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其他相关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农村研究论文   人口问题论文   伦理道德论文   其他相关论文   档案管理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社科期刊
试论农村社会养老保障 以呼和浩特市某村为例
论文关键词:农村养老;养老覆盖;替代措施;适应
  论文摘要:中国经济和社会生活条件的改善和发展使得国家有能力和条件关注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改善民生,同时社会保障的建立与完善促使广大农村人口释放的消费潜力拉动经济的增长。广大农村各具发展特色,在分析农村养老保障参与意识、影响因素等情况的基拙上,本文认为应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替代措施,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提高养老覆盖面,并留有充足时间让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参与者学会适应。
    一、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增长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中国人预期寿命正在延长,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好消息,我们得以享受众多人口带来的益处时也面临着一项挑战:我国人口老龄化结构伴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新的生育政策的施行,对养老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人口变得普遍地区性流动和寿命日益增长的情况下,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已不能完全满足养老的现实要求。所以应趁着国家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取得的显著经济成就和综合国力的提升的大好形势下,改革和完善当前中国养老保障体制。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对人口老龄化结构的定义,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人口中,如果60岁以上人口所占的比重超过10%,或65岁以上人口所占比重超过7%,就进人了人口老龄化结构。2000-2050年是老年社会形成和发展阶段,2010年以前老龄化相对缓慢,2010年以后开始加速。我国是农村人口占较大比重的国家。wwW.11665.cOm农村老年人口总数也远高于城市老年人口。截止2008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为1.6亿人,其中农村老年人口近1亿人,所以农村社会养老保障迫在眉睫。本文重点探讨目前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影响因素,但从中可得出一般性的结论。在下文中,关注传统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现状,其中以呼和浩特某村为例,最后尝试给出可供借鉴的经验和教训。
    二、传统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状况
    传统老年养老保障(当然包括农村)方式是养儿防老,重视家庭在老人养老方面发挥的作用。社会以儒家孝道为内在约束,对家族群居的重视可以使财产保全,人丁兴旺则使家族延续。强调生育能力尤其是男孩的生育能力在传统社会中是基于在战争、天灾、疾病等引发的高死亡率的考量。虽然秦汉时出现老人以自身之力养老的情况,但是几千年来中国仍以养儿防老、家庭养老为主线。
    老人绝大部分积蓄都用在子女抚养、教育、结婚等方面开销,所以当生处养老阶段时,老人自身花费更需要依靠子女。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分工对社会成员的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成年子女学习年限不断延后,在中国的现有国情下,子女成年后仍需依赖父母,所以老人对子女的投人不断加大。而与此同时独生子女政策的施行,养老比(60岁以上人口/16至59岁人口x 100%)趋于变大。下一代对上一代人口的责任越来越重。
    传统农村土地对老年养老保障方面的作用不再显著,不断增加的人口对日益减少的农村耕地的效益成边际递,即单位土地上所需人口超过一定数量,对劳动力的增加不会产生更大效益或趋于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生产力的释放产生突出效果,但是农村生产力的发挥有待科技的投入和集约化生产。考虑到目前农村人口素质及土地流转的不足,农村生产力的提高尚待时日,而工业化、城市化对土地的占用,土地对农村养老保障中发挥的作用需要审视。再者由于文化传承出现中断等一些原因,农村社会中传统的敬老意识衰弱,歧视虐待老人现象也比较严重,这对农村养老提出了挑战。
    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推进是时代进步的标志,它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同时基于长久国家利益的考量,成功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有利于拉动中国的内需。中国投资、消费、出口为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侧重点长期在出口和政府的主要投资,然而消费对经济的贡献更为深远,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使巨大的农村人口解除后顾之忧,消费提高自身生活水平时带动经济的增长。
    三、举例说明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呼和浩特某村
    对该村的调查是基于如下考虑:它处于经济增长迅速发展的乡镇中,传统居住农村人口占较大比重且伴有大量流动人口,人均占有土地量少,具有县镇人口的大部分特征。据调查该村正式就业人数比例所占人口比重极低,全村130多户仅有30多户有正式工作,包括政府单位工作人员、教师、工厂员工等,其余人口多以奶牛养殖和从事第三产业的形式谋生。其中60岁以上人口基本不再工作。女性临工和待业人口的30%。全村现有大专以上学历者(包括现就读人数)约为人口的14%,按父母年龄为60岁左右的家庭计,每户养育子女均在2-3人,其中上世纪80年左右生人初中学历水平居多,而80年代中后期生人现处24岁左右年龄段的人口大专以上学历所占比重在同龄人中多达70%。在该村社会养老保障方面,新型合作医疗参保人数为73%左右,27%人口未参保原因在于有正式的退休金及较小儿童不符条件同时外出就读人口户口迁出。始于2005年的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基本覆盖全村人口,政策规定就读大学生发放双倍补助。70岁以上老人享有国家发放的特殊补助,在某些情况下,老人一次性领取两千元左右(包括最低生活保障在内)。

   基于调查,本文认为该村老年社会养老保障情况为:
    1、参与政府社会养老保障投保的人口比重低。其中女性办理政府社会养老保障及基金缴付的人口低于男性。调查认为女性预期自身寿命比男性高是影响因素,事实上守寡女性人数较鳄夫人数多,但不乏传统家庭养老因素的影响。年纪较大者对新出台的社会养老保障政策缺乏兴趣。
    2、子女素质、数量对社会养老保障的影响。在子女处于20-30岁年龄段的父母更有可能参保。这是因为这一年龄段的子女多为大专以上学历人员。该群体对政策的把握,未来的构想,理财的态度均优于他人,但同时这一年龄段人对养老保障基金的缴纳基于就业、地区流动、年纪偏轻的考虑不积极。
    3、领导机构及其相关社会保障机构作用发挥有限。文中所提到的村民对政策解读不深,社会养老保障的办理与基金的缴纳办法信息的告知是以书面形式仅贴于办理机构墙壁上,村民因文化水平低解读不明。涉及到村长管辖范围时,村长办事效力低下也影响到养老保险的办理。再者,其它诸如新型合作医疗、最低生活保障是需要通过新划分的街道居委会及相关经办人,但村民均对此不了解。相关信息是通过作为非正式渠道的棋盘室、街角等传播。经办人系非正式临时人员且不经常在岗位上。
    4、替代措施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完善影响较大。没有办理政府养老保障的村民认为最低生活保障金和国家特殊补助金和子女教育费用减免对其生活的改善有较大影响。同时因村里面向中小学生等外来居住人口提供出租的房子,租金占收入来源的相当比重。从另一角度讲,适龄子女就读不断增大的开销也影响他们社会养老保障的办理及基金的缴纳。
    四、经验总结
    农村社会养老保障起步晚,农村人口基数大,地区发展复杂。调查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在微观方面会提出某些经验。本文认为:
    虽然影响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因素众多,但是经济与社会进步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一心一意发展经济,在通货膨胀、物价涨幅保持在合理范围,提高国家综合国力才最终有利于做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工作。
    需要认识到短期内政府社会养老保障范围的完全扩大是不现实的。当经济没有发展到一定水平,意识还比较传统时,农村家庭养老的模式依然存在现实意义:部分老年人对预期寿命相对较短,用微薄的收人维持现在的生活更为有意义,而不是用于以后的将来。储蓄主要用于家庭、子女,在子女尤其是在教育上的投资,可能使老人未来有保障。共同居住主要依靠子女可流动的收人。
    替代的生活保障措施有助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最低生活保障金,国家特殊补助等转移支付在增加农村养老保障的安全性的同时也影响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障覆盖面的扩大与进一步完善。在通货膨胀率较高的情况下,投保者希望较高的回报率。
    政府本着为民服务的宗旨应完善基层养老保障体制。领导机构注意力集中在专门的任务上,不同部门间相互协调,提升业务人员的业务水平,这些需要充足的时间得以完善和发展,也让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参与者学会适应。
    民政机构也可鼓励发展婚介机构。有经验表明部分鳏夫和寡妇经济条件允许下可以重组家庭,对养老保障有所助益。
  • 上一篇社会学论文:
  • 下一篇社会学论文:
  •  作者:周志文 [标签: 村社 呼和浩特市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试论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的戏剧性风格
    如何克服农村小学生逃避心理
    农村小学生逃避心理的分析与干预策略的研究
    农村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惑…
    农村小学小班化识字研究
    农村小学德育教育形式的多样化研究
    河南省永城市高庄镇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现状的…
    黑龙江省农村节能型住宅空间设计研究
    农村小学低段养成教育实践研究
    中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研究
    河南省农村信息化发展研究
    农村寄宿制学校办学模式的政策研究和思考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