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医药学论文 >> 医学论文 >> 西医学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中医学论文   西医学论文   基础医学论文   医学论文
广藿香油及藿香油的研究概况

            作者:刘亮锋,黄晓丹,蔡大可,刘玮锦,苏冀彥,赖平,苏子仁

【关键词】  广藿香油;藿香油;综述

广藿香油又称百秋李油,是从唇形科刺蕊草属植物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blanco)benth.中提取的挥发油,是广藿香的主要药用成分。藿香油是从唇形科藿香属植物(土)藿香agastache rugosa (fisch.et meyer)o.ktze中提取的挥发油,是常见的天然香料。两者来源不同,但目前在应用上有人不加以区分。这一做法是否合理?两者是否可以混用?为此,笔者将从历史沿革、成分研究、药理研究和安全性研究进行简要综述,以期为广藿香油及藿香油的合理运用提供依据。

  1  历史沿革

    目前,广藿香油与藿香油出现混用的状况与历史上广藿香与(土)藿香的混用有很大关系,因此,有必要弄清楚中药材发展史上广藿香与藿香的关系。中医处方中的藿香,均以藿香名之,更未明确规定其品种[1-2]。一般认为,广藿香和(土)藿香是中药材藿香的2个不同品种。自宋金元以来,本草著作中记载的藿香均为广藿香,而明代以来一些本草著作中记载的藿香则为(土)藿香[3]。有学者则认为广藿香与(土)藿香混用是因为地方用药习惯不同而混淆药名[4]。www.11665.cOM目前,广藿香多以其挥发油或全草配合其他中草药组成复方使用。从历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药典》”)收载情况来看,只有1977版《药典》同时收载(土)藿香和广藿香[5],以后各版《药典》均只收载广藿香,而2005版《药典》更是将广藿香油列入植物油脂和提取物项下单独收载[6]。由此可见,广藿香才是药用藿香的正品。实际上,藿香在我国历史上最初并非作为药物,而是作为香料为人们所应用[3]。直至现代,广藿香油和藿香油作为天然香料亦受到国内外香精香料研究工作者的重视。为进一步开发广藿香油和藿香油,必须对两者加以深入研究。

  2  成分研究

  2.1  广藿香油

    对广藿香油成分的研究分析开展较早,且随着气相色谱(gc)、气-质联用(gc-ms)技术的普及,挥发油的分析越发简便。张氏等[7]运用gc-ms法从广藿香挥发油中分出了55个成分,鉴定了其中24个,其中广藿香醇含量达31.86%。王氏等[8]运用gc-ms从高产广藿香挥发油中分出64个化学成分,并鉴定了其中31个,其中广藿香醇含量为31.66%,广藿香酮含量为23.58%。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者们分别对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的广藿香挥发油进行了研究。罗氏等[9]运用gc-ms联用技术比较了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的广藿香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含量,并根据挥发油成分的不同,将不同产地的广藿香分为2个化学型,即广藿香酮型和广藿香醇型。在广藿香挥发油质量控制方面也有相关报道,魏氏等[10]通过gc-ms法对不同采集期石牌广藿香及其他产地的广藿香挥发油进行比较分析,建立了石牌广藿香挥发油的指纹图谱。
以上文献及大量相关的研究表明,广藿香油的主要成分有2个,分别是广藿香醇(pachouli alcohol)和广藿香酮(pogostone)。两者在广藿香挥发油中的相对含量按品种和产地不同有一定的差异。其结构式如下:

  2.2  藿香油

    目前国内对藿香油的研究较少,而国外对藿香属植物的挥发油成分研究较多。fujita等[11]对日本境内的藿香进行研究,发现在大阪、兵库县附近生长的藿香a.rugosa var.hypoleuca kudo的挥发油成分主要为甲基胡椒酚(estragole,占总量的90%),在北海道采集的藿香a.rugosa var. methyleugenolifera fujita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则为丁香酚甲醚(占总量的80%以上)。王氏等[12]采用gc-ms联用技术,分别对采自湖北巴东县、河南郑州郊区与河南栾川县的藿香a.rugosa挥发油进行研究,发现产自巴东及郑州的藿香挥发油主要成分均为甲基胡椒酚,而产自栾川的藿香挥发油主要成分则为丁香酚甲醚。通过研读国内外关于藿香挥发油研究的文献,可以认为,绝大多数藿香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均为甲基胡椒酚。其结构式见图3。
 
  3  药理研究

  3.1  广藿香油

  国内对广藿香油的药理研究较为广泛,赵氏等[13]研究了广藿香油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和对醋酸引起扭体实验的影响,研究了广藿香油的抗炎、镇痛作用。有学者研究认为,藿胆丸中广藿香油具有抗炎、抗过敏的作用[14-15]。苏氏等[16]对11种真菌和5种细菌进行了体外抗菌实验,结果表明,广藿香油对黄曲霉和黑曲霉的抑制能力较差,但对新型隐球菌、球毛壳霉和短柄帚霉的生长抑制比较显著,其最低抑菌浓度(mic)低于0.11 ml/l,预示其具有治疗艾滋病患者(aids)并发隐球菌感染及新型隐球菌引起的肺炎、慢性脑膜炎的前景;对能感染身体任何部位的白色念珠菌的抑制能力也比较好(mic为0.14 ml/l);而对小孢子菌的抑制有助于治疗表皮癣菌病。

  在抗细菌实验中,除大肠杆菌外对4种细菌都较为敏感,表明广藿香油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刘氏等[17]对以广藿香油为主要成分的藿香正气水进行的药理研究表明,广藿香油对豚鼠离体十二指肠自动收缩及对组胺、乙酰胆碱(ach)、氯化钡所致的回肠收缩均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也能对抗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子宫平滑肌收缩。国外对广藿香油的研究也散见于相关文献。osawa等[18]报道,广藿香油可抑制放线杆菌属、梭杆菌属、噬二氧化碳细胞菌属、埃肯菌族及类杆菌属等多种牙周病菌。pattnaik s等[19]发现,广藿香油对20种细菌和12种真菌具有抑制作用。wei a等[20]报道广藿香油中的百秋李醇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yang y等[21]研究发现广藿香油具有止吐作用。

  3.2 藿香油

    国内比较少见对藿香油的单独研究。shin s等[22]对藿香油及其中的主要成分estragole进行了相关研究,发现藿香油及甲基胡椒酚都对真菌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另一项研究则发现,甲基胡椒酚对念珠菌有抑制作用。friedman m等[23]在一项抗菌物质筛选实验中发现,甲基胡椒酚对空肠弯曲杆菌、大肠杆菌、单核细胞增多性李司忒(氏)菌和沙门氏菌都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

  3.3  广藿香油与藿香油抗菌作用比较

    杨氏等[24-25]通过研究广藿香油与藿香油对16种皮肤细菌的体外抑制作用发现,藿香油抗菌作用很弱,干燥棒杆菌、固着微球菌和莫拉氏菌3种最敏感的菌种在油浓度高达1500 μl/l时仍表现出与对照组细菌几乎相同的生长速度和菌落特征;而广藿香油在药物培养基小于400 μl/l时仍可完全抑制16种供试菌当中的13种。结果更显示,广藿香挥发油在某种浓度下能抑制异源或负责菌的生长繁殖,而不破坏正常微生物的生态平衡。在另一项研究广藿香油与藿香油对12种皮肤癣菌和条件致病真菌的体外抑制作用中,发现2种油都可以选择性地完全抑制皮肤癣菌的生长繁殖,而对条件致病菌的生长繁殖几乎没有影响,其中广藿香油表现出对皮肤癣菌很好的特异选择性抑制作用(mic为50~400 μl/l)。而藿香油对皮肤癣菌抑制作用较弱(mic为700~1000 μl/l)。

  4  安全性研究

  4.1  广藿香油安全性研究

    迄今尚未发现广藿香油或其主要成分广藿香酮及广藿香醇的相关安全性研究报道。2005版《药典》并未明确规定其用量,只是要求按具体处方量添加[7]。在常用的藿香正气制剂中,包括藿香正气口服液、藿香正气水、藿香正气软胶囊,在2005版《药典》中均以广藿香油替代[26]。

  4.2  藿香油安全性研究

    目前,国内关于藿香油安全性研究的报道多为翻译或参考国外资料。国外报道较多的主要为藿香油中主要成分estragole的安全性数据。在致癌性研究中显示,长期饲服甲基胡椒酚或皮下注射、腹腔内注射甲基胡椒酚均证实其具有致癌性,且多为肝脏肿瘤;研究还发现,甲基胡椒酚的1-羟基代谢物具有更强的致肝癌性[27-28]。在致突变性研究中显示,ames试验中对大多数菌株均有致突变性[29-30]。其他研究发现,甲基胡椒酚的代谢产物(1-羟基甲基胡椒酚等)可在体内及体外形成肝脏dna加合物[31-32]。在药物动力学及药物代谢学研究中则发现,甲基胡椒酚的代谢途径有2种:一种是以co2为最终代谢产物排泄;另一种是以1-羟基甲基胡椒酚为最终代谢产物排泄[33-34]。两种代谢途径同时存在,并与给药剂量有关。

  5  小结

    上述研究表明,广藿香油与藿香油来源于同科不同属植物的提取物,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明显不一样。广藿香油主要含广藿香醇及广藿香酮(总量占40%以上),不含甲基胡椒酚,具有抗炎、抗过敏、提高免疫、抗菌、镇痛、抗痉挛、抗氧化、止吐等作用,且无不良反应报道,在中成药中大量应用;藿香油主要含甲基胡椒酚(占80%以上),不含广藿香醇及广藿香酮,虽有抗菌作用,但逊于广藿香油;具有抗菌、解痉、镇静及升高白细胞的作用,但存在致癌和致突变的安全性问题,目前未见在药品中应用。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广藿香和藿香在中药处方中曾有混用的历史,现在仍在混用;而广藿香油及藿香油应用范围涵盖了药品、食品、香料等领域,在使用过程中必须对两者的安全性加以考虑,区分运用。目前,国内常用广藿香油替代广藿香和藿香用于中成药生产,而非用藿香油替代广藿香和藿香,正是基于药效和安全性的考虑。

【参考文献】
   [1] 黄兆胜.中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87-188.

  [2] 谢 鸣.方剂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68-370.

  [3] 郝近大,谢宗万.藿香药用品种的延续与发展[j].中药材,1994,(8):40-41.

  [4] 张广秋.对中药名称规范化问题的探讨[j].天津药学,2003,(4):35-36.

  [5]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7.65,666.

  [6]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272.

  [7] 张 强,李章万,朱江粤.广藿香挥发油成分的分析[j].华西药学杂志, 1996,(4):249-250.

  [8] 王俊华,符 红.广藿香挥发油化学成分气质联用技术分析[j].时珍国医国药,2000,(7):579-580.

  [9] 罗集鹏,刘玉萍,冯毅凡,等.广藿香的两个化学型及产地与采收期对其挥发油成分的影响[j].药学学报,2003,(4):307-310.

  [10] 魏 刚,李 薇,徐鸿华.gc-ms建立石牌广藿香挥发油指纹图谱方法学研究[j].中成药,2003,(2):91-95.

  [11] fujita sh, fujita y. miscellaneous contributions to the essential oil of the plants from various territories xxxiii: essential oil of agastache rugosa o. kuntze[j]. yakugaku zasshi, 1973,93(12):1679-1681.

  [12] 王冬梅,杨得坡,王发松,等.藿香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分析及其化学生态型的探讨[j].中草药,2005,(9):1302-1303.

  [13] 赵书策,贾 强,廖富林.广藿香提取物的抗炎、镇痛药理研究[j].中成药,2007,29(2):285-287.

  [14] 冼彦芳,索 娟,黄晓丹,等.精制藿胆方及拆方抗炎药理作用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7,13(4):54-56.

   [15] 索 娟,冼彦芳,黄晓丹,等.精制藿胆方抗过敏药理作用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7,13(9):47-49.

  [16] 苏镜娱.广藿香精油化学成分分析与抗菌活性研究(ⅰ)[j].中草药, 2001,32(3):204-205.

  [17] 刘中煜,袁美娟,聂正慧,等.藿香正气水解痉、镇痛和抗菌作用实验观察[j].中草药,1984,15(12):15-18.

  [18] osawa k, matsumoto t, maruyama t, et al. studies of the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plant extracts and their constituents against periodontopathic bacteria[j]. bull tokyo dent coll,1990,
31(1):17-21.

  [19] pattnaik s, subramanyam vr, kole c. antibacterial and antifungal activity of ten essential oils in vitro[j]. microbios,1996,86(349):237-246.

  [20] wei a, shibamoto t. antioxidant activities and volatile constituents of various essential oils[j]. j agric food chem,
2007,55(5):1737-1742.

  [21] yang y, kinoshita k, koyama k, et al. anti-emetic principles of pogostemon cablin(blanco) benth[j]. phytomedicine,1999, 6(2):89-93.

  [22] shin s, pyun ms. anti-candida effects of estragole in combination with ketoconazole or amphotericin b[j]. phytother res,2004,18(10):827-830.

  [23] friedman m, henika pr, mandrell re. bactericidal activities of plant essential oils and some of their isolated constituents against campylobacter jejuni, escherichia coli, listeria monocytogenes, and salmonella enterica[j]. food prot,2002,65(10):1545-1560.

  [24] 杨得坡,chaumontjean-pierre,milletjolle.藿香和广藿香挥发油对皮肤癣菌和条件致病真菌的抑制作用[j].中国药学杂志,2000,(1):9-11.

  [25] 杨得坡,jean-pierre chaumont,joёlle millet.藿香和广藿香挥发油的抗皮肤细菌活性与化学成分的研究[j].微生物学杂志,1998,(4):1-4,16.

  [26]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660-663.

  [27] drinkwater nr, miller ec, miller ja, et al. hepatocarcinogenicity of estragole (1-allyl-4-methoxybenzene) and 1'-hydroxyestragole in the mouse and mutagenicity of 1'-acetoxyestragole in bacteria[j]. j natl cancer inst,1976,57(6):1323-1331.

  [28] miller ec, swanson ab, phillips dh, et al. structure-activity studies of the carcinogenicities in the mouse and rat of some naturally occurring and synthetic alkenylbenzene derivatives related to safrole and estragole[j]. cancer res,1983,43(3):1124-1134.

  [29] to lp, hunt tp, andersen me. mutagenicity of trans-anethole, estragole, eugenol, and safrole in the ames salmonella typhimurium assay[j]. bull environ contam toxicol,1982,28(6):647-654.

  [30] swanson ab, chambliss dd. the mutagenicities of safrole, estragole, eugenol, trans-anethole, and some of their known or possible metabolites for salmonella typhimurium mutants[j]. mutat res,1979,60(2):143-153.

  [31] wiseman rw, miller ec, miller ja, et al. structure-activity studies of the hepatocarcinogenicities of alkenylbenzene derivatives related to estragole and safrole on administration to preweanling male c57bl/6j x c3h/hej f1 mice[j]. cancer res, 1987,47(9):2275-2283.

  [32] wiseman rw, fennell tr, miller ja, et al. further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dna adducts formed by electrophilic esters of the hepatocarcinogens 1'-hydroxysafrole and 1’- hydroxyestragole in vitro and in mouse liver in vivo, including new adducts at c-8 and n-7 of guanine residues[j]. cancer res, 1985,45(7):3096-3105.

  [33] anthony a, caldwell j, hutt aj, et al. metabolism of estragole in rat and mouse and influence of dose size on excretion of the proximate carcinogen 1'-hydroxyestragole[j]. food chem toxicol,
1987,25(11):799-806.

  [34] zangouras a, caldwell j, hutt aj, et al. dose dependent conversion of estragole in the rat and mouse to the carcinogenic metabolite, 1'-hydroxyestragole[j]. biochem pharmacol,1981,30(11):1383-1386.

  • 上一个医药学论文:
  • 下一个医药学论文:
  •  作者:刘亮锋,黄晓丹,蔡大可,刘玮锦,苏冀彥,赖平,苏子仁【关键词 [标签: 广藿香油 藿香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藿香正气软胶囊含量测定方法的改进
    正交优选β-环糊精包合复方藿香片中挥发油的
    藿香正气软胶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Meta分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