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哲学论文 >> 其他哲学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逻辑学论文   中国哲学论文   西方哲学论文   思想哲学论文   科技哲学论文   美学论文   国学论文   其他哲学论文
关于“批判学派”的由来和研究

摘 要:本文介绍和评论了莱伊、列宁以及作者本人对作为一个整体的“批判学派”——20世纪科学革命和哲学革命的先驱,其代表人物是马赫、彭加勒、迪昂、奥斯特瓦尔德、皮尔逊——的研究概况和主要见解,以期引起学术同行的关注和深入探究。
关键词:莱伊 列宁 批判学派 学术研究

abstract:this paper presents and discusses researches and views on the critical school of thought as a whole by abel rey, v. i. lenin, and li xingmin the representative figures of the school of thought are e. mach, h. poincaré, p. duhem, w. ostwald, k. pearson.they are pioneers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 and philosophical revolution in 20th century.
key words: a. rey, v. i. lenin, the critical school of thought, academic research

批判学派是活跃于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的科学学派以及哲学学派。历史已经表明,该学派是现代科学革命(物理学革命)[1]和哲学革命(维也纳学派和逻辑经验论)[2]的先驱,在科学史、哲学史乃至思想史上占有不可磨灭的地位。WWW.11665.cOm
批判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马赫、彭加勒、迪昂、奥斯特瓦尔德、皮尔逊[3],他们既是伟大的科学家,也是伟大的哲学家,即是名副其实的哲人科学家。他们的哲学思想虽然肇始于对世纪之交的科学危机的反应,但是,由于他们深厚的哲学素养以及对科学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趋势的机敏反思和洞见,他们在哲学上也颇有建树。要知道,他们是从亚里士多德到康德的伟大哲学传统的继承者,是“前现代”科学哲学的创造者和集大成者,是逻辑经验论及其分析哲学和语言哲学的嚆矢和滥觞,也是后现代科学哲学的引线和酵素。尤其使我们感兴趣的是,皮尔逊、马赫、彭加勒在20世纪初对的纽带;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承载者和缔造者。
1991年伊始发表的论文[14]是一篇关于批判学派的综合性研究论文。我在该文中论述了三个问题:(1)批判学派的根本特征。批判学派否认物理学可以划归为经典力学,对经典力学和力学自然观旗帜鲜明地进行了批判(并且对物理学革命也作出了诸多建设性的贡献)。这是批判学派的根本特征,也是它的标识和判据。(2)批判学派主要代表人物的共性是:对物理学发展形势有比较清醒的看法,并致力于科学的统一;坚不可摧的怀疑态度,历史批判的研究方法与写作风格;普遍赞同思维经济原理;充分肯定科学美在科学中的巨大作用;第一流的科学家,名副其实的思想家和众多领域的“漫游者”。(3)批判学派主要代表人物在科学思想和自然观、科学观、基本的哲学立场、社会政治观点方面也存在诸多差异。这篇论文的观点在《马赫》一书中的第九章“马赫与批判学派”得到拓展和深化,其中新涉及到马赫与其他四位代表人物的关系以及他们对形而上学的不同态度。

批判学派的一个显著的共同思想特征是,其代表人物都是进化认识论的先驱。1994年初,我就揭示了马赫的进化认识论和自然主义思想[15]:世界或自然界是一个自然的、统一的整体;思想适应事实和思想彼此适应是生物反应现象;科学是一种生物的、有机的现象;人生不是一块“白板”,而具有天生的倾向和“观念”,它们是生物进化的产物;所有的知识和理论都是可错的、暂定的、不完备的,其形成具有偶然性。
1995年9月28-30日,我赴香港科技大学参加“中国逻辑与当代语言哲学”研讨会,为会议提交了关于科学中的语言翻译的论文[16]。该文论述了批判学派的先声和库恩的“回应”。我在最后的评论中表明:1)马赫对语言在科学中的价值的重视,彭加勒关于科学是未加工事实的译文以及翻译的可能性在于真关系的不变性的思想,迪昂关于科学的结构和科学基本操作中的语言翻译的论述,都对20世纪的语言哲学有所影响。尤其是迪昂的理论整体论观点,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爱因斯坦、纽拉特、卡尔纳普、蒯因等人的意义整体论思想。2)彭加勒和迪昂关于科学中的语言翻译的论述基本上停留在同一理论的范围之内,尽管迪昂也涉及到同时代的不同理论和不同历史时期的理论。库恩的着眼点则在于后者,尤其是历史上相继的理论的翻译问题。他从语言翻译的观点把不可通约性论题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3)彭加勒没有提及或没有意识到科学中语言翻译和诠释的区别。迪昂已明确涉及到这个问题,并就同一理论中的诠释和不同理论之间的诠释作了剖析。库恩的贡献在于,他对翻译和诠释作了明确的区分,并探讨了二者的特征。4)迪昂已提出测量方法是使翻译变为可能的词典的命题,这实际上已意识到测量或词典是联系主体(科学家)和客体(客观实在)的中介。库恩对“词典”的论述颇有见地:无论是它的形成、结构、变化,还是它一面向着世界,一面向着心智,都给人以启示。
2001年,我把研究范围扩大到其他四位代表人物,从而论证了批判学派是进化认识论的先驱[17]。彭加勒的进化认识论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几何学和时空理论上。在这里,他既不满意康德的先天综合判断,也反对传统的经验论观点。他用先于个人经验的“祖传的经验”诠释人的几何学和时空概念的起源,认为这是人类在漫长的生存斗争中,在对外部环境的不断适应的过程中,通过自然选择逐渐形成的。在科学观和客观性概念上,也渗透着他的进化认识论思想。在彭加勒看来,科学定律只不过是近似的、概然的、暂时的而已,科学理论是暂定的和易崩溃的。他虽然认为科学发展中有危机和革命,但总的看来还是以进化的形式进步。他把客观性理解为主体间性,也隐约地透露出人的心智结构与自然的结构同构的思想。迪昂的进化认识论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科学观上:科学发展是渐进的进化,物理学定律是暂定的和相对的,完备的理论是自然进化的理论即自然地趋近自然分类的理论。奥斯特瓦尔德的进化认识论思想表现如下:科学推理的普遍形式即因果律只不过是人类在适应外界环境的长期进化过程中的经验的积淀,就个人而言它无疑先于他的经验,但就起种族而言则是后验的;科学是自然的事物,是人为人的目的而创造的,具有不可消灭的不完美的质;形式科学表面看来似乎是心智的天生的质或先验判断,但它们实际上像物理科学和生物科学一样,也是实验的和经验的;知识或科学兼有主观特征和客观特征。皮尔逊认为,意识、理性等等都是生命进化的结果;宇宙的同一在于思维肉体工具的同一,心与物是同构的;思维关系和事实关系一致,物理过程和理性过程等价,物理宇宙和心理宇宙终极要素相似;思维经济、科学定律和时空概念的起源都与生存斗争有关。
早在1986年,我就注意到批判学派代表人物哲学思想的张力特征[18]。在两年后出版的小册子中[19],我径直把彭加勒作为案例,揭示了他的哲学思想的两极张力特征。在《马赫》和《皮尔逊》中,我在论及二人的哲学思想时,也指出了其张力特征。尤其是在《迪昂》中,我专用一章论述迪昂的“班驳陆离的张力哲学”。迪昂的多元张力哲学的灵感之源是亚里士多德、帕斯卡、托马斯•阿奎那,更重要的是,科学的多恻面形象也迫使他在构造概念世界时不能过分地拘泥于一种认识论体系或墨守于某一个思想流派。迪昂不仅与其前驱保持了思想张力,而且与批判学派的其他成员之间保持了思想张力。迪昂的张力哲学也表现在他善于在各种对立的“主义”和形形色色的对立的观点和思维方式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他甚至在科学、哲学和宗教之间也保持了必要的张力。
对批判学派甚或哲人科学家的哲学思想的多元张力特征的详尽研究,则是我刚刚发表的长篇论文[20]。马赫的主导哲学思想是感觉经验论或要素一元论,它虽然在某些方面显得彻底和激进,但是并不狭隘和极端,其内和其外都充满了鲜活的张力。首先,它包容了经验论的多个变种的成分,诸如实证论、现象论、操作论、工具论、描述论、呈现论(presentationalism或presentationism)、实用主义。这些成分不仅相互交融和制约,而且马赫对每一成分或多或少有独特的理解和必要的限定。更重要的是,马赫哲学思想中包含着诸多非经验论的乃至反经验论的成分,尤其是其中的理性论、约定论、反归纳主义更引人注目。彭加勒的哲学创造和主导哲学思想是约定论,它内容丰瞻,其八大内涵中溶入了(关系)实在论、(科学)理性论、(温和)经验论的要素。他通过限定约定的辖域,排除极端理性论(先验论)和狭隘经验论(感觉论和实证论),在各哲学要素之间保持了张力平衡。迪昂的哲学创造和思想特色是理论整体论,其八大内涵本身就包含诸多哲学体系的合理因素,是一个多元张力综合体。它的哲学思想可用本体论背景上的秩序实在论、方法论文脉内的科学工具论和认识论透视下的理论整体论来涵盖,这三种类型的异质哲学之前的定语指出其大致范围,加上对它们的种种诠释和限制,从而保证它们会聚于迪昂的思想,虽有张力但不致发出剧烈的冲突。皮尔逊的哲学是以怀疑和批判为先导和特征的,以观念论(唯心主义)自我标榜的,带有明显的现象论、工具论和实证论色彩的,属于经验论范畴的感觉论的认识论,即观念论的感觉经验论,这种哲学本身就蕴涵着某些张力。此外,他在对一些具体的问题的看法上也是有张力特征的。奥斯特瓦尔德的哲学是能量论(唯能论)或能量一元论。该哲学认为能量比物质更根本,是宇宙的真正基元,因此也可称其为能量实在论,从而在物质论和观念论之间保持了张力。除此而外,他的思想方法和科学方法也具有某些张力特征。批判学派之所以在哲学上采取多元张力的立场,其原由在于:他们深知自然、人、人的活动和文化都具有两极张力或多极张力的特征;他们对哲学遗产以及科学和哲学的本性有清醒的认识;问题的驱使;外部条件的约束。通过比较批判学派的各个代表人物的哲学思想不难看出,该学派在哲学上并非铁板一块,其成员的主导哲学思想有很多差异,他们的同点也不是什么观念论;以科学立场和态度作为划分批判学派和力学学派(机械学派)的标准,才是符合历史实际的。
在这里,我想顺便说一下,莱伊把马赫等人称为“唯能论或概念论学派”是有问题的。“概念论学派”的称谓并不确切,“唯能论学派”的称谓与历史事实不符。其理由在于,在我所谓的批判学派中,只有奥斯特瓦尔德才是真正的“唯能论”者:奥斯特瓦尔德是能量学(energetics)和能量论或唯能论(energetism,energism)的创造者和集大成者;迪昂的科学生命的核心是能量学或广义热力学,他力图把一切物理现象都还原为热力学,但对作为哲学学说的能量论似无热情。马赫不赞成能量论,这一点连奥斯特瓦尔德也了如指掌。彭加勒既避免把他与能量学联系起来,也避免把他与机械论物理学联系起来,他不支持唯能论。皮尔逊对能量学和唯能论也未表现出什么兴趣。我在1988年初对此已很清楚[21]。
批判学派的哲学中也包含着许多后现代的思想要素(对主体性的张扬,对实在论、客观性和合理性的冲淡,对经验论原则的削弱,一些超越时代的科学主义睿智等等;以及诸多有名的命题,诸如不充分决定论,观察渗透理论,判决实验不可能,归纳法不切实际,科学发明是选择,直觉是发明之具,关系比实体更根本,科学中充满翻译和诠释等等),我在已发表的诸多论著中零散地有所涉及。我准备有机会就“批判学派的后现代意向”写篇论文,对此进行比较集中、比较深刻的论述。

[参考文献]

[1]李醒民:“世纪之交物理学革命中的两个学派”,《自然辩证法通讯》(北京),第3卷(1981), 第6期,第30-38页。该论文的全部或部分浓缩后来进入拙作[10]和[11]之中。最近偶然发现,在一本多位人士合写的著作中,某某名牌大学某某教授的有关观点和文字与我的论文和文章中的观点和文字惊人的相同或相似,我只好惊叹“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奇迹”出现了!
[2]李醒民:“马赫:维也纳学派的先师和逻辑经验论的始祖”, 《自然辩证法通讯》(北京),第16卷(1994),第5期,第1-10页。或参见文献[3]的有关章节。
[3]有兴趣的读者可参见我在台北三民书局出版的专著:《彭加勒》(1994)、《马赫》(1995)、《迪昂》(1996)、《皮尔逊》(1998),以及李醒民:《理性的沉思——论彭加勒的科学思想与哲学思想》,辽宁教育出版社(沈阳),1992年第1版;李醒民:《理性的光华——哲人科学家奥斯特瓦尔德》,福建教育出版社(福州),1994年 第1版,1996年第2次印刷;业强出版社(台北),1996年第1版;李醒民:《伟大心智的漫游——哲人科学家马赫》,福建教育出版社(福州),1995年第1版。
[4]可参见《皮尔逊》第七章。或者参见李醒民:“科玄论战中的皮尔逊”,《自然辩证法通讯》(北京),第21卷(1999年),第1期,第49-56页;李醒民:“皮尔逊思想在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北京),第15卷(1999年),第3期,第42-47页。
[5]a. rey, la théorie de la physique chez les physieiens contemporains,paris,1907.以下引文均转引自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人民出版社(北京),1998年第2版,第266-269、276-278页。
[6]a. rey, la philosophie moderne, paris, 1908.以下引文均引自列宁:《哲学笔记》,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北京),林利等译校,1990年第1版,第601-604、609-615页。
[7]列宁于1908年2-10月在日内瓦和伦敦撰写该书,1909年5月由莫斯科环节出版社出版。本文引用的是文献[5]的中文版本,以下引文只注页码。
[8]皮埃尔•迪昂(pierre duhen,1861-1916)不是比利时人,而是法国物理学家、科学史家、科学哲学家。他的译名应为“迪昂”,而非“杜恒”,这种误译和混乱不应再继续下去了!马赫也不是德国人,而是奥地利人。
[9]李醒民:“彭加勒与物理学危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博士硕士文库•哲学卷(中)》,浙江教育出版社(杭州),1998年第1版,第1247-1285页。
[10]李醒民:《激动人心的年代——世纪之交物理学革命的历史考察和哲学探讨》,四川人民出版社(成都),1983年第1版,1984年 第2版。该书在短短的数年内至少连印6次,发行量多达10余万册,在青年学生中影响深广。
[11]《自然辩证法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北京),1995年第1版,第338-339、566-568页。
[12]李醒民:“马赫、彭加勒哲学思想异同论”,《走向未来》(成都),第3卷(1988),第3期,第92-97页。
[13]李醒民:“论作为科学家的哲学家”,《求索》(长沙),1990年第5期(总第57期),第51-57页。《世界科学》(上海)以此文为基础,发表记者访谈录“哲人科学家研究问答——李醒民教授访谈录”,1993年第10期,第42-44页。
[14]李醒民:“论批判学派”,《社会科学战线》(长春),1991年第1期(总第53期),第99-107页。
[15]李醒民:《马赫》,第139-159页。或者,李醒民:“马赫:进化认识论和自然主义的先驱”,《自然辩证法通讯》(北京),第17卷(1995),第6期,第1-9页。
[16] 李醒民:“论科学中的语言翻译”,《大自然探索》(成都),第15卷(1996),第2 期,第100-106页。或者李醒民:“論科學中的語言翻譯”,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部主編:《邏輯思想與語言哲學》,學生書局(臺北),1997年第1 版,第145-162頁。
[17]李醒民:“批判学派:进化认识论的先驱”,《哲学研究》(北京),2002年第5期,第52-57页。(该文在作者撰写论文“关于‘批判学派’的由来和研究”时尚未发表)
[18]李醒民:“善于在对立的两极保持必要的张力——种卓有成效的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准则”,《中国社会科学》(北京),1986年第4期(总第40期), 第143-156页。英文摘要the preservation of the essential tension between opposing extrems: a highly efletive principle of the epistemology and methodology of science 刊于第ⅷ届国际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会议论文摘要集,莫斯科, 1987年。
[19] 李醒民:《两极张力论.不应当抱住昨天的理论不放》,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西安),1988年第1版,第14-44页。
[20] 李醒民:“论哲人科学家哲学思想的多元张力特征”,《学术界》(合肥),2002年1期,第171-184页。
[21] 李醒民:《理性的光华——哲人科学家奥斯特瓦尔德》,福建教育出版社(福州),1994年 第1版,第86-132页。

  • 上一篇哲学论文:
  • 下一篇哲学论文:
  •  作者:李醒民 [标签: 来和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关于高校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思考
    关于高校财务管理的现状与建议的探讨
    关于旅游企业财务管理之融资问题的探讨
    关于提升逻辑学概论课程质量的几点对策
    关于体育哲学对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思想涵盖的…
    关于工程技术中混凝土耐久性的探究
    浅淡关于施工过程中的投资控制
    关于“逻辑学”精品课程建设的启示
    关于个性与秩序关系的哲学理念思考
    关于我国基层自治管理新实践探讨
    关于酒店文化建设现状研究
    贺拉斯与孔子关于文艺“形式与内容”问题比…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