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其他相关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农村研究论文   人口问题论文   伦理道德论文   其他相关论文   档案管理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社科期刊
社工理念视阕下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刍议

   [摘要]在众多的志愿者群体组织中,大学生志愿者基于其独特的优势,在志愿服务领域里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但由于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着“志愿精神”肤浅化、服务专业技能较低、运行机制有待改进等问题,导致大学生志愿服务水平仍然有限。导入社会工作理念和手法,导入评估激励、课程建设等,对实现大学生志愿服务向稳定化、专业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而推动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良性发展和长效机制的建立,更有效地促进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关键词]大学生志愿服务 社会工作理念和手法 长效机制
  
  志愿服务是指个人基于社会责任及义务,自愿贡献自己的时间、精力、技能,为促进社会的改善和发展,无偿地参与社会服务的工作。其倡导的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志愿者行动在我国蓬勃发展的十多年中,青年大学生已成为主要的参与群体,因为这个群体的整体素质较高,因此在志愿服务中形成了独特优势,但同时因为起步较晚,目前也存在一些问题。而社会工作作为一门应用社会科学,在长期助人活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并逐步形成了一套比较科学的理论和模式。在大学生志愿服务中导入社会工作理念和手法,不仅能使志愿服务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用,而且能让大学生个体在参与服务的过程中实现个人成长,并且有利于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以满足当今各种社会问题对志愿服务的广泛需求。
  一、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特点
  1.大学生志愿服务具备较好的组织基础
  目前,绝大部分大学生志愿服务以青年志愿协会、服务队等社团为有形依托,充分借助党团组织的号召力与组织力,能够在短时间内大面积整合、调动资源,组织架构相对简单,管理上相对方便,较易实现统一的目标、统一的行动。WWW.11665.cOm同时,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的认可度和参与度都很高,志愿服务已经成为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载体。良好的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使得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开展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延续性,为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良性发展,特别是长效机制的建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大学生志愿服务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
  经过大学期间的专业学习和人文环境的熏陶,大学生培养形成较高的素质和较强的能力,在志愿服务活动中有着更丰富的理论知识做指导,同时,大学生仍处于学习阶段,比较善于发现新问题、学习新技能,专业水平即使不能和社会上资深的专业人士相比,但是与社会一般人员相比,专业能力优势仍非常明显。
  3.大学生志愿服务具备较强的时间保障
  志愿服务的开展需要一定的时间投入,我国高校目前的学制为 3—5年(不包括研究生阶段),以笔者从事多年志愿者组织工作的经验看,在校大学生除到了毕业年级外,都会一定程度的参与志愿工作,也就是说在校期间学生参与志愿工作可长达2—4年。同时,大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自学,因此课余时间的安排相对比较自由,志愿服务的时间得到较强的保障。
  4.大学生志愿服务具备较大的协作优势
  由于大学校园的住宿条件,大学生志愿者长期生活在一起,志愿者之间联系密切,具备良好的沟通基础,在开展专业志愿服务时更具默契,容易配合,因此具备较大的协作优势。
  二、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
  1.“志愿精神”肤浅化,忽视主体与客体的自主成长需求
  由于行政干预过多以及过于强调志愿服务的思想教育功能等因素,“志愿精神”往往被过分强调“无私奉献”的漂亮口号,志愿服务近乎等同于简单的“不求回报”、“无偿服务”等行为,使志愿精神流于空洞的说教;同时,过于强调“改善社会问题”的单向目的,忽视了客体的需求和主体的成长,使得“志愿精神”较为肤浅。
  2.服务随意性较大,专业技能有待提高
  大学生相对于其他群体的志愿者,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但志愿服务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要求志愿者需掌握专门的知识和服务技巧。大学生志愿服务往往缺乏系统的、针对性的指导,仅仅是通过志愿者招募后的短期培训,传授相对浅薄的志愿知识和服务技巧,培训缺乏系统化和规范化,因而造成了志愿者对服务活动比较随意,导致志愿服务效能有限。
  3.运作机制有待改进
  首先,大学生志愿服务内容相对肤浅,形式比较单一,缺乏价值感,同时加上高年级学生考虑到就业、实习等问题,造成了志愿者一定程度上的流失,队伍的稳定性、延续性较差。其次,普遍没有设立专门的评估工作,缺乏对志愿工作的评估和激励,造成了志愿者的归属感和积极性不高。
  三、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的必要性
  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建立意义重大,其根本意义在于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宗旨。大学育人,德育为先,志愿服务已经成为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和创新载体,建立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对实现高校育人目标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同时,大学生志愿服务作为推动全社会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先锋力量,面对着“失业”、“社会保障滞后”等各种社会问题,面对着急需志愿者队伍广泛参与的社会现状,其探索并构建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努力是责无旁贷的,高校有责任和义务为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四、社会工作理念和手法的导入
  社会工作是一门助人自助的艺术,强调运用科学的知识和专业的方法帮助个人、群体和社区提高或恢复社会功能运作的能力,并创造有利于他们的社会环境的一项专业活动。
  1.导入社会工作理念,有力补充“志愿精神”,增强持续性,促进长效机制的建立
  社会工作的核心理念为“助人自助”,从字面上的理解可以分为两部分。助人:救受助对象于危难;帮助受助对象一般意义上的日常事务;着眼于受助对象未来能力的发展采取针对性的服务。自助:一方面,大学生通过服务过程的内化,增强自己的专业技能,实现个人成长;另一方面,帮助受助对象发挥自己的潜能和能动性,让受助对象获得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学生志愿者和受助对象通过这种互动交流,双方获得成长。社会工作这种助人自助的专业价值与“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是互相契合的。前者作为后者的一种有力补充,更加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志愿者领域内的深化,促进了精神饱满、持续性强的志愿服务队伍的形成,推动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建立。
  2.导入社会工作手法,大力提升服务技能,提高专业性,促进长效机制的建立
  社会工作的手法包括个案工作法、小组工作法、社区工作法。
  个案工作法。鲍尔斯认为:“个案工作室一种艺术,这种艺术以人际关系的科学知识和改进人际关系的专业技能为依据,启发与运用个人的潜能和社区的资源,促进案主与其所处环境之间有较佳的适应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志愿者通过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服务技巧,帮助受助者恢复自助能力。
  小组工作法。人不可能离群索居,归依群体是人的本性。小组工作作为社会工作的一种专业手法,鼓励小组成员通过在群体中与别人合作、分享、互助,发挥自身的潜能,达成群体的共同目的。
  社区工作法。社区工作以社区为基本载体。社区是由共同目标和共同利害关系的人组成的社会团体。在参与社区活动的过程中,共同解决社区问题,满足社区需要,增强成员的归属感,培养成员自助、互助和自决的精神,发挥成员的潜能。
  将社工工作方法应用于志愿服务中,并内化为志愿服务的专业技能,将大大提升志愿服务的质量。而指导社会工作方法的诸多理论如心理分析理论、标签理论等,有助于服务者从更高层次了解各种行为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性质与原因。大学生学习掌握社会工作方法,使他们能更好地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并将理论付诸实践,从而促进专业性强、实效性高的志愿服务队伍的形成,推动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建立。

  3.同伴互助、评估激励,有效改进运作机制,增强规范性,促进长效机制的建立
  运用社工同伴互助。志愿者同伴之间兴趣爱好、专业背景、生活阅历等等的异质性,使得不同个体对同一事件或问题可能产生不同的认识或解决方法。因此,崭新的观念、视角、方法等就由此而生,志愿者团队的创新能力也得到源源不断的开发。
  建立绩效考核标准。制定行之有效的绩效考核标准,在日常工作中对志愿者工作进行评估,创造激发志愿者工作动力的环境。导入激励机制,它有异于市场条件下的等价交换,而可以有多种形式:精神奖励,如表彰等;给予少量的补偿,用于交通费、餐饮费等志愿服务的物质成本开支;进行政策性补偿等。从而提升志愿者的归属感和积极性。
  设置社工专业课程,规范培训机制。一方面加强对大学生志愿者的技能培训,赋予他们一定的工作自主权;另一方面满足大学生志愿者的认同需求和成长需求,从而促进规范性强、积极性高的队伍的形成,推动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建立。
  在大学生志愿服务中导入社会工作理念和手法,能促使大学生志愿服务向稳定化、专业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大力推动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的建立,扩大志愿服务的时效性,为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侯哲.初探我国高校志愿服务的专业化[j].中国电子商务,2009,(09).
  [2]刘兰芳,桂芳.送人玫瑰手留余香——中南民族大学民社学院社区矫正志愿者服务团侧记[j].人民调解,2009,(09).
  [3]孙雪松.学生社会工作的应用与发展[j].科教文汇,2007,(03).
  [4]刘梦.小组工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6]谭建光,周宏峰.社会志愿服务体系——中国志愿服务的“广东经验”[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
  [7]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上海慈善事业发展研究中心.志愿服务与义工建设[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
  [8]谭建光,李森.中国志愿服务指南[m].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2007.
  [9]郭伟和.动员与参与?还是志愿与认同?——国外社工与志工的关系对我国社工动员志工的借鉴意义[j].社会工作上半月(实务),2007,(08).
  [10]谢玲丽,黄志华.推动志愿活动的有效举措[j].党政论坛,2006,(12s).
  [11]许莉娅.个案工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
  • 上一篇社会学论文:
  • 下一篇社会学论文:
  •  作者:黄雯雯 曾惠坚 [标签: 大学 长效机制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试析社区矫正的刑罚理念基础
    借鉴行动导向教学理念,构建互动的思政课堂
    运用“问题驱动”理念实施《化学式》教学的…
    简析“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在图书馆中的应用
    创新型新闻传播本科人才培养的理念与实践
    试析以“爱心\平安\和谐”理念引导员工塑造…
    创新档案管理理念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
    更新档案管理理念,实行档案管理信息化
    浅谈语文教学中生态伦理道德教育理念的渗透
    论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发展的时代特征
    试论农村养老保障的理念与制度安排
    浅论城乡统筹推进城市化的理念研究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