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其他相关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农村研究论文   人口问题论文   伦理道德论文   其他相关论文   档案管理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社科期刊
社会工作本土化发展的内生性问题及其路径选择——以武汉市友谊青少年空间为例
论文关键词:社会工作  本土化  内生性
  论文摘要:社会工作的产生与发展与特定的文化背景密切相关。在中国外生后发、政府主导的社会工作发展模式下,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关键在于从内部挖潜,探索一条既符合本土现实条件和实际需要,又充分吸收国际社会工作先进经验的内生性发展道路。武汉市友谊青少年空间在资源的利用和整合、空间会员的自主管理、文化传统的融汇、志愿团队的组织和发展、社会工作者工作经验的继承和转换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然而青少年空间项目的进一步推广需要在集中挖掘重点资源、完善会员激励制度、创新传统文化濡化的形式、开展系统的志愿者培训、加强文化对话与交流等方面寻求突破。
  社会工作本土化问题一直是制约中国社会工作向纵深发展的瓶颈,围绕此问题一直有过很多学术上的争论,有从制度上的考虑、文化价值观的培育、社会工作教育的创新等观点,但如何通过一种新的社会工作机构形式的引入来实地探讨由此获得的成效及其发展路径仍然是社会工作本土化进程中值得关注的话题,香港青少年空间的引入及推广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个案。
  一、青少年空间项目在全国的发展现状
  青少年空间是针对青少年而设、面向社区的公益性活动场所,它根据青少年的多元化成长需要,为青少年及家长提供专业化、社会化、个性化的服务。经过几十年的实践,青少年空间在香港取得很大成功,成为青少年社会教育的典范。2007年4月,中国青少年宫协会与香港青年协会签订了合作协议,共同推广一项名为《设立社区青少年空间 扶助新一代健康成长》的试点计划,目的是在全国的青少年社会工作领域中,引入“服务”的概念和经验性有效的运作模式,于社区设立青少年空间,提供成长辅导、学习支援、升学就业和义工参与等多元化培育服务,进一步强化为青少年服务的功能,辅助内地青少年解决成长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协助他们健康成长。www.11665.COm从2007年始,青少年空间项目先后在武汉、杭州、海宁及成都设立了12个试点,成都市于2008年12月在锦江区、双流县、武侯区、温江区挂牌成立4个青少年空间,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共青团协调管理、专业团队承接的模式发展青少年公共公益服务。浙江省于2008年8月在杭州市下城区长庆街道和海宁市硖石街道先后建成2个试点,其特色是街道出资、市财政定额补助、共青团和街道联合管理,青少年空间的性质暂定为市财政定额补助的事业单位(或参加社团法人登记)。武汉市自2007年以来,积极借鉴香港的成功经验,按照“先期试点、适时推广、规范运作、管理有序、整合资源、突出实效”的工作思路,根据“统一标识、统一外部形象、统一管理模式、统一师资力量、统一核心活动项目”的“五个统一”标准,在5个中心城区和1个远城区试点建设6个青少年空间,还有2所正在筹备之中。2009年5月,武汉市成立性质为群众性组织、由团市委和市民政局联合管理的青少年事务工作委员会,将各个青少年空间纳入委员会的管理体系之中。
  我国采取的“小政府、大社会”的改革策略促使我们从外部寻找解决问题的经验,在将香港社区青少年服务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引入内地的过程中,如何在政策、文化、社会制度等方面找到外生后发的社会工作同本土问题的结合点,一方面需要政府的主导和支持,另一方面需要从事社会工作的职业群体充分发挥其自主性和能动性。两年以来,青少年空间项目得到各地政府的大力支持,除了提供场地及财务支持外,更一直积极探索青少年空间的管理模式和工作策略,对推动内地社会工作及青少年服务有着深远影响。体制上政府主导、社会化运作,方式上教育与服务并举,强化服务,充分发挥青少年的自主性和能动性,这是目前青少年空间项目试点建设经验模式的雏形。
  作为主导的政府在给青少年空间提供不可或缺的资源支持的同时,需要对青少年空间进行服务过程和服务效果的考核。资源提供上,在体制转轨的中国,社会对社会服务的有效需求与社会工作者及其资源的供给存在巨大差距。管理运行上,从管理到服务的行政机制的转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对青少年空间有效的考核标准暂未形成。综合资源提供和管理运行两方面的困境,政府在发展青少年空间项目时在长期内可能存在资源供应不足、管理方面“越权”、体制不健全等缺陷。因此,青少年空间能否在管理体制、运营模式和服务成效上取得进一步突破,成为中国社会教育服务体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取决于青少年空间从内生性的问题出发,通过内部挖潜创设一种适应于社会工作发展的有利环境。本文从青少年空间项目在全国的发展现状入手,通过分析友谊青少年空间的内生性发展经验,为青少年空间项目的进一步推广提供路径选择。
  二、友谊青少年空间的内生性发展经验
  友谊青少年空间于2008年6月1日建成并投入运营,位于武汉市江汉区青少年宫内,建筑总面积1040平方米,辐射社区多为老城区开放式社区,呈现“三多一少”的特点,即老旧房屋多、小商小贩多,流动人口和下岗失业人员多,可发展和利用空间少。因此可辐射范围内青少年需求情况也较复杂,一些社区单亲家庭子女受到父母离异的影响,身心疲惫无心学习;有些孩子由于家庭贫困,厌学情绪较浓;有的完成国家规定的九年义务教育后就一直闲散在家,成为三失青年(失学、失业、失管);有些家长为了生活疲于奔波,无心管教子女,任由其自生自灭。
  友谊青少年空间按照公益普惠的原则每天定时开放,并由三名社会工作者负责引导、管理,为青少年及其家长提供游戏娱乐、兴趣学习、拓展训练、社区参与等9大类15项活动,帮助青少年解决成长过程中学习、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压力、困难和问题,使之成为青少年学习的加油站、心灵的后花园、时间的实验室、快乐的发源地。友谊青少年空间一方面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政府主导模式下的资源优势开展活动,一方面争取职业自主性,克服政府统一管理模式下的体制限制,走出了一条既符合本土现实条件和实际需要,又吸收了香港青年工作先进经验的社会工作内生性发展道路。
  (一)多方面整合和利用资源,致力空间的长足发展
  新时期青少年的多元化需要完善的社会服务,而全方位的社会服务以雄厚的资源作后盾。由于福利资源的提供具有一定的刚性,政府对青少年空间的财政支持必定存在一定限度,既能保证青少年空间的公益性,又能充分调动青少年空间整合多方资源的自主性,不至于造成巨大的财政负担。友谊青少年空间在资源获取上探索出了一条立足社区、注重多元优势的整合模式,主要体现在整合家校资源、社区资源、公共资源和企业资源方面。
  第一,整合家校资源。家庭和学校是青少年社会化的主要场所,在重视血缘关系的中国社会,家庭在其功能逐渐弱化的现代化潮流中仍然在青少年的抚养和教育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青少年空间与青少年集中的学校加强合作则可以提高服务的效率和覆盖面,通过有效利用学校的教育和其他资源以降低运营成本。在整合家庭资源方面,友谊青少年空间做了如下尝试:首先,注重家长辅导,为存在诸多教育困扰的家长提供咨询服务,对教育方法不当的家长提供跟踪服务,以期改善亲子关系,为青少年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和生活氛围。其次,以公益项目为主,辅助以少量低收费项目运营。对一些成本较高的项目,鼓励家庭自备活动材料,既能保持青少年空间项目的公益性,又能在一定程度上维持运营成本。再次,培养家长领袖,发展不同家庭的父母间的互助精神,鼓励家长参加志愿服务。在整合学校资源方面,友谊青少年空间重点关注附近地区以外来务工子女为主体的某初中,并与之发展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该初中教育资源相对缺乏,很多学生受到不良家庭环境的影响存在行为偏差,而青少年空间的服务理念则为该校校长所认同并在教师和学生中大力发扬。友谊青少年空间举办大型活动一般会与该校联系以增加活动的“人气”,该校则负责组织学生并由老师带领参加活动,这样既减少了活动宣传费用,又能在教师的帮助下保证学生参加活动的人身安全,还能使学生“名正言顺”地参加活动。
  第二,整合社区资源。武汉市青少年社会服务项目体系包括两大体系,一是对违法犯罪青少年进行社区预防和社区服务的项目,二是对一般青少年开展的社区青少年学校服务项目、“小时候”青少年社会教育活动项目以及青少年空间的试点项目,因此,青少年空间项目作为武汉市青少年社会教育体系的一部分,拥有强大的外显或潜在的社区资源。友谊青少年空间一方面借助社区青少年学校,扩大服务阵地和服务规模,一方面充分利用空间主任在担任某社区党支部书记时积累的社会资本,争取社区居民对空间活动的支持,促进社区居民参与空间服务,充分调动居民的积极性和潜能,发挥了社区内的非正规支持网络在空间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第三,整合公共资源。公共资源的对于社会工作发展的重要意义是我国政府主导的社会工作发展模式及国家保障公民权利的公共责任决定的。友谊青少年空间一方面进行活动策划,向未成年人社会教育活动指导中心申请活动经费,一方面借助武汉市“小时候”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扩大活动影响。“‘小时候’公司是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产物,从职能部门体系看,“小时候”项目形成了相互协作、共创共建的特点。如市教育、民政、文化、公安、妇联、新闻媒体等联动协作,开展了系列丰富多彩的青少年社会教育活动。”[1]小时候文化传播公司拥有强大的资源优势,在服务理念、活动目标、服务项目等方面与青少年空间有很多相似之处,因而成为友谊青少年空间强有力的合作伙伴。
  第四,整合市场资源。“市场资源指是指营利企业可以提供的服务资源。”[2]市场资源虽然庞大,但是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建立需要一个长期过程,如何挖掘潜在的市场资源以满足巨大的公共需求是政府和非营利组织共同的难题。友谊青少年空间在整合市场资源方面的有益尝试是通过打造服务品牌实现的,例如,在“小脚丫·走武汉”系列青少年社会教育活动受到媒体的关注后,可口可乐公司主动联系到友谊青少年空间,希望能够与空间建立合作关系。该公司为该活动赞助了活动器材并承担了活动宣传费用,并诚邀空间组织青少年会员集体参观可口可乐公司。
  (二)推行青少年空间会员自主管理,培养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
  青少年空间的针对青少年及其家长建立会员管理制度,以增进会员对空间的归属感,让空间社工在了解会员背景资料的前提下全面、及时了解会员的成长需求以提供恰当的服务。会员管理制度应具备合理性、权威性、有效性、可操作性和延续性等特征,一方面规范会员行为,限制空间部分活动的参与人数,使其爱护空间设施,遵守空间规则,一方面培养会员对空间的归属感,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及家长成为空间会员,增加其义务参与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在设置会员制度方面,各个青少年空间都尝试在引入香港经验的同时结合地区特色实现制度创新,如成都武侯区玉林青少年空间对会员实行积分制管理,会员通过参加扫地、擦桌子等义务劳动赚取积分,然后用积分换取参加活动的机会,以培养青少年的责任感和服务意识。而友谊青少年空间的会员管理制度最大的特色在于引入赋权理论,实现会员自主管理,在不断强化会员的责任意识的同时,使社会工作者与会员建立相互信任的合作关系,培养会员遵守空间规则和参加义务劳动的自觉性。
  友谊青少年空间会员管理方面的自主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设置空间管理员岗位,制定时间安排表,由青少年、家长或大学生会员轮流“上岗”,把部分会员管理权移交到空间管理员手中。其二,鼓励和引导会员自主建立社团,自由开展活动,开发青少年的兴趣爱好,培养青少年的群体归属感,达到挖掘潜能、提升能力的目标。
  (三)融汇文化传统,为社会工作本土化奠基
  青少年空间项目在大陆的发展方向是用新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手法补充传统青少年教育的不足,使之成为青少年社会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青少年空间的母体是香港青年空间,其服务理念、工作方法和服务项目很大程度上借鉴了香港的成功经验,然而香港与大陆在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制度、文化传统、人们心理特征等方面有诸多不同,香港成功模式在大陆并不具有普适性。因此,友谊青少年空间将文化传统与专业体系相融合,集中优势资源和空间特色重点打造了两大服务品牌,即“心语室”和“小脚丫·走武汉”系列活动。
  “心语室”的服务理念结合了个案工作技巧和实际社会工作经验,是既符合本土实际需要又吸收了国际社会工作先进经验的社会工作本土化成功案例。该空间的空间主任是武汉市首个社区心理咨询室的建立者,多年的实际社会工作经验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使其心理辅导具有很强的适用性,而香港挂职培训、专业培训等经验使其将现代社会工作观念和技巧融入到服务之中。而空间另外两名经过社会工作本科教育的专业社工,在开展心理辅导时则拥有知识技巧的优势。
  “小脚丫·走武汉”系列活动则是用新的专业手法向青少年传输中华传统美德的典范,通过组织青少年参观武汉市的名胜古迹,培养青少年的爱国情怀和人际交往能力,促使其在开拓视野、增长知识。该品牌活动在活动资金上,选择免门票的参观场所,参加活动的青少年自备车费,以最大限度地节省成本;活动安全上,选择武汉市区内的名胜古迹,活动时间均不超过一天,每个青少年由其家长或志愿者一对一全程看护;活动方式上,引入历奇游戏、小组工作的工作技巧,寓教于乐,吸引青少年自助、自主地参与其中,活动成效显著,体现了挖掘潜能、参与、发展性的助人观念等社会工作理念。
  (四)发展志愿团队,促进社会认同
  青少年的需求的多元性和复杂性决定了青少年空间服务项目设置具有全方位、多层次的特点,同时政府和公众的高期待及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发展的滞后也使得青少年社会工作者必须重视志愿团队的建设。社会工作者队伍的建设如果囿于行政编制的局限,非但青少年空间的发展将止步不前,青少年及公众社会参与的热情和自治意识也可能受到损伤。友谊青少年空间在开展活动一方面在会员中发展志愿团队,一方面与高校保持密切联系,参加和指导社工专业学生组织的专业实务活动,发掘潜在的大学生志愿者,并力争获得社会工作教师和学者的支持。
  友谊青少年空间成立了青空志愿者联盟,其成员根据自己的服务意向自由组成服务小组,目前已建立“护绿小卫士队”、“爱心传递员”等服务分队。该空间还将青空志愿者联盟交给某大学的社会工作协会管理,一方面给社会工作专业学生提供了开展专业实务的机会和自主权,一方面减轻了社会工作者的工作负担,丰富了活动内容和形式,提高了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此外,青少年在青空志愿者联盟中增加了义工参与的机会,逐渐培养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体现了助人自助的社会工作理念。
  友谊青少年空间在发展志愿团队,鼓励志愿者为青少年空间作贡献的同时,还注重对志愿者的回馈和精神奖励,如在运作资金中拿出一部分资助贫困的志愿者学生,充分体现社会工作的人文关怀。志愿者团队的建立和发展体现了“参与”、“助人自助”等社会工作理念,给了各个年龄群体参加社会服务、体现个人价值的机会,有助于青少年空间取得广泛的社会认同和建立相互关怀的社会氛围。
  (五)继承和转换工作经验,促进职业认同
  在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政府提供了岗位设置、专业培训,并且在增进社工间的沟通交流、精神层面的鼓励方面做出一定努力,然而明确的岗位职责、合理的薪酬制度短期内无法确立,社会认同低、资源缺乏、人力不足、工作的过渡负荷等种种考验使得社会工作者对前途充满不确定性,人员流动性高,随时可能遭遇“职业耗竭”的侵扰。“社会工作者所面临工作压力的独特性,使得社会工作者自身成为职业倦怠的易感人群。我国社会工作现行的城市已经发现社工职业倦怠加剧的状况。”[3] 友谊青少年空间主要通过继承和转换工作经验的方式,提升职业认同,预防职业耗竭。

  友谊青少年空间拥有三名社会工作者,均为共青团武汉市委统一招聘选拔,一名拥有丰富社区工作经验,其余两名则接受了社会工作本科教育。空间主任基本都是有实际社会工作经验的人员担当,他们中有的原本从事社区工作,有的原本是街道的青教干部,他们宝贵的工作经验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友谊青少年空间的成长。他们一方面用优质的服务和勤恳的工作态度争取服务对象和资源提供者的肯定,争取职业自主性以维护专业价值,一方面联合老组织,与民政部门、居委会加强合作,将专业技巧与现成的、卓有成效的工作方法相结合,提高服务效率,增强专业价值、知识和技能的适用性。
  三、青少年空间内生性发展的路径选择
  在同等条件下,社会工作者只有使其服务的“性价比”取得优势,才能使其独立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逐渐得到政府和社会的认同,进而才有资格要求取得专业特权含义的专业地位。由中国青少年宫协会和香港青年协会共同引进的青少年空间项目正处于试点运营阶段,来自香港的服务理念、服务手法在融入本土的过程中必然存在一定的冲突。友谊青少年空间在本土化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也是整个青少年项目进一步推广的障碍,青少年空间项目的内生性发展需要在集中挖掘重点资源、完善会员激励制度、创新传统文化濡化的形式、开展系统的志愿者培训、加强文化对话与交流等方面寻求突破。
  (一)深入挖掘重点资源,多方面争取政府支持
  社会服务的巨大需求和服务资源的相对短缺之间的矛盾使得众多学者普遍强调社会工作者的资源整合能力,友谊青少年空间全方位整合和利用资源的思路虽然短期内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民间资源供应具有不稳定性,具有公益性的社会服务不可能将其作为主要来源。且社会工作者的核心任务是开展社会服务,一味追求多渠道获取资源极大地耗费了其工作精力和时间,最终损害的还是青少年服务对象的利益。
  “资源是社会工作的三大要素之一,是落实互助责任、提供多元服务的基础。公共资源是政府可以提供的资金或非资金资源,是社会工作的关键资源。”[2]。社会工作作为公益性行业,其发展离不开政府提供的资源支持和制度保障。青少年空间项目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多方面争取政府支持,而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发扬青少年空间的主观能动性。
  青少年空间可以从以下方面争取政府支持:第一,制定科学的活动方案,创造品牌服务项目,促进政府购买服务;第二,参与制定和贯彻社会政策,以有效建立满足青少年需求的长效机制。第三,开展实务研究以有效影响政府决策、提高专业服务水准。第四,以专家身份向政府部门、有关机构和公众提供咨询意见,增强社会工作的专业影响力。这要求社会工作者具有独到的政策眼光、敏锐的觉察力与专业的批判精神,还需要较高的知识水平和丰富的实务经验。
  (二)完善会员激励制度,增加对会员管理能力的考核
  友谊青少年空间将“赋权”、“增能”、“参与”等理念引入空间管理制度,强调会员的自我管理,以培养会员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会员自主管理的初步尝试在培养会员遵守空间规则和参加义务劳动的自觉性、减轻社会工作者的工作负担等方面值得借鉴,然而会员的自主管理权一旦“越位”,一方面可能造成青少年空间管理上的困难和组织上的松散,另一方面也可能忽视了会员的能力培养和真实需求,使得他们在自主管理中缺乏有效引导,丧失对青少年空间的归属感和信任感。
  青少年空间的会员自主管理制度以相应的会员激励制度和针对管理能力的考核制度为支撑,才能实现有效的会员管理。一方面必须科学评估会员的需要,完善会员激励制度,激发会员自主管理的积极性,真正实现“以人为本”,另一方面增加对会员管理能力的考核制度,控制会员的自我管理权限,提高会员充当空间管理员的门槛,注重对会员管理能力的培养和考核,促进会员在自主管理的过程中提升能力和获得自我认同。
  (三)创新传统文化濡化的形式,健全活动评估体系
  在全球化背景下,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出现了青少年传统文化濡化的“文化断裂”,面对纷繁复杂的外来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和挑战,友谊青少年创造了“心语室”和“小脚丫·走武汉”系列活动两大服务品牌,在有效融合了文化传统与专业体系,在被家长、学校和政府普遍认可的同时,也存在不能充分满足青少年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的弊端。活动评估体系的落后导致目标模糊不清,难以体现青少年的真实需求,例如,在“小脚丫·走武汉”系列活动中,“培养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情怀”的活动目标过于抽象,导致活动效果只能通过图片资料和社会工作者相对抽象的总结报告加以体现,并且这一目标很难调动青少年的参与兴趣。青少年空间若要得到进一步推广,就必须在服务方式上体现其优势,以新型文化传播形式使青少年更好地接受中华优良文化传统的熏陶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审美观,通过健全活动评估体系促使服务配合青少年实际需要。
    第一,创新传统文化濡化的形式,增强青少年学习接触和认知自身文化的自觉性和信心。现存的文化传承有说教、榜样教育和宣传教育等主要形式,忽视了青少年与成人世界的互动参与和自觉探索学习的主动性。青少年传统文化素养下滑和教育效果的弱化反映了文化传承形式需要革新。“在外来文化面前,传统文化面临着如何生存、发展和创新的问题,对青少年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是一个继承与发展的过程。”[4]青少年空间应深切把握新时期青少年的心理和思想特点,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拉近青少年与传统文化的距离,切实提高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效。
  第二,健全活动评估体系,促使服务配合青少年实际需要。完整而系统的活动评估体系包括明确具体、可量度、可达成的活动目标和考核标准,一方面有助于全面地认识和了解案主的问题和需要,促使服务配合社区和服务对象的需要,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提升专业水平,令社工开展服务有明确的目标,有助于社会工作者之间相互合作和总结经验。另一方面能明确活动效果,以争取更多的政府支持。以问卷调查和回访等方式将青少年作为评估的主体之一,也有助于其参与积极性和主人翁意识的提升。
  (四)针对志愿者开展系统培训,提高志愿服务的社会效应
  青少年空间社会工作者的数量少和工作负担重的矛盾使得发展志愿团队成为必然选择。友谊青少年空间的志愿团队分布在各个年龄群体,既扩大了服务的规模和覆盖面,减轻了社会工作者的工作负担,还能有效满足青少年的成长需求,又给了社会人士回馈社会的机会,因而获得了良好的社会认同,然而其发展志愿团队的具体做法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志愿者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影响了服务质量及社会效应;其次,志愿者因缺乏有效引导,服务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在志愿服务中缺少收获感,因而志愿者流动性很大。
  开展系统的志愿者培训、建立有效的嘉奖制度、培养志愿者领袖等措施能起到突破青少年空间在建立志愿者团队方面的局限性,提高志愿服务的社会效应。对志愿者开展系统培训,有助于志愿者内化服务的先进理念,在服务中学习和进一步发挥学习效果,提高志愿者的服务水平,增强服务收获感。青少年空间可以尝试用志愿者聚会、服务检讨会、有效的服务证明、车费补贴等多元化的嘉奖方法代替口头表扬的单一嘉奖方式,维系志愿者与机构的关系的作用,提高志愿者参与服务和开展长期服务的积极性。通过培养志愿者领袖,引导志愿者领袖开展志愿者培训,则能使培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加强文化对话与交流,加速社会工作本土化进程
  友谊青少年空间的社会工作者由有实际社会工作经验和接受了社会工作本科教育两部分人组成,这一人员构成有助于工作经验的继承和转换,起到提升职业认同,预防职业耗竭的作用。然而,“早期的从业者要求和被要求开展社会服务,并不代表自身已经具备了社工的自治和素质,以及价值的内化。”[5]实际社会工作者在运用原本有一定成效的工作经验开展青少年工作时,可能存在闭目塞听、盲目排外和固步自封的现象,而接受了西方理论教育的社会工作者又可能存在全盘西化的倾向。
  单纯通过空间内部工作经验的积累和交流不足以满足青少年空间项目发展的需要,必须加强文化对话与交流,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的助人方法,吸收和借鉴西方社会工作的经验和理论,融汇中外文化之精华,把握本土与外来文化的结合点,提升社会工作者自身的职业认同感,“在挖掘本体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倡导多元宽容以及文化理解,在对文化的普遍价值及共同性的精神追求中,以及对文化的独特价值及共同性的精神追求中,培育文化的个性,实现文化的发展。”[6]具体而言,各青少年空间应加强与本地乃至全国青少年空间的合作交流,加速经验积累和相互借鉴,同时注重与香港同行的沟通,学习先进的工作经验,培养自主学习和总结反思的能力,将知识转化为专业素养,加速社会工作的本土化进程。 
  四、结语
  青少年空间项目在全国的试点建设是中国外生后发、政府主导的社会工作发展模式的典型例子,其本土化发育程度和职业化发展速度能否满足社会的巨大需求对中国未来社会工作发展的意义重大。该项目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在于从本土化的内生性问题着眼,增强专业化服务,进一步拓展社会化资源,增长自身发展的潜力,发现和延伸专业社会工作同本土性社会工作的亲和性,创建符合中国社会需要的社会工作模式。
  青少年空间项目要实现在全国进一步推广的目标,需要政府和空间自身共同创造条件,而青少年空间的自我培育是该项目本土化发展的根本。对于作为主导者的政府而言,应尽可能对青少年空间“放权”和“充权”。“放权”是简化行政监管职能,“充权”是通过建立有利于促进社会工作专业化发展的资金投入和分配机制,充分调动青少年空间开展项目运作和计划实施的主观能动性;其次,各职能部门应该协同建立一个促进社会工作发展的统一的政策体系。对青少年空间而言,应加强社会工作职业化的自我培育,通过组织和扩充中长期志愿者服务以及自助服务,扩大社会工作服务的受众范围,促进社会认同,催化ngo和npo的产生和发展,为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培植土壤。而社会工作者应该认真研究中国的传统文化、转型期社会体制和多元价值观交织影响下的助人活动。
  友谊青少年空间作为青少年空间项目中的一个较为成功的案例,其内生性发展经验有其借鉴意义,而存在的不足代表了全国各青少年空间在运营过程中的普遍困境。具体而言,友谊青少年空间在资源的利用和整合、空间会员的自主管理、文化传统的融汇、志愿团队的组织和发展、社会工作者工作经验的继承和转换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然而青少年空间项目的进一步推广需要在集中挖掘重点资源、完善会员激励制度、创新传统文化教育的形式、开展系统的志愿者培训、加强文化对话与交流等方面寻求突破。
  总之,作为专业助人事业的青少年空间项目,应自觉探索适应中国人思维特点的价值观体系,继承和发展政府以往成功的救助经验,满足新时期青少年的多元化需求,形成社会工作的专业亮点,以期顺利嵌入中国转型期的社会制度,突破社会工作“行政化、非专业性”的发展困境,在已有的庞大的青少年社会教育体系中体现其独特价值和存在意义,成为作为一般性助人事业的青少年社会教育工作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李晓凤.武汉市青少年社会教育经验模式研究——从青少年社会服务的角度.中国青年研究,2007年第12期,p26.
  [2]顾东辉.公共财政:社会工作发展的重要资源.新资本,2007年第1期,p83.
  [3]沈  黎.社会工作者的职业倦怠:国际研究与经验启示.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p31.
  [4]黄高锋.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面临的文化挑战与对策.青年探索,2009年第3期.p80.
  [5]史铁尔.整体着眼提升社会工作职业认同.社会工作上半月(实务),2007年第10期,p8.
  [6]付再学.文化对话与社会工作本土化.社会工作下半月(理论),2008年第1期,p17.
  • 上一篇社会学论文:
  • 下一篇社会学论文:
  •  作者:陈安娜 [标签: 问题 路径选择 武汉市 友谊 空间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论五四时期新闻刊物的新闻理想及其对当代新…
    关于科学看待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问题研究
    做好沙湾县宗教事务管理工作的思考
    社会学视角下的“第一夫人”外交
    探讨以人为本的高校思政工作开展思路
    当代美国主流社会亲犹态度的原因探究
    变化发展中的中国社会学
    媒介社会学视野下的电视访谈节目生产
    学生个体差异在社会学科教学上的问题研究
    默顿科学社会学思想的发展:从科学与社会的…
    社会学的想象力<二>
    社会学视野中的研究生就业困境分析及专家化…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