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工科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通信学论文   交通运输论文   工业设计论文   环境工程论文   电力电气论文   水利工程论文   材料工程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化学工程论文
 机械工程论文   电子信息工程论文   建筑期刊   工科综合论文   汽车制造
“切”出来的精彩
[片段回放]
  六年级总复习阶段,在复习立体图形时,我出了这样一道题:把一个长10厘米、宽和高都是6厘米的长方体木块切成一个最大的正方体,剩下部分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师:请同学们认真动脑、独立解决。
  话音刚落,大部分同学埋头做起来,也有的托着下巴凝思着,还有的嘴巴里轻声呢喃着:“这太简单了。”
  过了片刻,开始交流了。
  生1(很快地):我根据题意可知,切下的最大正方体棱长就是6厘米,通过画图,发现剩下的是一个小长方体。
  生2(紧接着):因为宽和高相等,那么切的时候只要考虑长的变化,剩下的小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6厘米、6厘米、4厘米,然后算出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就是了,结果是168平方厘米。
  师:同学们能在头脑里画上这样的图吗?
  ■
  大部分同学点头示意着。
  生3(疑惑地):老师,我也是这样画图的,可我的答案是96平方厘米,我是用原来长方体的表面积减去切下来的正方体表面积的,我认为我的思路也对的。
  师:有与别人不同的解题方法,很好,我们来一起看看。这位同学说得也有一定的道理呀,可答案为什么就和大家不一样呢?到底有没有问题呢?请同学们看图,帮助找找原因。
  生4(好像发现新大陆似的,边说边用文具盒比划着):老师,我找到了他错误的原因,用原来长方体的表面积只能减去切下来的正方体4个面的面积,而不能减去正方体6个面的面积(也就是正方体的表面积)(部分同学也连连表示赞同)
  生3(若有所悟):我明白了。WwW.11665.Com
  “初步养成乐于思考、勇于质疑、言必有据等良好品质。”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当学生抛出问题后,教师又很快将问题转抛给全班同学,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不但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也利于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师:同学们,还有疑问吗?
  生5(沉着、自信地):我还有一种切法,从中间切的。
  ■
  师:大家认为这样切,可以吗?
  生6:这样切,太麻烦了!要切两下呢!
  生5:题目里并没有规定只切一下呀!
  生6:这样看来,似乎也有道理。
  生7:我觉得很好,他想出了与众不同的切法。
  生(数人齐):哎,是有创意!我怎么没想到哇!
  (同学们情不自禁地鼓起了掌)
  新课程强调,“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但有的方法模式化、类型化,束缚了学生思维的自由生长,最终导致其思维定势。有时学生那还不够完善、完美的思维却蕴含着难能可贵的创新意识。从学生的表情可知,他们对同伴的创新之举还是赞同和欣赏的。
  师:如果这样切,剩下图形的表面积是多少呢?
  生5(慢条斯理地):我从中间切,剩下的两边的小长方体是一样的。每一个的长、宽、高分别是6厘米、6厘米、2厘米,一个表面积是120平方厘米,两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240平方厘米。
  生8(神气地):你是从中间切的,我还可以从中间偏点切。(边说边比划着)也就是剩下的两个长方体不一样大。
  生9(急切地):对呀,那可不就有无数种切法吗?(众生微笑着点头)
  生10(冷静地):但只要保证切出的最大正方体的棱长是6厘米就行了。(教室里又想起了热烈的掌声)
  能从有限走向无限,数学的魅力彰显无疑。学生们兴奋极了,为自己思维上的突破而激动!
  师:这些切法,剩下的图形的表面积各是多少呢?
  学生自发地分工,南边两大组算一种,北边两大组算一种。
  生8(激动地):我们南边两组算剩下的两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6、6、3厘米和6、6、1厘米;你们北边两组算剩下的两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6、6、2.5厘米和6、6、1.5厘米。(北边两组中有的学生有点不服,嘴里嘀咕着,很显然因为有小数,其实也蛮好算的)
  ■ ■
  师:请你说说为什么这么快就给出了南北两组算的数据。
  生8:因为前面已经讨论过了,原来长方体的宽和高都是6厘米不考虑变化,只要关注长10厘米的变化,切出的正方体棱长是6厘米,那么剩下的两个小长方体的棱合起来只要4厘米就可以了。
  师:你们同意吗?(众生点头)那你们就算吧。
  生11(南边组):我算出来了,剩下的两个小长方体表面积是240平方厘米。
  

(南边组其余学生附和着)
  生12(北边组不甘示弱):我们的答案也是240平方厘米(6×6×2+6×2.5×4+6×6×2+6×1.5×4)。
  师:是这样的吗?
  生(齐):是。
  生10:我发现,只要是这样在中间切,剩下的是两个小长方体,那么剩下图形的表面积是一样的。因为不管怎么切,反正是切两刀,只是位置发生变化。切一刀,增加两个面也就2个36平方厘米,切两刀就增加四个面也就4个36平方厘米。
  生9:我认为,如果想要切得方便,就切一刀;如果要使剩下的图形的表面积大些,就切两刀。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并能将不同的方法进行有效沟通、区别比较,最终找到问题的本质所在。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就获得了对其中蕴藏着的辩证思想方法的体验,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再次得到了提升。战胜困难的喜悦激荡着他们的内心,通过自身努力获得的成功感是其他任何事物都无法替代的,这必然会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强大动力。
  [教后反思]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尤其是数学课堂。作为教师,要以平和的心态接受课堂上所发生的一切。
  一、精心呵护,给予空间,激发创新
  当学生能勇敢地提出疑问、表达自己的想法时,教师切不可急躁或责备,因为这样会打消学生主动学习的激情、积极思考的欲望。本节课上,学生大胆提出疑惑,教师给予肯定和表扬,并引导学生来解决。假如此时老师表现出不开心、不理睬,甚至用责怪的语气回答学生,以后学生还敢提问吗?如果在课堂上总是放不开、小心翼翼的,生怕出错,哪里还谈得上新课标提出的“帮助学生形成反思、质疑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课堂上,教师不能急于完成教学任务,而不给学生说话的机会。因为只有当学生有机会、有胆量表达自己个性化的想法时,才有可能出现创新。作为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富有个性的想法,而不能以普遍的思维模式代替个性化的思考方式,更不能以教师的思考代替学生的思考。也许孩子的想法有时不够完美,但他们表现出的创新意识是宝贵的,需要教师用心去呵护和珍爱。案例中如果没有老师的一句“还有疑问吗?”,也许就没有生5的想法,更谈不上学生思维的碰撞。
  二、把握时机,巧妙引导,成就精彩
  实践证明,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独到的见解等学习素材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共鸣。本节课上,大家共同解决的一系列问题都来自学生,他们以主人翁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与探索中,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得到了极大的发挥。这样,学生对知识理解得更透彻,方法掌握得更明白,能力提升得更快。因此,教师要因势利导、适时调控,抓住学生思维中瞬间的闪光点,并挖掘放大,牢牢把握知识的“生长点”,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活跃课堂氛围,成就有效、精彩的课堂。
  三、充分准备,积累智慧,灵活应对
  教师要想打好仗,只有课前充分备好学生、备好教材。当课堂上出现备课中没有预设的问题时,就需要教师平时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分析教材、弄透习题,这样才能对学生可能出现的思维方式和解题策略做到心中有数。此时,教师要保持冷静,切记盲目下结论,要充分调动自己的教学机智,巧妙地利用来自学生的各种信息,不留痕迹地将它转化为宝贵的教学资源,和学生一起学习、探讨,建构充满活力和智慧的课堂。可见,要想课堂上做到游刃有余、灵动生动,教师课前的准备、平时的积累是不可忽视的。
  • 上一篇工学论文:
  • 下一篇工学论文:
  •  作者:佚名 [标签: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便捷式”出境报检模式初探
    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工作的“切入点”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