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工科论文 >> 工业设计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通信学论文   交通运输论文   工业设计论文   环境工程论文   电力电气论文   水利工程论文   材料工程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化学工程论文
 机械工程论文   电子信息工程论文   建筑期刊   工科综合论文   汽车制造
“中式园林”对“湖湘文化”的诠释
摘要:灰白的粉墙、黝黑的屋瓦、飞挑的檐角、鳞次栉比的兽脊斗拱以及高低错落、层层昂起的马头墙,绵亘着一幅宗族生息繁衍的历史长卷,穿行其间,思绪随着青石板巷步移景异,遥远的历史记忆渐渐复苏。
  关键词:湖湘文化;中式园林;景观特色
  
  1 引言
  
  每一个作品都应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灵魂,对于古城长沙来说源自本土的湖湘文化便是它的灵魂。以这个灵魂为中心进行的现代住宅的开发建造,其历程任重道远,因为它完成的不仅是一次居住风格的演变,更是精神上一次本土的“寻根”实践。
  
  2 湖湘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湖湘文化是长期以来湖南境内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区域文化。湖湘文化的“湖”指洞庭湖,湖南在该湖以南。“湘”即湘江,是湖南境内的第一大河。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楚文化是湖南文化的源头。湖湘文化体系包括两个源头,一个是本土源头的南楚文化,它主要体现为民风民俗、性格心理以及民间宗教等通俗文化层面;另一个则是中原正统儒学南传的湖湘学术,这则表现为学术、思想、教育及知识群体的精英文化层面。这两个源头构成的湖湘文化体系既有很大的区别,它们各以不同的承载主体、传播方式、文化功能,从而体现出各自的特点,又相互影响和渗透,并且充分体现出湖湘精英文化与通俗文化相互关联的特点。
  湖湘文化中蕴藏着一种博采众家的开放精神与敢为天下先的独立创新精神。其景观体现形式丰富多样,源自湖南的民俗如:长沙花鼓戏、花鼓灯、湖南皮影戏、长沙“木脑壳”、湘绣、浏阳花炮、湘菜、风筝、以及考古马王堆汉墓中的帛画……都是能够体现“湖湘文化”很好的景观素材。WWW.11665.com
  
  
  3 中式园林的精神
  
  中式园林以再现自然山水为设计的基本原则,追求建筑和自然的和谐,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但并不是简单地模仿,而是“源于自然,高于自然”,把人工美和自然美巧妙结合起来。这一思想在造园当中的具体表现就是“因地制宜”、“依山就势”,善于利用现有的自然环境条件,体现出人工建造时对自然的尊重与利用。“虚实相间,以虚为主”强调建筑群体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建筑单体,强调整体的和谐,以“天人合一”为最高追求的精神境界。
  
  4 中式园林的设计手法
  
  中式园林的设计手法丰富多样,千变万化:对景、借景、夹景……。不论大小,几乎是凡有园,必有山石;同样,凡条件具备,都必须引水入园。与自然山水不同,园林中的山水除兼备自然的形神外,还要具有传情的作用。所谓“片山有致,寸石生情”是也。
  
  5 中式园林与湖湘文化的结合实例
   “嘉宇·盛世华章”采用灰白的粉墙、黝黑的屋瓦、飞挑的檐角、鳞次栉比的兽脊斗拱以及高低错落、层层昂起的马头墙,外观整体性和美感很强。高墙封闭,马头翘角,墙线错落有致,黑瓦白墙,色泽典雅大方。装饰方面:清砖门罩、石雕漏窗、木雕楹柱与建筑物融为一体,使房屋精美如诗(图1)。
  小区景观设计在尊重建筑设计原则的基础上,采用中式园林的设计手法,兼顾三期整体联系与互补关系,强调各自主题。形式上以自然为主,“虽由人作,宛自天成”。
  
  5.1 总体布局:小区主要景观带为一横一纵,纵实横虚两条轴线,东西南北轴十字形交错,各区错落有序,一脉相承。规划分三期建设,三期分别以漓湘、潇湘和蒸湘组合成“三湘”之说,“三湘”各有其文化主题。设计以主、次入口广场、中轴线景观节点以及商业门面前广场为重点(图2)。


  
  5.2 南步行入口:其主要功能为人行出入,利用汉阙为保安亭,入口设置水景,利用特色石雕与文化景墙以及吉祥图案的地面铺装等特有的景观元素,强调文化氛围。设计上力求与建筑统一,张显大气的风格。入口以西为商业街,以东为庭院围墙以及微坡搭配紧密排列的树木植物围合空间,这样的处理不但很好地照顾到私密性,而且很好地起到了植物隔离粉尘与噪音污染的作用(图3)。
  
  5.3 西车行入口:其主要功能是方便车行出入,风格上与南入口相统一,兼顾邻街商业街地面铺装的衔接,保安亭设置于入口绿化隔离带端头,方便车行出入管理。利用水景,神兽石雕以及特色景墙等景观元素造景,体现景观设计风格特点(图4)。
  
  5.4 商业街:利用地面特色铺装,或图案、或文字,阐述格物致知和实事求是,增强其文化氛围,前后大家相望,从王船山的旁征博引、评述宏论,到魏源的洋为中用,到曾国藩的笃实学风,到毛泽东的《实践论》,其“唯实”的思想路线前后相继,近四百年湖湘文化的道统脉络非常清楚。
  
  5.5 西南拐角前广场:西南拐角为售楼部前广场,其设计原则是:出入便利,具有较强的昭示性。为了出入便利,最大限度地满足地面停车功能需求,固以硬质地面特色文化铺装与树阵结合处理为主,中心位置设置平台,平台为水围合,平台正中为极具标志性文化特点的巨型玉玺,印章上书:“盛世华章”四字,标明主题。如若建成将会是极具特点的标志性景观。印章平台以书法雕刻(绕廓青山一座佳,登临满袖贮烟霞。星沙景物堪凝眺,遍地桑林遍囿花。韩愈)增强文化氛围(图5)。
  
  5.6 中心轴线景观:结合建筑空间布局方式(故宫建筑布局),利用传统园林的处理手法,巧妙的结合,或先抑后扬,或显或挡,强调中心轴线景观空间,突出重点,主题序列性强。
  
  5.7 中心下沉广场:为整个一期乃至整个项目景观的重点,开阔的空间为其创造丰富的景观空间创造了先决条件,其功能主要是以聚集、观赏、娱乐为主,圆中线以南为下沉式广场,广场四周为可坐式台阶与树阵的结合。为业主提供节假聚集游乐的场合。以北为特色景墙分隔,利用大面积的草皮以及序列树阵来强化中心轴线的景观空间。由于中心轴线的空间通透性强,固而运用中式园林景观的常用手法先抑后扬,边线外形简洁自然,为植物所围合,功能合理便于管理,既是业主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又为高层住宅视野提供很好的景观视觉点(图6)。
 
   
  
  5.8 楼间组团景观:运用中国传统造园的隔、抑、曲手法,创造一个完整而富有变化的空间序列,有前奏、有承接、有高潮、有尾声,结合周围建筑的布局形态,因势利导一气呵成,从而很好地体现中国山水文化。
  一期“潇湘苑”四组团“春华园、风荷园、秋月园、冬雪园”,是以春、夏、秋、冬为文化主题,又称“四季苑”(图7)。
  “春”:青砖铺地,古井涌泉,双排香樟矗立,庭荫森然怡人,体现主题“春”。
  “夏”天然溪涧畅流其中,绿树青草俯仰皆是,溪边荷花摇曳,题“夏”(图7)。
  “秋”筑台登高,自然坡地而望远,枫林矗立,体现“秋”的主题。
  “冬”沙石为雪,体现“冬”的主题。
  二期“蒸湘苑”四组团“妙音亭、对弈园、赋诗园、丹青坊”分别以琴、棋、书、画为文化主题,强调文化氛围又称“文书苑”(图8)。
  三期“漓湘苑”四组团“俏枝园、香祖园、竹艺园、金丝园”以梅、兰、竹、菊为文化主题,强调休闲娱乐的功能又称“君子苑”。
  
  5.9 架空层:将园林引入中式装修风格的架空层,与整体园林风格保持一致,既可作为雨天的休闲场所,并可降低高层建筑高容积率带来的局促感。它倡导中式庭院的生活意念和精神境界,在构成相对私密又内外对流空间的同时,讲究空间的尺度、亲和的线条和亲近自然的人居品质,完成具有独立文化品格和建筑品质的本土回归。
  
  5.10 特色总结
  在设计中“以人为本,注重人的活动”在处理手法上:结合其原有地形以植物造景为主,园林建筑小品为辅,综合利用硬质景观和软质景观,突出社区特色,与其它居住区相区别,同时楼间绿地环境又各有自己的主题,使环境具有可识别性,居民体会到艺术魅力,感觉到在室外就像在自己家一样,因为室内室外本就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空间关系。道路系统和景观系统充分考虑人的行为规范和活动需求,以文化为轴线,大气、生态为手法,实实处处以人的需求为目的,以人为本,突出人性化的特征。
  
  6 结论
  
  湖湘文化是复杂的——它亦动亦静、亦俗亦雅。行商坐贾囊中银两的碰击声,交织着乡儒学究的吟哦;精工细作的木雕窗棂,映衬出自然的山水如画。留给后人的有形与无形的文化遗产,实为一巨大宝藏。它有太多的智慧、启示、经验、借鉴,值得我们去发掘、提炼、思考、总结。
  生活中处处都是美,都是艺术,重要的是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所以我们希望通过我们对于设计的理解,将真正美的内涵挖掘出来,诠释出来,让人们在生活中,在不经意的漫步中去感受去体会,去理解其中所具有的“湖湘文化”居住文化内涵。
  • 上一篇工学论文:
  • 下一篇工学论文:
  •  作者:吴映谦 [标签: 中式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巴黎秀场的“中国定制”
    “中国模式”的验证、特征与展望
    “中国高铁总设计师”张曙光官场秘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