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学科教育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谈数学教学中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培养
[摘要]一切创新始于问题的发现,而问题的发现又源于强烈的问题意识,本文提出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关键词]问题意识 教学 培养
  
  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我认为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即在认识活动中,面对感到难以解决、疑惑的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激发探究兴趣,引进激励机制,使学生想问
  1.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好奇心。好奇是学生探索心理的推动力,质疑则构成了学生从一般性思维发展到创新思维链上的关节点,疑而启思,疑而生变。数学教学中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学生好奇心,引起学生质疑,使学生的情绪处于亢奋、激动之中。
  2.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究兴趣。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并趋向某种事物特有的意向,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力求探索它,认识它。爱因斯坦说过:“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领受。”一方面,可以通过名人的箴言警句、对传统教育利弊的分析等方式,引起他们对问题意识的关注,让他们切实认识到“提问题”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对问题探究的间接兴趣;另一方面,教师还应从教学过程本身入手,设计问题情境,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激发学生学习的直接兴趣。
  二、强化知识学习,指导质疑方法,使学生会问
  1.强化基地,为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提供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基础知识的学习是培养问题意识的基础,只有学生的认知结构中有适当的知识存储时,才有可能与新知识相互作用,融会贯通,从而有所突破和创新。WWw.11665.Com如果学生对某一个领域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根本提不出问题或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只有在学生对某一领域有一定得了解或知之甚多的情况下,才有可能提出有意义的问题。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提高知识储备的水平。
  2.以问题为纽带进行教育,加强教师提问的有效示范。以问题为纽带进行教育,就是以激发学生产生问题始,以产生新的问题终。在施教过程中,教师要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把产生的新问题作为教学的结束点,让“问题”成为学生学习知识、获得能力的纽带。提问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和养成需要教师的言语引导和以身示范,教师的问题意识、提问的表达方式、提出不同问题的思维方式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3.明确方向与要求,以科学方法指导学生质疑。陶行知说过:“发现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的巧,愚者问得笨”。学生有了问题意识并不意味着就会有所发明和创造,学生心中有了疑惑,也不一定就能恰当地表达出来,教师还要给他们科学的方法指导,使他们善于思考,善于提问。首先,对于学生的提问要提出明确的要求:一是提问要厚积薄发,有价值,不能为提问而提问,使问题流于肤浅和表面化;二是提问题要有针对性,语言表述清晰,要提在点子上。再者,还应帮助学生掌握综合分析、比较分类、归纳演绎、概括推理等多种思维技巧,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三、创设学生心理安全情境,使学生敢问
  1.创设宽松氛围。师生关系和谐融洽,互相尊重,互相学习,才能形成浓厚的、平等的探索氛围,有了这种和谐氛围,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才能善待学生的独特想法,才能使学生的灵感和创造力得到发展。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觉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优的表现和发展。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就是最好的课堂情境,是传授知识的无声媒体,是开启智慧的无形钥匙,是陶冶情操的潜在力量。数学教师要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一言堂”的教学模式,要撇开功利性的应试教学,真正从培养学生素质和能力的角度出发,多开展一些讨论课、活动课、探究课,多以组织者、合作者的身份出现,真正给学生以心理的安全、精神上的鼓舞,只有这样,学生才敢想、敢说、敢问。

  2.开放提问时空。传统的课堂教学一般是教师讲到哪里,学生想到哪里,学生没有自己的思维空间,没有自我发展的余地。新的教育观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真正让学生成为主体,给学生充分的思维和自我表现的时间和空间,努力尝试: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提出,特征让学生自己去观察,思路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寻找,意义让学生自己去概括,结论让学生自己去验证,知识让学生自己去延伸。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提供全面清晰的有关信息(包括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启迪学生思维等),恰当地组织和引导学生透过情境开动脑筋,主动学习。
  3.尊重学生的劳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积极地看、积极地听,设身处地以学生现有知识水平、现有经验及现有心理发展水平感受学生学习过程,即使学生出错,那也是学生辛勤“劳动”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千万不可挖苦、讽刺,要宽容,要鼓励,要帮学生一块来分析。教师要重结果,也要重过程,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劳动,培养学生的成就感
  4.实施成功教学。学生渴望成功,成功将更能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所以,教师要善于运用有效的激励手段,通过精心设计符合不同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的问题,为每个学生的成功创造条件和机会,假如学生有时提出了不合理的问题,也要首先肯定学生思考问题的主动性、积极性,然后共同分析思维不合理的原因,让学生自悟自明,获得成功的喜悦。
  四、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让学生爱问
  1.让学生在尝试中发现问题。教师应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典型的、完整的感性材料,给学生更多的自由空间去学习,让学生自己在操作、实践、阅读、想像中去探索和发现规律,思考并解决问题,久而久之这种尝试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2.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探究是包括学生学习在内的一切活动的本质属性。探究赋予学习者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习者通过独立、深入地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
  总之,问题是思维的开端,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强化问题意识,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求知,才能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龚放,岳晓东.强化问题意识造就创新人才.高等教育研究,2000,(1).
  [2]刘志坚.浅谈问题意识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教育探索,2002,(11),
  [3]张凌云.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湖南教育,2008,(7).
  • 上一个教育论文:
  • 下一个教育论文:
  •  作者:张兰秀 [标签: 数学 问题 意识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从生命教育观照生物学教学
    以“间隔排列”为例 谈数学思想渗透
    让数学学习更有趣
    对小学教师进行团体心理辅导的几点思考
    数学教学中注重情境教学
    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新课程背景下转化数学后进生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案例教学法在法学教学中的创新应用研究
    对小学数学考试评价的几点看法
    “数学活动经验”目标我们一直在实践着
    2013年高考数学必做客观题——立体几何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