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教育理论论文   基础教育论文   中等教育论文   高等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论文   心理学论文   学科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   教学管理
 德育管理   体育论文   地理论文   教育期刊
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研究
  【摘 要】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既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可以防止危害民族地区社会和谐的价值观念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干扰,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统领民族地区高校各种价值观念的核心价值体系。文章详细的探讨了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意义,提出了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价值体系 核心价值 社会主义价值 民族教育
  引言
  本文通过对少数民族大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与实践的研究提出了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现途径。
  1 新时期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
  1.1维护社会稳定以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保证
  在民族地区高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能够凝聚和统一广大师生的思想,进一步加强民族地区高校主流意识形态领域的建设和健康发展。民族地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不仅对于抵御和抗衡西方社会价值对民族地区的渗透和影响、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维护国家统一、加强民族团结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在民族地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统领民族地区各族人民的价值取向,具有促进民族地区文化建设、促进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的意义。因此在民族地区应当把政治建设、军事建设、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统一起来,促进其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重要的是在民族地区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即深化马克思主义在民族地区各项事业发展中的指导地位,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激励民族地区各项事业的发展,建立社会主义荣辱观。wWw.11665.COM一言以蔽之要让民族地区各项事业的发展都有科学思想的指导和统领。
  1.2 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指导地位的需要
  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深入批判旧的意识形态,用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去和一切剥削阶级的意识形态作长期的、彻底的斗争,这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个重要特点,同时也是一个包括坚持主流意识形态、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民族精神、倡导和谐社会道德建设的系统的、基础性的文化工程。因此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把握了和谐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是我国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决定着高校的性质和方向,高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指导地位的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当前,民族地区所面临的国内和国外的现实状况,要求我们必须有计划、分步骤地加强民族地区高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各族师生头脑,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真分析民族地区社会矛盾各方面的变化,揭示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形成、传播的社会基础和演变规律,针对各族师生思想中存在的各种疑惑做出符合实际的、有说服力的解答,帮助各族师生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
  1.3 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思潮,是高校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校园文化的重要任务,是高校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思想保证。建设和谐校园,和谐文化是根本,坚持用校园文化所蕴涵的人生信仰、理想信念、道德情操等文化因素去引导师生塑造灵魂,共同建设高尚、健康、文明的和谐校园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和谐文化的根基和主干,它指明了和谐文化建设的指导理论和灵魂,确定了和谐文化建设的方向和目标,揭示了和谐文化建设的精髓和动力,规定了和谐文化建设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对和谐文化建设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和作用。
  由于民族地区特殊的文化环境,以及民族地区高校内部特殊的主体构成,使得民族地区高校校园文化呈现出一定的特殊性。此外,由于历史、宗教以及思想认识等多方面的原因,民族地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相对滞后,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民族地区高校的发展。因此加强民族地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的新型管理模式,对于加

民族地区高校的稳定发展、促进民族地区高校校园和谐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在不同民族师生员工的交往过程中,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冲突就不可避免。因此,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沟通搭建有效的交流平台,对于增进各族师生相互了解、促进民族地区高校和谐校园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4培养各民族合格大学生的现实需要
  各族大学生是未来推动民族地区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骨干力量。他们的政治思想、价值观念正确与否,直接决定和制约着民族地区小康社会的实现和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建设。从这个意义上讲,谁赢得了年轻人,谁就赢得了未来。因此,民族地区高校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就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我们必须站在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的高度来认识民族地区高校建构与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要性,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深化马克思主义在民族地区各项事业发展中的指导地位,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激励民族地区各项事业的发展,树立共同的理想,建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努力培养各民族大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理想信念的合格人才。
  2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建议
  2.1 促进少数民族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
  高等学校和广大青年学生历来是西方敌对势力争夺和渗透的重点。民族地区严峻的现实状况,要求我们必须认真解决好办什么样的高等教育、如何办好高等教育和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面对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多样化,我们更需要强调和坚持指导思想和主导价值的一元化,重视和巩固少数民族地区大学在读学生的理想信念,确立和壮大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撑。同时,少数民族地区大学必须始终坚持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大是大非面前不糊涂,关键时刻不动摇,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用一元化的指导思想和主导价值引领多元化的社会意识,确保少数民族地区大学执行上级党委的决策部署不折不扣地得到贯彻落实,确保宣传思想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在重大原则问题上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做到清醒、坚定、有作为。   2.2民族之间的“和合”教育
  在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过程中,师生要弘扬和合精神,并不是抹杀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学生自身的特点,而是要特别强调同族师生之间的协作,使各民族师生在沟通和交流中相互吸收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养分,实现个人成长的提高和升华,达到所谓的“和合而生”。为此,少数民族地区大学各族师生必须以和合精神为理念,用这个精神支柱团结起来,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为战略目标的实施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价值观的多样化是社会发展进步的表现,我们要在少数民族地区大学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和而不同的社会,允许和而不同的多种价值观的存在,但在少数民族地区大学做到“和”就要控制多种价值观的冲突,这就要求在价值导向上坚持一元性,即要坚持社会主导价值观,而坚持社会主导价值观的前提是少数民族地区大学师生认同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以,必须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大学广大师生的思想认识才能产生实际效果。
  2.3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活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构的有效载体。在少数民族地区大学通过开展具有民族地区特色的学术、艺术、文化、体育、娱乐等校园文化活动,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使无形的价值理念直观化、具体化。高校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人才培养基地,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高校校园文化是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也是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杠杆。因此,为建设和谐校园,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少数民族地区大学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作为中心环节。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少数民族地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就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四个方面的基本要求融入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的全过程,力图建设高品位、形式多样、具有民族特色的校园文化。
  每个高校都有自己的传统和独特的精

神。少数民族地区大学学校传统是学校在办学过程中积淀下来的学校优良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体现;大学精神是在某种大学理念的支配下,经过所在大学人的努力,长时期积淀而成的稳定的、共同的追求、理想和信念。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独有的文化因素往往蕴涵着深刻的价值观念,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必须要坚持和发扬具有民族地区高校特色的优良传统,积极培育具有民族地区高校特色的精神。要对学校传统深入挖掘,特别是挖掘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密切相关的传统,如爱国主义传统、民族团结传统等。要加强校史研究,加大校史馆、人物展等展示学校传统的展馆的开放程度,鼓励各族师生参观,积极推进学校传统教育。充分利用一些广受学生欢迎的精品校园文化活动,例如少数民族地区大学校园电影节、名人访谈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学生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价值观的熏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具体化,引发学生的共鸣,在此基础上以事述理,以理服人,以行动促教育,增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播,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深入人心。
  2.4 发挥政治理论课的渠道作用
  少数民族地区大学要充分考虑其特殊性和复杂性,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的过程中探索新途径,迈出新步伐,取得新成效,运用各种手段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各族师生所感知、所认同、所喜爱、所接受,以在脑海中形成牢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的学生进入大学之后必须接受大学学校教育所代表的主流文化的价值和要求。然而这些主流文化价值和要求必然会与母体文化中的一些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产生冲突。所以有必要实施文化精品品牌战略,增强先进文化的影响力,以提高学生对学校教育的认同。少数民族地区大学应加强对理论教育工作的特色管理,以掌握工作的主动权和主导权,还应该做到加强对理论教育阵地的科学管理、依法管理、有效管理,牢牢掌握理论教育工作的主动权和主导权。
  2.5 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队伍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工作队伍是加强和改进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组织保证。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具有政治坚定、爱岗敬业、专兼结合的高素质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是加强和改进少数民族地区大学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要组织保证和长效机制,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落到实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少数民族地区大学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的专业化要做到以专职人员为主,兼职人员为辅。把少而精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人员,从兼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工作中分离出来,负责学生的教育管理;把一批适合从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工作的干部,从正常的教育管理活动中分离出来专门从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工作者中培养一批德育专家,从事德育研究活动。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的专业化必须使广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工作者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工作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必须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工作者提出明确的专业要求,使从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工作的人员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和相应的工作能力。
  3 结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配合共同努力才能做好。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社会思潮引领的功能,从社会价值取向上巩固少数民族地区高校主流意识形态阵地。高校作为社会各种思潮的生产、发布的集散地,客观上需要核心价值体系对社会思潮进行引领和整合,使之朝着有利于实现社会预期目标的方向发展,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稳固占领意识形态阵地,主导各族大学生价值追求。文章提出了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除了要应对与内地高校面临的共同挑战外,还必须正视由于地缘、人文

历史潮流、风俗习惯等因素带来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因此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一定要在高度关注其特殊地位、特殊人群、特殊的教育背景和方式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开展工作,体现人本精神,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怡然. 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解读[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9(6):192-195.
  • 上一个教育论文:
  • 下一个教育论文:
  •  作者:佚名 [标签: 少数民族 地区 社会主义 理论 武陵 少数民族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母语教育中民族文化认同感的培养
    民族舞蹈与体育健美操的融合性探讨
    多彩的少数民族
    中国歌剧表演艺术的民族特征
    就业结构性型矛盾下的民族高校学生内职业生…
    试论敦煌舞与民族舞的审美相同点
    纳入法律共同体视野的民族观
    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研究
    五千年民族血脉与文化自觉自信
    民族地区高等院校在校大学生健康人格塑造问…
    越南文学的民族叙事与中国民族文化
    浅谈民族地区中学语文课外阅读方法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