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工科论文 >> 工科综合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通信学论文   交通运输论文   工业设计论文   环境工程论文   电力电气论文   水利工程论文   材料工程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化学工程论文
 机械工程论文   电子信息工程论文   建筑期刊   工科综合论文   汽车制造
论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对地方高校内涵发展的作用
十六大以来,胡锦涛总书记从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出发,就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地方高校的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培养了大量企业所需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有利于促进地方高校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有利于提高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和增强学生的工程素质,提升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率;有利于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内涵发展。建立操作性强的法规和制度性规程、健全行业企业和学校共同参与的办学机制、保证实践教学的时间与质量是校外人才培养基地促进地方高校内涵发展的条件保障。
  关键词: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地方高校:内涵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038(2012)03-0016-04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从重视规模扩张的外延发展到注重质量建设的内涵发展的转折时期。《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发[1993]3号)明确提出:高等教育的发展,要坚持走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努力提高办学效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也强调: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教高[2011]1号)也指出:改革和创新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立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和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和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注重内涵发展已成为我国高等学校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而地方高校由于其地方特点以及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竞争的特点,注重内涵发展显得尤为迫切,也可以说,地方高校在内涵发展上做得如何,直接影响着它的生存状况与发展可能性。wwW.11665.cOm近年来,我们对校外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进行了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探讨,下面结合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实施以及地方工科院校的特点,阐述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对地方高校内涵发展的作用。
  一、地方高校内涵发展的关节点
  内涵和外延是两个相对的概念,内涵发展注重事物内在属性的发展和质量的提高,外延发展侧重规模的扩张和数量的增长。学校内涵发展主要是指相对于规模发展的质量发展,相对于粗放发展的精细发展,相对于同质发展的特色发展,相对于模仿发展的创新发展。学校内涵发展是与以规模和数量的扩张为主的外延发展相对的发展模式,注重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办学特色的形成。学校内涵发展,是教育资源、办学规模、教育质量、办学效益四者的有机整合,它追求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规模效益的最佳达成、规模与质量的良好契合和效益最大化。
  地方高校的内涵发展与其他各级各类学校的内涵发展有共通性,但也有它自己的特殊性。地方高校的特殊性由其性质和主要任务决定。地方高校内涵发展的关节点是以效益为导向的学校发展的社会适应性和所培养人才的社会适应性。前者强调学校的办学效益,后者强调人才社会劳动的功效。
  地方高校在整个国民高等教育体系中是主力军,从招生人数到专业类别都占绝对多数。地方高校除了适应国民高等教育体系的基本要求外,更主要的是要根据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培养各类人才。其人才培养目标是具有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具有很强的社会适应性,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可见,地方高校的社会适应性和所培养人才的社会适应性,要求学校教育必须联系社会实际,有效地服务社会。
  二、校外人才培养基地促进地方高校内涵发展的表现
  地方高校的校外人才培养基地,是地方高校为克服教学环境与工厂企业现实环境之间差距而采取的举措,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地方高校为了提高办学质量和突显办学特色而采取的与校外企业联合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与企业共同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模式的一种探讨和实践,是新的历史境遇下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变式,是高等教育实践教学的重要方式。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在校企合作、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有利于促进地方高校的内涵发展。其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有利于促进地方高校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
  校外人才培养基地是地方高校了解企业、了解社会的重要窗口。一方面,通过与企业的密切合作,地方高校能及时了解行业最新的发展动态、新技术、新工艺及企业的用人标准

,为地方高校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提供重要信息。另一方面,地方高校能够及时获知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要求,使教育教学更适应产业和行业发展的要求,并按此要求来培养学生,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在专业建设中,充分发挥基地的作用,聘请企业领导和技术骨干参与地方高校的专业建设,在修订专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等工作中倾听企业的意见,使地方高校的培养目标与内容更贴近社会要求。同时,通过校外人才培养基地还能及时对地方高校人才培养进行动态的、客观的评价,发现不足和差距,不断进行调整和改革。
  在课程建设中,地方高校与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在共建实验室的基础上,共同开发实训课程。专业教师与企业的技术人员一起,按照高素质人才培养的特点和规律,参照岗位要求,针对实训内容的特点和目标开发校外基地实训课程,编写具有岗位针对性、实用性的教材和指导书,提高校外人才培养基地的实训效果和受益面。
  2 有利于提高教师工程实践能力
  教师是培养有创新意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关键。建设一支既有较高理论水平与业务素质,又有较强实践能力与团队精神的专业教师队伍,是地方高校各项建设中具有战略意义的一环。事实上,目前地方高校教师队伍中的相当一部分教师缺乏工程背景,而当前工程教育的特点是应用性强,技术更新快。知识体系需要不断扩充与完善,因此,教师到人才培养基地去锻炼,是推进师资队伍建设以及课程建设的有效途径和办法。
  一方面,依托校外人才培养基地,选派有较强理论基础的青年骨干教师到校外基地的企业学习锻炼、顶岗工作,同时引进企业优秀工程师与专职教师一起参与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实施,相互学习、共同探讨。进而促进教师自身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的提高,从而提高教师队伍的水平。
  另一方面,依托基地顶岗工作。参与企业项目的课题,大幅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顶岗工作的骨干教师将是地方高校科研团队的核心。教师的顶岗工作,目的是提高教师自身的工程素质、更好地为企业服务、为区域经济服务。同时,吸引更多的企业参与到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中来,加强地方高校与企业的互动与交流,为扩大学校的影响力和提高办学水平创造条件。
  3 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校外人才培养基地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环境,现实的问题和实际的任务。校外人才培养基地 学生实践能力的平台,能够为学生提供实践技能和综合能力两方面的实践环境,拓宽实践教学领域,提高技术档次,进一步扩展学校资源。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实行企业化管理,学生所处的工作环境都是真实环境,执行的规范也都是职业标准,实训项目均与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职业相关。在这一真实环境下进行实践锻炼,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使学生感受企业文化、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有利于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使毕业生在进入企业后能够尽快适应自己的角色,极大地缩短适应期而开始正式工作。
  另外,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在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方面有潜移默化的作用。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部分学生成为“温室里的花朵”。通过到企业实习,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切身体验工作的辛苦,磨炼自己的意志。同时,企业建立的一系列考勤、考核规章制度及员工日常行为规范能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素质,增强就业的竞争力。实践中学生通过对社会的观察、分析、思考,能够在“知”的基础上达到“信”,从而指导“行”,在学会做事的同时更学会做人。
  4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率
  在地方高校和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合作的过程中,可以形成“教学补充、职业尝试、就业准备”的教学效果,最大限度地扩展地方高校的办学资源,延伸教育空间。同时地方高校还能与企业在多个层面开展合作,如聘请企业工程师进课堂讲座、联合建设实验室、举办各类学生科技竞赛等。学生在各种校内外训练或实习中获得锻炼,提高实践能力。通过与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合作,学校推荐毕业生到合作企业实习、就业,可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率。
  三、校外人才培养基地促进地方高校内涵发展的条件保障
  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是适应时代特征和当前我国国情发展、解决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地方高校缺乏工程训练条件与环境问题、解决学生就业与学业矛盾的重要举措。但其发挥促进地方高校内涵发展的作用

有条件的,即应关注当前的学校、企业及政府在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建设中的权利和义务具体是什么、国家法律法规是否配套、如何建立深层次的长效机制等问题。在我国现阶段,开展产学研合作,依托行业、企业建立校外人才培养基地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都要围绕“合作”这一轴心来展开。
  1 建立操作性强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化规程
  政府、学校和企业联合办学,往往涉及诸多容易引起纷争的具体问题,对这些问题的解释与解决,缺乏明晰的法律规定。例如,现行法律法规中,缺乏针对企业参与高等教育的法律约束,仅在《教育法》和《职业教育法》的部分条文中提及指导性的规定,这导致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很大的差异性和随意性。政府的法律地位、责任义务规定不明,使得政府在校企合作办学中的作用难以正常发挥。
  就企业办教育或参与教育活动而言,一方面,国家应指导和鼓励企业办教育,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企业教育制度,形成一套具有现代企业特色的入职前、入职后人才培养制度,建立学习型企业,并将此作为企业家和企业的考量标准之一。另一方面,国家也应鼓励企业参与教育活动,成为合作办学的主体之一。国家对办教育或参与教育的企业,应在奖励、税收等方面有制度性的支持。
  就人才培养基地(实验室、中心、平台等)而言,国家应出台相关的法律规定,明确主体、合作主体的法律地位与责任,如果法律法规未能涉及的,则应制定相关的制度化规程,对运作机制、实施方案、项目措施与管理等一系列问题制定制度化的操作性规程。
  2 建立健全政府、企业和学校共赢的办学机制
  在校外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中,出现了缺乏企业、行业对高等教育的有效指导的现象,导致校外人才培养基地的培训深度不够。地方高校与企业合作有利于学生更快适应市场需求,这就必然要求企业参与学校建设,尽管教育部出台了包括“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在内的一系列文件和举措,要求高校主动融入社会发展、企业深度介入从培养目标、内容到具体课程环节的整体培养过程,然而,有关这方面的实质性政策还相当欠缺。
  由于上位政策的缺乏,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在实际操作中,对权、责、利的规定模糊,双方无法建立长期、稳定、互惠互利的合作机制,制约了校企联合办学的深入、持续、健康发展,导致合作仍囿于民间性、局部性、零散性、表面性的局限。因此,应建立健全政府、企业和学校共同参与的办学体制和机制。首先,由国务院牵头协调各相关部委,出台有利于产学研合作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政策与法规;其次,行业企业在国家教育方针和政策的指导下,开展本行业人才需求预测,参与制定教育培训规划,制定本行业所需人才岗位职业标准,人才培养规模,参与办学质量评估,组织和指导行业职业教育与培训工作等等;第三,学校建立有行业代表参加的理事会,使企业参与办学的工作制度化、体系化,使得行业企业真正能深度介入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3 建立实践教学的时间与质量保障机制
  校外人才培养基地的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动手操作能力是关键。与其他类型人才培养相比较,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更有其鲜明的特色和独特的定位,其教育教学的本质性特点就是“实践性”。
  首先,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应该保证实践教学的时间。许多接收学生实习的单位,要求学生“只许看,不许动手”,因此,学生在实习中真正动手的时间相当少,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其次,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应该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如企业要提供技术含量高的真实环境、配备善于带学生的企业导师,而学校也应该配备善于实践教学的院校导师。
  高等学校的实践教学,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虽然占时并不多,但却有非常明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持续扩大,教育投入不断增加,学校之间的竞争也日益加剧,高等学校特别是地方高校如何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个性,如何走内涵发展的道路,确实是一个时代性的大课题。
  参考文献:
  [1]郑金洲,学校内涵发展:意蕴与实施卟教育科学研究,2007,(10),
  [2]顾明远,石中英,《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

010,135
  • 上一篇工学论文:
  • 下一篇工学论文:
  •  作者:佚名 [标签: 地方 上海 基地 养内 基地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如何选择校外少儿英语培训班
    论案外人申请再审制度中的适格案外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