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工科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通信学论文   交通运输论文   工业设计论文   环境工程论文   电力电气论文   水利工程论文   材料工程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化学工程论文
 机械工程论文   电子信息工程论文   建筑期刊   工科综合论文   汽车制造
农业产业集聚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效应探讨
摘要:我国农民收入虽在不断增长,但增速缓慢,提高农民收入是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的有效途径。理论分析认为,农业产业集聚由于政府、企业和机构的共同参与,能够有效地提高农民收入,政府有效发挥自身职能,弥补市场失灵;企业能够带动农民增收;机构的参与可以降低交易成本。但通过对河南新郑大枣农业产业集聚区的实证研究发现,农业产业集聚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效应并不显著,并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业产业集聚;农民收入;收入分配差距;农业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f3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11-2708-05
  1 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阻碍了社会进步和经济的优化协调发展。当前亟待解决的收入分配差距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2001-2010年,与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相比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增长缓慢,与前者的差距不断拉大(图1)。
  二是地区间农民纯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中部和西部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5年至2010年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东部则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图2)。东西部的农民纯收入差距较大,从图2中可以看出,东部与中西部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差距在持续扩大。
  虽然农民收入在不断增长,但目前的收入水平仍然很低,城乡之间、东部与中西部农民间的收入差距仍在持续扩大。www.11665.cOm“十八大”报告也强调,要“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农业产业集聚有助于新型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进而缩小农民同城镇居民、不同区域农民间较大的收入差距问题。
  国内外关于农业产业集聚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效应的研究极少。王艳荣等[1]通过理论模型分析认为,农业产业集聚的形成机理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但通过误差修正模型并利用安徽砀山酥梨农业产业集聚区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农业产业集聚与农民收入并未体现出理论上所具有的收入影响效应。由于已有实证研究所选取的样本有限,所以有必要多搜集一些我国有代表性的农业产业集聚的数据资料进行深入的研究。
  2 农业产业集聚对提高农民收入的理论分析
  农民收入增长的相关理论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收入分配理论、源于亚当·斯密绝对成本理论的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贸易理论、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的恩格尔定律、凯恩斯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刘易斯的二元结构理论、研究经济发展中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的配第-克拉克定理和认为有必要拉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激励农民进城的“城乡居民收入梯度理论”等[2]。根据这些理论,我国农民的低收入、增长缓慢和较大收入差距的存在有其必然性。农业产业集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新型产业空间组织形式,能够拓展农业的发展空间和产业链,促进现代农业建设目标的实现,从而有助于农民收入的较快增长。农业产业集聚在空间上形成了包括以农民、政府、企业、机构等主体在内密集合作的市场网络。下面分别从政府、企业和机构三个主体在农业产业集聚中提高农民收入的作用机理入手进行理论分析。
  2.1 政府弥补市场失灵
  农业产业集聚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诸多市场失灵的问题:土地流转是农业产业集聚的基础,但土地流转中农民的收益得不到保障。农民流转土地的收入,起初既未以市场手段作价,也未按供需关系适时调整,存在市场失灵,农民没有从土地流转中获取应有的、更多的收益。政府的参与使得农民合法的土地权益得到充分的保障,避免了基于农业产业集聚的土地流转只为个别人服务而导致收益的两极分化加剧。根据产权理论,政府放松对农民的管制有利于农民收入的增长。政府可以为产业集聚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相应的政策扶持、有效的公共服务、合理的制度环境,减轻农民的负担,解决市场自身无法调节的难题,从而增加农民收入[3]。
  2.2 企业带动农民增收
  通过农业产业集聚,企业可以促进农民收入增长。
  一是提供工作岗位。根据二元结构理论,传统农业部门人口过剩,而耕地数量有限,由于生产技术没有突破性的进展,农业生产的产量达到一定的数量之后,

法再增加,即每增加一个人所增加的产量为零甚至为负值,这部分过剩的劳动力被称为“零值劳动人口”。就是因为这些“零值劳动人口”的存在,导致了发展中国家较低的经济发展水平,出现城乡差距。“零值劳动人口”的非农化转移能够促使二元经济结构逐步消减。因此,增加农民收入必须把“零值劳动人口”从农村传统部门转移到现代部门中去。通过农业产业集聚,运输和销售成本降低、技术的溢出效应和集聚效应增加,集群中越来越多的农产品加工、运输、销售企业可以为农民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
  二是形成规模经济。最初的分散经营,人多地少,无法形成规模经济,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种植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市场风险很大,农民收入较低。根据规模经济理论,在一定时期内,企业产品绝对量增加时,其单位成本下降,即扩大经营规模可以降低平均成本,从而提高利润水平。通过农业产业集聚,可以给企业带来规模经济效益。将各生产流程纳入同一企业,降低成本,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避免经济损失,提高企业整体实力,吸纳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民收入。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鼓励土地使用权流转,允许农民以土地作股份参与农业综合开发,形成农业规模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三是发挥品牌效应。根据需求弹性理论,农产品在价格弹性上是缺乏弹性的商品,丰收时,会出现农产品滞销和农民收入减少的现象,即“谷贱伤农”。因此,农产品的供给若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结构就会导致农民收入锐减。农业产业集聚较易形成农产品的品牌效应,使农产品的市场价格与销量得到保证,从而增加农民收入,如河南鄢陵花木产业集群、新郑大枣、西峡香菇等。 2.3 机构降低交易成本
  农产品走向市场,在市场价格和生产成本既定的前提下,降低交易成本就意味着农民收入的直接增长[4]。这里的机构包括金融服务机构、农业中介机构和农业科研机构等,通过为产业集聚主体提供服务,降低交易成本,促进农民增收。由于服务机构的技术性和专业性,会掌握更全面、更准确的信息,为农业产业集聚的发展服务,减少信息不对称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企业、农民的交易成本。农民通过服务机构,可以不再分散交易,获得更多的金融、信息、技术服务,减少了交易的成本和费用,降低了风险,增加了收入。
  上述理论分析可以用图3表示。
  3.4.2 企业 应适度规模种植。新郑大枣种植面积大、产量高,但种植仍比较分散,以一家一户分散的小规模生产为主,枣农素质、投入、科技水平都有限,大枣生产“隐性损失”巨大。在近几年国家和地方各项惠农政策措施下,我国的农业生产维持了稳定,但却隐含着一种危机,即大多数农民种植的目的仅为解决温饱,而不是增收。种植环节的脱节,影响新郑大枣产业集聚完整产业链的优势和规模经济效应的发挥,制约了农民收入的提高。因此,种植方式亟待转变,规模种植有助于发挥农业产业集聚效应,提高农民收入。
  市场上标注“新郑大枣”品牌的大枣很多产自新疆,这说明新郑大枣的品牌效应迅速增长,但也表明新郑枣的产量和质量不足以支撑产业发展需求,枣源不足。同时新疆枣的产量成倍增加,吸引很多企业进疆,产品附加值大幅提升。如新郑大枣加工龙头企业——好想你枣业相继在大枣主产区河北沧州、新疆若羌、阿克苏等地建立了种植基地,并通过大枣经纪人、合同订单等形式,建立公司自有大枣基地3万多公顷。2010年“好想你”在新疆的采购数量占到总采购量的58.79%。由于大枣供给来源的多样性,导致新郑大枣种植农户的种植效益长期低靡,市场竞争力降低。面对竞争,新郑大枣只有继续提升产品的品质和品牌效应,才能有更好的发展空间。
  3.4.3 机构 服务机构应充分发挥其专业化优势,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农民收入。但从目前的情况看,新郑大枣的服务机构相对分散,组织带动作用较差,未能充分发挥其在推进生产标准化、服务多样化、市场一体化、品牌高端化等方面的作用。服务机构应能有效满足发展现代农业和提高农民收入的各项需求。着力研究和解决农村弱势群体的服务需求,让更多的农村中低收入人群能够享受到现代化的农业机构服务。同时,拓宽服务范围,合理运用多样化的管理手段分散农业行业风险。政府对农业服务机构应充分重视,加大投入,促进其服务农业发展的公益性职能的发挥。各服务机构应提

高工作效率,理顺管理体制,建立有效的分工协作机制,使各项资源形成合理的纵深布局,避免人、财、物等资源的分散和浪费;促进科技创新与推广体系的融合,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减少农民的交易成本和费用,提高农民收入。
  4 结论
  本研究对农业产业集聚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分别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理论分析了农业产业集聚网络中的三个主体提高农民收入的作用机理,即政府弥补市场失灵、企业带动农民增收和机构降低交易成本等。实证分析中,采用1999-2011年新郑大枣产业发展的数据研究了农业产业集聚对新郑枣农收入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农业产业集聚与农民收入之间存在一个长期的协整关系,但通过vecm模型检验发现,短期内不显示正向冲击效应,且作用不明显。
  因此,要充分重视农业产业集聚对农民收入增长的作用机理,充分发挥其提高农民收入的影响效应。具体可采取以下对策:一是政府要强力推动土地流转的规范化,保障农民的利益;加快并完善农业的标准化建设。二是企业要适度规模种植,标准化生产;充分发挥品牌效应,并应有危机意识,不断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技术含量,避免品牌流失。三是农业服务机构应提高自身服务水平,提高金融、科技等对农业产业集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促进作用。四是农民自身应不断学习新技术、新知识和新方法,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增强法制观念,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更好、更快地融入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
  参考文献:
  [1] 王艳荣,刘业政.农业产业集聚对农民收入影响效应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1(9):50-57.
  [2] 邓大才.农民增收理论的五大批判[j].中州学刊,2005(1):51-56.
  [3] 周新德.先天禀赋、动力机制和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j].农村经济,2008(7):62-64.
  [4] 朱学新.降低农产品交易费用的制度选择[j].农业经济问题,2005(12):30-33.
  [5] mitra a, sato h. agglomeration economies in japan: technical efficiency, growth and unemployment[j]. review of urban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studies,2007,19(3):197-209.
  [6] hu d p. trade, rural urban migration and regional income disparit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 spatial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 inspire by the case of china[j]. regional seines and urban economies,2002,32(3):311-338.
  [7] 刘修岩.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一个文献综述[j].产业经济研究,2009(3):70-78.
  [8] 杨丽君. 郑州市区域经济比较优势研究——以中原经济区为视角[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8(1):14-18.
  • 上一篇工学论文:
  • 下一篇工学论文:
  •  作者:佚名 [标签: 集聚 农民收入 集聚 效应 集聚 效应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农业”定义的多元因素分析
    临沧市临翔区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对策
    基于重庆农业补贴政策下农业经济增长因素分…
    高等艺术院校教师在江苏文化产业发展中的职…
    基于因子分析的农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实证分…
    高等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的探讨
    浙江省高校毕业生现代农业就业现状调查与对…
    基于GM(1,1)的河南省纺织服装产业价值链…
    产业集群:新型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分析
    把握机遇促进郑州汽车后产业发展
    河南文化产业政策的实施策略分析
    高等农业院校学生择业观研究的文献综述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