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哲学论文 >> 其他哲学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逻辑学论文   中国哲学论文   西方哲学论文   思想哲学论文   科技哲学论文   美学论文   国学论文   其他哲学论文
人的价值量化研究探索

    【摘要】文章首先论述了人的价值量化研究的历史过程,为人的价值量化研究提供了历史依据。然后把构成人价值的价值客体分为非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源两种,引出用资源来衡量人的价值,得出资源价值是人的价值对象化的结论。
    【关键词】价值;量化;资源价值;人力资源

  
        大文豪托尔斯泰在谈到人的价值评价时,做了一个有趣的比喻。他说,一个人就好像一个分数,他的实际才能好比分子,而他对自己的估价好比分母。分母越大,分数的值就越小。
        这个外国老头的意思大概是想提醒人们,在实际才能一定的情况下,要测算出自己的真实价值, 必须把分母考虑得客观些。有些人把分母估计得很膨胀,根本不考虑分子那回事儿, 眼睛长在脑瓜顶上,心浮在半空中。就算发现了分母、分子间的遥远距离,也不愿意承认,确信可以用一些反常规“手段”尽快缩短它,确信自己绝对可以算尽机关。人的价值是自古至今许多经济学家、思想家、哲学家一直探讨的问题。虽然在这个问题上已出现了不少的真知灼见,但同时更多的是困惑和迷茫。
      一、人的价值量化研究
        承认人有价值是勿庸置疑的,但是究竟价值为多少?价值的存在有无合理的根据,有无理性的标准?是质的概念还是量的数字?在古巴比伦时期,奴隶的价值就是国家强大与否的象征。WWW.11665.COm假如某人在巴比伦的敌国购买了一个身为巴比伦的奴隶并将他领回祖国,奴隶的原主承认这是他的奴隶,此人应不取报酬地释放奴隶;但是如果奴隶是“异邦子女”,那么奴隶的原主可以归还卖主为奴隶所支付的“银子”,这种赎取奴隶所支付的“银子”就是根据奴隶的价值来算的。
        我国唐代的伟大医学家孙思邈言“人命至重,有贵千金。”这是从颂扬的角度高歌人的生命价值无比贵重。从人权、伦理、社会角度,我们只知道生命有价值,而且价值非常大,不可用金钱衡量,是一个不可量度的价值。但是,对于比“千金”还贵重的人的价值,到底贵重到什么程度?从来就没有人真正回答这一问题。
        现代社会普遍认同人在一般意义上是平等的,“人人生而平等”[1],“人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2],“人皆生而自由,在尊严及权利上均各平等”[3]。“有两个问题,一是平等的人是否具有等同价值呢?显然人与人之间的价值不等同。人的平等是人权的平等,是法律的平等,是尊严的平等,是机会的平等,决不是拥有财富或创造财富能力的平等。二是生命的价值到底多大?既然人是有价值的,而且价值因人而异,可以衡量生命的价值”[4]。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5]人的本质的发展归根结底要随着人类社会的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这就决定了人的生命价值的实现,归根结底是一个随着生产力发展而不断实现的历史过程。“人生产力大小决定了其生命价值大小”人的生产力大小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的是对各种资源占有量的多少,支配能力的大小。
        价值既然不具有一致性的平等,就必然是一个能量化的概念。所以,以科学方法来衡量人的品格、健康、勤奋、和判断力等各方面的经济价值,与以同样的方式来评估我们的物质财产,两者一样重要。我们必须用一个明确的标准来度量人的价值。人具有价值,但是决定价值的因素很多,所以仅从某个标准来衡量价值并不科学,如何度量人的价值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威廉·配弟(w. petty)在《政治算术》中根据劳动价值论,提出了“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的著名论断,充分肯定了人的经济价值是资源的控制和个人的能力运用。
        对人的价值进行数量运算,最早始于威廉·配第。他采用“生产成本法”计算出英国人口的货币价值。例如,运用生产成本法计算出当时英国人(包括男人、妇女和儿童)的平均货币价值为80英镑,认为成年人的货币价值是儿童的2倍。配第以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一系列分析手段和计算方法,计算人的经济价值。虽然亚当·斯密(adam smith)在他的《国富论》中间接提出了人的经济价值思想,但他并未正式研究该问题。
        马克思明确指出,哲学应当关注“直接的现实”、“尘世的世界”,要“把人们的全部注意力集中到自己身上”[6]。正是在对德国古典哲学的批判中,马克思实现了对整个传统哲学的超越,使自己的哲学回归到现实生活世界本身。马克思通过人的感性活动(实践)的“本体论证明”,确立了人本身是直接对象性的、受动的存在物,它与其他存在物发生“关系”,成为其他存在物的“对象”。马克思在《博士论文》、《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这些里程碑式的著作中,所注重的都是改造现实社会的问题,并强调人改造社会的能动性和创造性。马克思虽然直接探讨了人的价值问题,注重劳动人民的人格价值。但是人的价值只是作为关注人类的社会生活、引导人类活动方向的指南,人的价值只是一个质的规定,是一个“人生价值”,对人的价值究竟多少未作研究。
        二、资源价值是人的价值对象化的结果
        资源(人力资源除外)不具备生命,是不存在价值的。例如,一棵松树,无论是让它继续生长,还是把它砍伐,对无自觉意识地松树来说,都无所谓好,也无所谓不好,对它都无所谓,都是没有利害价值问题。因为它们自身并没有自觉地保持和发展自身的目的性要求,在这里我反对负熵价值观。非生命的自组织系统具有合目的性运动的特性,但它的合目的性是天然的、自发的,是“死”的。而在普通的意义上,我们常说这颗松树具有价值,是因为人对这颗松树“占有”(possession)化了。“占有指在不具备正式的所有权时从物质形态上控制资产,不管它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这是实际上具有的所有权,而不是法律上拥有的所有权。按照惯例,这可以由长期的使用人或从前人继承,即在英国法中所称的“取得时效”(prescription)而合法化,并通过人力的控制和社会的默示的支持而表现出来……并且以这种方式逐渐趋向于将之转变为自己的财产。”[7]通过占有化的手段,人使物的价值表现出来了,成为这个或那个物有什么价值,有多大的价值,也就是说,人是价值的一个载体。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的活动方式就是人的存在方式,人们的物质生产方式决定人们的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方式,从而展现了人的全面的社会关系,揭示了人的发展规律。因此,马克思通过人的感性活动(实践)的“本体论证明”,确立了人本身是直接对象性的、受动的存在物,它与其他存在物发生“关系”,成为其他存在物的“对象”。“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于对象”[8]。人的价值具有社会性,而社会性的物质是构成价值的重要来源。“每种形式的自然财富,在它被交换价值取代以前,都以个人对物的本质关系为前提,因此,个人在自己的某个方面把自身物化在物品中,他对物品的占有同时就表现为个性的一定的发展;拥有羊群这种财富使个人发展为牧人,拥有谷物这种财富使个人发展为农民,等等。”[9]马克思从资源的关系中揭示人与社会的关系,从占有活动的过程中揭示人的发展过程,从而把对人的研究建立于现实的基础上,具体说明人自身价值及其度量基础。
        如果同意人是价值存在物,那么,也就得承认人的本质是价值。人的价值是所有资源效用的缔造者,人的价值是因,资源价值是果,如果没有人的价值,资源价值也不复存在。人是价值的来源,也就是说,没有人就没有价值,那么,为什么人们又说某些资源,如商品、空气、钻石是有价值的?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个矛盾呢?我们知道人是一种生命体的资源,所以我们借助生命价值观的观点来理解,生命价值观的内涵:生命价值论为,价值是生命及(满足)生命的需要。这里有二层含义:一是生命体的范围,人固然是生命体,而且是高级生命体,但生命体不仅仅是人,还有微生物、植物、动物等;二是一切非生命物的价值都是生命赋予的,它们的价值是生命价值的辐射、外衍、映照、对象化的体现[10]。就如,火的发明在人类历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也就是说,火对人类具有价值,但是对植物没价值,经常出现的自然火灾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减肥茶,一直是肥胖者的福音、中意的选择,对他们是有价值,但是对常人没任何价值;电灯对一般人都有价值,但对盲人形成不了价值。原因全在于价值是人主体的需要所给予的。如果没有人,客观事物的那些属性仍然存在,却谈不上有什么价值。[11]在现实中,它们之所以有价值,前提是有生命存在,并且,它们能够满足生命存在和发展的需要。所以说,资源价值是由于生命体的需要才可能的,否则,资源在没有得到生命体需要之前仅具有特定的属性,没有价值。
        进而言之,人本身也是一种资源,价值成为主体人的对象化体现。例如,甲人与乙人,都有自身的价值,但当甲人雇佣乙人时,我们可以说乙人对甲人是有价值的,并不是因为乙人自身的价值,恰恰是因为它能满足甲人生活或工作的需要,是甲人的需要赋予乙人(对于甲人)的价值。“在这个意义上,客体的价值(一切生命物的价值与非生命物的价值),都是生命价值对象化的体现”[12]。这种人对人的资源占有与隶属,一个生命体成为另一个生命体的价值实现是普遍存在的。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一切客体的价值都是生命主体价值的外衍、辐射、对象化,因此,可以说,生命一方面是价值主体,另一方面又是价值客体,是价值主客体的统一”[13]。一个人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他满足了其他人的需要,也就是说,此人是个有用的人,有价值的人。反言之,如果一个人不能满足任何生命体的需要,那么此人就毫无用处,没有任何价值。他们也是在不同的位置,互为客体的意义上予以承认的。人的需要使资源有了价值,并非它们本身自在地就有什么价值。相对特定个体,其他人同资源一样,其价值也是该特定个体所赋予的。
        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就资源与价值的关系,发表过一段极为精辟的见解:“我们每个人的经验自我(empirical self)就是一切需要用我来称呼的事物。……我感觉和运用某些为我们所有的东西就好比感觉和运用我们自己一样。我们的声誉、我们的孩子和我们亲手创造的成果对我们来说如同他们的身体一样宝贵。在它们受到攻击时我们就会产生同样的感觉并采取同样的报复行动……从一种最具可能性的意义上说……一个人的自我就是所有他能够称之为‘他的’东西之总和,不仅包括其身体和精神力量,还包括他的衣服和房子、妻子和儿女、祖先与朋友、名誉与工作、土地和马匹、游艇与银行存款。所有这些东西赋予他同样的感情。如果这些东西数量不断增加并且前景光明,他会很有成就感;如果这些东西日渐减少甚至消失殆尽,他就会产生挫折感……[14]”
        因此,我们现在可以为上述的内容下个结论:构成人价值的价值客体分为非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源两种。非人力资源就是指不具有生命形式、客观存在的资源,若这些资源满足了人的某种需要就能成为人的价值实现形式,成为价值客体的人就是指能满足主体人需要的资源。
 【参考文献】
  [1]美国独立宣言[r].1776.
  [2] [3]世界人权宣言[r].1948.
  [4]朱德瑞.寿险价值论[m].2006.
  [5] [6] [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 [13] [14]理查德·派普斯,蒋琳琦译,财产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8]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10] [12]曹祖明.生命价值观概论[j].延安大学学报, 2001,(12).
  [11]参王玉.哲学价值论新探西安[m].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 上一篇哲学论文:
  • 下一篇哲学论文:
  •  作者:周玉霞 [标签: 量化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张西堂《诗经》研究的学术价值和历史局限
    论广告美学的社会心理价值企向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急性肠梗阻诊断中的…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思想的价值逻…
    中国哲学下的中国画价值精神
    浅析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人的…
    论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方…
    美国学校价值观教育的研究及启示
    反垄断诉讼的价值定位与制度建构(上)
    血清降钙素原在细菌感染性疾病实验诊断中的…
    浅析西方美学中审丑的价值
    我国原创动漫产业面临的问题及其美学价值取…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