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其他相关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农村研究论文   人口问题论文   伦理道德论文   其他相关论文   档案管理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社科期刊
浅谈流动农民现代性获得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论文关键词】流动 现代性 社会资本
【论文摘要】本文对b县流动农民获得现代性的影响因素做出了初步探析,得出“流动经历和城市生活体验、教育水平、接触大众传播媒介、不断扩大的交际范围”这几方面是影响流动农民获得现代性的主要影响因素。由于社会制度安排和自身资本不足等原因,b县流动农民在获取现代性过程中还有很多障碍性因素,如何克服这些障碍性因素,本文也做出了一定程度的探讨,给出了相应的研究对策。
一、 b县农民流动的历史与现实
20世纪末,伴随着大规模的农民涌人城市,农民工成为城市一道独特的风景。苏北b县农民也大规模的向苏南等地涌入,与中国其他地区农民不同的是,b县农民一直就有向外流动的历史传统。“文革”期间,很多农民寻求制度漏洞外出流动,常常遭到“四清队”的“伏击”,被以“投机倒把”的“罪名”加以惩处。80年代中期,依托苏南等地经济的快速发展,b县农民开始了大规模的持续向苏南等地的流动,形势之大,曾一度被一批批被遣返回原地。
通过上面简要的介绍,可以看出b县农民流动的历史相对整个中国农民流动的历史要长了多年。经过20年的社会流动,今天的b县农民已经发生了巨大变迁,很多人通过多年打拼在扩展经济资本的同时也增加了自身的社会资本。当然,这一群体内部也发生了分化,那些打拼较好的在苏南等地购买了商品房,高级轿车,打拼相对差一点的也有部分在当地城市或乡镇安家落户,回乡的较少。
近年来,由于苏南等地工业用地的饱和,江苏省政府开始将部分重点工业向苏北转移,同时大力发展苏北经济,由此带动了苏北道路、桥梁、城市建设、服务等行业的蓬勃发展。wWW.11665.coM苏北地方政府也积极拓宽渠道吸纳资金、技术,地方政府不仅向外资和大企业招商引资,还经常邀请本土流出在外的“流动精英”1回乡参观,并通过大众传媒来召唤在外流动农民回乡参与建设。地方政府此项举措主要考虑的是在外流动农民经过十至二十年的发展,他们不仅拥有较高的技术、相对充足的资金,而且他们在思维观念、心里状态、社会视野等方面也更趋向现代性,这对于发展地方经济所需成熟的劳动力和冲击传统乡土社会的“差序格局”具有双重的现实意义。流动农民出于对扩展自身利益的考虑也积极响应地方政府的召唤,在系统考察、综合权衡后有步骤的回乡参与建设,近年来出现的“乡土回流”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但是,通过考察“乡土回流”农民群体后,发现这一部分农民主要是“流动精英”,“普通流动者”2人数很少。“流动精英”回乡参与建设主要是基于两点考虑:一方面苏北地方经济的发展,各项优惠措施给他们提供了获取更多经济利益的契机,另一方面,回乡建设可以扩大在家乡的社会资本。这两点考虑折射出“流动精英”在追求经济理性的同时,也越来越追求社会理性,虽然他们还抱有一定的传统性观念(比如“光宗耀祖”、“衣锦还乡”),但首要考虑的是自身利益的得失,传统性观念只是附带性产品。“普通流动者”很少“乡土回流”,是因为他们在苏南等地有更好的获取收入的机会,这也反映了他们流动的指向也是以经济受益为主导的。无论是“流动精英”还是“普通流动者”选择“乡土回流”的行为,都反映了他们现代性的增强,这与十多年前b县农民的社会流动有了很大区别,甚至是大相径庭。
二、b县流动农民现代性获得的影响因素
农民是理性的,是讲究实际的“经济人”。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得主w·舒尔茨指出的:“全世界的农民在处理成本、报酬和风险时是进行计算的经济人。在他们小的、个人的、分配资源的领域中,他们是微调企业家,调谐做得如此微妙以致许多专家未能看出他们如何有效率。”无疑的,b县农民初始是在经济理性,甚至是生存理性的驱动下进行流动的,但是,随着流动频次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他们更多的是追求经济理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包含了社会理性。在结合研究背景的基础上我们来分析一下苏北农民获得现代性的影响因素。
1、流动和城市体验
在论述中国传统社会的特征时,费孝通先生曾经从基层的角度概括为“乡土性”,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同封闭的农村社会相比,城市集中了现代化的文明成果,一种与农村社会截然不同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它由现代社会产生又引导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方向。因此,进入城市、获得城市体验是农民接触现代社会,培养个人现代性最便捷、最直接的途径。流动之所以能够有助于b县农民个人现代性的培养,首先是因为流动及因流动而获得的丰富的社会阅历能够帮助他们脱离土地的束缚,开阔他们的眼界,降低他们的行为保守性和心理封闭性,并增加他们的自我依赖和自我效能感;其次,流动可以增加他们对新事物的接受性,尤其是对异己事物的宽容性;再次,流动可以扩大他们的生活半径,为他们建立超越地缘和血缘限制的各种新型的社会关系。苏北b县流动农民在不断的社会流动中越来越喜爱苏南等地的生活方式,对家乡的认同度逐渐降低。流动经历越丰富,流动时阃越早的农民,他们的社会资本就越大,观念改变程度也就大,分析“流动精英”时发现他们基本上都具有这两点或其中的一点特征,更多的是两点同时具备。早期流动者利用苏南等地发展经济的契机赚取了第一桶金,他们将苏南等地的信息有效的传递回家乡,因而吸引了源源不断的后续流动者。正是在二十年的社会流动和苏南等地城市生活的体验中,b县流动农民改变了他们原有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心理状态,激发和培育了现代性意识。
2、教育水平
教育水平对流动农民个体现代性的获得有着很强的影响。教育不仅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因素,在成人的继续社会化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它是促进流动农民现代性获得的重要途径。研究发现,b县流动农民接受正规的教育年限都比较低,受教育年限越高的现代性越强,反之,传统性则相对较强。教育水平高的流动者比教育水平低的流动者更能获得好的机会和发展空间,虽然部分“流动精英”的教育水平比较低,但是他们在流动过程中实际是不断接受社会教育的过程,而且他们也越来越感到自身的不足,所以,更加重视对自身文化层次的提升和对子女的培养。“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们有理由相信,受教育水平越高的人越容易被城市人和所从事的行业接受,其职业地位也会更高,也就更容易获得现代性。
3、大众传播媒介
现代社会是一个瞬息万变的社会,正日益从丁业社会向知识社会、信息社会迈进,社会的急剧转型引起了人们生存环境和生存方式的巨大变化。在现代社会中,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异常迅速,信息技术尤其是信息网络化的发展,不仅深刻的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也极大的改变了文化传递的方式和结果。大众传播媒介以多样化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向最广泛的受众传递信息和文化,它是促进人们现代性获得的有效途径。大众传播媒介通过新闻报道、舆论宣传、知识教育、生活娱乐等方式向流动农民传播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价值观念、生产生活方式,这些内容与流动农民生活实际的强烈对比必然对流动农民产生极大的刺激,并引导农民逐渐内化现代价值观念。研究表明,b县流动农民思想观念的改变、现代性的成长,首先从那些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开始。“流动精英”更多的关注经济新闻、地方政府决策信息以及与自己所从事行业的相关信息,而“普通流动者”限于工作环境的单一,更多关注娱乐类信息,但是,这些信息同样能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他们对社会生活的思考,培育他们现代性的增长。
4、不断扩大的交际范围
交际范围越广的人越容易获得现代性,因为他们能够和更多的人打交道,接受新的知识和经验,越容易改变自身原有的传统观念和思维方式。在对b县流动农民的调查研究中发现,那些流动经历丰富,流动时间早,从事服务性行业的人越有更广的人际关系网络,也越能锻炼他们表达意见和推测他人动机的能力。在复杂广阔的人际交往中,他们越来越淡化了血缘、地缘概念,强化了业缘和友缘关系。“流动精英”总是不断寻求自身社会资本的扩大,他们的“乡土回流”也是建立在与家乡政府官员关系密切的基础之上。“普通流动者”也趋向扩大自己的交际网络,期望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但是,限于自身资本的局限,他们的交往网络相对较窄,影响了他们视野的扩展和能力的培养。

以上这四个方面是b县流动农民现代性获得的主要影响因素,在“流动精英”和“普通流动者”身上都得到不同程度的体现,当然,个体的现代性程度是几个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
三、促进b县流动农民现代性获得的对策
b县流动农民在社会流动过程中不断获得现代性,现代性的增强又反过来支配他们更加理性的流动。但是,我们也发现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在b县流动农民身上仍然凸显出很多传统性特征。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成了传统与现代过渡的边缘人”,只不过与中国其他地区流动农民相比而言,由于他们流动历史较长,流动频次相对较高,在他们身上可能现代性特质相对多一点而已。
虽然在现代社会文明的冲击下,现代性的大部分特征已经进入了b县农民的日常生活,但是,现代性获得与强化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无论是“流动精英”,还是“普通流动者”,我们都能找出他们身上与现代性背道而驰的方面,这既有社会层面的原因,也有流动农民自身的原因。因此,建构一套培育和强化流动农面现代性的社会支持系统就非常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1、解决农民在城市生存的物质基础。农民要在城市生存、定居,必须有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获得相对稳定的收入和住所。经济层面的适应是立足城市的基础,城市性的“养成”,经济条件往往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目前,b县流动农民在城市的月均收入都在1600多元左右,虽然同国内其他地区流动农民的收入比相对高一些,但是,b县流动农民基本分布在苏南、上海和浙江的发达城市,这些地区的消费水平也相对较高,因此,农民的实际收入还是比较低的。这就决定了农民整体的生活方式还是封闭、单一的。价值实现主要体现在生存适应领域,农民根本谈不上在城市购买住房、安家立业,实现向上的社会流动。政府应尽快建立起统一城乡的劳动力市场,为流动农民提供良好的就业环境,保证其享受到与市民相同的工资和福利待遇。
2、消除制度性因素阻隔。尽管目前各地正在进行户籍制度和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制度性障碍正逐步被扫除。政府在住房、医疗、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上的改革,最终的取向也是建立一个开放的、社会化、市场化的社会保障体系,改变原有的按户籍,甚至按单位的利益分配格局。但是旧制度还残留,新制度还没有从促进流动农民向市民转变的角度进行设计。在访谈中得悉,b县流动农民很少有企业为其办医疗、工伤、生育、养老等保险,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的也不多。虽然,江苏省政府宣布逐步取消户籍制度,关注民生,扶助社会弱势群体,并且制定了相应对策,但是,从制定到监督实施都会出现脱节现象,这将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需要政府认真研究解决。
3、变革城市社会组织机制。目前,b县农民是一个既缺乏保护也缺乏约束的社会群体。城市的各类组织,尤其是社区组织、各级党团组织和工会组织以及社会团体应将他们纳人进去,不要使他们过着“城市中的老乡”式的生活,同时,应建立专门的机构和组织来管理和服务流动农民,使他们的合法权利被社会结构化。
4、要转变观念,改善环境。政府应充分认识农民城市化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建立凡在城市生活工作的居民都应统一享受公共部门服务的机制,为城乡劳动力的公平竞争创造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政府职能部门要转变作风,依法行政,克服官僚作风,强化服务意识,关心流动农民的社会福利和文化生活;要通过媒体和舆论引导大众正确看待流动农民,转变市民的偏见和歧视观念,使他们真正在心理上认同、接纳、靠拢农民;要加快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步伐,一方面加大对拖欠流动农民资行为的惩处力度,另一方面加快制定法律法规,把解决拖欠工资同信用建设结合起来,让不法企业和老板对长远的不利后果有所忌惮。在调查中发现,有为数不少的b县流动农民被老板克扣工资,很多人工资不是按月发放,而是平时发500元生活费,然后到年终一起结算,这对流动农民的权益保障存在很大风险。因此,地方政府应该加大对企业,尤其是私有企业的监控力度,将保护流动农民的利益落实到实处。
5、要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和培训。正如在统计分析的数据中显示的,b县流动农民的文化水平大多数相对较低,因此,应积极鼓励流动农民在业余参加自学考试或到各类成人学校进修学习。在流动农民聚居区成立“职业学校”、“进修学校”“员工之家”等,定期对他们进行教育、培训。培训的费用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机制筹集,如政府拨专款支持,或提供无息贷款给流动农民由农民上岗就业后归还,或用人单位和流动农民共同负担培训费用等。流动农民所在社区应提供关怀与政策引导,给予他们以法制、技术等方面的教育,为他们及其后代提供社会纵向流动的机会。
b县流动农民现代性的不断获得和强化,不仅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而且需要一个历史的过程。新的价值观念、心理状态和思维方式等这些内在精神性因素的深刻变化需要流动农民经过一段较长时期的生存环境适应,对此,b县流动农民流人地和“回流”地政府应积极为他们创造条件,留足社会空间,并保持足够的耐心,使他们在不断的量变积聚后最终实现质的变化。本文系淮阴师范学院青年基金资助项目。
  • 上一篇社会学论文:
  • 下一篇社会学论文:
  •  作者:吴克领 [标签: 现代 影响因素 对策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浅谈当今电视综艺节目中的明星消费
    由《百姓故事》浅谈纪录片的可视性
    浅谈以创新推动电视新闻的发展
    浅谈基层射击训练体会
    浅谈小学数学教师在创新教育中的作用
    浅谈幼儿教师肢体语言在教学中应用
    浅谈“科技+制度”的创新,是基层工商机关党…
    浅谈外国广告的“伪叙事”特征
    浅谈网络伦理道德问题
    浅谈幼儿舞蹈创编课的几点体会
    浅谈建筑安全管理
    浅谈建筑工程地下室后浇带设置与施工技术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