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医药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药学论文   医学论文   临床医学论文   护理论文   口腔医学论文   肿瘤论文   妇产科学论文   内科论文   外科论文
 儿科论文   医学期刊
藤黄酸HP-β-CD包合物冻干粉针的质量标准初步研究
【摘要】  目的  制备藤黄酸的hp-β-cd包合物冻干粉针,并初步考察藤黄酸包和物冻干粉针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包和物,hplc分析藤黄酸的体外释放规律,并测定包合物冻干粉中藤黄酸的含量。结果 优化的包合工艺制备的冻干粉针外观形态,溶解性好, 用生理盐水稀释200毫升后在一个半小时内释放不超过20%,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重现性好、准确简便。结论 含量测定方法可行,包合及冻干工艺优化合理。
【关键词】  藤黄酸  包合物  质量标准
        1  藤黄酸的提取分离纯化工艺
        1.1.1藤黄酸的提取
        称取藤黄原料200g,加丙酮800ml,温度控制在60℃左右,回流提取2 h,倒出上清液后继续加600ml,400ml的丙酮,依次反应2h,1h 回收多余溶剂,旋蒸提取物,再放置恒温水浴锅中蒸发至溶剂很少再置于真空干燥仪中得藤黄酸粗提物的干燥品132g。
        1.1.2藤黄酸吡啶盐的制备
        称取藤黄酸粗提物50g,加入吡啶85ml,于70℃水浴上加热溶解,趁热抽滤,滤瓶等容器用少量吡啶洗涤,合并洗液,滤液,量筒量取共计140ml。wWW.11665.Com按以前探索的条件:100/13=140/x,x=18ml,加入温热蒸馏水18ml,搅拌,放置冰箱中过夜,析出沉淀,抽滤得到橙红色沉淀,70%吡啶洗3次共100ml,水洗3次,于60℃烘箱中烘干,得藤黄酸吡啶盐40g。
        1.1.3藤黄酸的纯化
        称取藤黄酸吡啶盐粗品40g,加入甲醇:乙酸乙酯=16:1的混合液85ml,80℃回流至完全溶解后,趁热抽滤,滤液置冰箱中冷藏过夜,析出大量橘红色沉淀,抽滤,滤饼烘干,得藤黄酸吡啶盐精品21.5g。将重结晶得到的藤黄酸吡啶盐用ch2cl2溶解,依次由1n盐酸,水洗至中性,合并有机层,无水na2so4,干燥,过滤,滤液于56℃旋蒸浓缩至少量,转移到蒸发皿中,于60℃真空干燥,得藤黄酸5.91 g。
        1.1.4自制藤黄酸的验证
        用熔点仪对制备的藤黄酸连续进行三次熔点测定分别为: 82.4~83.1℃,82.6~83.0℃,82.1~83.7℃.与文献值:80~83℃相符。
        2  不同浓度的hp-β-cd对藤黄酸的增溶作用
        依次配成浓度为4%、8%、12%、16%、20%、24%、28%、32%、36%、40%、44%、48%的hp-β-cd2ml的水溶液,另取1.2g藤黄酸溶于16mlc2h5oh。温度控制在30℃-40℃,向上述不同浓度的hp-β-cd的溶液中逐渐滴加0.8ml藤黄酸的c2h5oh溶液,即每毫升溶液里面滴加30mg的藤黄酸,反应24小时。温度分别为室温、40℃-50℃、50℃-60℃,其它条件不变进行同样的反应,经高效后观察50℃~60℃的条件下增溶效果最好。50℃-60℃经hplc后结果。48% 637563
        增溶试验结果表明hp-β-d对藤黄酸有增溶作用,相溶解度图显示出典型的an型特征。一般an型特征的药物包合物的表观稳定常数不能计算或计算没有意义。尽管包合机理复杂,包合物主客分子比较难以计算,但是可以肯定的是hp-β-cd可以与藤黄酸在溶液中形成包合物,属于不稳定包合,需要考虑稀释稳定性,所以加入l-精氨酸助溶[1]。
        2.2藤黄酸的包合
        依次配制浓度为10%、20%、30%、40%、50%、60%的2mlhp-β-cd水溶液。另取藤黄酸0.3g,用8ml无水乙醇溶解,温度控制在50℃~60℃,分别向上述不同浓度的hp-β-cd溶液滴加0.8ml藤黄酸乙醇溶液,即每份溶液中加了30mg的藤黄酸,搅拌反应24小时。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倒入小安瓿瓶中,再用少量蒸馏水洗圆底烧瓶,一并倒入小安瓿瓶中,置冰箱中冷冻结冰
        2.3藤黄酸成盐后的包合
        称取l-精氨酸0.6g于小锥形瓶中,加入4 ml蒸馏水,搅拌溶解后,再分批加入藤黄酸0.12g,使之完全溶解。另取hp-β-cd0.9g、0.6g、0.3g于25 ml圆底烧瓶中,加入2ml蒸馏水使溶解,缓缓滴加上述l-精氨酸的藤黄酸溶液1ml,即hp-β-cd的浓度为30%、20%、10%的溶液,于50℃~60℃水浴中反应8~9小时,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转移至小安瓿瓶中,置冰箱中冷冻结冰[2]。
        2.4冻干粉中藤黄酸含量测定的研究
        2.4.1藤黄酸成盐后最大吸收波长的确定
        取藤黄酸盐溶液适量,加甲醇溶解并稀释制成浓度约为10ug/ml,按分光光度法,在200~400 nm波长范围内进行扫描,测定其最大吸收波长为365nm。
        2.4.2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色谱柱:hypersilodsc18色谱柱(4.6mm×250mm,25 μm);
        流动相:甲醇-0.1%h3po4(9∶1);检测波长365 nm;流速1.0 ml·min-1;进样        体积20 μl;柱温为室温。甘露糖衍生物峰理论塔板数计算不低于50000。 
        2.4.3藤黄酸成盐的标准曲线
        配制2ml10%、20%、30%的hp-β-cd溶液,再配制15%的l-精氨酸溶液,使每毫升中含有30mg的藤黄酸,配制成盐。在50~60℃条件下反应8小时[3],在反应过程中缓缓加入上述盐溶液1ml,反应结束将反应液稀释100倍。

       2.4.2.4.4黄酸的含量测定
分别取3批号的冻干粉各五份,再用甲醇溶解并稀释成合适的浓度超声3次,每次20分钟[4],进样分析。
        2.4.5精密度试验  取一批片剂样品用甲醇稀释并超声后连续进样6次,结果rsd=0.65%。
        2.4.6 重现性试验  对同一批片剂样品按2.4.4中的方法重复平行测定5次,rsd=0.91%。
        2.4.7 回收率  取样品两份,一份用甲醇稀释并超声3次后定量加入藤黄酸对照品后测定含量,另一份不加对照品测定含量,计算回收率。结果回收率分别为100.67%和98.34%,rsd分别为2.74%和3.22%(n=5)。
        2.5冻干粉用生理盐水稀释后藤黄酸体外释放的规律研究
        配置质量分数为10%、15%、20%、25%、30%的hp-β-cd的水溶液,分别滴加藤黄酸盐溶液各1毫升(含藤黄酸30毫克),温度控制在50℃~60℃下反应8小时,反应液用生理盐水稀释成200ml之后,在一个半小时内连续进样7针,hplc分析结果。
        第1针进样基本反映出反应的包合率,当hp-β-cd的质量分数大于20%时,包合率达到90%以上,在一个半小时内从hp-β-cd中释放出来的藤黄酸的量不超过25%,并且hp-β-cd的质量分数越大释放得越少。以体外释放情况作为对包合工艺的评价标准,最终确定了包合的优化工艺条件为:hp-β-cd的质量分数为30%,温度50℃~60℃,反应时间8小时。
        3结果与讨论
        hp-β-cd对藤黄酸有增溶作用,通过分析当hp-β-cd的浓度在0~16%时,藤黄酸溶解度与hp-β-cd的质量分数成正比,当hp-β-cd的浓度在大于16%时,对藤黄酸的增溶作用增加不明显。
        优化的包合工艺的冻干粉在一个半小时内从hp-β-cd中释放出来的藤黄酸的量不超过20%,基本达到试验设计的目的。
        本实验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精密度高、重现性好。
参 考 文 献
[1] 于大海,高坤,孙英华,等.那格列奈-2-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及其理化性质[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7,24(8):465-469.
[2] 殷殿书,蒋建兰.紫杉醇透明质酸注射用冻干制剂的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04,39(11):839-841.
[3] 张慧颖,李学明,陈国广,等.灯盏化素包和物冻干粉针剂的制备及安全性初步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07,42(6):457-460.
[4] 罗 兰,孙殿甲,苗爱东.甲苯咪唑-β-环糊精包合物质量标准的研究[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1,24(1) :66-67. 
  • 上一个医药学论文:
  • 下一个医药学论文:
  •  作者:方丽萍 [标签: 藤黄 包合物 冻干 质量标准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HPLC法测定藤黄中藤黄酸和新藤黄酸的含量
    藤黄酸HP
    HPLC法测定大黄微波提取物中大黄酸和番泻苷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