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哲学论文 >> 中国哲学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逻辑学论文   中国哲学论文   西方哲学论文   思想哲学论文   科技哲学论文   美学论文   国学论文   其他哲学论文
强化施工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
  【摘 要】生产设备是企业从事施工生产的重要生产工具和手段,是生产要素和施工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物质标志,也是企业展现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保障,保证企业生存和稳步发展的基础。而现代企业如要在市场竞争中更好和生存,管理创新对其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作用。而因国有施工企业在传统管理模式和内外因素的影响下,其设备管理工作仍面临着实际问题需要解决,比如管理者对项目部现场设备管控力度弱化,设备完好利用率低以无法确保生产能力快速提高,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本文作者结合近五年来,在水利铁路项目管理实践,从工程现场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入手,探讨如何创新设备管理方法和手段,提高设备使用效率和效益和控制设备增量盘活存量,并实现资源在企业间有序流动且优化配置设备,以加快承建工程施工进度、质量和效率,进一步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为项目能良好履约提供有力保障。
  【关键词】有偿;体系;核算;激励;约束
  1 改革传统管理方式
  因为生产设备作为工程施工主要技术手段,是制衡企业安全经济承建工程的关键因素。而国有施工企业的传统设备管理方式已落后于现代工程施工要求,表现在:设备自管自用、配置“大而全”,既不经济又不合理,又增加项目施工成本;设备没有按系统、专业化统筹配置,无法形成核心竞争力,使有限投资达不到预期效果,企业间设备调剂困难,使用效率低下,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设备管理监控体系不严,维修保养工作缺乏有效指导监督,缩短设备正常使用寿命,导致固定资产流失严重;同时设备提取折旧执行平均年限法按月计提,如钢模台车、衬彻机等专用大型设备,在工程中标施工期内新购置使用,如果不能全部提完折旧和费用的话,当设备转移时就出现很长闲置期,需要改装后才能继续使用,财务部所掌握帐面会计数据信息,就与设备实际技术状况相比较就不符合了,这样既影响到设备后期使用,又使项目经营管理考核数据失真。wWW.11665.Com虽然企业一直强调并重视设备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项目部也一再注重设备的管理和使用,避免产生“重使用,轻保养”现象。但由于在承建工程施工管理的衔接上存在问题,以及项目之间沟通和设备使用信息闭塞,导致部分设备闲置时间加长,设备投入资本在实际回收期内不能有效保证,工程的实际投入成本不能真实体现,项目部的设备投入使用所获得利润也不真实。因此对传统管理方式进行改革,建立起产权明晰、责权明确、考核到位的运作体系,是保证资产保值增值必要手段,推进设备管理现代科学化的重要途径。
  2 进行有偿使用管理
  针对施工企业而言,实行设备有偿使用管理机制,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也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在企业将设备委托给资产部统一管理后,按有偿使用方式提供给项目部或分公司使用,也就是有设备需求项目部按照合同约定,向设备产权部门支付设备使用费后,取得一定期限设备使用权。这样可以实现设备使用维修和经营过程管理的相互制衡与约束,通过设备有偿使用管理,有利于合理调配企业资源,发挥企业核心装备优势,有利于合理使用资金,不断提高设备装备实力,充分发挥设备效率,利于降低资产运行成本,保证设备的完好利用率,增强企业竞争力和盈利能力。设备的有偿使用以项目施工为载体,按照集中管理、统一调配和有偿使用原则,在企业内部形成固定资产“租赁市场”。设备有偿使用管理实行所有权、经营使用权分离,由资产部负责设备的现场管理和经济运营,项目是设备使用单位,负责设备安全运行、日常维护保养。设备配置遵循“调剂,适当外租,必需方可购置”原则,结合企业经营状况量力而行,采取扁平模式实现资产结构不断优化。在承建时项目制定设备需求计划,在经过经济技术论证后,资产部对所需设备进行内部调剂,在不能满足项目要求则按程序申请新购。
  设备使用价格是资产有偿使用管理核心,既要保证固定资产投资者收益,又能满足设备使用成本在投标预算范围内,还要低于市场设备租赁行情,保持设备有偿使用竞争力,以谋求资产所有者、经营者和使用者三方共赢。在制定设备有偿使用取费标准时,将设备使用年限分为经济使用、后期使用寿命期,在经济使用寿命期回收3/5价值和财务费用。在经济使用寿命期内年度新度系数逐年递减,以加速折旧方式收取使用费。在其经

济使用寿命结束时,在对设备进行技术鉴定后对其进行大修,并重新评估价值、后期使用寿命与继续收取使用费。
  3 有偿使用的运作方式
  3.1 改进现场管理核算机制
  从承建工程施工进度和企业发展需要,管理者委托资产部来进行管理。资产部统一进行配置设备,根据项目部设备购置申请或设备需求计划,与项目签定设备有偿使用合同后,依据项目实际情况组织调配设备进场,以完成调拨和新购设备验收交接手续。在承建工程施工所需设备进场后,根据项目生产经营实际需求,资产部派现场代表管理人员对设备进行监督和管理,履行其管理监督职责。大型、专业(特种)设备由资产部配备机长,通用设备只配备机务管理员,其他设备操作维修人员则由项目招聘选用。现场管理人员负责对其进行岗前培训,上岗前进行资质认定和培训考核,考核合格后才能正式上机操作运行。
  设备进场安装费用由项目来承担,自进场之日起按(月)季度收取设备使用费。设备日常维修保养费用和操作人员工资待遇(包括机长)由项目部承担,使用费按照内部有偿使用收费标准根据合同确定。在设备使用结束退场前,由项目对设备进行一次全面维修保养(恢复性)修理,并确保退场设备在下一个项目正常使用。设备日常性维修保养工作由项目负责,大修则由资产部负责,设备大修寻求设备制造厂家技术支持,具体修理工作委托项目或有资质的专业厂家完成。设备大修时由资产部向企业专题申报,修理费用从已提取的设备使用费(包括大修基金)中支出。企业财务部门负责审查相应凭证,做好资产的财务核算工作。资产部按照以收定支的原则,将设备使用费上缴企业后按核定的指标支配工资经费,项目则严格按合同支付设备使用费。
  3.2 管理激励与约束的实践效果
  资产部实行经济责任制考核,其业务管理、分配机制、人事管理和财务管理等,由企业各职能部门负责指导和监督。设备的现场管理情况则由项目进行监督考评,经济考核指标包括设备产值、资金回收率、设备折旧费与大修费、工资及经费,管理指标是设备的完好率、利用率、出租率和事故损失率。企业按经济责任考核资产部时,若指标满足经济考核和管理指标要求,则对资产部进行绩效奖励。此外,还要建立设备技术状况考核长效机制,将设备后续使用效果与设备运行管理人员的业绩挂钩,按比例进行奖惩兑现。通过实践企业设备进行有偿使用管理,会取得了明显效果:如企业设备资源实现共享,项目间设备调配自如,设备闲置率逐年降低,有效控制项目施工成本,无偿占有和拼用设备局面得到改观。设备现场运行与维护管理得到指导和监控,设备技术状况处于受控状态;企业资产形成以核心装备构成的设备体系,提高企业竞争实力。设备经营管理取得很好效果,设备累计回收设备使用费,在扣除同期折旧费、大修费、人员工资和管理费后,能有一定盈余来实现设备的保值增值。
  4 结语
  作者在从企业和项目部的设备管理角度,阐述实际工作中创新的模式方法,对设备有偿使用管理进行探索,找准其与市场经济机制的契合点,建立适应施工行业特点的管理制度,搭建起企业项目间管理信息平台,形成现场设备管理约束机制,做好项目间设备资源统筹工作,加强设备内部有偿使用和对外租赁管理工作,面向市场有效开展闲置设备租赁,拓展施工企业的利润空间。可就其效果而言,设备有偿使用管理为承建工程施工起到积极作用,但这种管理体系在管理体制、机制方法方面,有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比如现行设备收费标准,未能全面客观反映设备实际使用情况。随着资产增加和技术含量的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有待于提高,现有激励约束机制离市场经济发展要求还有一定距离等,这都需要不断进行改进提高和创新管理。
  参考文献
  [1]巫世晶《水利施工机械发展方向探讨》2003年《工程机械》12期
  [2]吴晓蓉《浅谈水利工程施工机械设备的管理》2006年《江苏水利》6期
  • 上一篇哲学论文:
  • 下一篇哲学论文:
  •  作者:佚名 [标签: 施工 企业 固定资产 施工 企业 资产负债表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某框架混凝土建筑施工问题与预防措施分析
    对建设项目施工经济性控制的体会
    浅析油田建设工程施工存在的不足
    强化出口退税机关绩效考核意义的几点思考
    如何理解和落实阅读中的强化文体意识
    论水利工程施工不良地基与处治对策
    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探讨
    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时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换填垫层法施工质量控制探讨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策略探索与研究
    工具式料斗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运用与推广
    高层建筑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探讨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