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哲学论文 >> 其他哲学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逻辑学论文   中国哲学论文   西方哲学论文   思想哲学论文   科技哲学论文   美学论文   国学论文   其他哲学论文
浅论《禁闭》解读:存在主义及其现实意义
论文关键词:《禁闭》  存在主义  人的独立  现实意义
  论文摘要:萨特的《禁闭》以“地狱即他人”闻名于世,同时人们对其又有刻意或无意的误解。剧中体现了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这是“一种乐观主义,是一种行为学说。”由于时代的限制,存在主义只是一种调和唯物和唯心主义的哲学,无法摆脱其自身的矛盾,我们需要对其进行扬弃,萨特自己也承认,“我骨子里是柏拉图学派的哲学家,先有知识后见物体……我把自己杂乱无章的书本知识和现实情况的偶然性混为一谈。由此产生了我的唯心主义,后来我花了三十年的时间才得以摆脱。”不可否认的是,存在主义仍可以在当今现实中发挥巨大的积极作用——“努力唤起人们的自我意识和作为人的尊严感”。
  萨特的无神论存在主义学说曾一度风靡二战后的西方世界及十年浩劫后的中国,“存在先于本质”、“自由选择”等基本命题曾为迷茫中的人类带来似乎唾手可得的希望,虽然终因无法避免存在主义哲学本身的矛盾而只如流星般划过历史的天空。但不可否认萨特的存在主义学说是高悬于星空的一颗明星,永远在散发着鼓励人们积极行动的光亮。 
  一、 《禁闭》 
  1.《禁闭》的漩涡。在《禁闭》中,加尔森 、伊奈司和埃司泰乐构成了一个奇妙的三角关系:只要伊奈司信任加尔森 ,就救了他;只有加尔森才能救埃司泰乐;而伊奈司的目的是得到埃司泰乐,埃成为伊在地狱中的寄托——三个人在地狱中无休止地追逐。伊奈司的椅子是枣红色的,加尔森的椅子是蓝色的,埃司泰乐的椅子则是墨绿色,从色彩的分配中我们能看见萨特的一些倾向:法国人肯定蓝色和枣红色,而厌恶墨绿色,因为墨绿是法西斯军服的颜色。WWW.11665.Com这或许能说明什么吧。在这部剧中揭示了人性深处的阴暗面,就像伊奈司一样:“我活着就得让别人受痛苦。一把火,一把烧毁人家心灵的火。当我单身独处的时候,我就熄灭了。”人类有窥视他人内心隐秘的好奇心,即使表面上伪装得如何若无其事,内心的触角却总想知道更多,以便对他人有所掌握,这样自己才觉得安全。还揭示了人的异化,人自己无法确认自己的存在,需要通过他物(镜子)、他人的眼睛、他人的评论来肯定自己是存在的,当三人渐渐和人间脱离关系不再被活着的人提起的时候,他们就彻底沦为了不存在的鬼魂。 
  2.关于“地狱即他人”。对于“地狱就是他人”这句话,人们有普遍的误解,即使原来的我也不例外。事实上,萨特并不是对现实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完全绝望,他是想通过“地狱就是他人”给与人们以警示,萨特自己说:“我想说‘地狱即他人’。但是‘地狱即他人 ’一直被曲解。人们以为我想说我们跟他人的关系总是很坏的,关系始终是恶劣的。然而我想说的完全不是这么回事。我的意思是说,如果跟他人的关系起了疙瘩,变坏了,那么他人只能是地狱。为什么?因为人要有自知之明,实际上他人最为重要——世界上有大量的人处在地狱般的境地,因为他们太依附于他人的判断。但是这绝不意味着我们不能跟他人有其他的关系,这只不过表明所有其他人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我想通过荒诞的形式指明自由对我们的重要性,即以行动改变行动的重要性。不管我们处在怎样的地狱圈内,我想我们有砸碎地狱圈的自由。如果有人不那么做,他们就是自愿呆在里面,归根到底,他们自愿人地狱。” 
  3.人的独立。虽然说“地狱就是他人”时刻警醒着我们,但正是这句箴言让我们看到了更多人性的解放与独立的要求。当人们彼此和谐相处时,我们不会感觉到自己与他人有太多的不同,甚至觉得彼此相似度实在很高。但毕竟“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相处愈久,我们总会发现让人失望的相异之处。试想,如果没有人类自身要求独立的意识,一旦发现与他人的关系变质时,我们可能只是单纯地退出或者追逐,而完全没有把“自己”放在眼里——退出,去寻找新的替代品,一直在寻找的路上却来不及停下思考;追逐,使自己异化成为另一个人。但“地狱就是他人”中的“我”停下了,看到与他人的差异并不盲目反对或者追随,如果坚信自己,就会愿意留出更多的空间给我们自己,保持自身的宁静独立,哪怕需要与外界隔绝。事实上没有太多人能够幸运到单纯地迷失自我,我们总是沉浸在只能被我们承认的差异中,总是痛苦的。但我们痛并快乐着,因为我们是自由的。
  二、《禁闭》中的存在主义 
  萨特的存在主义“思想体系”源于克尔恺郭尔、海德格尔、雅斯贝斯关于“存在”的学说和胡塞尔的现象学。其存在主义哲学的基本内容是“存在决定本质”论和“自由选择”论萨特认为存在先于本质并且决定本质,人生则是一系列自南选择的总和。萨特在《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中说:“人首先存在了,世界上先有人,先出现人,而后人才确定自己是人…开始时人只是虚无,后来才成为人,人自己创造了自己因此不存在原始人性……人不仅自己设计自己,而且自己决定自己,只是在存在之后自己设计自己,而且只是为着人这一存在,人才自己决定自己,人是自己的创造物。”萨特首先强调了“处境”,在一开始加尔森就多次强调“我对我自己目前的处境不是一无所知”,“我是要正视目前的处境”,“我要正视自己的处境”,“我倒不是对目前的处境满不在乎,我很能意识到它的严重性。”所有关于“处境的话全部出自加尔森之口。看似了解自己处境的加尔森却从来没有真正了解自己的处境。 
  他生前是一个虐待妻子的丈夫,在紧急关头拒绝上阵的逃兵,死后仍以和平主义作为替自己的怯懦掩饰的鬼魂。“他三十年来‘老以为自己智勇双全’,只怪 自己死得太早 ,来不及表现出英雄的行动。然而他在伊奈司的目光里却永远是个懦夫,因为‘你的一生就是你的为人,除此之外,你什么也不是’。他逃到任何地方去都改变不了伊奈司对他的印象,即使地狱的门开了也无济于事。”地狱中的加尔森已经和人问失去一切联系了,在人间他已经盖棺定论——一个“胆小鬼”。他需要有人相信那个他的观念中的不曾存在的所谓“真正”的自己,他决心改变伊奈司和埃司泰乐对他的看法,他说:“他们有一千张嘴,一遍又一遍说我是怕死鬼。可是~千张嘴算得了什么?只要有一个灵魂,仅仅一个灵魂,竭力来证明我没有逃跑 ,我不可能逃跑,来肯定我的勇气,我的清白 ,那我 ……我确信能够得救!只要你相信我,我就会觉得你比我自己还要亲呢。”。这时我们看见了加尔森脆弱渺小的灵魂,连他自己也不相信自己。要证明就需要“拿出证据来。证明你过去并非梦想。只有行动才能断定人的愿望”,要知道“你的一生就是你的为人,除此之外,你什么也不是。”学者艾珉说:“他人即地狱”,“这一论点具有双重含义:
  一是任何人无法逃脱他人的审判,因而务必以对己负责的态度作认真的选择;二是不能因惧怕他人的审判而放弃自由,违心地按世俗偏见决定自己的行动。” 
  已经太晚了,向两个不存在的鬼魂证明有什么用呢?为什么不在活着的时候及时做真实的自己呢?我们完全可以去选择,地狱可以被砸碎,不要迟疑。 
  三、存在主义哲学的现实意义 
  当只从书本中寻找意义的时候,我们以为自己再透彻地理解了作品的深刻含义都不为过。但是当我们真正在现实中面对和书中主人公同样的处境之时,我们才能感觉到原来自己只是一个如纸片般薄而疲软无力的角色。 

  1.《禁闭》中的加尔森本可以在活着时选择成为一个冲锋陷阵的英雄,事实上他也是这么想的,只不过这个意念中的小人儿只存在于加尔森自己的意愿中,除了上帝没有第三个人知道原来真实的加尔森竟然是一个“英雄”!甚至包括聆听了加尔森“坦率”自白的伊奈司和埃司泰乐,因为到最后她们和活着的人一样相信加尔森是个胆小鬼——由加尔森的行动证明。虽然她们是如此的“软弱无力呀,不过是一口气儿不过是一道看着你的目光,一种想着你的惨淡的思想”,但是“思想是用手抓不到的”,看似飘渺实则具有顽固的惰性要战胜强大的思想就只有把思想说服;否则只有被思想牢牢地抓在掌心里,成为思想的奴隶,在固有的消极的想法中沉沦,成为死后地狱中的加尔森。请问怎样说服思想呢?加尔森的“坦率”永远都是最晚的。我们要行动!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就是行动的第一步,然后是具体的选择实现真实意愿中的自己。我们不要延宕的哈姆莱特,我们要行动的哈姆莱特。人的本质不是 自己一厢情愿的想法,不是自认为“我本来可以做个英雄”,而是我要用行动证明我就是个英雄 ! 
  在《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中,萨特以他的一个学生为例:“他的父亲跟母亲闹翻了,而且父亲是个亲德分子,他大哥在 1940年德国人大举进攻时被打死了,这个小伙子带着朴素而崇高的感情想为大哥复仇。他的母亲与他相依为命 ,对他父亲的半明半暗的背叛感到痛心,对大儿子的去世感到伤心,她只能从小儿子身上得到安慰。这时,这个青年面临选择:扔下母亲,去英国加入自由法国武装力量呢,还是待在母亲身旁,帮助她活下去。他非常明白,她是母亲的命根子他若不在,或死了,必然使母亲陷入绝望的境地。他也知道,具体而言,他为母亲每做一点什么都是有效果的,从这层意思上讲,他在帮助她活下去。相反,他若出发去参加战斗,其结果倒是难易逆料的:很可能消失在沙漠里,或一事无成。”学生向萨特请教,但谁都知道这只是无果之果 ,因为没有人能够先验地得出结论,只有自己去选择,勇敢地去承担。
  正如弗罗斯特在《一条未走的路》中所说:“而我——我走上一条更少人迹的路,于是带来完全不同的~番景象。” 这是无奈的,同时也是无悔的,并非丝毫不后悔,只是我们没有后悔的权利和资格,时问不可能重来一次。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趟单程旅行,一去不复返,意义也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的生命既然是唯一的一次,那么对于我们也可以说是最好的一次,每个人都可以说他们的生命是最好的一次抑或最坏的一次。只是这里没有上帝,没有任何评价标准,因为个体无法被其他任何相同或相似的经历取代,我就是我,因此我们自己的评价无法说服他人,只对于我们而言有些微安慰的意义。 
  2.“上帝死了”后怎样?如果说末 日审判太遥远,如果说末 日审判后我们仍不知道世界将何去何从 ,如果说上帝死了,人类被抛弃在荒原中……世界面临信仰的危机。就像神话是人类不可回复的童年一样,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思想触角的深入,我们很容易怀疑起这个世界来,到底会如何发展,究竟有没有先验的理论给我们希望。正因为时间是一去不复返的,每一次的旅行都既是第一次同时也是最后一次,所以人类的道路还是要 自己去走。摸着石头过河是我们无法摆脱的命运,人类唯一拥有的资格是走过后回望。存在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不要停留不要怀疑不要迟疑,只需勇敢地行动,只有行动才是可靠的。 
  要行动!行动!就像《皮格马利翁》里说的:“show me!”
  综上,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曾经灿烂也经历低谷,不可否认的是,这是一种乐观的学说 ,能在我们现实的唯物主义天空下积极地发挥作用,“人的命运取决于人 自身”,“存在主义以人的行动来确定人的特性”,“存在主义告诉人们希望只存在于他的行动之中,只有行动才能使人生活得有意义”!我们明了我们的处境,对萨特学说批判地继承才能让这一学说焕发新生,我们不退缩 ,我们勇于行动!
  参考文献: 
  [1]让一保尔·萨特。艾珉选.萨特读本:第 1版[h].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1-651. 
  [2]沈志明,艾珉.萨特文集:第 6卷(第 1版)[h].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540-541. 
  [3]吴岳添.萨特传:第 l版[h].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3:93. 
  [4]一条未走的路:第1版[h].方平,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 988:16
  [5]张秀章,解灵芝.萨特哲思录:第 1版[h].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 
  [6]钱秀中.波伏娃画传:第 1版[h].北京:东方出版社,2005. 
  [7]朱维之,赵澧.外国文学简编:欧美部分(第5版)[h].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 上一篇哲学论文:
  • 下一篇哲学论文:
  •  作者:王筱莹 [标签: 禁闭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论《文心雕龙·练字》之“拣择”四原则
    浅论工厂供电中的节能策略
    浅论孔子政治哲学思想中的人文主义
    从招标人视角论《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应用…
    也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的科学历史…
    浅论绘画中的形而上学性
    浅论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
    论《苍蝇》中曼斯菲尔德的人生哲学
    浅论中国传统美学的独特品格及其当代价值
    浅论“美学生活化,生活美学化”
    浅论中国哲学与生命艺术观
    葛兰西的意识形态观——论《实践哲学》对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