强学生对质朴、鲜活的中国民族音乐的兴趣,提高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并加强弘扬、保护民族文化的责任心。
  • 上一篇艺术论文:
  • 下一篇艺术论文:
  •  作者:施咏 [标签: 切入 音乐 音乐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西方流行乐对中国流行音乐的影响分析
    流行音乐包装风格探幽
    当下流行音乐的多元化探索之路
    浅析流行音乐进中学课堂
    浅谈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学中的流行音乐教学
    如何将流行音乐合理地运用于音乐教学中
    浅谈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趋势
    流行音乐——青少年德育实施的情感载体
    周星驰电影与流行语“无厘头”
    谈音乐教学与“流行音乐”的结合
    浅谈如何让流行音乐为小学音乐课堂服务
    地方高师院校流行音乐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