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工科论文 >> 工科综合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通信学论文   交通运输论文   工业设计论文   环境工程论文   电力电气论文   水利工程论文   材料工程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化学工程论文
 机械工程论文   电子信息工程论文   建筑期刊   工科综合论文   汽车制造
浅谈中国史学由传统走向科学
内容摘要】古往今来,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发生的所有的一切都可以称之为历史。历史具有潜移默化的提升人智之功用,是提升全民族整体素质之关键。本文旨在简述中国史学由传统走向科学的历程,通过对史学概念之内涵的多角度剖析,对史学发展之理论与工具的联系与对比梳理整条发展脉络,以期对读者初步了解中国近代史学的发展历程有所裨益。
  【关 键 词】历史学 传统史学 历史科学 唯物史观
  
   一、什么是历史学
   探讨什么是历史学是为了解决中国古代史的基本出发点之问题,探讨什么是历史学既是为了回答此问题本身,又是为了探寻历史学的社会功用、研究意义及其走向历史科学之基础所在。
   首先,扩大的讲,古往今来,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发生的所有的一切都可以称之为历史。需要强调的是,历史的主体是人,历史学研究的是人和人的活动,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
   其次,从历史学角度讲,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就在于人有“自我的精神和对理性的追求”。由于理性思维要求人们探索自己从哪里来,了解自己的过去是什么样子的。由此可见,历史学的产生具有必然性,历史学是人类认识自我之必不可少的工具。
   再次,历史哲学是对于历史内在的社会法则和他的精神(发展之客观规律)做一个思维层次的研究。历史哲学的学科属性属于哲学的范畴,即历史哲学不属于历史学。
   最后,历史是过去实实在在的,其人与事是通过我们今天活着的人的头脑过关,通过思维来再现的。从这个角度上讲,历史又是我们当代人对于过去的情感,过去事实的规约与追述。www.11665.cOM克罗齐曾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历史经历了我们头脑的“再洗礼似的接受”,才会出现在今人面前,客观只有通过主观的反照才能为人所认识。人可以认识不同的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且不会将其混淆就是由于人们对于认识对象已经经历当代化的再认了。历史是经过人们的观念行为所展现的,观念影响会受到当代人的喜好、思想等观念的限制,历史舞台上的“哈姆雷特”在每个“当代观众”的心中都是不同的。
   历史学就是要训练人的思维、思辨。我们对过去产生了什么样的看法,对于过去的看法会影响到我们当代的人和社会。所以,从历史角度来讲,每个人都是过去和现在的一个连接,是现在和未来的一个环节,也是人的理性思维区别于其他动物思维的体现。
   二、研究历史学的基本方法
   笔者认为历史学研究的的基本方法与基本理论是相互交织的,表现为历史学研究的方法多种多样,各种方法是可以对应的、交流的。有什么样的理论必然产生什么样的方法;同样,特定研究的方法也必然是研究理论的体现。
   1.考据学派
   考据学派即为清朝乾嘉时期史家对于文献的解读而形成的史学研究学派。中国传统史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以考据学派为主的一种思想学派,即考据学派。考据学派的特点,就是要求文献本身需要重视符合原先最初之相貌。文献最原始的相貌由于誊写、传承可能会出现变化,而失去真实。乾嘉考据学最重要的贡献之一,是对文献本身进行的整理,包括文献各种版本、字、词、句、目录,都成为考据学派的重要研究内容。文献是人们了解历史的重要工具与途径。为了使历史学的基础文献保持正确,需要考据学作为历史学的重要方法。考据学的内在精神是“求真与求实”。只有通过考据学派的求真求实精神,才能求得历史相貌的真实。
   2.史学研究之理论工具
   (1)中国传统国学之理论工具:中国古人重视词章、义理和考据
   义理指的就是理论,是认识问题的一种思路。中国古代自汉代起出现经学,经学包括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经学是儒家思想流派的代表作品。西汉自董仲舒向汉武帝谏言独尊儒术之后,经学成为独专之思想,成为统治阶级的指导思想。自汉代以后,中国传统社会里面关于社会发展和各种经典文献的解读,形成了一种理论认识即为经学。古文经学作为一种学派是对儒家传统经典比较本分地进行解释,不过多加以发挥。今文经学则是根据当时的社会环境和现实条件进行阐发,根据儒家经典的基本精神可以发扬光大。
   中国社会发展到宋朝就出现了理学。朱熹根据当时的社会环境,国家君主治理应有的思想脉络,用儒家的思想进行阐扬,这样便形成了理学,即为义理之学。
   词章即为如

何表达义理,通过什么样的形式进行表达。词章是表达的形式;义理是阐发的对象;考据是对文献原貌的追求。
   (2)西方社会科学之理论工具
   首先,19世纪到20世纪初,西方社会科学猛烈冲击中国传统文化,导致当代中国的学科体系分类、学科训练模式的发展。季羡林先生曾指出:“中国传统的学术和西方的学术明显不同;中国传统的学术讲究整体,东方传统的学术是一个整体感,特别是天人合一,或者是整个综合性质的,是中国传统学术比较注重的,西方是一个解剖,是个分解。”“实验”是西方社会科学重要的理论工具。科学没有实验是不可能成立的,科学是可以验证的(包括证实或证伪),现代实证主义科学要求验证。
   第二,历史走向科学,即形成历史科学指的是近代中国史学界接受西方社会科学的实证主义的方法,来研究中国的历史。历史科学告诉世人:科学是有验证的,人类历史也是有各种运作法则的。
   第三,“后现代主义”之前提建立在现代社会对人类造成的伤害,它是一种人类对于自身及人类社会发展的反思和批判(但到目前为止陷入瓶颈,未完成超越)。20世纪后期,特别是当代,人们开始了对于西方现代社会科学的怀疑:难道人类的整个学科就是现代的吗?人类的历史难道就是一帆风顺的吗?科学技术就能够给人类带来幸福吗?现代科学促进人类发展的同时,也对人类本身造成了破坏。
   第四,西方现代社会科学的特点在于对于其内在之分支、分科进行具体的解剖、思辨、理论化及工具化。工具的目的在于思辨不同的理论、不同的学派和不同的思维以至于启发全球化大背景下的人类进行历史思考,是工具化的认识途经。研究历史需要思想理论支配,通过什么工具,通过什么手段去研究历史,要注重东西方两者兼长的历史研究工具:其一是文献,其二是理论。
   “文献”包括正史文献、编年史、纪传体、杂史和私人笔记、小说等体裁的历史记载。传统文献是人类学习历史之要首先掌握的研究工具。阅读历史文献需要特定的语境,即背景材料,我们需要尽量寻找和他直接或间接相近的材料。所以历史研究首先要对历史的环境进行研究,需要看历史文献来解决,信息量越大对于历史的研究就越透彻。
   三、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历史科学
   第一,马克思主义对于中国历史科学的建构起了重大作用
   马克思主义史学观是近代以来,西方社会科学发展的一个产物。西方现代科学的核心是人,人和人类社会是进步的,其进步表现在从原始逐步的向高级社会发展;人类社会以进步作为我们的价值取向,即“凡是进步的,我们认为其价值很大。”这样的一种现代社会科学成为近代以来支配东西方的认识价值。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是一个唯物主义的史学观,即唯物史观:根据客观的现象来总结现象背后发展的规律和基本法则;同时又是辩证的即将历史看作是一个连续的、发展着的自然过程(历史的发展具有客观性)。
   第二,唯物史观指导下的中国历史科学之古代历史分期问题
   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历史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曲折发展的客观过程。历史客观存在着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那么对于历史进程的划分即历史分期虽然不是客观的但也随之成为了自然存在。
   唯物史观的核心内容体现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进步”及“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矛盾运动”的发展导致人类从低级走向高级。历史分期是了解历史发展历程之有益工具,其目标在于揭示历史过程之中的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之间的差别。此处,由于中国历史分分期的具体内容因已有:郭沫若之《中国史稿》、范文澜之《中国通史》、白寿彝之《中国通史》等诸多马克思主义史家及其论述,且因篇幅有限,故不再详细介绍。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完整的和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自从三大自然规律的发现开始,它一直不断的吸收人类文明的积极成果,并科学地、有机地将其纳入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之中”揭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历史从传统走向科学,不仅意味着指出了中国历史学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下科学性与实践性质内在逻辑统一的发展模式,更是为深化人们对于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认识,正确的理解马克思主义,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具有大益。
  参考文献:
  [1]王卓.基于现代科技挑战的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剖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22
  [2]何干强.唯物

史观的经济范式及其应用[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 上一篇工学论文:
  • 下一篇工学论文:
  •  作者:佚名 [标签: 中国 安徽 中国 科学技术 理论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浅谈独立学院化工设计课程教学改革
    浅谈当代教育中应坚持的和谐理念
    浅谈建筑电气安装施工技术方法
    浅谈山地住宅小区配套工程的投资控制
    浅谈加强成本管理对企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对魏晋时期中国古典美学风气的解读
    浅谈元代文人画兴盛的原因
    浅谈10kV系统接地变作用及继电保护整定
    浅谈民用建筑双层楼板施工技术
    浅谈电力公司档案编研工作的创新
    浅谈“双语”服务在加油站的运用
    浅谈煤矿机修车间电焊机的应用与思考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