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工科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通信学论文   交通运输论文   工业设计论文   环境工程论文   电力电气论文   水利工程论文   材料工程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化学工程论文
 机械工程论文   电子信息工程论文   建筑期刊   工科综合论文   汽车制造
西辽河地区小河西文化聚落的微观分析
摘 要:在大约距今8000~7000年的聚落扩大期,西辽河地区最早的小河西文化兴起。小河西文化大体处于新石器时代早期后段,小河西文化的聚落已初具规模,表现出以成排的房址、独特鲜明的器物组合为特征的文化面貌。小河西文化先民发展了多元的生计方式来对其周围的资源进行开发,扩大食谱、发展储备来保证食物来源的充足,增加人口来充实劳动力,发展手工业技术以支持工具的需求。这些可获的资源类型、人类的群体结构、主要的生计形态和工具技术的装备,构成了史前人类生存的几项关键的亚系统,它们彼此相联并彼此制约,维持了人类的成功适应,促进了小河西文化的进一步繁荣与发展。
  关键词:西辽河;小河西文化;聚落;房址
  中图分类号:k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3-0001-05
  何为聚落?“聚落”一词古代指村落,如中国的《汉书·洫志》记载:“或久无害,稍筑室宅,遂成聚落。”聚落作为人类各种形式的居住场所,它不仅是房屋的集合体,而且也包括与居住地有关的其他生活设施和生产设施,是人类活动的中心[1]。何为古代聚落?古代聚落即是古代居民聚集、生活或生产的单元,是由若干遗迹构成的有机的组合体。聚落是聚落考古学的研究对象。
  人们发现在旧石器时代晚期之末至新石器时代之初,即晚更新世之末至全新世之初,年代大约为距今16000~10000年间有一个旧石器文化向新石器文化过渡的阶段。从环境上则是末次冰消期至冰后期之初。期间气候多变,但总的是由寒冷干燥向温和湿润变化。在文化上表现为局部磨光石器的出现。wWW.11665.COm原始陶器出现;以采集、狩猎和捕捞为生的攫取自然资源为生,但在局部地区开始萌生驯养动物和栽培植物;居洞穴或露天,未形成聚落[2]。
  值万年之际,地球历史进入冰后期的全新世早期(距今10000~8000年),气温转暖,富含水气的东亚季风增强,随着青藏高原等处冰川的消融,促成强烈的降水。在河谷地带和山前洪积扇群上,由于作用形成砂砾、黄土块的沉积物,形成全新世下界侵蚀不整合。河谷中汇合的洪流,以势不可挡的冲刷产生强烈下切作用,形成全新世沟谷[3]。在文化上则表现为磨制石器和陶器的数量明显增多,制作技术也有所提高。从北方的几处东胡林[4](北京)、转年[5](河北)、李家沟[6](河南)、南庄头[7](河北)遗址中火塘、墓葬、磨制石斧、石锛、石凿等和砍伐或加工木材有关的磨制石器,表明他们都有相似的木材加工传统,石凿的出现暗示当时甚至可能已经出现榫卯结构。这当为人们趋于定居,普遍使用木料建造房屋的反映。以上几个要素的出现均意味着在新石器时代早期,聚落已经开始由萌芽进入了漫长的过渡及发生期。
  在大约距今8000~7000年的聚落扩大期,聚落的内部布局便已略具体系,有了居住区、墓葬区以及其他生活、生产区的分化[8]。各地出现了不同形态的定居性聚落,这些已初具规模的聚落在广大地域中创造了最早的较稳固的人文地理景观。
  西辽河地区是中华文明起源和形成的核心地区之一。本地区最早的小河西文化大体处于新石器时代早期后段[9],小河西文化的聚落已初具规模,成排的房址,独特、鲜明的器物组合为特征的文化面貌,星星点点散布于广阔的西辽河大地上。及至稍晚一些的兴隆洼文化,已明显进入了聚落的扩大期,聚落规模由小到大,房址数量明显增多,居室葬或山顶积石葬的埋葬方式,筒形罐——细石器的器物组合,兴隆洼文化以连续、稳定、渐进的发展势头构成了“早期中国文化圈的雏形”[10]的一部分。
  夏正楷先生指出,要完成对整个聚落形态的全面剖析,应从个别建筑、社会布局和区域形态三个层次入手,才可以深入了解考古学文化的面貌,还可以进一步提示生态环境对人类的影响以及人类对环境的适应[11]。
  一、西辽河地区自然环境特征
  西辽河地区自然地理单元包括北部和西部的大兴安岭山前山地、北部广袤的科尔沁沙地(西拉木伦河冲积平原)、南部的黄土丘陵等,是暖温带湿润气候向中温带干旱气候的过渡区,在生态植被上,正好处在温带森林与草原的生态交错带。作为生态交错带,两个区系的动植物在这里交汇、渗透,从而造就了多样化的自然环境,特别是多样化的生物群落。生态交错带的优点是资源多样,它的机会成本则是资源的不稳定性[12]。由此决定了该地区自然环境的一系列特征——多样性、过渡性、敏感性

生态脆弱性等。
  二、小河西文化重要遗址的文化内涵分析
  小河西文化稍早于本地区的兴隆洼文化[13],小河西文化的遗址数量约有39处,分布在大河两岸较高的黄土坡地或台地上。以敖汉分布最为密集,据统计这里有22处小河西文化遗址。经发掘的遗址有林西县的白音长汗,敖汉旗的小河西、西梁和榆树山4处。
  林西县白音长汗遗址[14]只发掘了3座房址和2个灰坑遗迹,3座房址均为圆角长方形半地穴式,室内各设施形态不一。
  白音长汗小河西文化房址由于数量较少,其他有关遗迹单位如灰坑、墓葬等的缺失无法恢复其聚落的原貌,从这3个房址中仅能看出房址的面积并不狭小,长方形石板灶已经在此时出现。居住面已经出现抹泥找平技术。
  敖汉旗小河西[15]遗址孟克河西岸的高台地上,台地表面西高东低,遗址距河约400米。遗址于1987年发掘。遗址东西宽10米,南北长61.5米,总面积约615平方米。根据地表灰土圈判断,6排房屋,数量共26座。只发掘了3座房址,出土陶、石、骨蚌器若干。
  敖汉旗小河西遗址的房址由于数量较少,其他有关遗迹单位如灰坑、墓葬等的缺失无法恢复其聚落的原貌,从这3个房址中仅能看出房址的面积狭小,无门道,灶以圆形灶和瓢形灶为主要形式,居住面四周高、中间低等特征。
  白音长汗、小河西2处遗址,聚落内部布局相对简单,面积不大,房址数量不多,房屋附属设施如门道、柱洞、装饰等技术均不成熟。两处聚落布局与技术都有所不同,这可能与两遗址所处的地域范围不同(分处西拉木伦河南北)有直接关系。
  • 上一篇工学论文:
  • 下一篇工学论文:
  •  作者:佚名 [标签: 西辽 地区 小河 聚落 微观分析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苏秉琦先生关于辽河文明之红山文化学术思想…
    里下河地区油菜超高产栽培技术
    浅析营口市大辽河河口堤防整治工程施工控制
    辽河油田超稠油地面工艺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二元复合驱工艺技术在辽河油田的应用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