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哲学论文 >> 国学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逻辑学论文   中国哲学论文   西方哲学论文   思想哲学论文   科技哲学论文   美学论文   国学论文   其他哲学论文
将国学融入教育领域

将国学融入教育领域

  国学,一国所固有之学术也。
  百度解释,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也包括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
  国学泛指中国古代学说。主要代表是先秦诸子百家在诸多领域中的思想及学说,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深远的影响。
  兵家、法家、墨家、儒家及道家等多个领域的思想学说从各个不同的方面论述如何为人处世、治理国家。对历朝历代的统治阶级及被统治阶级都有很深远的影响,如此这般,中国的传统文化观念就此形成。
  通俗地讲,中国人从接受教育的那一天开始,从幼儿园、学前班、九年义务教育到高中、大学等等,从学生从小就要背诵的《中小学生守则》到胡总书记在第十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些都与国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可以说中国人的生活离不开国学,不要忘记几乎每个人都曾经喊出过耳熟能详的口号——“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而这其中的传统美德在我们儿时属于一个抽象的概念,从小家长和老师就教育我们要成为一个守规矩、懂礼仪、有礼貌的人,他们身体力行为我们做着表率的同时通过许许多多国学经典对儿时的我们进行行为规范和传统美德的启蒙教育,这也算我们和国学的第一次亲密接触了。然而在这个经济飞速发展、物欲横流、处处充满诱惑的时代,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已经是一个不小的问题,国学是老祖宗留下的瑰宝,发扬光大尚不敢言,学习并且传承下来总该是整个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WwW.11665.COM
  孔子的“国籍”一栏不会成为韩国,但中国人把这个当做“本钱”,那多少又要有些“天朝上国”的悲哀了。
  “哈韩、哈日”还没有离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我们远去,lady gaga的流行热潮已经席卷神州少男少女。不识章太炎、季羡林他们也许不会感到难堪,但是不玩“非主流”不认“火星文”也许就是“90后”和“00后”们的耻辱。 就此下去,谁又能保证国学的精华不会在这一代或者下一代人的手中失传呢?现代人的生活压力大,就算“国学热”的火苗也有重燃的迹象,可是真正主动去学国学的人实在少之又少,这又是不争的事实。这样一来,让国人认真主动地去学习国学、去继承祖先留下的文化瑰宝就成为了当今社会文化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将国学融入教育领域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终途径。如何将国学与教育完美结合就是我们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
  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国学教育更是要从小抓起,因为孩子在年幼时的性格可塑造性是非常强的,就像一块没有进行任何雕刻的玉璞,将来可以打造成任何形状,而等它一旦成为一件成品玉,那么它就很难有大的变动了,什么样的品质也就基本定型了。这样一来,通过国学要对孩子进行品质教育,使孩子日后能成为品德高尚的人成为了父母最大的愿望,让孩子从小接触国学经典有助于家长实现这个愿望。从小接触国学经典的好处显而易见:它能规范人的品行、约束人的行为、提升人的修养、净化人的灵魂;孩子因此会变得乖巧、懂礼、优雅。在日常生活中,借助一个个特定的情景,把美德教育与自身的行为结合起来,和孩子一起身临其境享受国学、温故知新,使之浸润在“孝、礼、勤、诚、耻”之中,感受美德就在身边,在亲力亲为中逐渐使自己的品行高洁起来,不失为一种好方法。要知道,很多古老的国学经典,在今天看来仍然适用。
  “孔融让梨”教育了很多代中华儿女,如今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大多娇生惯养,喜欢吃独食,“孔融让梨”很容易给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一次不小的震撼,这个典故是培养孩子谦让、懂礼品质的最好事例,但不能指望孩子学得一步到位。因此,可以在一段时间内将这个故事作为饭前或吃点心前的保留节目,请孩子给大家讲一讲。日久天长,就能将体贴关心他人的行为衍化成一种习惯了。
  封建时期,孩子从小背诵《三字经》、《弟子规》,现如今这种场景大概只有从电视荧幕中才可以看得到。然而封建时期的许多教育方式我们是不可以一并否定的,就对国学经典的这种强化教育方式而言,现如今就很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
  《三字经》中的“香九龄,能温席”就可以使孩子明白百善孝为先,教会孩子如何孝敬长辈,这对其一生的成长都很有好处。《弟子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使之明白,父母招呼自己,应立即答应;父母要求自己做一些事,也应很勤快;父母教导的时候要恭敬地聆听;对父母的批评要愉快地接受。告诉他,从古至今,孩子都是这样尊敬父母的,由此使他们学会尊敬父母长辈、懂规矩。
  当然,祖宗的东西再好,一味地照搬,如果造成不良影响也是一个教育悲剧。所以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国学教育从小抓起的过程中我们也要不断总结:以国学经典对孩子进行道德启蒙教育,要有选择地吸收。毕竟,数千年积淀形成的伦理道德体系中,也有一些不能与时俱进的内容,“有鉴别”地吸收,才能使孩子们得到更好的美德教育。鼓励孩子温故知新、学以致用,在多种类似的场合中以某一道德准则规范自己,逐渐形成自觉的行为。这样一来才能达到国学启蒙教育的根本目的。
  在年幼的时候经过国学经典的教育熏陶,在今后的学习道路上,对国学文化的学习和理解会明显优于身边的人。这种教育方式其实无形中夯实了孩子的国学文化基础,给孩子养成了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孩子进入到学校中学习与国学有关的文化知识与做人道理都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以往,孩子进入学校后,在语文课上可以学习到的国学知识十分有限。但是近几年来践行国学教育的步伐在逐渐加快,历代名人名篇、诗、词、歌、赋在语文教材上的所占比例在逐步增大,这为国学融入教育领域提供了良好的客观条件,这样一来,学生面对繁重的课程如何以正确的方式去学习和理解国学文化就是所要面临

的重要问题。
  近些年的国学热潮并没有给在校学生造成多大的积极影响,学校和老师都在潜移默化地教导学生学习国学文化,国家也在很多方面为学生继承国学文化而提供有利条件,但现实情况总给人一种剃头挑子一头热的感觉,学生还是不温不火地学习着,离开校园之后国学文化并没有在他们心中留下多么深的烙印。经过多方实例始终证明了一个不甚科学的道理:国学教育“强制”胜过倡导。

  举例说明:清华附中大量的类似“强制”的文言文背诵,让学生受益匪浅。
  清华附中教材特殊,选用的是周正逵编的高一文言读本。这样安排有自己的打算:高一一整年的语文学习要在背诵朗读中度过。清华附中2000年开始使用此教材,最开始学生不理解也不习惯,因为那时候升入中学的考试考文言文的量很少,绝大多数学生缺乏这方面的基础知识,初中相关考试也主要局限在课内的文言文选段上。一般在初中阶段,文言文内容只占10%左右,而在清华附中,一进高中,铺天盖地而来的全部是文言文背诵,很多学生和家长都不理解———这样做有何意义?
  教师的教学压力、学生的学习背诵压力使得许多想效仿这个教育模式的中学望而却步,当时开始这个实验的时候,有5所中学参加,一年后就有两所退出了,到后来就只有清华附中完全坚持下来了。
  这种类似强制性的国学教育方式,经过几年的实践,最终受益的是学生自己。几年下来,大量的文言文学习和背诵对学生、特别是语文学习有直接影响。撇开品行那些潜移默化的影响不谈,从通常的外化衡量标准上看也很明显:一,考试成绩好;二,作文竞赛水平高。这几年清华附中学生作文发稿量的上升率非常明显,学生通过大量背诵,吸收大量古典文化与语言的精华,语言好,有见解,在作文竞赛中也就容易获奖。
  还有一点也很明显,就是原来很多清华附中的学生重理轻文,有比较严重的偏科现象,文言文教材是对此种弊端的一个纠正。学校不希望学生是只会写数学公式,或者将来只用英文不用汉语的专门研究者,这种古文诵读成为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一个突破口。
  一种教育方式的诞生到形成是要经过长期磨合演变的,

这种方法可能不是最科学的,但是它却在这个特定的时期内起到了很积极的作用。在一个孩子成长的不同时期,用不同的适用于当时的教育方式来帮助这个孩子成长,让这个孩子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能确实地感受到国学文化对他人生观、世界观乃至一生的积极影响,这就是我们要推崇国学融入教育领域的最终目的。
  虽然,目前的国学教育方式还存在诸多不足,但我们始终坚信随着国学教育方式的逐步完善,我国的国学教育一定会很快发展到一个新的层次。“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不再只作为一个口号的存在,它将会成为一个习惯、一个现象。这需要无数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那么,请你我一起加油,让我们一同见证国学辉煌的时刻。
  • 上一篇哲学论文:
  • 下一篇哲学论文:
  •  作者:李莹 [标签: 台湾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小学生国学热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清华国学研究院另议
    国学与中道
    沐浴国学春风,感悟千古绝唱
    国学经典之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之意义及实践…
    让国学教育绽放出“别样红花”
    让学生在国学经典中成长
    伊拉斯谟项目对我国学生国际交流的启示
    别笑,我是国学大师
    吟诵国学经典 培养优良品质
    国学在高职高专教育中地位和作用探讨
    小学国学教育的现状扫描与修正策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