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工科论文 >> 工科综合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通信学论文   交通运输论文   工业设计论文   环境工程论文   电力电气论文   水利工程论文   材料工程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化学工程论文
 机械工程论文   电子信息工程论文   建筑期刊   工科综合论文   汽车制造
课外美文阅读与语感培养
内容摘要:培养学生语感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内容之一。本文从课外美文阅读入手,结合新课程的理念,不仅澄清了关于语感的特点、心理机制等问题,而且结合实践对在课外美文阅读如何培养学生语感的前提、突破口及其途径等语感教学问题等都作出了充分的探讨。
  关键词:语感培养 课外美文阅读 途径方法
  语感是语文教学研究中一个历久弥新的课题。从夏丏尊和叶圣陶倡导语文教学应该重视语感训练至今,已整整半个多世纪。 近年来,随着语文教改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关注“语感教育”这一话题。但是,在教学实践中,绝大部分教师依然只注重“工具式”的操作,仅仅注重于语言文字的肢解装卸,而忽视语言内蕴的领悟和品味,即便在语感培养方面,许多学者也只是提出了一个有着一定的科学理论而缺乏清晰的具体操作的概念。因此,教师与学生往往“知行”难成一体,教师感到费力,学生也只是浅尝辄止,水过鸭背滑而无痕。为此,本文就课外美文阅读,浅谈一些语感培养的方法,仅供参考。
  古人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所谓“文”就是指语言的文采。语言是文章内涵的载体,读者只有借助“文”才能更好地把握文章的内蕴和机制。而在文章的选取上,课外美文阅读有着更加广阔的天地,有着更加自由的领空,同时阅读教学也能够在生活积累、思想提炼以及语言修养方面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滋养,故从课外美文阅读入手,也不失为语感培养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语感培养的前提
  古人常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由此可知,学生阅读的“广度”和“深度”直接制约着语感的形成。WwW.11665.CoM很难想象,一位知识贫乏、孤陋寡闻的人会对人对事对物有多少多少的感悟。因此,教师要通过行之有效的美文阅读指导,引导学生扩大阅读量,让学生能够多渠道地吸收各种信息。同时,教师还必须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全面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最终让学习从“他律”走向“自律”,从而达到叶老所说的“自能读书”的终极目标。没有“量”的积聚,就不可能有“质”的飞跃,在阅读的“量”的方面,是没有捷径和秘诀可言的。
  当今世界是一个信息的世界,文化信息的传播媒体更是日新月异。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也是广泛的和自由的。因此,我们对于美文阅读概念的界定也不应该是单一的和狭隘的。所谓“阅读本体”不能只局限狭义上书面的形式,而应是广义上的一种概念。我认为只要阅读本体,“有益于身,有用于世,有功于古人,有裨于后人”,就无法不可循,无法不可用。
  我们提倡扩展阅读量,并不是“捡到篮子里的都是菜”,这就毫无疑问地又要提到阅读中“度”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学生个体的气质个性、知识修养、生活经历等不同,故对其共性和个性的把握往往很难提出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科学性的指导,我们需要“大江东去”的回肠荡气,同样也需要“小桥流水”的精神小憩;我们需要犀利深刻的成熟,同样也需要温婉清丽的质朴;我们需要大作家的大手笔的强烈的心灵震撼,同样也需要普通凡人的清风拂面。
  当然,不可否认一些所谓的典范之作自有其历史的价值,是应该让学生读的,但作为语言学习的需要和“语感培养”的需要,有时却又是很不适应的。因为社会生活是不断变革的,人们的情趣是不断变化的,语言习惯的发展是具有时代感的。如果把大量的具有时代生活气息的文章拒之于学生阅读学习之外,那只会使学生产生“隔世”之感,产生倦怠心理,从而无法激活学生思想。学生感觉是在读一些远水不解近渴之书,而不是学了管用,学了会用。时间一长,学生怎能不倒胃口,又从何谈起培养语感呢?法国都尔大学的卡欧尼埃教授主张,教师应该把不见经传的文章,但又非常适合学生阅读的美文引进课堂,这是不无道理的。
  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理解能力进行优化选取和恰当引导,并坚决摈弃那种仅从“素有定论典范的文章”中选取来作为选取课外美文阅读篇目的狭隘做法,文史经哲、诗词歌赋、报刊杂志等都应划入阅读的范围。俗话说,只有既容大河也不拒绝小流,才能成为大江。同样,语感的培养也是如此。
  二.语感培养的突破口
  白居易认为:“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白居易把“情”看作作品之根,这是不无道理的。但如何行之有效地

从“情”入手,而又不仅仅局限于“情”去培养起学生的语感呢?
  语感实践关键在感,培养语感就是培养学生对言语形式的体悟。语文知识也不可能超越语感直接转化为语言能力,语文知识只有通过大量的言语表象反复作用于学生的感觉才能成为学生的语言能力。基于此说,笔者认为“授人鱼,莫如授人以渔”,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把学生这些各择地势夺路而出的万斛清泉引入主渠,引导学生去悟其内蕴,循其规律。语感形成的过程更多地表现为直觉思维,它具有随机性、直觉性、形象性、跳跃性的特点。而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一旦被某种事物所触动,他们立刻就能纵横联系,使自己的体验感悟取得良好的效果。比如:在美读中,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从而入情、动情、移情;在体验中,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从而悟情、抒情。慢慢地,学生就会将这些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背景,进入潜意识之中。以后一旦有相似的情境诱发,就会自然地渗透其间,成为天成的直觉,直觉的天成。此种状态貌似雪泥鸿爪,无迹可寻,实乃日积月累所达成的语感境界。如咏诵启发式、表演体会式、情感催化式都是行之有效的语感培养模式。
  当然,情应是真情感,而决非是矫情虚情。“情应发于所当发,止乎所当止。”从情入手,并不是意味着追寻于漪先生的老路,而是在营造情感氛围的前提下,追求“知、情、意、趣、美”的和谐统一,从而使学生能够“悟其语气,悟其规律,悟其意蕴,悟其分寸,悟其肌理”。
  三.语感培养的关键
  虽然说“教无定法,学无定法”,但不成规矩也难成方圆。就课外美文阅读而言,怎样才能有效地培养起学生的语感呢?
  首先,我们一定要把课外美文阅读重新定位,不要把课外美文阅读当作口头要求,一定要把它落在实处,同时也不要把“课外美文阅读”与所谓的“阅读理解”等同起来。理解的能力是必备的,也是必需的。一名高中生读懂一篇文章或一本名著,应该说是不成问题的,理解能力要通过课外美文阅读潜移默化地培养,而不是为培养理解能力去进行课外阅读。   其次,要注意无意注意,适当加以引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某一类书籍感兴趣,也就是说明对某一类书籍特别喜爱,而喜爱的里面往往包含着学生的气质。就好比你平时喜欢吃甜食,这既可以说是一种生活习惯,从另一个侧面,也可以说明你身体里面需要糖这种物质。这是一种无意识的吸收,将会补充到你身体最需要的地方去,这种自动化的心理需求恰恰是以自动化为活动方式的语感的内在的动因。学生心理主体的渴求急需来自客体信息的补充。而客体信息一旦补充进来,主体就会把客体的信息迅速同化成主体的认识结构,并使之丰富起来。同化的过程即是语感形成的过程,因此学生爱看什么就让他看什么。中学生兴趣广泛,读得多一点、广一点,绝不是坏事,至于读什么,教师不必为此大惊小怪。我们对待学生,要像大禹治水一样,要疏浚河道,使水流畅通,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品位,而不是像禹的父亲那样采取“堵”的方法;否则,只会适得其反,是学生造成逆反心理,从而不利于学生健康地成长。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的阅览室,把学生带进高雅的知识殿堂,让学生在自由自在的阅读中使自己的心灵得到潜移默化的净化,从而使学生无暇顾及,同时也不屑顾及那些不良的图书。
  每星期可以从课外选取一节课时间,教师组织学生到阅览室自由阅读,并要求学生做摘抄笔记或者写一篇读后感。一开始,学生肯定只局限于摘抄,不想动手去写,而且摘抄又以散文、诗歌等文学作品为主,这时教师不应操之过急,要求学生应该怎样或不应该怎样。学生摘抄得多了积累得多了,或许有那么一天,他会怦然心动的。人家能写出来,我不能也写一篇试试吗?于是学生就会主动求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生自然而然就走上了正路。
  也许,有的学生喜爱看长篇小说,教师可引导学生在假期中完成。因为这样既不耽搁时间,也是一种美妙的享受。但一定要在读完这些小说后设置一个“读书报告书会”,来检测一下学生阅读的效果。“读书报告会”应学生自己主持,由多名学生备稿发言,教师作最后总结。这也就是说要变学生的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明确了学习目标,才不至于多走弯路。读《三国演义》,我们不妨让学生谈谈“关羽的失败对领导艺术有何启示,西蜀的失败是否归罪于扶不起的阿斗呢”;读《红楼梦》,我们可

让学生谈谈“林、薛二人,你更喜欢哪一位,或王熙凤是怎样的一个人”等。有的学生爱看金庸的武侠小说,我们也不能一见武侠就大惊失色,不妨选几部让其品读。如读《射雕英雄传》,我们可以让学生谈谈如下话题:你最喜爱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的哪一位,你心目中的“侠之大者”——郭靖是怎样的一个人。我想,作为一名高中生,他所喜爱的人物,绝不是只因为喜爱他们的盖世武功吧!再者,在假期学习之余,捧起一本武侠小说,马上就可以置身于刀光剑影、侠骨柔情之中,可以暂时忘掉周围的一切,完全不必为学习的紧张和工作的压力而烦恼。此时此刻,身心可以得到完全的放松。放下书本,又可以充满自信地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去。何乐而不为呢?
  总之一句话,开卷有益,这大体上没错的。当然,这也是一种最基本有效的读书法,因为许多文学方面的大作家都是从这条路上走过来的。
  再者,强化有意注意,合理安排教学。中学生功课多,课程紧,能够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相对来说就很少了,再加上世间的好书很多,就是竭尽平生之力,也是读不完的。因此,教师必须在明确目的的前提下,合理安排阅读活动,每周还应从课内抽出一课时的时间用于“指定阅读”。指定阅读,它需要学生付出一定的意志努力才能完成,这是一种“格”的训练,这正如习字时的临帖,先要求入帖,一点一画都要严格按照书法的规范去做,不能有丝毫的马虎。同时,这也是一种思维的训练,它既包括直觉思维,也包括分析思维。这对于语感的形成是非常有益的,也正如包建新先生所说的那样,把“思维纳入学生的言语心理机制将形成更深层次的语感”,同时“思维对语感具有检验、修正的功能,它能促进语感素质的提高”。
  (一)指定阅读要分门别类地进行。按美文的内容上分,可分为:有关理想、人生价值的;有关勤奋、成才之路的;有关改革创新的;有关友情、人际关系的;有关语言、学习、习文之道的;有关哲理、逻辑、思维方法等。同时指定阅读要让学生做好“两记”,即摘抄笔记和读后笔记。摘抄笔记最好要选择句子以上的语言板块来记,对于一些精彩的段落、精彩的文章,不仅要抄下来,而且还要熟读成诵。“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丰富的知识积累,就会使说写有了更充实的内容。“读后笔记”可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体会文章中表达方法和语言技巧。二是复述整理或总结自己的感悟心得。这样,通过做好“两记”,学生不仅使散漫的知识变得有条理,而且还能使自己加深印象,并使自己的认识得到深入,得到升华。
  (二)指定阅读要有步骤地进行。教师可根据上面所提到的美文阅读范围进行循环阅读,或季度循环,或半年循环,或一年循环。这样,学生经过一个由表及里,又由里及表,表里多次反复的训练以后,学生的理解就会逐步深化,语感素质也就会逐步得到提高。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自由阅读”还是“指定阅读”,学生一定要处于主体位置,教师只能起激励、唤醒和服务的作用。教师激励、唤醒和服务作用的好坏,也只能取决于教师本身素质的高低。
  (一)教师要起到一个良好的示范作用,在美文阅读教学中,尤其是语言的示范作用,更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黄中建先生曾说:“教师的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它像一股清泉流入沙漠,于是沙漠有了绿洲;它像一线晨光穿过云层,给林中飞鸟带来了黎明的信息;它像普罗米修斯的圣火,给人类带来了文明之光,照彻上下五千年。”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或剖析或小结,但语言一定要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剖析语要切中肯綮,一语中的,要让学生有拨开云雾见青天之感,要让学生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愉悦。总结语要发人深思,耐人寻味,要给学生留下想象的余地,要让学生带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心理走出课堂。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主动接受,乐于接受,从而达到自力求知。  (二)教师不要用单一的、孤立的眼光去看待课外美文阅读。因为“真正要培养起学生的语感,其实又不仅仅是读书本身的事,这需要生活的历练”和学生理解能力的提高。叶圣陶先生说过,只有劳动的人,才能感受到健康的疲倦。换言之,只有不断提高学生“品味”和“解读”的能力,才能更好地促进语感的形成。“品味”要注重意、趣、美的和谐统一。“品味”要品其语言,品其意蕴,或采用解析法,或采用类比法,或采

用替换法,或采用仿句法。“解读”要注重过程的优化和手段的强化。或泛读,或精读,或速读,或跳读,或参读,或猜读;或情境渲染,或音乐启发,或表演体会,或视听刺激,或微机辅助。同时教师还应当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避免低效益的阅读。总之,“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当然,这些方法不可能也不应该仅仅通过课外阅读来实行,而且更多的还是要依靠教师通过课内教学去训练之,或通过语文活动去深化之。只有这样,课外与课内才能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三)教师要解放思想,敢于突破教材的局限。教师要对教材进行大胆地取舍,或采取集约型或采取粗放型。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不要越俎代庖。要精讲、少讲、略讲甚至有些时候可不讲。只有这样,课外美文阅读才会有一定的时间作保证,也才能真正地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四.最后的结语
  中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反应敏捷,好奇心强,接触新事物能力快,因此具有较强的创造力和可塑性;这些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感都是非常有利的。当然,值得一说的是,良好的语感也是一种习惯,一种境界。它来自于“合抱之木起于毫末,涓涓细流汇成江河”的广泛积累;它来自于“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高超的审美;它来自于“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顽强执著;它来自于“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心有灵犀。只要作为教师能具有针对性的目的性去通过课外美文阅读和其他辅助的有效途径来培养学生的语感,我想学生其深厚的文化底蕴的形成也就指日可待了,它也必将有助于语文教学尽快摆脱传统思维定式的束缚,从而走向一片崭新的自由的天地。
  参考文献:
  [1]黄中建.教学语言艺术[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1.
  [2]钱梦龙.导读:逐步摆脱学生的过程[j].语文教学研究,1999,(2).
  [3]包建新.语感及语感教学研究述评[j].语文学习,1998,(11).
  [4]孙筱坤.语感训练的基本策略[j].教育科研论坛,2005,(9).
  [5]贺建平.实施新课标,倡导语感训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10).
  [6]王林喜.对语感及其培养的再思考[j].现代语文,2007,(5).
  本文是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科研规划课题“经典美文与语文课堂读写教学研究”(立项编号05060434)子课题“美文阅读与语感培养”(立项编号0506043400220)的研究成果之一。
  • 上一篇工学论文:
  • 下一篇工学论文:
  •  作者:佚名 [标签: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浅析高中化学课外活动的组织
    浅析大学英语课堂的英美文化教学
    强化高中英语课外阅读的必要性
    浅析如何加强小学生课外阅读
    课外电子制作对电子专业课教学的促进作用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