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医药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预防医学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临床综合论文   感染与传染论文   老年病学论文   神经病论文   血液病论文   麻醉论文   泌尿论文   内分泌学论文   肾病论文
 精神病论文   免疫论文   耳鼻喉科论文   传染病论文   核医学论文   医学影像论文   眼科论文   预防医学论文   生物化学论文
 解剖论文
《金匮要略》痹症病因病机及治法探讨

【摘要】  基于《金匮要略》中痹症的相关论述,阐明“湿邪”和“肝脾肾亏虚”是痹证发生的主要因素,总结其“发汗”“利小便”等基本的治法特点。

【关键词】  金匮要略;痹症;病因病机;治法

              fund project:item supported by sichuan provincial subjects(no:2009003084)   关于痹症的论述最早见于《内经》,仲景在禀承《内经》理论的基础上,独具匠心的作了更为全面而深入的阐发,详见于《痉湿暍病脉证第二》、《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和《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等篇章中。笔者仅就其病因病机和治法进行探讨。

  1  病因病机

    《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在历代诸多医家典籍中也多崇上说。而仲景不囿于《内经》之理论,并通过大量的临床验证,总结出外因重湿邪,内因重视肝脾肾的理论,并针对性的提出了“发汗”,“利小便”等基本治法。

  1.1  外因责之于湿邪 

  湿之所以成为致痹的关键因素,是因湿为阴邪,其性阴柔,重浊黏滞,并常与风寒杂合为患,缠绵难去。wWw.11665.cOM其致病或从外而袭,或自内而生。其中外湿致痹初起多滞留腠理肌肉,日久风湿相搏业已深入,正气受戕,湿自内生,内外之湿同气相求,痰湿瘀胶合羁留,痹阻血脉,筋骨关节失荣,而令痹症作矣。同时内湿受困,又易招致外湿的入侵。如《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12条中说:“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汗出当风”之所以能形成风湿,原因在于:“汗出之时,血气沁津化汗,肌表毛窍开,汗出于表,但肌表之间也有水津充斥欲外达而为汗,此时受强风所袭,风即入于肌腠,滞于肌腠之间的水津而为湿,风气逆窜,合于湿而为风湿”。《金匮要略心典》因此提出“厉节病,非水湿内侵,则肝肾虽虚,未必便成厉节”。说明外湿是形成厉节病的重要条件之一。

    内湿多因素体湿盛之人,由于脾的运化功能不及,水湿失运凝聚而成。内外之湿虽然有别,但二者之间常常互为影响,互为因果。外湿困脾易滋生内湿,脾虚不运,水湿不化又易招致外湿。如《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第7条中曰:“盛人脉涩小……历节痛,不可屈伸,此皆饮酒汗出当风所致”。第5条曰:“趺阳脉浮而滑,滑则谷气实,浮则汗自出”。可见无论“外湿困脾”或“脾虚生湿”都为痹症的发生准备了条件,突出了湿邪致痹理论。

  1.2  内因重视肝脾肾 

  痹证虽以风寒湿三气杂至为致病的外在条件,然脏腑功能低下,正气虚衰则是本病的内在因素。《素问·百病始生篇》说“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尤其肝、脾、肾三脏亏损,正气化源不足,风寒湿邪乘虚入侵,正邪相争,经络闭塞,气血不荣,是导致痹症发生的重要内因。所以,仲景在其关于痹症内因的论述中,尤其注重肝脾肾。如在《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4条曰“寸口脉沉而弱,沉即主骨,弱即主筋,沉即为肾,弱即为肝”。则以脉象来说明肝肾不足是发生厉节病的内因。沉脉揭示了肾亏,弱脉反映了肝虚,当肝肾亏虚时,若处于潮湿的环境中,则风寒湿必然乘虚入侵而发病。揭示了厉节病发生的先决条件就是“肝肾先虚”,《金匮要略心典》故曰:“厉节者,盖非肝肾先虚,则虽得水气,未必便入筋骨”。如《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在第9条指出:“味酸则伤筋,伤筋则缓,名曰泄。骨伤则萎,名曰枯。枯泄相搏,名曰断泄。营气不通,卫不独行,营卫具微,三焦无所御,四属断绝”。由于偏嗜酸咸造成肝肾皆虚,精亏血少,累及营卫气血不足,四肢皮肉筋脉骨髓得不到精气血的营养,气血津循行障碍,湿浊下注导致厉节病。这说明“气虚不运”是厉节风产生的另一个重要条件。
    从以上条文可以看出,由于肝脾肾的功能低下,造成气血亏虚,机体失养,抵抗能力下降,易招致风寒湿邪的侵袭,遂致厉节疼痛。所以,脾肝肾的亏损是痹症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2  治法

  2.1  发汗 

  痹证初期以感受风湿为主。风湿为六淫之邪,“故其感人,亦如风寒之先在太阳”。邪气在表,法当从汗而解。若“值阴雨则湿更甚,可汗无疑,而不愈何故?盖风性急可骤驱,湿性滞当渐解,汗大出则骤风去而湿不去,故不愈。若发之微,则出之缓,缓则风湿俱去矣”。说明若用汗法驱除肌表之邪,“但欲微微似欲汗出者”为佳,因为微发其汗可使阳气缓缓蒸发周流全身,使营卫气血畅通,则“湿邪自无地可容矣”。仲景在麻杏薏甘汤、桂枝附子汤、甘草附子汤、桂枝芍药知母汤等方中,用麻黄或桂枝或生姜等宣表发汗之品,其目的就是通过发汗来宣散外邪。

  2.2  利小便 

  以内湿为主时,则可通利小便,以达祛湿目的。如《痉湿暍病脉证第二》14条曰:“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者,此名湿痹。湿痹之侯,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只有通过通利小便,去除内湿,通达阳气,外湿才得以消除,则湿痹可愈。在甘草附子汤方中,桂枝与白术相伍既可振奋表阳,又可入膀胱温阳化气,以助利小便之功。后世医家受此启发,提出了“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对现代中医临床仍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2.3  轻清宣化 

  用来主治风湿在表的麻杏薏甘汤,本方为麻黄汤去桂枝加薏苡仁,且全方药量减轻,薏苡仁甘淡利湿,与麻黄相配,既可制约其温燥之性,取其微汗,又可防其助热化燥。体现了轻清宣化的治疗特点。

  2.4  寒热并用 

  对于痹症日久,邪盛正虚,邪郁化热用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此方中用了众多祛风除湿,温经散寒之品,却佐以知母、芍药清热养阴,既可兼顾痹久化热伤阴,又可制约温性药物的燥烈之性,体现了寒温并用之特性。

  • 上一个医药学论文:
  • 下一个医药学论文:
  •  作者:11665 [标签: 金匮要略 病机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论《金瓶梅》中的百业兴旺
    《金匮要略》重视内因新探
    《金匮要略》湿病证治探析
    桂枝汤及其类方在《金匮要略》中的运用
    《难经》“奔豚”与《金匮要略》“奔豚”之
    谈谈对《金匮要略》泻心汤出处、方名的理解
    《金匮玉函经·证治总例》当出自仲景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