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理科论文 >> 环境学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物理论文   统计学论文   数学论文   地理论文   农林学论文   其他理学论文   化学论文   生物学论文   环境学论文
 自动化专业
黄平县石漠化现状\成因及治理措施研究
摘要黄平县地处我国三大生态脆弱区的西南岩溶地区的东南部,岩溶地区严重缺土、缺水,石漠化治理已迫在眉睫。该文论述了黄平县石漠化现状、形成原因,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系列石漠化生态治理措施,为保证岩溶地区植被顺向演替、生态逐步恢复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石漠化;现状;成因;治理措施;贵州黄平
  中图分类号x1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22-0275-03 收集。
  
  investigationofthestatus,causeandcontrollingmeasuresofrockydesertificationinhuangpingcounty
  long ben-lou 1zhang ji-hui 2
  (1 qiandongnan design institute of forestry survey and planning,kaili guizhou 556000; 2 huangping forestry bureau)
  abstracthuangping county is located in the southeast of karst region where is one of ecologically fragile regions of china. it was short of soil and water,and rocky desertification under control was extremely urgent. this article discussed the status,origin of form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rocky desertification in huangping county,as well as the controlling measures for ecological restoration. it will provide effective management decision for ensuring the straight-forward succession in karst area and recovery of ecology.
  key wordsrocky desertification;status;cause;controlling measures;huangping guizhou
  
  我国西南地区的石漠化问题已经非常严重,作为一种特殊的脆弱环境已经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wWW.11665.cOM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将石漠化综合防治作为政府的一项基本工作,并将其列入国家社会经济、生态建设工作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进一步明确提出:推进黔桂滇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把石漠化治理提到国家的高度[1]。岩溶地区山多坡陡、坡耕地面积比重大,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和石漠化严重,治理难度大,是国家退耕还林、天保工程等重点生态工程实施的重点地区。以贵州为中心的黔、桂、滇西南喀斯特地区是

(3)地形地貌。黄平县属云贵高原东侧的梯状大斜坡地带,跨黔中丘原和黔东南中山低山丘陵2个地貌区,黄平县境内一般海拔在800~1 200 m,海拔在1 300 m以上的山峰有24座,多集中在西北及中南部。黄平县境内以低中山山地、低山丘陵地貌为主,约占全县总面积的84%。岩溶地区地表崎岖破碎,山多坡陡,平川坝地少。这样的地表结构不但使降水极易流失,而且也加大了降水的侵蚀能力,在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干扰下,岩溶山地极易退变为荒山秃岭。
  (4)岩溶生态环境本身的脆弱性。由于岩溶地区土层浅薄,土壤又多缺乏c层(母质层),石灰土具有富钙、易板结、持水力低等特点,则要求植物具有嗜钙性、耐旱性和石生性等特点。这一水土条件下的植物一般生长缓慢,而对环境变化反应极为敏感,森林生态阈值低且易退化,一旦过量采伐,极易导致石山裸露。据资料显示,岩溶山区次生林的生成长达10年左右,石漠化地区发展成乔木林地至少需要60年以上,可见岩溶生态系统的脆弱性是石漠化发生和难于治理的一个重要因素。
  (5)人为因素。石漠化发生的人为因素主要表现在过度采伐森林植被和土地不合理利用等方面,历史上贵州先后遭到4次较大规模的生态破坏。第1次是20世纪20—40年代的战争年代;第2次是50年代末,“大炼钢铁”高潮使大片原始森林、次生林毁于一旦;第3次是在“文革”期间,“以粮为刚”,大搞开山造田,大肆砍伐木材;第4次是20世纪70—80年代,由于农村经济体制变动,有关配套措施没有及时跟上,又使林木遭到严重破坏。近几年进行的“村村通公路”工程,由于资金不足和技术措施监督管理不到位等原因,基本没有采取防止水土流失的措施[2]。上述因素成为石漠化日益恶化的根源。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该县的农业人口的80%以上分布在岩溶地区,随着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活动的发展,人们对森林乱砍滥伐现象不断发生,大面积毁林开荒造成了森林的严重破坏,致使森林覆盖率锐减,也使石漠化进程加剧。同时,由于植被减少或丧失,地表的反照率增高,导致辐射净吸收量的减少和空气辐射冷却的加快,进而有可能影响到降雨和蒸发,破坏森林生态系统的原有结构,使植被结构简化和旱生化,丧失对径流和土壤水的调蓄功能。由于水分缺乏而新生树木难以成活,原有森林也随之退化,裸露峰丛洼地区地表水入渗系数高达0.5~0.6,导致地表水源涵养能力极低,保水力差,导致河溪径流减少,井泉干枯,土地出现非地带性干旱,不断形成新的石山、半石山,石漠化程度不断加剧,表现为水土流失—石漠化—旱涝灾害—生态系统退化集聚性发生和恶性循环的后果。
  2生态治理措施进展
  2.1区域选择
  根据石漠化程度和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和交通区位条件,石漠化综合防治工程布置按照集中连片、分期分批、示范带动、重点突出的原则进行。通过治理有助于保护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改善项目区群众的生存、生产、生活条件,帮助贫困地区尽快脱贫致富。石漠化综合防治工程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合理配置和布局,小流域有一定的典型性、代表性,石漠化总体上相对比较严重,人地矛盾突出,石漠化综合综合防治带有紧迫性,同时能基本代表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的各种类型,潜在、轻度、中度、强度、极度强度石漠化在流域内有较为明显的分布,可实施治理内容较丰富,在小流域以外,按石漠化防治的轻重缓急和各区的特点在全县进行面上工程的合理布局。
  2.2生态治理措施
  黄平县的石漠化综合防治应以小流域综合防治和生态示范区建设为前提,以水土保持和生态恢复为核心,以产业结构调整和社区参与建设为基础,积极推行小流域综合防治模式、混农林牧业复合型综合防治模式、集水与节水型混农林业发展模式、“林果药粮—猪牛羊—沼(气)”模式和农村社区参与式发展模式等生态恢复模式,逐步建设成新型高效特色生态农业模式并趋于完善,提高粮食、蔬菜及经济作物产量,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林业发展,退耕还林还草,种植高产牧草和生态林,形成良性循环。
  (1)林业。黄平县在过去生态建设中已取得一定的成效,在成土母岩、土壤类型、土层厚度、立地条件、植被类型、植被覆盖度、石漠化程度和各地群众生产、耕作制度等有较大差异的情况下,因地制宜,综合治理。治理区域内母岩以白云质砂石山(碳酸岩)为主,母岩造壤能力差,成土过程缓慢,每形成1 cm厚的土壤风化壳则需要4 000~8 500年,若考虑淋溶则要1.3万~3.2万年,成土模数为45~75 t/(hm2·a),只有非喀斯特地区的1/80~1/10。因土层厚度不均,土壤资源缺乏,土壤独特的肥力性质决定了岩溶生态系统的脆弱性[3]。多年来的理论与生产实践中,已探索出一套退化喀斯特生态系统的恢复与治理技术。主要原则是喀斯特石漠化过程中不同阶段应采取不同的策略,即生境较好的轻度退化生态系统以人工造林为主,缓坡及岩石裸露裸露率40%以下的中度退化生态系统以人工造林为主、自然恢复为辅,严重退化的生态系统以自然恢复为主、人工造林为辅,极度退化的生态系统以自然恢复为主[4-5]。黄平县生态系统主要轻、中、强、度为主,极强度零星分布,面积比例小,对于立地条件差、土层瘠薄、石漠化比较严重的地段采用封山育林或以人工促进封山育林为主。对天然更新比较困难的宜林荒山荒地、半石山地等进行人工造林,按小生境类型树种的适地适树小生境技术,改变以往全面砍山、炼山、见缝插针、局部整地的造林技术,以切根苗造林、容器苗补植、生根粉等提高造林成活率技术,提高土壤墒情的生境改造技术,栽针留阔,利用自然力形成针阔复层混交林技术[6-7]。根据造林技术措施及树种的生物学特性,人工造林主要选择当地的乡土树种马桑、刺槐、黄荆条、火棘等,并与原生植被混交,逐步形成结构复杂、多层次、多功能的植被群落,不断增加林草植被,使石漠化得到有效治理。
  (2)农业。黄平县是农业大县,“农业稳县”是黄平县的发展战略方针。石漠化地区由于山林受破坏,农田受水毁,坡上乱开挖,水土流失极为严重。因此,加强基本农田建设,将6~25°的坡耕地改为梯土,搞好小水池配套建设,恢复农田和加强中低产田土改良,提高耕地质量,是培肥地力、保持水土和产出能力的重要保证,为石漠化地区农民安居乐业、脱贫致富迈向小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在农村重点推广“一池带四小”(小猪场、小果园、小菜园、小花园)为主要建设内容的生态农业联动发展模式,发展庭院经济,提高沼气的综合效益,逐步形成“养殖—沼气—种植”的良性生态循环体系,促进农村实现家居环境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和农业生产无害化的生态家园富民建设目标。
  (3)水利。以水利工程措施为重点,对石漠化地区要按照当地自然条件和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坡面雨水径流和喀斯特表层水(皮下水),有效地搞好水库山塘的建设和维修,实施小型水利工程、提灌工程、沟渠建设工程、节水集雨工程和坡面水系工程、人畜饮水工程。如建立池管联系的微型水利系统,从而既能防止水土流失,又能解决干旱时节水农业的灌溉用水,达到科技措施组装配套的综合治理效果,有效地解决了农业、林业和农村生产生活用水。
  (4)生态移民。对于有条件的地区进行生态移民,政府相应出台移民的优惠政策,积极鼓励生态移民,从解决农民的基本生存条件和温饱问题入手,启动商品经济发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依靠科技进步,实行开发式扶贫,增强当地自我发展能力,以加速经济增长为中心,把治本与治标、近期与远期利益、开发与保护结合起来,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统一起来,逐步实现以经济发展支持生态建设,以生态建设促进经济发展。

收集。(5)旅游资源开发模式。黄平县山青水秀,景色宜人,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从旅游市场定位、旅游功能定位、旅游发展目标定位及旅游产品区域组合中确定旅游资源开发的规模与力度;把旅游业做大做强,促进人民群众从事旅游的服务及旅游产品的开发,降低资源消耗及对环境破坏的压力。
  3生态治理存在的问题
  3.1环境特点增加治理难度
  岩溶环境的总体特征表现为脆弱性大,环境容量小,土地承载力低,抗干扰能力弱。因此,岩溶地区石漠化后的生态环境更加严酷,生境的旱生化迅速加剧,局部阴湿生境消失,水土流失越发严重;特别是多次采伐和火烧后,根系遭受损伤,萌芽再生能力降低以至消失,森林植被恢复更加困难[8]。同时,缺土是治理的最大难题,因碳酸岩风化成土速率低,水土流失导致土粒亏损和土壤贫瘠,极其不利于植物生长。水分亏缺是治理的另一个主要障碍因子。石漠化地区特有的双层结构,使水渗透强烈,常导致地表的非地带性干旱,水分亏缺表现出明显的空异质性。缺土、少水和偏碱性的环境特点使生物多样性受到限制,增加了石漠化治理的难度。
  3.2粗放经营,导致人地矛盾仍然突出
  黄平县喀斯特山区土地自然结构的特征客观上形成了耕地少的现状。随着人口持续增长,加之不合理的粗放型经营方式,广种薄收,陡坡耕地数量不断增加,坡地的农地化,引起严重的水土流失,使原本浅薄的土壤变得更浅薄,不断加剧石漠化的恶化。
  3.3群众认识不足,观念落后
  石漠化地区地处边远山区,长期贫困,居民思想守旧,观念落后。加上治理涉及面广,基层干部对石漠化治理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够,群众对石漠化治理缺乏信心,“等、靠、要”思想严重,致使石漠化治理难度加大。
  3.4森林资源保护及生态环境建设重视不够
  一些地区盲目开荒种地、滥砍乱伐,致使资源萎缩甚至消失,水源涵养地减少,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
  3.5投入不足,治理速度缓慢
  西部大开发以来,虽然国家加大了环境的治理力度,但石漠化分布地域辽阔,治理需要的时间长、治理难度大、治理投资的单价低、年度治理的投入少已成为制约石漠化治理速度的主要因素。黄平县是国家级的贫困县,地方财政困难,大部分群众尚未解决温饱问题,依靠当地资金治理荒漠化难度较大。
  4建议
  4.1加强立法,依法治理
  充分认清石漠化治理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和艰巨任务,提高对石漠化治理工作立法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的认识。遵循立法程序,集思广益,认真研究制订急需的、基本的石漠化治理法律法规,规范权责、保障权益,为石漠化治理提供法律保障,使石漠化综合治理工作走上规范化、法制化轨道,做到有法可依,依法治理。
  4.2健全监督机制,加大执法监督
  建立健全对石漠化治理工作的群众监督机制,改进监督方式,丰富监督手段,增加监督途径,疏通投诉渠道,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和报刊等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工具的作用,设立投诉中心和举报电话,鼓励广大群众检举揭发各种违(下转第286页)
  (上接第277页)
  反生态环境建设法律法规的行为。
  4.3加大投资力度
  建立和完善投资主体多元化和投资方式多样化的投资机制,坚持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筹集建设资金。加大国家和省级预算内基本建设、财政支农、农业综合开发等资金的使用,把石漠化综合治理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统筹安排,并视财力情况逐年有所增长。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按照事权、财权划分,对石漠化综合治理工作的投入做出长期安排。
  4.4出台财税政策
  研究和尽快出台有利于生态环境建设目标实现的资金保障机制和财税政策,推动金融界开拓融资市场和渠道,在政府筹措一定资金的介入下,以多种形式支持生态环境建设投入。坚持“谁造谁有,合造共有”政策,充分调动广大群众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的积极性[9]。
  4.5稳步推进生态能源建设
  在生态建设和森林资源保护的同时,政府要积极配合引导,依靠科技进步,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倡集约化经营,开展以沼气建设为纽带的农村“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的生态农业建设,提倡“农村生态家园建设”,以有效减少森林资源的消耗,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农村的两个文明建设,最终达到控制森林资源消耗的目的。 整理
  5参考文献
  [1] 王瑞江,姚长宏,蒋忠诚,等.贵州六盘水石漠化的特点、成因及防治[j].
  • 上一篇理学论文:
  • 下一篇理学论文:
  •  作者:龙本楼 [标签: 黄平县 石漠化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邹平县简易大棚珍稀食用菌周年高效栽培技术…
    昭平县冰雪灾害后森林病虫害趋势分析与防治…
    昭平县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现状与对策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