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其他相关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农村研究论文   人口问题论文   伦理道德论文   其他相关论文   档案管理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社科期刊
论我国社区照顾养老的必然性及其中国化
论文关键词:社区照顾 社区服务 社区建设 家庭养老 机构养老 中国化
  论文摘要: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照顾养老是各个国家养老的三种模式。由于我国家庭规模日益缩小,使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同时,经济状况和传统的观念也制约了机构养老的发展。因此,社区照顾养老是我国社会现实及人口老龄化发展的必然选择。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国情和社区建设有自身的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我国社区照顾养老必须体现中国化,即在供养方式上坚持以居家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以社会福利机构为补充的养老模式。
  一、社区照顾养老是我国社会现实及人口老龄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人口老龄化是全球性的发展趋势,而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更快。按照国际标准,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的人口达到急人口的10%以上,或者65岁以上的人口达到总人口的7%以上,即为老龄化国家或地区。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老年人口的增长一直大大快于青少年和成年人的增长,1982年以前平均增长3.9% ,  1982年到2000年增长更快,由7664万人迅速增加到1.26亿人,年平均增长6.40io。预计21世纪前30年,我国老年人口年平均增长率高达3.2%。其中,80岁以上高龄老人的增长率又快于老年人口的增长率,预计21世纪上半叶高龄老人年平均增长率高达4%(有将人甚至估计为5%),届时,高龄老人在老年人口中将占到1乃,而今天只占1/100据统计,2004年,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是9879万人,超过了我国总人口的7.6%,居世界第一位,约占全世界老年人口的。www.11665.cOM图据有关部门和专家分析预测,到2025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2.8亿左右,占总人口的18%左右。到204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3.74亿,占总人口的22.9%。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1亿左右,约占总人口的27.4%。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具有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特点,除了数量大、增长速度快,还具有高龄化、“未高先老”的特点。面对老龄化社会的状况,如何解决人口老龄化及所带来的问题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现实问题。
    我国目前的养老主要有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两种模式。事实上,这两种模式在现实中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家庭养老是中国最传统的养老方式。赡养老人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是家庭和子女的责任和义务。我国婚姻法和老年人权益保护法也规定了子女有赡养老人的义务。但是,随着家庭规模日益缩小、年轻人的压力增加、老年人需求的增加,家庭养老的局限性越来越大。具体表现为:
  第一,家庭规模日益缩小,使家庭养老功能弱化。根据人口普查显示,2000年,我国的家庭规模为3.44人,比1990年减少了0.52人,比1982年减少了0.97人。到2004年,我国的农村平均每户家庭人口数仅为4.08人,城市平均每户家庭人口数仅为2.98人。以两代户组成的家庭早已成为我国家庭户的主体,.其中,核心家庭占两代户家庭的90%以上,成为其主要组成形式。由于老年人数量不断增多,老年人对医疗护理、日常生活的照料和精神慰藉等方面的需求也不断增加,然而,由于子女减少,家庭内照顾老人的人手减少,家庭养老资源不足,老年人对养老的需求与家庭实际能够提供的帮助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同时,随着人口尤其是青年人流动性的增强,城市空巢家庭大量涌现,家庭养老方式受到冲击。在城市,大概有20%以上的老年人生活在空巢家庭中。1999年4月,天津市民政局委托城调队对1207个样本进行的“城乡居民社会福利服务需求状况”调查发现,空巢家庭占所有家庭的比例达到24.1%。另据湖北大学人口学系1999年在武汉市七城市1001户老年人家庭的抽样调查,在被调查的老年人中有22.3%生活在空巢家庭中。空巢家庭的增多使象庭养老问题更加困难。第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年轻人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工作和学习上,同时,妇女社会参与程度普遍提高,年轻一代的压力越来越大,工作和学习使得他们无暇顾及家庭和老人。第三,老人需要增多,尤其是精神需要,靠家庭来满足显然是不行的。传统意义中的养老,关键是给老人提供基本的生活所需,至于赡养水平和质量、精神生活如何,却没有定论。现在的城市老年人在满足了物质需求后,对文化娱乐、社区活动的参与也有越来越高的要求。
    机构养老是指只要按月交纳规定的费用,就可获得专门为老年人提供护理、食宿、照料的各种福利院和敬老院的有偿养老模式。机构养老在我国存在以下不足:第一,床位的不足和设施的有限成为机构养老的明显限制。据调查,我国约有100万7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需要他人照顾,而现有的老年人福利设施严重不足,社会福利机构的总床位数仅占老年人总数的0.8%,与发达国家3%一5%的比例相比,差距相当大。第二,传统的观念限制着老人和女子,对于机构养老存在着较多的顾虑。传统的观念认为,送老人人养老院是一种不孝的行为。不少有儿有女的老人即使急需服务也不愿进养老院,他们怕给子女增加心理负担。人住养老机构是老年人口中最衰老和最不能自理的人的选择。中国、外国都是如此。美国住养老院者的平均年龄是82岁,每千名65岁一70岁以上的老人中只有12名住养老院,即使在85岁以上的老人中,也不过占23.7%。荷兰住养老院者的平均年龄是84岁,住养老院者只占老人的7%第三,养老机构的收费偏高,服务设施和服务水平较差。据北京市老龄协会、中国老龄协会于1997年5月在北京开展的“北京市社会养老服务设施调查”显示,到1998年2月底,全市共有敬(养)老院、托老所289所,床位9924张,收住老人6732人(占全市老年人总数的0.4010 ),空闲床位3192张,空床率高达32.2%。北京市东城、西城、崇文、宣武四个城区(人口密度最高的区),共有老年人口37.5万人,但养老机构床位仅为414张,占当地老年人口总数的0.1%0川机构养老又远离老年人熟悉的生活环境,所以,事实上它的需求量并不大。有调查表明,只有6%的老年人表示在生活不能自理的情况下愿意住进养老机构。
    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和服务体系是由社会生产方式决定的。日渐弱化的家庭养老功能,政府有限的财力,不断增长的人口老龄化,机构养老的缺陷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社区服务将成为老年人安度幸福晚年的重要方面。社区是接过家庭养老、照料功能最好的阵地,社区成为城市养老服务的最佳载体。
  二、社区照顾养老模式必须中国化
    社区照顾最早出现在英国,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是针对“住院式照顾”提出来的。至20世纪70年代,社区照顾在英国各地已相当普及。1987年,英国政府发表《公众照顾》白皮书,提出“社区照顾是指为那些年长的、有精神疾病的、智力残障的人们提供服务与支持,使他们尽可能独立地生活在他们的家庭或家庭所在的社区。
    社区照顾分为“社区内照顾”( care in the oarniry )和“由社区照顾”(care场the comreunity)。社区内照顾是指需要照顾人士在社区内的小型服务机构或者住所中,获得专业工作人员的照顾‘社区内照顾属于正规照顾的范畴。社区内照顾旨在去除院舍照顾的不足,将原本由院舍提供的专业服务转而由社区提供,改善需要照顾人士的生活环境。由社区照顾是指社区内的人士,如家人、亲友、邻居或者志愿者等,为需要照顾人士提供的照顾。当然,需要照顾人士也可以为他人提供照顾。由社区照顾属于非正规照顾范畴。社区照顾并不单纯强调社区居民的积极参与,也注重政府、专业机构、社区居民相互配合,最终形成为需要照顾人士提供全面性照顾的服务体系。
    英国社区照顾的具体形式主要有:
  (1)由地方政府出资兴办社区服务中心。中心设有老午人服务、残疾人服务和学龄前儿童服务项目,工作人员大都是政府雇员,活动经费主要来自政府拨款,基本上属于无偿服务。
  (2)开办社区老年公寓。这是政府为社区内有生活自理能力但身边无人照顾的老年人提供的一种服务设施。其收费标准大体相当于政府发给每个老人的养老金。
  (3)家庭照顾。这是政府为使老人留在社区、留在家庭而采取的一种政策措施,具体表现为由家庭成员进行照顾,但政府发给适当的津贴。
  (4)设立短期护理暂托处。主要是为了解决因家庭有事外出或离家度假而得不到照顾的老年人、残疾人的问题。暂托处的照顾服务可以是几小时,也可以是几天或两个星期。
  (5)上门服务。这是对居住在自己家里,但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老人提供的一项服务。服务项目包括上门送餐或做饭、洗衣、洗澡、理发、打扫卫生、购物、陪同上医院等。
  (6)开办社区老人院,集中收养生活不能自理又无家庭照顾的老年人。
    自英国产生社区照顾以后,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包括我国的香港地区,纷纷效仿,也广泛开展了社区照顾养老。根据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社区照顾有两种模式可供选择:
    第一个模式是“专门机构模式”,就是在一个专门性的服务机构内,由社区工作者组织成立一个社区工作队,形成一个服务网络,调动和运用社区资源,对特定的服务对象进行服务和照顾。专门机构模式一般由政府或非政府部门在社区内成立专门的社区照顾机构,或在社区内既有的社会服务机构上再增加社区照顾的工作项目,以服务机构为中心,对有需要照顾的人士提供服务。
    第二个模式是“社区发展协会模式”,就是在社区范围内,由社区工作者连接各有关专门服务机构和人员,成立社区照顾小组,由该小组协调有关方面,形成覆盖整个社区的照顾网络。

    周沛认为,就我国目前城市社区来看,这两种模式都可以应用,甚至可以在同一个社区,两种模式同时运用,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扩大社区照顾的覆盖范围。
  我国的社区照顾是社区服务、社区建设的延续与深人,社区照顾本身便可以是社区服务的核心内容。
    我国自1986年开展社区服务,1991年开展社区建设以来,就一直开展与推广社区服务工作,包括为社区居民提供基本日常生活服务,解决各种生活中的问题。这其中包括社区老年人服务。
    我国的社区服务是指在政府的领导和扶持下,为满足社区成员的多种需求,依托街道和居委会,发动社区各方面力量开展的具有社会福利性质的居民生活服务业。社区服务的服务对象包括两部分:一是老、残、孤、困、优(托)等民政对象和社会求助对象;二是全体社区居民。社区服务主要由社区福利服务业和便民利民服务组成,其主要服务内容是:一是面向社区居民提供便民利民的服务。社区的便民利民服务主要指向社区居民生活提供的有偿性服务,涉及居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咨询、介绍、代办、修配等;二是面向社区特殊群体的社会福利服务。
    我国社区服务中已开展的老年人服务项目有:日常生活照料、家庭护理、精神安慰、应急服务、医疗保健、文化娱乐等。在我国一些社区已经建设或部分建设的老人服务设施包括:老人生活照料中心、老人公寓、老人保健站、老人法律咨询、老人婚姻介绍所、老人交心站、老人文化娱乐中心等。
    社区照顾养老是社区服务应有之意。由于社区照顾是舶来品,在我国实践中应注意我国国情和社区建设的特点,形成具有中国化的社区照顾养老模式。与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国情和社区建设有以下不同之处:(1)进人老年社会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西方国家进人老年社会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达4000美元,而我国却以人均国民生产总值800美元的水平来迎接老年社会的到来。(2)非政府组织(缩语为ngo;有人称之为非营利组织,缩语为npo发展水平的差异。发达国家非政府组织已经形成规模,以加拿大为例,加拿大有三千多万人口,全国约有7万个注册慈善组织,平均每450个加拿大人就有一个。非政府组织共拥有130万名工作人员,占全国劳动力总数的9%;另有450--600万名志愿工作者。我国至2加1年底,已经登记的各类民间组织有23万个,其中,社会团体有13.4万个,民间非企业单位10多万个。我国非政府组织无论数量、质量,还是所起的作用,都还很弱小。(3)居民的社区参与率的差异。发达国家基于公民社会的理念,公民社区参与率很高,社区完全是自治的,是公民参与社会并体现民主的一个重要方面。以美国为例,据统计,美国现有80%以上的成年人参加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其中有50%以上的人曾为社区发展事业和社区组织提供某种志愿服务。而我国通过十几年的社区建设,居民的社区参与程度虽不断在提高,但总的来讲,还是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唐忠新等人于1997年对天津市和平区新兴街近千户居民的抽样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的42.7%的居民参与了楼院卫生清扫运动,其中经常参与这类活动的占32.3%;被调查的30.4%居民参与了社区扶贫、帮困、募捐活动,其中经常参与这类活动的占16.4%;被调查的10.3%的居民参与了社区文体娱乐活动,其中经常参与这类活动的占4.2%;被调查的9.6%的居民参与了本居住小区的绿化美化活动,经常参与这类活动的5.4%。唐忠新等人于1996年对全国12个城市300多个居委会的150多户居民的抽样问卷调查结果,参加过居民会议的人数占被调查者的72.9%,参加过居委会干部选举活动的人数占被调查者的60.2% (4)社区的运行机制与政府的角色的差异。发达国家的政府在社区中的角色,主要是制定政策、财政支持与监督,是社区建设的指导得、监督者。我国社区建设,长期受政府行政化力量的支配,政府不仅要制定政策、财政支持与监督,同时又是执行者、领导者、组织者,很多不该政府做的事都由政府做了。养老传统习惯的差异。发达国家的社区照顾养老是在针对住院式养老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仍然延续了养老社会化的传统。我国有深厚的家庭养老传统,居家养老是对老人“孝”道的体现。面对我国迅速发展的老年社会,鉴于我国家庭小型化的发展,家庭赡养功能的弱化,而国家举办的老人社会福利事业又存在资金不足、福利机构少、服务水平较低等问题,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福利服务日益增长的需要,中国只能选择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福利社会化的道路来解决中国的老人问题,这就是:在供养方式上坚持以居家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以社会福利机构为补充的社区照顾养老模式,探索出一条国家倡导资助、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兴办养老事业的新路子。
    在我国国情的基础上,结合国外社区照顾发展的原则、经验与面临的问题,李宗华等人提出了我国社区照顾养老要有“三个主体、三个辅助”的思想,即要以家庭照顾为主,辅之以社区和非营利组织的支援;要以加强社区建设为中心,辅之以培育和发展非营利组织;要调动社区民众的参与与互助意识,重建社区精神,辅之以义工队伍的建设。笔者赞同他们的观点。
    笔者认为,社区照顾养老模式要中国化,必须要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政府角色重新定位。政府在社区照顾养老模式大的框架下,有些角色需要强化,有些角色需要弱化。需要强化的角色有政策制定角色,其中包括逐渐完善养老保障体系,制定社区养老的操作性政策,进行宣传和推动工作等;规范及监督角色包括对社区养老的动作及质量进行评估和督导,提供更多的专业人员的培训;等等。需要弱化的角色主要是对服务的直接参与等。
    第二,要动员社区内一切资源尤其是让社区居民参与社区照顾养老。如上门服务,可以通过社区内的自愿者来做,既节省时间成本又节省人力、物力成本。再如设立老人短期护理暂托处,可以通过非营利组织来操作。
    第三,多主体、多渠道投资兴建养老服务设施。除政府投资兴办社区服务中心、社区老人文化娱乐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体育活动等设施外,政府应鼓励企业或非营利组织投资兴办社区老年公寓、社区养老院,同时,政府应鼓励社会力量大力兴办老人法律咨询中心、老年大学、老人交心站、老人婚姻介绍所等中介服务机构。
    第四,社区照顾养老应走专业化道路,以提高养老的质量,才能使社区照顾养老持续发展。虽然社区照顾养老需要照顾的家属、邻舍、志愿者非专业化的工作,但这些没有经过培训或仅仅是短期培的非专业人员所提供的服务是初级的、简单的。养老服务水平要体现在服务者的工作能力上,这些能力包括对老人的生理、心理及医学护理等知识及技巧的掌握,还包括对相关的法律政策、人际交往与沟通及社会资源的掌握和运用。因此,社区照顾需要大量引人经过正规学校培养的专业化的社会工作者。
    总之,积极借鉴和吸收国外社区照顾养老的经验,通过各方力量共同建设社区,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区照顾养老模式,这既是必然的又是可行的。
  • 上一篇社会学论文:
  • 下一篇社会学论文:
  •  作者:韦克难 [标签: 社区 照顾 中国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探讨我国少数民族汉语言文学专业应如何改革…
    着力推进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
    欧盟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的影响浅议
    孔子“仁学”的人权思想对我国法治构建的积…
    变化发展中的中国社会学
    我国中小企业伦理道德建设问题探析
    对我国大学生网络伦理道德缺失的探讨
    对我国高校动画专业课程考核模式的思考
    马克思相对过剩人口理论视角的我国当前失业…
    浅谈我国企业的国际化营销
    浅论新形势下我国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
    我国连锁超市联合配送策略探析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