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哲学论文 >> 其他哲学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逻辑学论文   中国哲学论文   西方哲学论文   思想哲学论文   科技哲学论文   美学论文   国学论文   其他哲学论文
伦理秩序的形成机制
论文关键词:伦理秩序 道德规范 伦理关系 道德行为 道德调整 道德整合
  论文摘要:伦理秩序的形成要经历一个从道德规范到道德整合的复杂机制和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道德规范作为伦理秋序的设计图式,是伦理秋序形成的起始环节;伦理关系和道德行为分别是伦理秩序的组织细胞和伦理秩序图式的运演展开;道德调整作为社会关系调整的基本手段,是伦理秩序形成的内在要求;道德整合则是伦理秩序形成的最终环节,意味着伦理秩序的整体实现。
    伦理秩序是社会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社会秩序的伦理方面,“广义的伦理秩序是人们自由行为的现实”;“狭义的伦理秩序是人们自由行为的目的”“了”。前者是一种现实的秩序,后者是一种应然的秩序,也是本文所要讨论的范畴。笔者认为,作为一种应然的秩序,伦理秩序是通过道德规范对伦理关系的调整而实现的伦理关系的有序化和主体道德行为的规则化状态,道德规范、伦理关系、道德行为以及道德调整是伦理秩序的基本要素。
    从形成过程看,伦理秩序的形成要经历一个包括道德规范、伦理关系、道德行为以及道德调整等在内的复杂机制和过程,这是伦理秩序形成的四个基本环节。它表明通过道德规范对伦理关系和道德行为进行有效调整,可以保证具体伦理关系和道德行为的有序化与规则化。但是,具体伦理关系和道德行为的有序化与规则化并不意味着社会伦理关系的整体和谐,并不意味着伦理秩序的整体实现。为此,还必须进行道德整合。这是伦理秩序形成的最终环节,它意味着伦理秩序的整体实现。Www.11665.cOm
    一、道德规范:伦理秩序的设计图式
    道德规范是伦理秩序的一个基本要素,它为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及人们的道德行为提供了一套标准和尺度。可见,道德规范体系的存在是伦理秩序得以形成的一个基本前提。道德规范对伦理秩序的前提性作用主要表现为它是伦理秩序的设计图式,即为伦理秩序“拟定”了一个基本框架或图景模式。可以说,没有道德规范体系,伦理秩序就无章可循。特别是道德规范的应然性,即它所表达的对人们的理想道德要求和道德的理想状态,对人类未来道德生活和理想伦理关系的憧憬,就是对伦理秩序的一种图式预设。这就是说,道德规范预制了伦理秩序的图景或模式:通过道德规范,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知伦理秩序的应有状态。如果伦理秩序形成的其他环节也运行顺利,道德规范所设定的伦理秩序图式就会得以实现。
    具体地说,道德规范与伦理秩序之间的关系,从动态的角度看,伦理秩序是道德规范所要努力追求的目的,只要一定的道德规范还在起作用,伦理秩序就是道德规范运行的目标。从静态的角度看,道德规范作为伦理秩序的设计图式,伦理秩序是道德规范作用的必然结果。这就是说,在一般情况下,道德规范与伦理秩序应该是互相对应的关系,道德规范本身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伦理秩序的好坏:在其他环节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如果道德规范适时、合理,一般也会形成良性的伦理秩序;如果道德规范本身不合理,就不可能形成良性的伦理秩序。如果伦理秩序与道德规范之间的差距太大,则意味着道德规范的明显失灵。在这种情况下,首先要对道德规范本身的合理性进行论证,如果道德规范本身不合理,则必须首先对道德规范本身进行重建;如果道德规范是具有合理性的,则必须对伦理秩序形成的其他环节进行检验,发现并解决问题,从而促成道德规范所设计的伦理秩序图式得以实现。可见,形成良哇伦理秩序的关键一步,就是要为伦理秩序设计一幅好的图式,即建立合理的道德规范体系。
    显然,道德规范作为伦理秩序的设计图式,是以道德调整第一环节的“身份”发挥作用的:道德规范不仅是道德调整的一个环节,而且是道德调整的首要环节,道德调整的其他各个环节的都是以道德规范为基础和根据展开的。正是道德规范的作用使人们追求的伦理秩序有了一个基本框架或图景模式。
    二、伦理关系:伦理秩序的组织细胞
    “所谓伦理关系,就是在一定自然因素与社会因素的基础上,人与人之间由客观关系和主体意识构成、贯穿应然价值规定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社会关系。”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伦理关系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或整体。从系统或整体的角度看,伦理关系是一个纵横交错的网状结构体系,每种具体的伦理关系都可以看作是伦理关系这一复杂结构体系中的一个纽结。每一个纽结都处在一定的位置,各得其所,和谐有序,从宏观上看就是社会的伦理秩序。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伦理秩序所“标识的首先是伦理关系的客观性关系结构,这种客观性关系结构具有客观交往法则系统,即伦理关系的内在秩序。这种内在秩序通过人的行为活动表现于外,成为现象性的交往秩序即伦理关系的外在秩序。

    事实上,在伦理秩序的形成过程中,道德规范作为伦理秩序的设计图式,是通过作用于伦理关系而得以实现的。不言而喻,伦理关系既是道德调整的对象,也是道德调整的目标。作为道德调整的对象,伦理关系是道德调整过程得以展开的直接对象;作为道德调整的目标,伦理关系是具体道德调整过程的结束。从这个意义上说,伦理关系是伦理秩序有形的、具体化的表现形式,亦如黑格尔所说,“伦理关系本质上是现实合理性的秩序中的关系”,或者说,作为道德调整直接结果的伦理关系是构成伦理秩序的现实内容或组织细胞。从另一角度看,“伦理关系本身是一结构体系,每一具体伦理关系均是这一结构体系中的纽结,各个纽结错落有致、协调稳定,表现在宏观上就是社会伦理生活的秩序。”可见,没有伦理关系作为组织细胞,伦理秩序就可能永远停留在道德规范所设计的图式上而不能真正得以形成。
    可见,作为道德调整的基本环节,伦理关系与伦理秩序之间也存在明显的因果关系:伦理关系是伦理秩序的原因,伦理秩序是伦理关系的结果。作为伦理秩序的原因,表明道德规范对各种伦理关系进行了个别性的处理和调整,其结果是伦理关系主体的权利与义务得以实现。但这种被个性化处理的伦理关系仅仅是构成伦理秩序的基本细胞,还不是伦理秩序本身。也就是说,伦理关系作为伦理秩序的原因,作为伦理秩序的有形的、具体化的表现形式,并不意味着它本身直接就是伦理秩序。作为伦理关系的结果,伦理秩序就是由各种具体伦理关系构成的整体状态。作为一种整体状态,它不能仅停留在各个具体伦理关系的协调上,而应该是所有伦理关系的综合协调;它所表达的不只是单个具体伦理关系的和谐状态,而应该是所有伦理关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
    三、道德行为:伦理秩序图式的运演展开
    主体的道德行为也是伦理秩序的基本要素之一。道德规范为伦理秩序设计了一种样式,但它本身还不是真正的现实伦理秩序。道德规范对伦理关系的调整,最终要落实到主体的道德行为上,只有通过主体的道德行为才能使伦理的权利与义务得到真正实现。这就是说,要使道德规范预设的伦理秩序图式变成现实伦理秩序,最终必须把道德规范落实到伦理关系主体的道德行为上。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主体的道德行为是道德规范所设计的伦理秩序图式的动态运演。
    关于道德行为,我们不能不提到黑格尔对道德行为的基本规定。黑格尔认为道德行为是道德意志的外在表现。在黑格尔那里,道德行为有三个方面的基本规定,第一,道德行为是一种有自我意识的行为,“当其表现于外时我意识到这是我的行为”;第二,道德行为是一种与应然的概念相联系的行为,“它与作为应然的概念有本质上的联系”;第三,道德行为应该具有社会意义,即道德行为“与他人的意志有本质上的联系。”“需要指出的是,黑格尔的意志概念是建立在他的唯心主义理念论的基础之上的。但是,如果我们抛开他的唯心主义的理念论,他的关于道德行为的理论还是非常深刻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道德行为的一般规定:道德行为是“自觉的、出于道德准则的,并且是与他人的意志具有本质联系的行为。
    当然,我们把道德行为作为一个对象进行研究,并不意味着道德行为就是一种独立的纯粹道德意义上的行为。相反,作为一种社会行为,道德行为往往是与其他行为互相结合在一起的。对于同一个行为,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我们可以说它是一种经济行为;从法学的角度看,可以说它是一种法律行为;从伦理学的角度看,又可以说它是一种道德行为。可见,道德行为并非独立的、纯道德意义上的行为,而只是从道德这一特定的角度来进行评价的行为。
    道德行为与伦理秩序之间也存在明确的因果关系:道德行为是伦理秩序的原因,伦理秩序是道德行为的结果。作为伦理秩序的原因,道德行为是道德规范在主体认识和处理伦理关系实践中的直接运用,因而是道德规范所设计的伦理秩序图式的动态运演,或者说,道德行为是伦理秩序的动态表现。从静态的角度看,道德行为则是伦理秩序的预设图式和现实状态之间的桥梁。作为道德行为的结果,伦理秩序是道德行为的规则化状态。当然,作为道德行为的规则化状态,伦理秩序也并不意味着它就是道德行为本身。事实上,伦理秩序也不能仅停留在各个具体道德行为上,它所表达的不只是单个道德行为的状态,而应该是由各种道德行为构成的一种规则化状态。
    四、道德调整:伦理秩序的内在要求
    从上述三个环节我们可以看到,伦理秩序必须通过道德调整才能形成,道德调整是伦理秩序形成的主导过程:道德规范对伦理秩序的图式设计、伦理关系和道德行为要真正转化为现实的伦理秩序,都必须通过道德调整这一环节。这是因为,伦理秩序作为伦理关系的有序化和主体道德行为的规则化状态,并不是道德规范自发作用的结果;道德规范只是对人与人之间伦理关系和道德行为“应该怎样”进行了一般规定,要使道德规范的这种规定能够真正对伦理关系和人们的道德行为发挥作用,必须有活动性的道德调整环节。
   我们知道,道德调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调整。所谓道德调整,就是运用道德的手段对社会关系进行的调整。具体地说,它是运用道德的手段,将一定的社会价值取向和理想目标内在地渗透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表达一定社会所认可、倡导的“应当怎样”的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传递其对人们的价值期待和要求的信息,以此来指导人们的行为和活动,从而协调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从伦理秩序形成的角度看,道德调整就是通过道德规范对伦理关系与主体道德行为的调节,实现它们的有序化与规则化。可见,道德调整是伦理秩序形成的内在要求,没有道德调整就没有伦理秩序。

   具体地说,道德调整对伦理秩序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形成伦理秩序,道德调整使人类对秩序的追求有了一个重要的实现手段。从这一角度看,伦理秩序作为伦理关系的有序化状态和道德行为的规则化状态,是道德调整的目的和结果。在这个过程中,道德调整的作用就是为伦理关系的有序化和道德行为的规则化提供现实的实现手段。
    二是维护既有的伦理秩序,恢复被扰乱的伦理秩序。一般地说,在社会道德规范是适时道德的条件下,人们在认识和处理伦理关系的过程中,一般都能以合道德的行为来表示对道德规范的遵守和对他人权利的尊重,自觉履行自己的职责与义务,从而使自己的道德行为规则化,使各种伦理关系有序化。但是,仍然可能有少数人因各种主客观原因而置道德规范于不顾,在伦理关系中不履行相应的义务,做出不道德的行为,从而使伦理关系处于不和谐甚至是冲突状态。这时的道德调整就进人了一个特殊阶段,即惩罚性调整阶段:针对主体不遵守道德规范、不履行职责与义务的不道德的行为,社会根据道德规范的尺度对“恶行”进行谴责和贬抑,向主体传递恶行的负面价值信息,迫使主体接受来自外部的善恶判决,从而认识到自己行为的不道德性,进而纠正自己不道德的行为,履行相应的伦理义务,从而使伦理关系恢复应有的和谐状态,进而恢复被破坏了的伦理秩序。当然,如果用以进行道德调整的社会道德规范不是适时道德,而是已经不具有现实合理性的过时道德,则必须首先对道德规范本身进行重建。
    五、道德整合:伦理秩序的最终形成
    以上四个环节是伦理秩序形成的基本环节,它表明通过道德规范对伦理关系和道德行为进行有效调整,可以保证具体伦理关系和道德行为的规则与有序。但是,从整个社会伦理关系的整体看,具体伦理关系的和谐并不意味着社会伦理关系的整体和谐,或者说并不意味着伦理秩序的整体实现。因此,要最终形成伦理秩序,还必须进行道德整合。
    所谓道德整合,就是对道德系统的各个部分或各个要素及其功能进行协调和控制,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的过程。就伦理秩序的形成而言,作为伦理秩序形成的最终环节,道德整合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道德通过各种方式,将伦理秩序的各种构成要素及其功能和相互关系结合成一个有机整体的过程。当上述四个阶段特别是道德调整完成以后,虽然可能实现了具体伦理关系的和谐,但就全社会的伦理关系总体而言,并不意味着就已经实现了有序化和规则化状态,有时甚至可能仍然处于不协调的状态。这就是说,经过道德调整阶段后,具体伦理关系的和谐状态,并不意味着整个社会伦理关系的协调,或者说并不意味着伦理秩序的整体实现。因此,只有在前四个环节的基础上进行道德整合,才能实现整个社会伦理关系的有序化和道德行为的规则化,从而最终形成伦理秩序。
    另一方面,道德整合是以道德规范所设计的伦理秩序图式为标准,对现实的伦理秩序进行检验的过程,即考察现实的伦理秩序与道德规范的设计图式是否一致。具体地说,这种检验主要包括时间的检验和空间的检验两个方面。其中,时间的检验是要求道德规范在其时效范围内所有的调整结果应该大体一致;空间的检验则是要求道德规范在其空间范围内所有的调整结果应该大体一致。如果伦理秩序与道德规范所设计的图式一致,说明道德规范所设计的伦理秩序图式已经实现;如果伦理秩序与道德规范之间不一致,即在道德调整的时间、空间范围内不出现不同的结果,差距过大,则意味着道德规范所设计的伦理秩序图式没有实现,或者说虽然实现了规则化状态的伦理关系和道德行为,但处于单个状态的伦理关系之间并没有能够协调成一个有机的系统,表明伦理秩序出现了紊乱。这必然影响人们对道德规范信奉和遵循,从而影响道德规范的实际效力。这就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协调与整合。
    综上所述,伦理秩序的形成要经历一个包括道德规范、伦理关系、道德行为、道德调整以及道德整合等五个环节的复杂机制和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道德规范作为伦理秩序的设计图式,是伦理秩序形成的起始环节;伦理关系和道德行为分别作为伦理秩序的组织细胞和伦理秩序图式的运演展开,其有序化和规则化状态是伦理秩序的主要内容;道德调整作为伦理关系有序化和道德行为规则化状态实现的基本途径,是伦理秩序形成的内在要求和必由之路;道德整合则是伦理秩序形成的最终环节。这样,我们就可以把伦理秩序形成的完整过程用如下的图式来表示:
  • 上一篇哲学论文:
  • 下一篇哲学论文:
  •  作者:朱海林 [标签: 秩序 的形成 机制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文化整体论:老子自然伦理思想的文化哲学品…
    论中国伊斯兰教伦理道德观中的和谐理念
    关于个性与秩序关系的哲学理念思考
    伦理与道德的中国哲学思考
    浅析精神与效用:黑格尔法伦理思想的特征
    试论从《神曲》看但丁的宗教伦理思想
    试论曾国藩的家庭教化伦理思想
    宋明理学对自然秩序与道德价值的反思
    试论孙中山的“大同”伦理思想
    试论中国传统生态伦理思想
    关于儒家交往伦理理论和实践的特征和缺陷初…
    关于个性与秩序关系的哲学理念思考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