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工科论文 >> 工科综合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通信学论文   交通运输论文   工业设计论文   环境工程论文   电力电气论文   水利工程论文   材料工程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化学工程论文
 机械工程论文   电子信息工程论文   建筑期刊   工科综合论文   汽车制造
《古赋辩体》之前的元朝赋论
摘要:《古赋辩体》之前的元朝赋论分为北方赋论与南方赋论。北方赋论上承金朝,对金朝律赋基本持否定态度,比较激进的一派如郝经等大力倡导和创作古赋,主张上溯楚、汉古赋,影响到祝尧“祖骚宗汉”的提出;温和一派如王恽等则把律赋当作进入仕途的敲门砖,对唐宋律赋颇为赞赏,希望革除金朝律赋弊端。南方赋论上承宋朝,对宋朝律赋也有批评,赋家普遍提倡和创作古赋,应是元廷恢复科举之后,如刘壎,其赋论以宋朝议论说理的文赋为古赋,在南方赋家中颇有代表性,这与祝尧对宋朝古赋的批评不同,影响到祝尧对古赋的“辩体”。
  关键词:《古赋辩体》;北方赋论;南方赋论;元朝赋论
  中图分类号:i206.2;11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283(2013)02-0086-05
  收稿日期:2011-06-12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8azw001)
  作者简介:牛海蓉,女,河南灵宝人,文学博士,湖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祝尧《古赋辩体》之后,元朝“祖骚宗汉”,惟古赋是尚,但《古赋辩体》之前,元朝赋史的发展一直脉络不清。本文对《古赋辩体》之前的赋论进行钩辑与论述,分别说明北方赋论与南方赋论各自的特点及其与《古赋辩体》的联系与区别。
  一、北方赋论
  北方赋论家对金朝律赋基本持否定态度,但其中还有细微差别。刘祁、郝经、刘因等对律赋深恶痛绝,大力倡导和创作古赋,主张上溯至《离骚》楚词,王构也主张学习楚、汉古赋。这一点影响到祝尧。王恽、阎复等则把律赋当作进入仕途的敲门砖,他们欣赏唐宋律赋,希望革除金朝律赋弊端。wWw.11665.cOM
  刘祁和郝经属于比较激烈的一派。刘祁在《归潜志》中多次提到金朝律赋取士的弊端。如:“金朝律赋之弊不可言。……其后,张承旨行简知贡举,惟以格律痛绳之,洗垢求癍苛甚,其一时士子趋学,模题画影,至不成语言,以是有‘甘泉’、‘甜水’之喻,文风浸衰。”。又如:“金朝取士,止以词赋为重,故士人往往不暇读书为他文。……学者止工于律赋,问之他文,则瞢然不知。”再如:“泰和、大安以来,科举之文弊。盖有司惟守格法,无育材心,故所取之文皆猥弱陈腐,苟合程度而已。其逸才宏气、喜为奇异语者往往遭绌落,文风益衰。”。
  郝经也不止一次地批判金末以来浮夸、藻饰的学风、文风,其中自然包括律赋的创作。如:“近世以来,夸毗者不务实学,骫骳芜秽,纤艳浮侈,枵然恣肆,以古为野;徼幸者干禄诡获,只务速售,破碎缀缉,无复统纪,以正为左……”又如:“天下已乱,生民已弊,无有为拯而药之者之士也,方相轧以辞章,相高以韵语,相夸以藻丽,不知何以尧舜其君民也。道其不行矣夫。”再如:“近世以来,纷纷焉求人之法以为法。玩物丧志,窥窃模写之不暇,一失步骤,则以为狂为惑。于是不敢自作,不复见古之文……总为循规蹈矩决科之程文,卑弱日下,又甚齐、梁、五季之际矣。”
  虽然刘祁主要接续的是金朝“贞祐南渡”以后“士人多为古学”的传统,而郝经主要是把律赋当作金朝亡国余习加以排斥,个中原因或有差异,但都大力倡导和创作古赋。据王恽云,刘祁在科举失意后,曾弃律为古,创作古赋:“弱冠举进士,廷试失意,即闭户读书,务穷远大,涵(氵畜)锻淬,一放意于古文,问出古赋、杂说数篇,李屏山、赵闲闲、杨吏部、雷御史、王滹南诸公见之,曰‘异才也’,皆倒屣出迎,交口腾誉之。”郝经从文以明道、文以致用的基本思想出发,针对金末以来“事虚文而弃实用”的流弊,主张以复古求革新。在《答冯文伯书》中,他自述为学精神:“自十有六束发学道,非先秦之书弗读也,非圣人之言弗好也。尝自诵曰:‘不学无用学,不读非圣书,不务边幅事,不作章句儒’,以是而行之,殆六七年,《六经》既治,思有以奋然而复古也,于是作古文,不为流俗所为。”册至元三年(1266)春,他在宋仪真馆编成《原古录》一书,其意图即《原古录序》所说:“原古,所以正今也。”所选文章分为《易》部、《书》部、《诗》部、《春秋》部等4部,共72类。就辞赋而言,在《答友人论文法书》中,他所举出“能自得理而立法”的文章,“骚赋”方面即以屈、宋为法:
  故先秦之文则称《左氏》《国语》《战国策》《庄》《荀》、屈、宋,……中间千有余年,不啻数千百人,皆弗称也。骚赋之法则本屈、宋,……中间千有余年,不啻数千百文,皆弗法也。

了实践辞赋复古的主张,他还编选古赋选集进行倡导,黄虞稷《千顷堂书目》著录郝经《皇朝古赋》1卷,其现存15篇赋也均为古赋。
  上溯“屈、宋”的观点,刘因也有,其《叙学》云:
  学诗当以六义为本,三百篇,其至者也。三百篇之流,降而为辞赋,《离骚》楚词,其至者也。……至于作文,《六经》之文尚矣,不可企及也。先秦古文可学矣,《左氏》《国语》之顿挫典丽,《战国策》之清刻华峭,庄周之雄辩,《谷粱》之简婉,楚词之幽博,太史公之疏峻。……下此(宋)而无学矣。学者苟能取诸家之长,贯而一之,以足乎己,而不蹈袭麇束,时出而时晦,以为有用之文,则可经纬天地、辉光日月也。”从上文可以看出刘因的辞赋观:(1)辞赋是诗之流,《离骚》、楚词也是以“六义”为本。(2)论文从先秦止于宋,不及金朝,宋以下即“无学矣”。(3)“楚词之幽博”是学作文者应学习的,作文者应取包括楚词在内的“诸家之长”,融会贯通,做出经天纬地的“有用之文”。刘因现存4篇赋,均为古赋。
  王构的赋论观点主要体现在《修辞鉴衡》中。《四库全书提要·修辞鉴衡提要》云:“所录虽多习见之语,而去取颇为精核。”如《修辞鉴衡》卷l“作赋”条:“山谷云,作赋须要以宋玉、贾谊、相如、子云为师,略依仿其步骤,乃有古风。”可见,王构欣赏有“古风”的楚、汉赋。这些尊《离骚》楚词、师汉赋的论述对祝尧“心乎古赋者,诚当祖骚而宗汉”的复古思想是有一定影响的。
  另外,刘祁所论“文章各有体”,各体之间不能混淆,对祝尧也有影响:
  文章各有体,本不可相犯欺,故古文不宜蹈袭前人成语,当以奇异自强。四六宜用前人成语,复不宜生涩求异。如散文不宜用诗家语,诗句不宜用散文言,律赋不宜犯散文言,散文不犯律赋语,皆判然各异。如杂用之,非惟失体,且梗目难通。然学者闇于识,多混乱交出,且互相诋诮,不自觉知此弊,虽一二名公不免也。就“律赋”和“散文”而言,律赋有律赋之体,散文有散文之体,不能混杂。这种“文章各有体”的观点直接启迪了祝尧,如其批判宋朝古赋“以文体为之”:“宋之古赋往往以文为体,则未见有辩其失者。……今观《秋声》《赤壁》等赋,以文视之,诚非古今所及。若以赋论之,恐坊雷大使舞剑,终非本色。学者当以荆公、尹公、少游等语为法,其曰论体、赋体、传奇体,既皆非记之体,则文体又果可为赋体乎?”  王恽和阎复也深知金朝律赋的弊端,但他们的态度比刘祁、郝经等通达一些。王恽的赋学思想体现于《玉堂嘉话》卷2:
  作文字亦当从科举中来,不然,岂惟不中格律,而汗漫披猖,无首无尾,是出入不由户也。
  后学虽不业科举,至于唐一代时文、律赋,亦当披阅而不可忽。其中体制、规模,多有妙处。可见,王恽认为:(1)恢复科举,以锻炼士子的文字能力。通过科举的锻炼,士子们的文章才能“中格律”、有规范。(2)即使士子不考科举,也要多读唐代的时文、律赋,体味其体制、规模。而且,王恽对金朝律赋的优秀之作也很赞赏,如至元二十五年(1288)他为金礼部尚书赵庭玉文集所作序:
  予请而读之者数日,得辞赋、古律诗及杂著、乐府等篇若干首,其气浑以厚,其格精以深。不雕饰,不表襮。遇事遣兴,因意达辞,略无幽忧憔悴、尖新艰险之语。
  阎复的赋学观点见于《谢解启》,这是北方赋论中难得一见的赋论专篇,兹引主要观点如下:
  切惟辞赋之渊源,是乃古诗之糟粕。荀氏子发明其大概,宋大夫鼓舞乎后尘。英华秀发则洛阳少年,文彩风流则临印词客。自兹以往,作者寖多。摛章绘句者往往有之,操纸染翰者滔滔皆是。若孙绰擅声金之美,子云韬吐凤之奇;二班父子卓冠一时,陆家弟兄独步当世。莫不振金石铿锵之调,穷雾觳组丽之文。大而仁义讽谕之至言,细而鸟兽草木之多识。禁踰侈则有《东京》《西京》之作,辨时事则有《吴都》《蜀都》之编。或《上林》以讽其畋游,或《甘泉》以述其郊祀。升堂入室,虽未窥孔氏之门墙;宣德通情,亦庶几风人之旨趣。何此源流之降,演为举科之文。一变唐宋,尚余作者之典刑;百变金辽,无复旧家之风骨。拘之以声律之调畅,捡之以对偶之重轻。以窘边幅为谨严,以粘皮骨为亲切。描题画影,但知一字之工夫;抹东涂西,不觉六经之破碎。习非成是,以变为常。事驰骤者辄谓之荒唐,务雄赡者例云乎唱叫。虽子建胸中之八斗不得骋其才,虽

少陵笔阵之千军无以施其勇。然有司之获选,亦壮夫所不为。何承平历世而来,莫之敢指。盖侥幸一第之外,孰知其它。必待权衡至公之流,庶展琴瑟更张之手。伏惟提学郎中先生,儒林冠冕,学海宗盟。悯斯文重厄于秦灰,赞东国复修乎泮水。甄陶后进,殿最于春秋二季之间;鉴视前车,洗涤乎场屋百年之弊。俾削拘挛之态,庶还丽则之风。格虽守而必文辞之可观,辞虽尚而亦义理之为主。加程文律,度于古今骨格之内;取古今气,艳于程文规矩之中。自非卓尔不群之才,曷起褒然举首之选。这段文字主要表达以下内容:(1)辞赋乃古诗之流。(2)历数辞赋的流变轨迹。从苟卿发端,经宋玉、贾谊、司马相如,作者渐多。其中若孙绰、扬雄、二班父子、陆家兄弟乃名冠一时,这时的作品还不失“风人之旨趣”。至此以降,辞赋成为举场之文,唐宋时的辞赋“尚余作者之典刑”,至辽金,辞赋乃“无复旧家之风骨”。(3)着重批判前朝“辽金”辞赋的弊端。其弊端在于只重声律、对偶、章法、用字等形式,边幅窘迫,破碎六经,缺乏风骨。这种格律形式的限制已经严重束缚了作家的创作才情,但是行之既久,却习以为常,稍稍想不拘一格者反被斥为“荒唐”、“唱叫”。(4)历世以来,没有人敢批判律赋的弊端,士子除了以律赋“侥幸一第”外,不知其他。(5)金亡以后,有司仍然以律赋选士,自己虽然获选,但也像扬雄一样,认为律赋是雕虫篆刻,“壮夫不为”的。(6)希望革除“场屋百年之弊”,削除律赋“拘挛之态”,恢复赋作“丽则之风”,创作文辞义理兼备,既具科举程文形式,又具气骨的辞赋。可见,阎复亦深知金朝律赋取士的弊端,但他并不反对律赋本身,只是希望革除弊端而已。
  二、南方赋论
  南方赋论家对宋朝律赋弊端也有批评,如赵盂頫云:“宋之末年,文体大坏,治经者不以背于经旨为非,而以立说奇险为工;作赋者不以破碎纤靡为异,而以缀缉新巧为得。有司以是取,士以是应,程文之变,至此尽矣。”一部分赋家在宋朝灭亡之后也变律为古,创作古赋。如林景熙,“少工举业,有场屋声,时文既废,倡为古文,发为骚章,往往尤臻其奥”。但南方赋家大量创作古赋,应是在元廷恢复科举之后,与朝廷的政策导向有一定关系。有赋论传世的有刘壎和吴澄,尤其是刘壎,其晚岁所著《隐居通议》卷4、卷5专论“古赋”,在祝尧《古赋辩体》之前是最有系统的赋论,也代表了南方赋家的普遍看法。综观刘埔对赋作的评论,其赋学观点有以下几点:
  1.古赋之“古”不在于时代先后,而在于词、意之“悠远”、“高古”
  江文通作《别赋》,首句云:“黯然而销魂者,别而已矣。”词高洁而意悠远,卓冠篇首,屹然如山。后有作者,不能及也。惜其通篇止是齐梁光景,殊欠古气。……直至李泰伯《长江赋》、黄山谷《江西道院赋》出,而后以高古之文变艳丽之格,六朝赋体风斯下矣。然文通此赋首句,虽千载之下不害其为老。江淹《别赋》首句“词高洁而意悠远”,李觏《长江赋》、黄庭坚《江西道院赋》“以高古之文变艳丽之格”。在《隐居通议》卷5,刘壎还收录了唐代宋璩的《梅花赋》以及后人效仿之《梅花赋》。可见,刘壎认为古赋之“古”并不在时代的先后,这与祝尧“赋以代降”、“祖骚宗汉”的观点有别。
  2.“风骨”与“义味”当并重其“总评”曰:
  作器能铭,登高能赋,盖丈章家之极致。然铭固难,古赋尤难。自班孟坚赋《两都》、左太冲赋《三都》,皆伟赡巨丽,气盖一世,往往组织伤气骨,辞华胜义味,若涉大水,其无津压,是以浩博胜者也。六朝诸赋,又皆绮靡相胜,吾无取焉耳。至李泰伯赋《长江》、黄鲁直赋《江西道院》,然后风骨苍劲,义理深长,驾六朝,轶班、左,足以名百世矣。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刘壎论赋以“气骨”、“义味”并重,或称“风骨”、“义理”并重。邓国光先生在探讨“风骨”与“义味”时认为:“所谓‘风骨苍劲,义理深长’的古赋特色,实根植于悲情,风骨和义理皆本之而出。……风骨的苍劲,和义理的深长,乃是从悲怨之情自然流出。”其实不然,风骨的苍劲和义理的深长,不必仅从悲怨之情自然流出,悲怨之情只是体现“风骨”、“义味”之一端,其他情感也可以体现“风骨”、“义味”:   后汉王文考作《鲁灵光殿赋》、晋孙兴公作《游天台山赋》、宋鲍明远作《芜城赋》,……虽不脱当时组织之习,然孙赋则总之以老氏清净之说,鲍赋则惟感慨兴

废,王赋则惟颂美本朝,各极其趣者也。
  欧阳公《秋声赋》,清丽激壮,摹写天时,曲尽其妙,《憎苍蝇赋》次之,用事写情,俱无遗憾。
  东坡赋《山中松醪》有曰:“遂从此而入海,眇翻天之云涛”,句语奇健,可以见其胸次轩豁,笔端浩渺也。
  东坡先生有《昆阳城赋》,殊俊健痛快。
  山谷先生作《枯木道士赋》,深得庄列旨趣,……今得《御风词》(苏辙)读之,其旨趣正与《枯木道士赋》相似。
  《丽谯赋》以寓颂规,辞旨精妙。孙绰《游天台山赋》“总之以老氏清净之说”,鲍照《芜城赋》“感慨兴废”,王延寿《鲁灵光殿赋》“颂美本朝”,欧阳修《秋声赋》“摹写天时”,《憎苍蝇赋》“用事写情”,苏轼《山中松醪》“笔端浩渺”,《昆阳城赋》“俊健痛快”,黄庭坚《枯木道士赋》与苏辙《御风词》“深得庄列旨趣”,傅自得《丽谯赋》“以寓颂规”等等,都不是“从悲怨之情自然流出”,但却“各极其趣”,“曲尽其妙”。可见,无论抒写什么情志,只要既具“风骨”,又具“义味”,就是古赋佳作,就可以“驾六朝,轶班、左,足以名百世”。
  “风骨”一词,最早由刘勰引入文学批评领域,是一个包括语言、风格、意蕴等各种艺术因素在内的美学范畴。它要求文章刚健有力、思路畅达,达到一种一气呵成、完全没有斧凿痕迹的雄浑气象,以充沛的内力深深打动读者。刘壎赋论中的“风骨”与刘勰基本相同,他反对“组织”、“辞华”、“绮靡相胜”,主张文章“苍劲”有力。在具体评价赋作时,往往以“苍劲”、“陗劲”、“俊健”等词语说明“风骨”之特色,如评吴镒《义陵吊古赋》“殊苍劲有风骨”,“倘更锻炼而擎敛之,使归峻洁,则前无古人矣”。陈文定公《怀皋赋》“独清峭可爱”,黄庭坚《龙眠操》“老苍陗劲”,苏轼《山中松醪》“语奇健”、《昆阳城赋》“俊健痛快”等等。
  “义味”则偏向于思想内容。李觏一生研精儒学,对当时学者不通经术而专以文辞为务深表不满,其文章多从儒家经邦济世观念出发,评论时政得失,提出救正之术。其《长江赋》描写长江,气势磅礴,具有“风骨”,但赋末却大评“时政得失”:
  臣闻《周书》曰:“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阴阳有消长,日月有蔽亏。在乎备之得所,则祸何能为伏。惟国家重西北而轻东南,臣何以知之彼之官也,特举此之官也。累资敛于此,则莫知其竭,输于彼则唯恐不支,官以资则庸人并进,敛之竭则民业多隳。为贪为暴,为寒为饥,如是而不为盗贼,臣不知其所归。诸夏,内也,为腹心;夷狄,外也,为手足。轻重之理.岂神明之所不烛?秦备胡而陈胜起事,唐戍蛮而庞勋肆毒。观其土崩之由,诚可为之痛哭!这就是刘蟪所谓的“义理深长”,但由今观之,却更像一篇奏议,在赋中出现这样大段的时政评议尤为无味。黄庭坚长于辞赋,其《悼往赋》《墨竹赋》等,均学《楚辞》而得其妙。刘壎所推重的《江西道院赋》语言流畅、笔力劲健,“风骨苍劲”,却大肆阐发仁善清简的治民之道:
  吾闻风行于上而水波,此天下之至文:仁形于心而民服,此天下之善化。岂可多为令而病民慢,自设险而病民诈耶?九转丹砂,铸铁成金。两汉循吏,铸顽成仁。我简静则民肃,我平易则民亲。今使高安之农,养生于桁杨之外。珥笔教讼者传问孝之章,剺耳锁吭者深春耕之耒。卖私斗之刀剑以为牛,羞淫祠之樽姐以养亲。虽承平百年,雨露渗漉,非二千石所以牧人者乎!而这“深长”之“义理”,在后来的祝尧看来,却是谷诸赋中……如《江西道院》《休亭》《煎茶》等赋不似赋体,只是有韵之铭赞。”
  而刘壎认为“古赋独步当世,是谓大手笔”的傅自得的作品,从所选4篇赋来看,也有这样的特点。比如被他称为“辞旨精妙”的《丽谯赋》,其结尾云:“是用斟酌民言,式警有位。尚听兹哉,以福千里”。形同语录,却被评为“结尾数语,辞严义正,凛然《春秋》衮斧之意,读之令人慢惕。而被他认为是“旨深而辞畅”的《味书阁赋》却有这样大段的议论:
  书之类也,百种千名。言之立也,异轨多歧。随吾所取,往往而有。至其合圣道之与否.则如十指之难齐。缔章绘句,抽黄媲白,味则关矣,而不适于用。譬之鸡肋虽勤抉剔,而不足以疗饥。老氏之清虚,释氏之超诣,味则高矣,而不协于极。犹蝤蛑瑶柱,食之爽口,终不免动气而嚬眉。申商刑名之学,仪秦纵横之说,味则奇矣,而用之有害。犹河纯野

菌,才一下咽。而腐肠裂胄之患已随之矣。惟《中庸》之诚,《鲁论》之孝弟,《大学》之德,《孟子》之仁义。食之有益而无损,咽之有信而无疑。可以泽肤,可以充腹。终朝不食,则枵然不知其所为。正犹菽粟之甘,太牢之肥。仁人之所先得,而古今之所同嗜。君子所以哺其膏液而鲜能知之者,所以为凡民之所归也。看来,刘壎论古赋还是宋人眼光,宋赋喜议论说理的特点是被他当作优点来看待的。这也与祝尧对宋朝古赋的批评不同:“宋赋虽稍脱俳律,又有文体之弊,精于义理而远于情性,绝难得近古者。”“宋之古赋往往以文为体”“至于赋,若以文体为之,则专尚于理,而遂略于辞、味于情矣。……以论理为体,则是一片之文,但押几个韵尔。于赋何有?”
  3.作赋应自出机杼,自铸伟词,尤其重视语意之奇
  如评苏辙《御风词》时引黄庭坚语云:
  学者当熟读《庄周》《韩非》《左传》《国语》,看其致意曲折处,久久乃能自铸伟词。又如评价杨万里《浯溪赋》:
  诚斋此赋,出意甚新,殆为肃宗分辣者。灵武轻举,贻笑后代,其讥议千人一律。而此赋独能推究当时人情国势,宛转辨之。犁然当于人心,亦奇矣。重视语意新奇,其实是针对宋赋喜议论说理的特点而发,这与祝尧论赋注重“运意自然”也大相径庭。
  吴澄没有专题赋论,只有《题赤壁图后》提到对苏轼及其《赤壁赋》的看法:
  坡公以卓荦之才、瑰伟之器,一时为群小所挤,几陷死地,赖人主保其生,谪处荒僻。……此壬戌泛江之游……水也,月也,道士也,神化奇诡,超超乎《远游》《鹏赋》之上,长卿之人何可仿佛其万一?其中对《赤壁赋》的称赞也与祝尧“今观《秋声》《赤壁》等赋,以文视之,诚非古今所及。若以赋论之,恐坊雷大使舞剑,终非本色”的评价有程度上的区别。
  • 上一篇工学论文:
  • 下一篇工学论文:
  •  作者:佚名 [标签: 元朝 元朝 皇帝 列表 元朝 元朝 元朝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没有相关工学论文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