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医药学论文 >> 医学论文 >> 西医学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中医学论文   西医学论文   基础医学论文   医学论文
理解和发展中医药“治未病”

【关键词】  中医;治未病;优势特色

目前,医疗负担已成为我国广泛关注的社会经济问题,以预防为主的医疗策略及服务模式已是众望所归。《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中已将“人口与健康”作为11个重点领域之一,明确提出疾病防治重心前移,坚持预防为主、促进健康和防治疾病相结合。中医学中蕴含着丰富的预防医学思想,积累总结了大量的养生保健和预防疾病的方法及手段,具有明显的优势特长和市场需求,开发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进一步拓展中医药的服务领域,并积极参与到我国预防为主、促进健康和防治疾病的过程中去,这会惠及我国广大民众的健康,缓解当前我国卫生资源不足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中医“治未病”历史源远流长。中医“治未病”说在现存最早的中医经典《内经》中就已经被提出来了。“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的论述,开创了中医对这一领域的独特认识和精辟见解。“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的认识,突出了治病在先的主题。张仲景发展了《内经》以来的相关思想,他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多侧面论述了治未病的原理、方法,在《伤寒杂病论》一书中,治未病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学说,养生保健,均有涉猎;治则方药,一应齐全。孙思邈将疾病分为“未病”、“欲病”、“已病”3个层次,要求医生要“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在《千金方》中,他还明确论证了治未病与养性的直接关系:“喜养性者,治未病之病”,创造了一整套养生延年的方法。WWW.11665.com朱丹溪对治未病也有高明的认识,说:“已病而后治,所以为医家之法;未病而先治,所以明摄生之理。”叶天士提出的“务在先安未受邪之地”的观点,是指疾病过程中要防变于先,采取主动。所说的“治未病”,全面来讲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

  1  未病先防

  未病先防,就是在疾病尚未发生之前,采取某些预防措施避免其发生。

  1.1  饮食有节,固护脾胃

  饮食是人体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胃之气既伤……而诸病之所由生也”(《脾胃论·脾胃虚实传变化》)。饮食和调,脾胃健运,就能化生精气,滋养人体,保持身体健康,防止疾病发生;反之,如果饮食失当,就会影响脾胃运化,致使精气生化不足,脏腑机能减退。因此,在饮食方面,除注意卫生,不吃不洁、霉变或有毒的食物外,也不能过饥过饱,尤其不能暴饮暴食,还要讲究营养,切忌偏嗜寒热,偏嗜不但会造成营养不良,而且会引起多种病证,如过食肥甘厚味易助湿、生痰、化热或生痈疡等,大辛之品可使肠胃积热而致大便干燥等。

  1.2  起居有常,劳逸适度

  人类在适应和改造自然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晨兴夜寐等生活规律。“是以善摄生者,卧起有四时之早晚,兴居有至和之常制”(《千金要方·养性第一》)。这些规律一旦形成,就成为一种习惯和节律固定下来。顺应这些规律起居和生活,就能保持健康少病,精力充沛,益寿延年;反之,如果打乱了既有生活节奏和生理规律,就会耗伤人体正气,诱发疾病。适当的运动,能促进气血流通,增强生命活力。正常的睡眠和休息,可以保养精、气、神,恢复体力和脑力。二者相互配合,使人体的阴阳消长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如果劳或逸太过,超过了一定限度,就会损伤脏腑精气,削弱机体抗病能力,导致疾病发生。所以,人们在生活起居和劳动休息时,必须有一定的规律和适当的限度,这对保护身体、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具有重要作用。

  1.3  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中医从病理角度将外界致病因素称为“邪气”,将人体对外界致病因素的防御能力称为“正气”。“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遗篇·刺法论》),如果人体的正气旺盛,邪气不易侵入,即使侵入也不易发生疾病,“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素问·评热病论》)。因此,要防止疾病的发生就必须经常锻炼身体,扶助正气,增强体质。古人在实践中摸索和总结了许多强体健身的方法和经验。如汉代医家华佗根据“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道理,创造了“五禽戏”,模仿虎、鹿、熊、猿、鸟5种动物的动作来锻炼身体。此外,人们还用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等健身方法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而纠正不良生活习惯,戒烟酒,形成合理的膳食习惯,起居有规律,适度运动锻炼,如步行、慢跑、登山、体操、游泳、各种球类活动,以及太极拳等适量有规律的运动,有助于增加肺活量,调节血压,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消化吸收和新陈代谢,还可转移或减轻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有利于预防和缓解疾病。

  1.4  调摄情志,修身养性

  情志与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关系密切,它能够影响脏腑气血的功能活动,促使疾病痊愈或导致疾病加重。精神乐观,情志畅达,脏气和调,就能增强抗病能力,防止疾病发生。《素问·上古天真论》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强调保持精神的平静安宁,对保持健康防止疾病发生有重要意义。结合中医形神相关理论,运用中医的养生与情志学说,注重精神调摄,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在亚健康预防和调治中不失启发和借鉴,亦是中医形神合一理论的实际应用范例;反之,情志的超常变化(如过怒、过喜、过悲等)超越了生理调节所能承受的范围,就会损伤内脏(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使气机逆乱,阴阳失调,气血不和而发病或加重病情。所以,调摄情志,修身养性,保持乐观的精神、开朗的性格、豁达的胸怀和良好的心情,是防止疾病发生或加重的重要条件。

  1.5  使用药物或非药物方法,预防疾病的发生和蔓延

  两千多年前,人们就用焚香、佩香囊、香枕、药物沐浴及服药等方法预防多种传染病。现在人们发现了更多的用中草药预防传染病的方法,如用贯众、板蓝根、大青叶预防流感和腮腺炎;用茵陈、板蓝根预防肝炎;用大蒜、马齿苋预防痢疾等。中医借助于天然药物或非药物疗法等丰富的调治经验,体现出其在调整不良状态、改善体质、提高人群健康水平等方面的优势。如针灸、按摩疗法通过刺激经络腧穴而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节脏腑气血,达到调治亚健康的目的。针灸的合理使用,对疲劳有很好的改善作用,如灸百会、四神聪以提神;刺合谷、太冲以止痛,灸足三里以益气补虚。中医学有药食同源的悠久历史,利用食物或配合天然药物,结合具体症状表现辨证施食,通过食疗扶正、祛邪以协调阴阳,辅助治疗亚健康。其他如音乐疗法能明显改善失眠、疲乏、体力下降等症状,对情绪低落、易激动烦乱、紧张不安等症状有较好疗效。

  2  既病防变

  “既病防变”就是在得病之后特别是发病之初,针对疾病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病情加重趋势和已经萌芽的先兆症状,及早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治疗,以阻止或扭转病情的发展和转变,促使疾病朝痊愈方向转化。

  2.1  早期诊治

  疾病的发展变化有一个过程。任何疾病在初期或萌芽阶段,病位浅、病情轻、正气尚足、邪气易去。如果外邪侵袭人体,不作及时处理,病邪就可能逐步加深,由表传里,侵犯内脏,使病情愈来愈复杂,治疗也就愈来愈困难。如外感风寒邪气,初期在表,如果用辛温解表药治疗,祛除邪气于疾病的初起阶段,就能阻止其深入和防止其转变。感受温热之邪,初期多在卫分,但温热之邪转变迅速,所以在治疗卫分证的同时,应兼清气分之热,及早采用辛凉药物清气透表散邪,以防气分证的出现。内脏杂病在始发阶段,都有内伤的早期证候,如果能及时识别其证候,加以适当治疗,可以在早期控制或终止病情的发展,将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中。所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

  2.2  依据疾病转变规律,先安未受邪之地
   
  疾病的发展和转变是有规律的。因此,在治疗某一病证时,应根据疾病的转变规律,“先安未受邪之地”,预先对可能受影响的部位加以固护,增强其抗邪能力。对此,古人也有深刻认识。如《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就提出:“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这是运用五行乘克规律得出的治病防变措施。因为按照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肝属木,脾属土,肝木最易乘克脾土,故治疗肝病时,应配合适当的健脾和胃药。冬病夏治是中国传统医学中一种很有特色的治疗方法,即对冬季好发及受寒易发证属阳虚阴寒内盛的疾病,在三伏天或夏至秋分的时节,运用中医的治疗手段进行施治,以达到扶正固本的目的。哮喘、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等病,多因正气虚弱,感受风寒而诱发,且好发于冬季,故称“冬病”;根据天人相应的原理,在人体腠理疏松开泄、荣卫通达、便于药物吸收的夏季,采用穴位敷贴、穴位注射、拔药罐等综合疗法,扶助正气、祛除机体内伏寒邪,起到“缀治其本”。“三伏”之时,气候炎热,人体腠理开泄,此时在穴位上贴药,药物易由皮肤进入穴位经络,通过经络气血的运行作用到达有关脏腑,借以调整机体功能,增强抗病能力,旨在使“正气存内,邪不可于”以防冬春季发病。再如,伤寒病是感受寒邪所致,寒邪易于伤阳,在治疗时应注意固护阳气,以防其变:温病是感受温热之邪所致,温邪易于耗伤阴液,治疗时应注意顾护阴液,以防温邪深入。

  2.3  体质的特殊性

  体质的特殊性往往导致机体对某种致病因子的易感性,因而不同体质对病邪的反应性不一样。如气郁体质易形成肝郁气滞,甚至气滞血瘀;气虚体质易感外邪而致病;特禀体质易患过敏等疾患;瘀血体质存在病前期、病瘥期及病间期,具有潜在病变倾向;痰湿体质患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中风的机会大于非痰湿型体质等。在疾病临床前期做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预防尤有重要作用。关注体质状况,及时调整体质偏颇,改善体质,是预防亚健康状态的产生,防止其向疾病发展的重要环节。如风湿病患者须卧床休息,病室应清洁凉爽通风,饮食宜吃素的半流质或流质,多饮水等;腹泻患者饮食宜新鲜清淡、易消化、忌生冷、油腻及不易消化之物,若暴泻无度,则应适当饮用淡盐糖水、米汤等;心悸患者应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刺激,饮食不宜过饱,生活要有规律,保证休息和睡眠时间,不做剧烈活动等。

  3  结语
   
  治未病是指中医能够在源头上把握疾病的本质,认识人在疾病状态下的生理、心理变化;中医可以控制健康的人不生病或者少生病;控制有病的人迟发病或者不发病;达到未病防变、已病防传的效果。中医的这一特点不但能够保障中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老年人健康问题,还能够改变目前医院只能治疗已发疾病的状况,能够扩大医院的服务范围,为疾病潜伏人群的身体健康提供保障,使其迟发病或者不发病,这必将给医院带来新的经济增长。一些公立医院和民营医疗机构的“治未病”研究室、“治未病”中心和相关“治未病”产品悄然涌现。中医“治未病”逐渐显示出巨大的人文魅力和产业前景,正在逐步成为健康相关产业新的亮点和增长点。然而,在中医药市场繁华的背后,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国家投入的不足,各医院正处在营利角逐的不正当的漩涡中,存在着中医药被湮没、被边缘化的趋向。正视这种趋向,认真着手解决这些问题,有利于传承和发扬,有利于我们找出办法,使中医药的发展进入良性循环,步入发展的快车道。中医药特色是中医至今仍具有顽强生命力的基石,重视特色,发扬本身的优势,以特色优势求发展,这是中医学在新时期适应时代进步的重要策略。

  • 上一个医药学论文:
  • 下一个医药学论文:
  •  作者:周荣峰,邓茜 [标签: 圣人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病理解剖学”网络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进一步理解抗生素用药机制使抗生素正确有效
    浅谈新时期高等中医药教育现状和发展趋势研
    毒性中药修治机理解析
    对“胃不和则卧不安”的理解及应用
    中医痰湿体质在2型糖尿病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
    基因工程在医学上的应用和发展
    试析中医药学丰富和发展的重要保障——中西
    试析对中医之“气”的理解中的思维方式
    成本核算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和发展
    试论儿童心理的产生和发展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