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哲学论文 >> 其他哲学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逻辑学论文   中国哲学论文   西方哲学论文   思想哲学论文   科技哲学论文   美学论文   国学论文   其他哲学论文
简论伊格尔顿的“坚持”现代性思想
 摘要:透过后现代主义的喧嚣,伊格尔顿洞察到它“早熟”的缺陷,此缺陷促使它拒绝宏大叙事而提倡微观叙事,使后现代艺术堕落为商品的奴仆,并培养了大量浮躁的人,即后现代主义所宣称的“现代性终结”仅是它一相情愿,而非现实的客观写照。他认为坚持现代性的必要性在于:许多重大政治问题召唤着宏大叙事,人们怀念着现代主义的原创性态度,人们需要理论思考来分析社会问题。为此,伊格尔顿强调:把宏大叙事和微观叙事有机结合起来,要在继承现代主义原创性态度的基础上合理地使用后现代主义的一些创作方法,要使批判激情扣理论思维辩证统一。
  关键词:现代性终结;早熟;后现代主义;幻想;坚持
     论文 联盟
  伊格尔顿认为现代性虽然有诸多缺陷,但不至于导致自身终结,不过,他并没有像哈贝马斯和韦尔默一样从正面直接地为现代性的存在而辩护,而是从后现代主义这个现代性的颠覆者人手,通过揭示出后现代主义早熟的缺陷,告诉人们:后现代主义难堪重任,现代性仍是主要的叙事方式。在伊格尔顿看来,早熟的后现代主义具有简单化、商业化和肤浅性等特征,它常常避而不谈现实重要问题而刻意求新求异,结果它华而不实,实质上,现实中仍有诸多重大问题召唤着宏大叙事,而非微观叙事已独霸天下。因此他嘲讽道:“现代性的终结”仅是早熟的后现代主义的一个幻想或幻象(illusion)而已,而非现实的真实写照,当然,现实中也涌现出诸多细致问题,所以当代应该是宏大叙事和微观叙事、现代性和后现代主义携手合作的时代。他的这种反证与哈贝马斯、韦尔默的正面论证相得益彰,一起维护了现代性的名声,充分地给予了人们坚持现代性的信心和希望,使他们更深刻地了解自身和社会。wwW.11665.cOm
  
  一、早熟的后现代主义
  
  关于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性,伊格尔顿指出后现代主义通常指一种当代文化形式,后现代性则暗指一个特殊历史时期,而在《后现代主义的幻象》一书中,他并未区别使用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性,而是用后现代主义来涵盖两者。因为他认为两者密切相关,并且有相似的旨趣——提倡多元、偶然、无深度等,都对现代性(包括现代主义)充满敌意,或者都是借助批判乃至颠覆现代性而成名的。综观《后现代主义的幻象》一书以及伊格尔顿其他的作品,可以看出,伊格尔顿认为后现代主义所主张的现代性终结不切实际,仅是后现代主义的一种臆想、一种幻想,是后现代主义“早熟”这个缺陷所致。那么他的依据是什么呢?他认为关于多样性、自由的未来,马克思的目标是要从交换价值的形而上学牢笼中释放出使用价值来,即立足于物质基础上来逐步实现这种理想,而后现代主义的早熟在于把未来提前到现在,主观地使历史戛然而止。伊格尔顿说:“对于比较脆弱的后现代主义潮流来说,这一历史现在就可以取得,在文化、话语、性或者商业区中,在当代主体的流动性或者社会生活的多样性中。这一虚假的乌托邦主义把未来构想到了现在,这样也就把未来卖空,把现在关押在自身之中。”他认为虽然后现代主义抱有实现美好未来的初衷,但由于它主观地提前实现这样的理想,而无视现实的困难和阻碍,因此早熟、心急的它导致了它出现了一些缺点。
  其一,从哲学立场上讲,它拒绝一切宏大叙事,极力提倡微观叙事,结果出现了简单化和均质化缺点。伊格尔顿说:“从哲学上说,后现代思想的典型特征是小心避开绝对价值、坚实的认识论基础、总体政治眼光、关于历史的宏大理论和‘封闭的’概念体系。它是怀疑论的,开放的,相对主义的和多元论的,赞美分裂而不是协调,破碎而不是整体,异质而不是单一。它把自我看作是多面的,流动的,临时的和没有任何实质性整一的。后现代主义的倡导者把这一切看作是对于大一统的政治信条和专制权力的激进批判。”公允地讲,后现代主义产生的现实原因之一就是现代性自身出现了诸多问题,例如现代性的许多宏大叙事理论或承诺曾给人们以希望和信心,但由于现代性固有的一些缺陷(如地域性思想)阻碍了这些理论的实施,结果现代性堕落为一个难有令人满意的现实行为而只会讲“牛皮大话的父亲”(伊格尔顿语)。这种结果催使后现代主义产生了弑父的冲动,它希望通过颠覆现代性的一切来确认自身,它认为应该摒弃现代性所有的宏大叙事转而提倡微观叙事,这样才能为人们带来真正的幸福和快乐。对此,伊格尔顿指出,后现代主义批判现代性和改善社会现实的初衷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它的哲学思想基础出现了偏颇——由批评现代性到憎恨乃至仇视现代性,结果它的这种不成熟、非辩证态度致使它以均质化和简单化看待现代性问题。他举例说,后现代主义揭示出了宏大历史叙事造成历史悲剧这一特点,它本应该比较辩证地、具体地批判某个历史概念的不足和缺陷,并提出替代性方案和合理的解决方法,即它应该给某个概念穿上一个“紧身衣”,以降低它的危害。结果,伊格尔顿讥讽道:幼稚的后现代主义给所有概念都套上了紧身衣,主观地抹平了所有概念之间的差异,而理由仅是它们是统治性的、压抑性的。实质上,这种无视事物差异的均质化何尝又不是一种同一性呢?这种把复杂问题盲目地简单化难道不是一种强制性的吗?而这些不正是后现代主义揭竿而起、昭告世人时的誓师宣言吗?为此,伊格尔顿感慨道:后现代主义致使一个假定均质化的西方历史被粗暴地均质化了,按此立场发展下去,它的一个前途可能是具有极权主义的法西斯主义。

 其二,文化风格上,后现代主义被商品所俘获,其作品变得轻松和乏味。毋庸置疑,艺术本应该批判和拒绝商业化,如现代主义通过抵制商品的侵蚀而坚守住了艺术阵地,从而创造出有深度、有思想的作品。而后现代主义则主动投入到商品的怀抱,成为了一个畅销的商品,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仍是后现代主义“早熟”所导致的必然结果。伊格尔顿指出,先锋派曾梦想未来的一天艺术和社会完美结合,而后现代主义把这个梦想直接移植到现实之中,通过消解艺术的批判性和否定f生而使艺术屈从于商业社会。此时,从表面看,艺术和社会和谐相处,难以看到现代主义所说的异化的危害性,实质上,如伊格尔顿所悲叹的:这是因为异化已经获得全面胜利,“后现代主义由于一举取消了所有的异化,所以它是社会主义乌托邦的可怕的滑稽模仿。把异化放在第二位考虑,我们自身的异化也在异化着我们,这使得我们注意到,乌托邦并不是某种遥远的目标,让人吃惊的是,它恰恰是现实本身,一种十足的实在性。因此,尽管这种现象伤痕累累却一点也不感到匮乏。物化,一旦将其势力扩及整个社会现实,也就抹煞了那个我们借以认识物化为何物并因之成功地废除它,使一切恢复常态的判断标准。”被商品俘获的后现代主义为了赢得利润,想尽一切方法来迎合读者之所好,选材上,它尽力选择肤浅的、粗俗的、时尚的题材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创作方法上,它多采用效仿和拼凑制造一些文化垃圾来博得人们的笑 声;作品流通上,它采用多种宣传方式制造喧闹来促进作品的销路。被商品俘获的后现代主义不再是社会的对立面、批判者,它已经成为社会的赞美者、维护者,为此伊格尔顿批判道:它常常避而不谈严肃的、重大的“政治”问题,而选取一些轻松的、无聊的话题,夸夸其谈。这样的后现代主义作品看似为人们着想,其实它逃避了现实,甚至遮蔽了真相,结果欺骗和蒙蔽了人们。
  其三,现实影响上,后现代主义虽然激发了人们的创新激情,但“培育”了他们的浮躁性格。在对现代性实施全面的、彻底的攻击和颠覆过程中,后现代主义创造出许多新颖的术语和理论,它们既给予了人们批判的快感,又激发了人们的创新热情,由此社会兴起了一股创新、求异的潮流。的确,这些新奇的东西带给了人们意识上的震惊,激发了人们思考,如福柯的知识考古学、德里达的延异以及德勒兹的千高原等。但是一味地求新、求异致使后现代主义的一些术语和理论只有华丽外表而无坚实内核,只能让人眼前一亮却无法使人流连忘返,更让伊格尔顿悲哀的是:在盲目地竞相求新中,人们养成了一种浮躁性格,即只乐意关注或者只会关注一些表象的、肤浅的事情,而不愿意费心质疑和反思此类事情的本质。他说:“在更加疯狂的学术界内,一种对法国哲学的兴趣已经让位于一种对法国式深吻(french kissing)的迷恋。……人们私下议论:来自中产阶级家庭的学生们蜷缩在图书馆的角落里,勤奋不怠,然而他们感兴趣的却是带给感官刺激的内容,如吸血鬼故事,别眼睛,电子人以及黄色影视。一切都变得简单易懂。研究近期的文学或研究肚脐穿刺的含义,目的是彻底贯彻那句古老的格言:寓教于乐。……在过去,摇滚音乐被视为会使你的学习分心,而现在它却堂而皇之地成为你研究的对象了。学术问题已不再高居象牙之塔,而是走进传媒和购物场所的世界了。”为此,伊格尔顿形象地说:猎奇的后现代主义犹如新生的婴儿对所有的东西充满了好奇但不求其本质如何,而更让他担心的是这种浮躁心态已经侵蚀了年轻人的心灵,他们逐渐患上以新为乐、以奇为时尚的不正常的嗜新症。这样的年轻人只有创新之心而无创新之力,只有批判他人之激情而自己无建构之能力,只有否定和颠覆之鲁莽而无细致反思之耐心,因此伊格尔顿担忧道:这样的青年如何能够担负起建构历史的重任!
  
  二、坚持现代性之必要性
  
  在批判了后现代主义“早熟”缺陷之后,伊格尔顿相应地指出了坚持现代性的必要性。其一,现实中仍有诸多不容回避的重大政治问题,宏大叙事仍旧是历史的主角。伊格尔顿揭示道:早熟的后现代主义为了俘虏更多的拥趸者,采取掩耳盗铃的方法来说此世界已经没有了重大政治问题,只有众多的细致问题,因此宏大叙事应该被微观叙事取代,现代性应该由后现代主义替代。其实,从形成的那一刻起,人类就开始了系统地相互算计、伤害和奴役等,如许多思想家所言:人类的文明史同时也是一部野蛮史,今天这种情况非但没有改善,相反有过之而无不及,像伊格尔顿慨叹道:毫无疑问,20世纪是人类历史上最血腥的记录。如果说以往的危害和灾难更多地发生在某个地域之内的话,那么今天则更多地具有了全球化的症候,如全球性贫穷问题。伊格尔顿指出:“眼下的问题是,富人是全球性的,而穷人则只有地方性——这恰恰是因为贫困是一个全球性事实,所以富人的到来只是为了欣赏地方性的好处。不难想象未来的富裕社会将会利用瞭望塔、探照灯和机枪来保护,而那些穷人则将在他们视线以外的荒野去觅食为生。”在他看来,虽然经济实现了全球化,但它是以更多人贫穷为代价的,如果说全球化之前的贫困,人们还能找到具体的罪魁祸首(地主或资本家)的话,那么今天的元凶该是何人,人们应该去反抗谁?这种状况正在广泛化、严重化。而后现代主义非但不去揭露商品的危害性,相反甘愿堕落为商品的奴仆;它不仅漠视宏大叙事的重要性,而且力图以微观叙事来取代宏大叙事,企图告诉人们世界已经安定繁荣,只有一些琐碎小事需要处理;它的这种行为不仅麻痹了自己,更欺骗了人们:重大政治问题已被全部解决,只剩下像身体、语言和性等一些生理学、符号学方面的问题了。为此,伊格尔顿评价道:微观叙事虽凸显出诸多边缘文化的重要性,但它无法替代宏大叙事应有的地位,宏大叙事仍旧是人们分析、解决问题的主要方式;“现代性终结”这种论调虽揭示出现代性的诸多弊端,但现代性仍旧有坚持的必要性,因为有许多动因推动着它发展和改善。
  其二,文化风格方面,创作者应该继承现代主义的财富,创作出有意义、有深度的作品。由于现实生活中仍旧有众多的重大政治问题等待人们去解决,所以人们应该从后现代主义的天下太平这样的幼稚想法中清醒过来,重新规划思路和设计方案来逐步实现“未竟的现代性事业”。而关于如何正确地看待社会,如何合理发挥艺术应有的作用,伊格尔顿认为现代主义的许多财富是值得学习和继承的,“但正是现代主义仍旧为意义而斗争的事实是使它变得如此有趣的原因。因为这个斗争继续把它引向了创意的古典风格(这既是不能接受的,又是无法逃避的),引向了意义的传统母体(它已日益变得空虚,但不管怎样却继续在发挥着它不可抑制的强大力量)。”为此,他比较道:现代主义从传统中继承了许多宝贵的思想资源,如法律、伦理、阶级斗争、俄狄浦斯情结等,虽然这些“幻影”(伊格尔顿语)会妨碍人们辨识事物的真容,但是它们为现代主义作品赋予了深度和意义;相反,后现代主义要么幼稚地认为真理已死,人们应该听天由命,要么偏执地相信“非理性”至上,人们可以肆意妄为,这样的行为方式或者将人们引向无意义的困境之中,或者把人们推及到疯狂的轨道上,总之,这些都不利于人们正常成长,不利于现代性健康发展。除此之外,伊格尔顿强调要学习现代主义的批判精神,包括对社会、商品、消费等的批判,这种批判精神既确保了艺术的自律性,使艺术拥有自己的阵地和空间,又增进了人们对自身和社会的认识,真正地促进自身和社会的发展,而批判也是审美现代性的内核之一。另外,他指出,现代主义对真、善、美以及幸福等的探究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这些话题是人类的永恒话题,是人类确立自身伦理道德和建构社会关系必不可少的准则,而人们之所以向往社会主义,就是因为它能够集多种优点于一身,能够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要,使人们健康成长,使社会和谐发展。

 其三,在现实问题上,人们应该增加理论思考,而不能被美丽表象所迷惑。伊格尔顿指出,这个世界尽管有个结实的、精心装饰的外表,却是一壶新酿,即世界是变动不居的,尤其在十年或几十年之中,它会产生巨变乃至质变。这要求人们不要以旧眼光看待今天的新现象,否则就会错误连连、误人误己;也不可被表象所迷惑,而忘记追问其本质,否则只会养成浮躁、幼稚等不健康心态,得出肤浅和错误的结论;人们应该主动地、乐观地接受新现象,并对其进行深刻的考察和分析,能够从理论上概括出它的特征,使人们了解它的本 质。为此,伊格尔顿强调“理论”在今天的重要性:理论可以帮助人们对现象进行一种合理的、系统性的反思,避免使人陷入新现象的迷人外貌之中,从而既保证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又开拓了他们的眼界。那么,该如何看待今天的世界呢?伊格尔顿认为,虽然第三世界国家通过民族解放运动获得独立,但并不意味着它们已经成为了一个自治的独立体,实质上它们仍然深受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控制和制约,即此时的矛盾不是后现代主义所强调的种族的、文化的冲突,而仍旧是阶级的、经济的斗争。他说:“在社会主义者看来,反殖民斗争也是阶级斗争:它代表了对国际资本霸权的反抗,而国际资本霸权对这种持续的军事挑战所做出的反应并非迟缓。这是一场西方资本与全世界血汗劳工之间的战斗。……许多后现代理论把焦点从阶级,民族转移到种族上。除了别的以外,这意味后殖民文化中具有特色的问题往往被吸收进了西方‘政治认同’这个极为不同的问题之中。既然种族性在很大程度上是个文化问题,那么,这种视角之转换也同样是由政治向文化的转化。”的确,今天全球的现代性是不均衡的——贫富差距悬殊并且充满着强制和压迫,主角仍旧是西方发达国家,它们仍然想尽一切办法来阻止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和进步,这也是詹姆逊在阐述如何正确理解全球化时,强调经济重要性的原因之所在。伊格尔顿认为早熟的后现代主义之所以常常得出肤浅、错误的结论,就在于它痴迷于现象的外表而漠视其本质,这使得它擅长于创新、造势而缺乏深思熟虑,它往往把问题归结为文化和种族层面上而遗忘追问其政治特征。为此他归纳道:传统理论虽然有些冗长啰嗦,但非常具有原创性,而后现代主义虽然果敢直率,但苍白无力。
  
  三、现代性与后现代主义有机统一
  
  从上面分析得出,现代性存有缺陷是事实,而坚持现代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是事实;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性的批判是必要的,也揭示出了现代性的诸多缺点,但我们应该警惕它的早熟带给人们的误导。所以在当前情况下,伊格尔顿认为应该把现代性与后现代主义有机统一起来,汲取各自的长处,从而更合理地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并赋予人们生活的信心。
  其一,宏大叙事和微观叙事有机结合。由于社会中仍旧有许多重大政治问题悬而未决,并且还会源源不断地涌现出这类问题,因此宏大叙事仍然是人们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主要方法。当然,社会中不断浮现的细致问题为后现代主义的微观叙事提供了“用武之地”,这有助于我们更合理地安排日常生活,促进自身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由于人是社会中的一员,他应该是内在和外在的有机统一,即他与宏大叙事和微观叙事都息息相关,实质上,如伊格尔顿所言,微观叙事并非后现代主义的首创,也非今天才引起人们的关注,因为马克思主义在竭力地解决重大问题的同时,也强调了日常生活的重要性。伊格尔顿指出,俄国革命成功后,布尔什维克就优先考虑解决妇女平等的问题,而且在马尔库塞等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的思想中“快乐”“欲望”扮演着关键角色,其中梅洛·庞蒂的《知觉现象学》是关于身体方面写得最好的书之一。也正因为同时关注宏大叙事和微观叙事,所以新的文化理论都或多或少地与马克思主义具有联姻关系,一定程度上都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地平线”(伊格尔顿语)来校正自身,并试图超越这个地平线。伊格尔顿说:“萨特曾非常著名地提出,马克思主义代表20世纪的终极地平线,可以不予理睬却不可超越。像福柯、克里斯蒂娃这样的思想家现在正忙于超越它——但是他们试图超越的也正是这条地平线而不是别的。……在这种广泛的论争上,即便只是在否定意义上,马克思主义仍然保持了它的中心地位。”在伊格尔顿看来,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比较辩证地、深刻地看待问题,就在于它能够把宏大叙事和微观叙事有机结合起来,所以他也要求:今天所涌现的新的文化理论也应该是宏大叙事和微观叙事的有机结合体,它们在发挥分析日常生活的优势的同时,还要增加对重大问题的关注和分析研究。
  其二,在继承现代主义的原创性欲求的基础上,创作者要合理地使用后现代主义的戏仿和拼凑等方法。伊格尔顿和詹姆逊等一些理论家都批评了后现代主义的戏仿和拼凑等创作方法,他们认为这些方法是导致后现代主义作品受人指责的罪魁祸首。的确,借助戏仿和拼凑,后现代主义作品虽然实现了它的初衷——降低作品的难度、削减作品的深度、走进大众,但是它也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例如它被商品俘获,失去了艺术作品应有的品质,更令它悲伤的是,它在极力讨好读者的同时,反过来却被满足的读者骂是“软骨头”“文化垃圾”等。在目睹了后现代主义的诸多缺点之后,伊格尔顿表达了对现代主义的深切怀念,他认为现代主义在抵制商品的侵蚀和揭示社会真相方面值得表扬,在坚韧地尝试原创性方面值得肯定,一定程度上也正因为其原创性使得许多现代主义作品成为世界性作品,成为异域的创作者竞相模仿的对象。另外,他也无奈地承认:现代主义充满着矛盾,例如它本希望通过自身的变形来拒绝商品的物化和社会的异化,结果它仍难以逃脱被商品俘获、被社会接纳的命运,甚至有些作品被统治者标榜为资本主义精英艺术的象征,这是现代主义最不希望看到和最难接受的。出现这种窘况,一是因为此类作品有其独特的魅力,它被社会接受只是早晚的问题;二是因为商品的侵蚀能力强,难有坚固的东西可以抵挡住它的攻击;三,从作家角度来讲,他虽然想尽可能地拒绝社会,但其创作目的终究是希望得到更多人的认可而非永恒的拒绝,等等。当前,伊格尔顿指出:创作者首先应该树立正确的创作理念,应该继承现代主义的原创态度—本着“无目的的合目的性”(康德语)来立意和创作,即要遵循艺术自身的准则而非市场的标准来创作。客观地说,戏仿和拼凑并非一无是处,它们虽然无法担当起创作原创性、经典性作品的重任,但是它们可以作为辅助的创作方法来促进作品变得生动、有趣。本着原创目的并适当使用戏仿和拼凑,这样的作品既能带给人们深刻的意义,也比较容易让读者接受,当然,这个“度”需要创作者好好把握,否则就会返回现代主义的难度而令读者退避三舍,或者降低到后现代主义的文化垃圾之列而为读者所不屑。

 其三,批判激情与理论思维辩证统一,知识与德性相辅相成。与后现代主义的幼稚、浮躁不同,伊格尔顿认为现代性更像一个成熟的中年人——稳重、严肃,它常常深入问题之中细致地剖析、耐心地探究,同时又能抽身于问题之外来俯瞰问题,正是这种同时保持界内和界外的双重身份,许多理论家带给了人们最富有创造性的见解。这说明,在辩证地看待问题上,批判激情和理论思维两者缺一不可,批判的任务是如何发现问题,它可以激发人们关切社会的热情,使他们不至于因沉迷旧事而落伍,或者因过分自恋而自闭,而理论的责任是怎样解决问题,它能够提升人们的反思能力,包括对社会的反思和对自身的自我反思。而这正是审美现代性的批判和反思这两个内涵的辩证关系的体现,即 批判的目的在于促进反思,反思的主旨是为了继续批判和否定,这也是阿多诺的否定辩证法的要旨之所在——否定的目的不是为了肯定和赞同,而是为了能够持续地否定。因此如何合理地、充分地发挥主体的批判激情与他的理论思维是正确认识社会的关键所在,这也涉及到如何正确处理知识和道德的关系。伊格尔顿认为后现代主义之所以心浮气躁,深层原因在于它过分注重知识而忽视道德的基础,这样的心态驱使着后现代主义狂热地收集着肤浅的知识,而懒于追问其内在的价值立场,它虽然竭尽全力想探寻出事实的真相,结果却是事倍功半、收获甚微。他说:“追求客观性是一件费力、累人的事情,最后只有德性能够获得它。只有那些耐性好、诚实、勇敢和持之以恒的人们才能钻透那些厚厚的,阻挡我们去了解真实境遇的自我欺骗的意识断层。……知识需要纪律、明智、小心翼翼、自我批评和辨别等等,所以一个不具备德性这类品质的人是不可能写出‘棉籽象鼻虫生长史’,或者是提出什么惊人的科学发现的。”意味着:知识与道德(包括公正无私、爱、真理等因素)是相辅相成的,知识叩开了问题之门,道德确定了问题之本,只有知识而缺乏道德的人无明确的生活目的,往往会见风使舵,而仅求道德却无渊博知识的人往往名不符实。因此赛义德强调知识分子应具有三方面的基本价值: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严格的历史和学术观以及使文明成为可能的政治道德的深刻基础,如果缺乏任何一方面,他们都会退化为职员,或者有特殊兴趣和职业企图的专业人员。
  总之,在当前如何处理现代性与后现代的关系、如何表达对于现代性的信任等方面,伊格尔顿表现出其沉稳和独到的一面,“沉稳”在于他没有随波逐流去盲目崇拜后现代,而是透过其喧闹的表象洞察到其本质——早熟的特征,并批判了它因早熟所导致的肤浅和浮躁等缺陷以及妄言现代性终结这样武断之语;“独到”在于他没有仿效哈贝马斯和韦尔默等人从交往理性出发,正面地阐述坚持现代性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相反,他通过击倒后现代这个现代性的对手来达到一石两鸟的效果——批判后现代与坚持现代性。客观地讲,伊格尔顿与哈贝马斯、韦尔默等人共同构筑了一座捍卫现代性之信誉的城墙,使人不会迷失于如后现代这种新现象之中,使人可以踏实地实践着自己的长期规划,也有助于全球建构多元的现代性,因为现代性只有具备了长期规划的必要性,只有拥有了建构多样性的可能性,所谓的坚持现代性才显得可信、可行,也才能使其更靠近那个美丽前景——交往和对话的现代性。
  • 上一篇哲学论文:
  • 下一篇哲学论文:
  •  作者:李进书 [标签: 现代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简论西方科学哲学的流派和基本观点
    简论哲学与宗教的关系
    论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
    “生生之德”与北宋理学美学的核心问题简论…
    简论审美教育与素质教育
    简论任鸿隽的科学观
    简论皮尔逊的科学哲学
    简论爱因斯坦的社会哲学
    简论迪昂的科学哲学思想
    简论表象
    庄子、孟子和郭店儒简论“性”
    简论凯德洛夫的科学革命观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