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农村研究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农村研究论文   人口问题论文   伦理道德论文   其他相关论文   档案管理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社科期刊
揭开历史褶皱下的中国农村

揭开历史褶皱下的中国农村

  作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不可多得的女性作家,或许铁凝的创作数量是不多的。这数量不多的小说,隐藏着她独树一帜的创作风格和理念。铁凝的创作是冷静的,冷静中不断地散发出一种遗世而独立的人格魅力;铁凝的创作是清晰的,清晰中不停地辐射出一种对于现实生活的淡定和关切;铁凝的创作是流动的,流动中延续着一种倔强而又厚重的情感。
  从1975年的《会飞的镰刀》到2005年的《笨花》,铁凝的创作技巧在娴熟,内容在扩大。无论是铁凝作品中的女性主义精神理念,还是铁凝笔下的宗教情怀;无论是铁凝心心念念地农村生活,还是铁凝丝丝牵挂的北京胡同,都体现出铁凝的独具慧眼。因为她有一颗独特的心,表现得最为完美的应该是表现在她对于农村题材的小说创作之中。
  著名的作家孙犁先生给铁凝的信中这样指出,“我总觉得,你写农村最合适,一写到农村,你的才力便得到充分的发挥,一写到那些女孩子们,你的高尚的纯洁的想象,便如同加上翅膀一样能往更高处、更远处飞翔。①”铁凝在创作农村题材的小说时,是从容不迫。她得心应手的塑造着别具风格的农村姑娘,展现着实实在在地农村现实。没有一般的城里人那般“好奇”地去注视他们的一举一动,也不是某些出身农村的作家,用一种逃离的心态控诉着社会对于农村的忽视,而在有意无意之间强调着自己已非农民的身份。铁凝用一种冷淡的旁观者的角度在叙述着、阐述着一个个如此现实的、活生生的农村人和农村现实。
  本文拟从揭秘历史褶皱下的真实中国农村的角度出发,以铁凝的《哦,香雪》、《棉花垛》、《麦秸垛》、《笨花》等作品为蓝本,探寻铁凝关于农村题材小说的创作基本理念和独特魅力,以及铁凝笔下的农村与众多农村题材的小说作品之间的千丝万缕的差异性。wWW.11665.Com
  一
  铁凝在谈论自己的创作感怀时说,一个中国作家,要描写、叙述、表达你对这个民族的理解,对中国人的理解和认识,我想还是应该对中国的农村有所理解。不真正的了解中国农民、中国农村、就不可能真正把握、理解中国这个民族②。中国农民占据着大半个中国,但是中国农民内心深处真正的想的是什么?中国农民的生存状态是什么样子的?中国的农民在期待着什么?中国农民心中能够期待的未来是什么?翻开厚重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中国的农村、中国的农民一直都是作家们关切的对象。
  活跃在当代文坛上的中国作家们都企图寻找真实的中国农村、活生生的中国农民形象。众多的农村题材小说塑造了各种各样的中国农民,描绘了各种各样的中国农村,揭示了不同的时代背景和作家的不同认知的影响下,中国的农民形象一次又一次的被颠覆,中国农村在作家的笔下也显得苍白而支离破碎。在柳青的笔下,中国农民是被三六九等的,不同出身的农民在一个小小的村落里进行着各种各样的政治的斗争,政治意识取代了农民内心的那一霎那的真实。柳青笔下的中国农民没有真正的自我,而这种柳青式的中国农村早已被我们的社会实践所证实了这并不是真正的中国农村所应该呈现的状态。李佩甫笔下的中国农村则是对柳青式的中国农村的一种悖论。一个万能的村长,控制着整个部落的大小事务。那是一个“枭雄”的时代,它不是一个真正的中国农村,它充其量也是一个荒诞的城堡。林白用一种近乎粗鄙的语言描述了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农村,运用一个妇女的视角来探讨中国农村的现状,字里行间的渗透,表述着一个被现代经济冲击下的中国农村是荒诞而无耻的一幕幕。在他们的笔下,中国农村被演绎成一个个荒诞离奇的城堡,农民们在不断地上演着丑恶而荒诞的戏码,中国农民最本真的一面被他们给悄无声息地泯灭了。在铁凝的笔下,我们看到了中国农民的那份坚定与淡泊的大无畏的精神;通过铁凝,我们拨开了历史重重的褶皱,揭开了一幕幕真实的中国农村。
  自古以来,中国农民最为关注的是土地、是收成、他们为之生存的根本,而不是大大小小的政治斗争、或者是家长里短的流言蜚语。在当代文坛上,铁凝以厚重、沉着的笔调,以不变应万变的姿态揭开了历史褶皱下的真实的中国农村。铁凝以一种看似不着痕迹的态度在不断地强化着中国农民最本真的一幕。“日子挨着日子,是这样的一模一样,每一个麦收却老是叫端村人兴奋。人们累得臭死,可是人们笑。汗水把皱了许久的脸面冲得舒展开来。”(《麦秸垛》)这才是真实的中国农民,为每一个好的收成年份,展开最真实的笑容。无论是汗是泪,疲倦的身子在丰收的果实面前都会觉得是值得的。这也是中国农民最美好的本真。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是战火纷飞的混乱时代里摇摇欲坠的中国农村还是市场经济冲击波辐射下的跨步向前的中国农村,土地和收成永远都是中国农民心头的不灭的痕迹。一个如此本真的表情,在铁凝的神笔之下,显得如此的鲜艳。这是被众多的作家们所忽视的表情——汗水把皱了许久的脸面冲得舒展开来。铁凝在真切的感受着农民的喜悦,一句简单而会意的描述却展现出独特的铁凝式的不变应万变的中国农村叙事。
  铁凝以万般变化的姿态阐述着对于中国农村的不变的情怀。对于农村,铁凝是包容的,如同中国农民和中国农村也以包容的态度来面对着这个世界。“如果不是有人发明了火车,如果不是有人把铁轨铺进深山,你怎么也不会发现台儿沟这个小村。它和它的十几户乡亲,一心一意掩藏在大山那深深的皱褶里,从春到夏,从秋到冬,默默的接受着大山任意给予的温存和粗暴。”铁凝在小说《哦香雪》中是这样阐述的。(《哦,香雪》)在铁凝的笔下,中国农村永远都是充满活力的,对于生活,中国农民永远都持一种乐观观望进而积极参与的生活态度。尽管时间在不断的变化,但是中国农民的内心却依然保存着那一份单纯而坚定,就算是被放置在一个长期被忽略的位置,农民们也无怨无悔,仍顽强的过着自己该过的日子。

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www.ybask.com

  铁凝笔下的中国农民不是一潭死水,他们一样激情盎然的生存在广袤的大地上,面对外来的新鲜事物,面对一个他们所未能全知的新鲜世界,他们以好奇的眼光在探视着,寻求着与新世界接轨的节点。在《哦,香雪》一文中,对于新鲜事物火车的到来,农民们起先是以好奇的眼光在探寻着这个陌生的庞然大物,继而利用短暂的到站时间做起了买卖,用山里的土特产换回自己想要的东西,也打听着山外的世界。这才是中国农民的真实,一种自发的追逐力量在引导着中国农民在时代潮流的驱使下逐渐走向现代,成就了现代化的中国农民。铁凝总是站在农民的角度,尽管她并不是农民。但是她并没有以一种俯视的态度来面对这一群可爱且值得我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的中国农民。在她的字里行间,都是在描述着最本真的中国农民。铁凝的淡定与流动的思绪,使得她笔下的中国农民和农村显得自然且亲切。真实而自在就是铁凝在创作有关于中国农村题材的小说中的最大的亮点。
  二
  在20世纪80年代突兀其来的铁凝以其独特的视角,为广大的读者们编织了一幅幅在历史褶皱下被故意作家们隐匿的真实农村。铁凝的笔下没有沉重的灾难,哪怕是在战火纷飞的革命时代,铁凝笔下的农村也是由一件一件的日常生活琐事所堆积,淡化了战争的血腥。铁凝总是善于在徘徊在血腥的周围,哪怕是最丑恶的事情都可以用中国农民特有的宽厚和真实自我来化解。“铁凝早期的创作,特别是《哦,香雪》、《没有纽扣的红衬衫》、《村路带我回家》,其创作中真善美的人生追求,生机勃勃的进取精神,乐观昂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扬的时代情绪,对美好生活的诗意憧憬,就像一股清纯的溪流,涤荡过人们的灵魂,激起人们无愧于新时代的向善向美的强烈愿望,巨大的社会反响、独特的文字魅力,使青春的铁凝成为新时期文坛上一道亮丽的光芒③。
  香雪姑娘,是铁凝早期文学创作中最为成功的一个人物。作者写出了在社会转型期,一个青春少艾的女孩子内心的波动。当火车呼啸而来的时候,香雪总是跑在最前边;当火车停战的时候,她却缩到最后边去了。一种渴望追逐,希望可以紧跟时代步伐往前冲的她,却很保守,内心深处还有一种由于不自信造成的怯懦。当其他的姑娘们眼光关注着火车乘客手里、头上的饰品的时候,香雪眼光所到之处都是学生用的书包、笔盒。当其他的姑娘们用家中的鸡蛋换来乘客们钞票或其他饰品是,香雪却红着脸,想用鸡蛋换走女学生的铅笔盒。当女学生决定把笔盒送给香雪时候,香雪一面摆弄着笔盒,一面想着主意,“台儿沟再穷,她也从没白拿别人的东西。”于是她理直气壮的把鸡蛋留给了女学生,连夜从从西山口车站走回了台儿沟。因为车上的人既不了解火车呼啸曾经怎样叫她像只受伤的小鹿那样不知所措,更不了解山里的女孩子在大山和黑夜面前到底有多大本事。
  骨子里的勇气和正气,使她拒绝白拿女学生的笔盒;为了一份理直气壮的尊严,她用自己最质朴的行动展现中国农村姑娘最被本真的一面。铁凝笔下的中国农民是真实而自在的,他们超脱了政治框架下规规矩矩的农民形象,他们不再是为了崇高的政治理想目标而刻意的忽略自我的梁生宝。他们页不是李佩甫笔下的中国农民在拜金主义和个人主义的滋养下成长其来的乎天成。
  在《棉花垛》一文中,铁凝以细腻的情感、沉着朴实的语言阐述了以肉体换棉花的米子姑娘和村民们的关系。周围的村民们没有以鄙视的眼神看待米子的行为,以什么样的姿态换取什么样的回报,村民们心安理得的“窥视”米子们的行为。“明喜要看花了,媳妇总是和明喜恩爱着一夜不睡,就像明喜要出征、要远行,要遇到不测风云,那不测风云就是窝棚里的事。她知道现在丈夫对她的热情都是提前给予她的歉意。”(《棉花垛》)字里行间辐射着明喜媳妇对窝棚里的明喜和米子的事情的无奈和睁眼闭眼的默许,对于丈夫的出轨行为,媳妇总是大度地包容,因为她知道这是来自乡里乡规的默认,作为妻子的她,当然不乐意丈夫的行为,所以她给予了作为嫁妆的棉被期望着丈夫会有所收敛,但是窝棚里的事实却容不得她一丝的怒意。“那时媳妇看看手下这套让人揉搓了两个月的被褥,想着发生在褥子上面、被子底下的事,不嫌寒碜,便埋头拆洗,拆洗干净等明年。“(棉花垛)作为媳妇的她,是清楚的,但是她不能光明正大的反对丈夫,因为公开表达不满只是一种愚蠢女人的反抗,聪敏的她,总是在暗地里默默的提醒丈夫,因为她深知米子迟早都会离开,丈夫最终还是会回到自己身边。铁凝以诗一般的语言赞美着在恪守着中国传统道德的中庸之道,不好事,以站立在成功男人的身后为荣的中国农村女性。
  铁凝笔下的中国农民没有刻意的寻觅某种特定的人生,似乎他们就是这么浑浑噩噩之间过完了属于自己的一生。他们精彩的人生片段却在铁凝漫不经心的笔下褶褶生辉,展示着最为真实的人生轨迹。铁凝笔下的女子是聪慧的,无论是面对感情还是面对生存,她们以女性特有的母性光辉掩盖着自己的聪慧,在日常生活中以笨拙的方式展示自己灵魂深处的精明。大智若愚的中国农民,是铁凝笔下从容不迫的沉淀着属于自己的光辉。
  三
  在铁凝的小说世界里,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两个不同的世界,那就是乡村小说所营构的乡村世界和城市小说所营构的城市市民世界。铁凝的这两类小说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主要得益于铁凝的生活经历和对生活的准确把握④。而在铁凝的农村题材小说的创作实践中,我们亦可以清晰的发现来自两个不同的对立面的人群,一群是土生土长的农民,他们的祖辈以黄土地为根基,世世代代生存在这个不变的环境之中,至今仍然依靠黄土地为生的农民;另一群则是具有一定身份地位、知识技能的知识分子。这两个对立面之间的矛盾冲突在铁凝的笔下有条不紊的运作着,两类人群的不同的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www.ybask.com

生活体验、不同的处事态度,在小说的字里行间无不彰显着铁凝个人的生存理念和创作出发点。
  人类生存是世界里,没有永恒的和谐。铁凝在她的创作中,从来都不避讳这一点。在创作中,铁凝总是以一种淡定和沉着的态度来面对一场场不和谐的画面,在《哦,香雪》一文中刻画了一群来自富裕公社中学的女学生以俯视的态度来鄙视贫穷的香雪,在铁凝轻描淡写的陈述中,却深刻而细致的描述了农村之间的不和谐的音符。“其实,她们早知道桌角那只小木盒就是香雪的铅笔盒,但她们还是做出吃惊的样子。每到这时,香雪的同桌就把自己那只宽大的泡沫塑料铅笔盒摆弄得哒哒乱响。”(《哦,香雪》)一个细微的动作,看似只是两个女学生之间的争端,在作者细巧的安排下,却轻而易举的让读者觉察到了来自两个不同身份的农村女学生之间的高傲和卑微。铁凝以一种平衡的视角,局外人的身份来参与这场农民与农民之间的斗争,客观冷静的陈述着一个被众多作家所忽略的事实。

  铁凝她以平常心看待着在一群在不同凡响的时代里的苦苦生存的中国农民,“当然,铁凝并不是居高临下的,而是采取平视的角度进行观照⑤”。但是作为作家的铁凝,在创作之时,总是带有自己独特的情感倾向。纵观铁凝的小说创作,铁凝总是把所有美好的词汇和情感赋予给了那些土生土长、恪守中庸之道的农民们。一如《哦,香雪》里的香雪,《麦秸垛》里的大芝妈等等.
  在《笨花》一文中,铁凝再度以细腻的白描手法揭开了两种农民的人群:“女人们接过葱,却不马上离开,还在打葱车的主意,她们都愿意再揪下一、两根车上的葱叶作为“白饶”。卖葱人伸出手推挡着说:“别揪了吧,这买葱的不容易,这卖葱的也不容易。”买葱的女人还是有机会躲过卖葱人的推挡,揪两根葱叶的。她们攥紧那“白饶”的葱叶,心满意足地往家走,走着,朝着“白饶”的葱叶咬一口,香甜地嚼着,葱味儿立刻从嘴里喷出来。女人拿鸡蛋换葱,揪卖葱人两根葱叶显得很自然。”和“秀芝换葱不揪葱叶,她不是不希罕近在眼前的葱叶,她是觉着抹不开。但对于鸡蛋大小的认可,有时她也和卖葱人的看法不一。卖葱人说向家鸡蛋小,当少给其葱,秀芝就说,这鸡蛋不小,别少给了。最后,卖葱人把秀芝已经拿在手中的葱左换右换,终是把大的换成小的。秀芝也不再争执,心想,天天见哩,随他去吧,吆喝半天也不容易。”
  短短的两段,白描式的写作手法,内心独白的表述,使得生存于同一个背景下的中国农民的真面目栩栩如生的表现出来。无恶意的贪图小便宜的农民形象,读来也不会觉得厌恶,反而更见天真自在的一面,反观被知识分子的身份所枷锁的农民,一副吃了亏但又抹不开面子的虚伪,让读者愈发觉得中国农民的自在和活泼。
  结语
  从柳青的《创业史》到李佩甫的《羊的门》,从赵树理的农村题材创作到林白赤裸裸的农民自白式的诉说,作家视野下的中国农村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农民的形象也在这个动荡不安的文坛被不断地颠覆着。而铁凝却以一种非农民非城市,既农民既城市的独特身份揭开了被中国历史的褶皱深深掩埋下的真实可爱的中国农民和中国农村。自由自在的生存,活泼自然的中国农民,在铁凝的笔下是如此的栩栩如生,而这一切都源于铁凝的自信的文本理念。
  铁凝站立在中国农民的旁边,而不像其他的作家,以高高在上的知识分子的心态来塑造虚伪的中国农村和中国农民。拨开重重的历史褶皱,在铁凝的笔下,揭秘了最为真实的中国农村和中国农民。

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www.ybask.com
  • 上一篇社会学论文:
  • 下一篇社会学论文:
  •  作者:陈碧影 [标签: 中国 中国 褶皱作用 中国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城镇化大潮下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几点思考和…
    正在发生的历史,新闻背后的新闻
    浅谈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设计
    中国社会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30年:当代中国社会学的历史轨迹…
    人口问题正处历史拐点
    人口问题是贵州实现历史性跨越的重大问题
    试论北京南堂的建立及其历史地位
    关于新中国农村养老保障韵历史进程及现状
    普列汉诺夫的社会结构“五层次论”的理论蕴…
    关于中国社会意识形态的历史考辨与现实传导
    历史的感悟,现实的关怀——简评《农民工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