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理科论文 >> 农林学论文 >> 农业科学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农业科学论文   水产渔业论文   植物保护论文   园艺林业论文   畜牧兽医论文
河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高等农林教育服务的需求分析

河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高等农林教育服务的需求分析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社会的事业,需要动员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各行各业都要关心支持新农村建设,为新农村建设作出贡献。”“新农村”的概念不仅对正在进行的农村建设指出了新的方向,也给全国的农林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众所周知,河南是农业大省,“中原经济区”这一大课题的提出,更需要清晰的认清其时代背景和历史意义,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论文联盟http://设对高等农林教育的需求,从而便于建立符合河南省情的农林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模式。
  一、可持续发展的历史使命——时代背景的需求
  从建国以来的50多年中,农民、农业和农村一直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石,农民以自身的贡献支撑着整个国民经济平稳的发展。计划经济时代,农民以低价粮食支持城市和工业发展,使我国的工业体系迅速崛起;改革开放时代,农民以低廉劳动力支撑着工业的国际竞争力,使我国成为世界工厂。但是,农民以巨大的贡献却享受着相对较少的经济发展成果,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农业与工业、农村建设与城市建设在经济增长中形成了巨大的发差。农村的贫穷落后不仅仅是国家实现全面小康的重点和难点,更重要的是占全国绝大多数人口的农民如果不能享受经济发展的利益,长期处于低收入、低保障、低教育、低消费、低储蓄的状况将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的扩延必将危及社会稳定和安全。wwW.11665.Com因此,党和国家在新世纪之初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深刻的含意和必然的实质内容。
  2001年以来一连贯的政策更是表明我党、政府的工作重心就是三农问题,而服务新农村建设就是直接肩负党和国家的政治任务和历史使命。连续9年中央的一号文件始终关注三农问题。2004年促进农民增收、2005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2006年提出明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任务。接着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提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10年10月18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从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确立“统筹城乡发展”的思想,十六届四中全会指明我国已经进入了“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新阶段,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部署,一直到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要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可以明显感受到清晰的政策延续和层次递进。在2011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增加农村文化服务总量,缩小城乡文化发展差距,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具有重大意义。更是将新农村建设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中原经济区”建设提出“三化”协调发展,基础就是新农村的建设,更将新农村的快速发展推向历史的新高度。
  二、符合河南省情的发展要求——地理背景的需求
  河南是农业大省,历来年鉴可知,2010年农村人口6209万,占全省人口62.3%,乡村从业人口占81.3%,农业生产总值3258亿元,占全省gdp的14.1%,高于全国9.3%的平均水平,居全国第2位,农产品产量在全国占有一席之地。多年来,粮食总产保持全国第一位,2010年,油料产量居全国第一位,棉花、水果、肉类、和奶类据全国前列。河南在全国的地位,正如2006年温家宝总理考察河南时所说:河南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第一农业大省、第一粮食大省、第一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第一粮食转化加工大省。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采取的剥夺农业发展工业的策略,导致涉农地区,尤其是粮食主产区经济发展严重滞后。在人们的印象之中,“农”就是贫穷落后的代名词,一个地区“农”的比重较大,经济就越落后,农民越多表示收入水平越低,农业比重越高表示工业越不发达,农村面积大表示城市化建设越慢。事实也是如此,2010年河南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大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均gdp24446亿元。农民人均收入为全国平均水平的89.8%,全国排名19位;人均第二产业总值增速14.8%,全国排名22位;城市居民人均收入17142元,为全国平均水平的81.5%,全国排名19位;城市人均消费支出10838元,为全国平均水平的80.5%,全国排名22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524元,为全国平均水平的93.3%,全国排名17位;农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682元,为全国平均水平的84%,全国排名22位。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成为河南新农村建设的障碍因素。
  经济发展落后主要体现在工业落后,工业落后又制约着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面临着:农业比重达——工业化水平低——农业生产力水平难以提高——农业比重大的“陷阱”。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民收入偏低,农村公共事业发展相对滞后,资源环境压力较大,农村民主管理不完善等状况将决定着河南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更为艰巨。同时也为河南的农林高校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三、培养新型农民的需求——人力资源的需求
  我党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是一项涉及到我国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等多方面发展的综合性工程。而其中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无论是发展生产、改变生活方式,乡风文明建设,还是改善人居环境,实现管理民主,都离不开农民主体作用的发挥。因此,研究新农村建设中新农民的培育,“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败的关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新型农民,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给新型农民作了界定,即“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这三大方面涉及到三个新:即新文化素质、新科技素质和能力、新市场经营能力。

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www.ybask.com

  只有提高了农民的文化、科技素质和市场经营能力,生产才能发展、生活才能富裕、乡风才能文明、村容才能整洁、管理才能民主。所以,培育新型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是新农村建设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也是最迫切的要求。
  当前,我国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形势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业结构调整步伐较慢、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城乡差距日益扩大等。若这一状况得不到扭转,建设新农村的战略目标就很难实现。当前,除加大农业投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等途径外,最根本的就是要大力发展农林方面的教育,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科学精神、掌握现代农业技能的新型农民。
  劳动者自身素质的高低是决定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否合理、有效转移的决定因素。而农村劳动者劳动技能与文化素质的提高,关键在于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专家提出,我国农村人口只有下降到全国总人口的25%以下,农村土地价值才能达到市场化的要求,为此,就得转移1.7亿农村剩余劳动力。目前,市场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无劳动技能的劳动力供过于求,而掌握一定劳动技能的劳动力则供不应求,这充分表明了强化农林教育服务的重要性。
  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当前农村经济的发展,除依靠农业自身的发展外,还依赖于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从简单的体力劳动向具有专门劳动技能的岗位转移,必须对其进行必要的职业教育和培训。目前,我国农村劳动者受过职业教育和培训的仅占全部农村劳动力的15%左右,劳动生产率低,农产品竞争能力较差,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的实现。为此,必须通过大力发展高等农林教育服务,培养一大批具有一定科技素质和生产技能的新型农民。
  四、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的需要——“三化”协调的需求
  “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这就需要加大文化建设和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基础等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必须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积极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实现文化设施供给。这方面的建设一方面对资金的需要很大,另一方面对人才的需求也很大,所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是农村公共管理领域的核心问题,需要高素质的农村管理人才,目前农村管理的本土化、本地化现象非常严重,缺乏规范的、科学的管理手段和模式。新农村建设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决不能重建设、轻管理,这样会使建设效果打折扣。高等农林教育可以为农村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实用管理人才,改变农村管理的落后面貌。大力发展适应于农村社会文化需要的高等农林教育势在必行。
  同时这也是农村城镇化的必由之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根本目标,三化协调的方向之一。
  农村城镇化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包括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流动和农村自身的城镇化。这也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主要目标之一,预计未来10年内将有1亿左右的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到2020年,我国城镇化水平将达到60%左右。这些即将转移的大批农村劳动力的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如得不到相应提高,将直接影响其就业竞争力和收入水平,也将对城市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只有大力发挥河南农林高等院校职能,推进农村的城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五、科技支撑的需要——农业科技的需求
  众所周知,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历史的自然的发展过程,是以科技为主导的先进生产力带来的生产社会化的深入,也是百年来科技进步历史积淀的产物和飞速扩展的继续。因此,为了促进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实现和谐社会的目标,必须遵循“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个科学规律,全面提高河南省的生产力水平,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
  据资料显示:“我国每年取得6000多项农业科技成果,但转化率只有30% -40%,而农业发达国家成果转化率已达到70% -80%”。不仅如此,我国转化成果的普及率也较低,目前只有30% -40%。农业科技在我国农业增长中的贡献份额,目前也只有43%左右,技术进步对农业的贡献率为45%,仅仅为发达国家的一半。因此,高等农业院校要坚持产学研有机结合,把农业、农村、农民遇到的难题,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施峰,着力解决“三农”问题推进中国和平崛起[j].经济研究参考,2004, (24):23.)
  河南省是我国人口大省,目前人口已达9967万人,人均gdp居全国第20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再加上总人口中约3/4为农民,因此如果还延续目前的生产水平就很难创出更高的收入和经济发展。作为人口大省的河南来说,其人均资源水平也较低;河南的教育事业较不发达,目前没有几所在全国叫得响的名牌高校;同时,科研机构设置和运行方法、人员组成和人员管理以及科技管理体制都不适应科技的高速进步;特别是农业方面的技术服务机构基本处于瘫痪状态。由于河南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难以留住和吸引人才。因此河南人口的整体科技素质较低,科技人才的缺口较大。这是目前河南科技水平的现状,所以农林高等教育发展空间很大。
  从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和农业税率降低(免除)的“三补一减(免)”,到农产品最低保护价,从农村社会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免除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为贫困家庭学校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贫困寄宿生生活费的“两减一免”、农村合作医疗体系建设,到节水灌溉、人畜饮水、乡村道路、农村沼气、小水电、草场围栏、雨水集蓄、河渠整治、牧区水利、小流域治理、改水改厕、秸秆气化、农村电信建设等一系列重大举措,中央和国家政府正在把“三农”问题作为解决社会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正在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双重二元结构模式,逐渐从体制上实现城乡和谐发展的格局。农林教育在解决“三农”问题上大有可为。
  教育部部长周济强调:“我国农林院校学科门类齐全,人才优势突出,科研成果丰富,是推进我国农业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也是提高广大农村工作者素质的重要力量。高等学校特别是农业高等学校,必须把教育与科技创新和经济建设紧密结合,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解决我国‘三农’问题,为实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高等农林教育是农林教育的龙头,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是高等农林教育必须坚持的办学方向和办学宗旨。
  对于河南省来说,河南农林地区地域辽阔,人口众多,而河南农林院校的数量有限以及在校生人数仅占普通高等院校在校生数量的12%,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关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的系统工程,加上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业、农村、农民所需要解决的一些科学、技术、人才等方面的问题已超出了农林院校原有的专业范围,仅靠目前所有农林院校已无法满足河南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为实现河南新农村建设的宏伟目标,促使中原经济区建设战略早日达成,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协调,一方面要以目前农林院校为主联合其他院校实行多学科的合作、全方位的配合,另一方面大力支持涉农院校的建设,和科研院所的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我国的农业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的改革与发展,已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教育体系。这是一个以高等农业教育为龙头,以农业职业教育为主体,纵横交错,互相补充的农业教育体系。在这个农业教育体系框架中,高等农业教育处于该系统的顶层,对整个农业教育的发展起着龙头牵引和带动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于农业高等院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充分发挥我国高等农业教育的资源优势,明确定位,找准重点,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扮演不可替代的角色。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www.ybask.com
  • 上一篇理学论文:
  • 下一篇理学论文:
  •  作者:刘大宁 [标签: 河南 河南 河南 河南省 河南 河南 周口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互助县社会主义新农村绿化建设探讨
    从媒介环境学看新媒体对社会的影响
    乡镇畜禽养殖业污染引发社会矛盾原因分析及…
    浅谈动物小说《雪域豹影》的社会性
    和谐社会新经济时代环境下的中职统计专业教…
    目前河南农业产业体系发展的状况探析
    宏观物理学基本原理(第九章 社会管理学基本…
    738头加拿大种猪安家河南登封
    关于加强植保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
    关于江西省林业社会化服务需求调查与分析
    老龄化社会环境下城市街头绿地设计存在的问…
    提高环境监测社会公信力研究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