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管理论文 >>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管理学基本理论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秘书文秘论文   档案管理论文   其它管理学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投资决策论文   战略竞争管理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我院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透视及对策分析

                      作者:李雷 袁孝文 胡军 郝玲玲

  摘要:近年来毕业生就业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也是党和政府着力要解决的问题。而数量庞大的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从我院最近几年高职毕业生就业情况着手,并结合分析省内其他兄弟院校近期高职毕业生就业现状,指出这部分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所遭遇的社会、学校、家庭及自身等一系列缺位及认识偏差问题,并从促进就业的角度,提出了改革专业设置模式,强化职业技能训练,转变自身就业观念、加强学生创业意识等较为切实可行的对策,以期为政府和有关部门决策提供有益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高职毕业生 就业 问题 对策
  
  始于1999年的高等教育扩招政策,使得我国高教规模迅速扩大,高职专科教育也呈方兴未艾之势。其中,高职专科教育对推动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发挥了决定性作用。教育部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要“积极稳步发展高等教育,特别是要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目前,高职教育规模已占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并且政策规定,以后高等教育的增量主要由高职院校完成。而与此同时,他们的就业情况却无法和本科院校的毕业生相比。从目前各高校对毕业生就业状况统计看,和去年同期相比,毕业生就业率有所下降。www.11665.com再加上中国经济增长整体放缓,以及“过冬论”在房地产、互联网、家电业、it行业等多个产业中的传导,在本已积重难返的大学生就业问题上,只能用“屋漏又遭连夜雨”来形容。尤其是高职专科毕业生承受的就业压力尤为沉重。2009年截止到2月份,高职毕业生实际和相关单位签约的仅达20%,高职毕业生严峻的就业状况已引起在校生极大的忧虑,甚至已经影响到很多高职院校正常的教学秩序。鉴于此,我们认为,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好坏,影响的不仅仅是某一个院校的生存和发展,更重要的是影响到高职教育能否健康发展。从各学院自身来说,必须未雨绸缪,根据目前趋紧的就业形势以及学院未来的发展定位,始终贯彻以就业为先导的思路,真正办出高职院校特色。
  
  1 当前我院高职毕业生就业现状
  
  我院高职专科学历教育始于2000年,为满足社会需求,在充分调研和合理安排现有师资的基础上,先后开设了31个高职应用型专业。随着招生规模的逐年增加,毕业生数量也呈逐步上升之势。学院一直非常重视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成立了专职部门,配备了专门人员,划拨了专项经费,积极从事就业方面相关的宣传、指导及推介工作。在省内外建立了多个就业见习基地,并同多家知名企业签订合作办学,委托培养协议。一手抓培育质量,一手抓就业市场。根据省教育厅发布的权威数字,我院2005、2006、2007、2008四年,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率分别达到了94.85%、97.39%、93.44%、97.40%。据跟踪调查,我院高职毕业生就业流向主要有几个方面: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约占6%(主要包括考取国家公务员及参加支农、支教、支医和扶贫者,其中近60%是到县及县以下);国有企业就业的比例大概占7%;考取专升本和出国深造的约占6%,在其它各类企业和城乡基层社会服务岗位就业的毕业生约占75%,应届毕业生中自主创业的比例仅为0.3%。四年毕业的10000多名学生的就业率在省内同类院校中一直保持较高水平。但是基于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必须对就业工作予以高度的重视,尤其要关注新形势下高职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新特点,研究新情况,发现新问题,解决新矛盾。从长远着手,及时调整、更新学生培养方案,积极做好各项应对之策。
  
  2 当前高职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职毕业生数量会继续增加,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企业对新增劳动力需求减少,整个社会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学生压力大,家长压力大,政府压力也很大。结合我院及其他兄弟院校近几年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我们认为,造成目前高职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2.1 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
  2.1.1 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不畅,一些体制性障碍仍然存在。一方面,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由教育部门主管,户口由公安部门管理,人才市场又是由人事及劳动部门管理,而这些部门相互之间沟通并不充分,无形中给毕业生就业带来一些困扰。另一方面,毕业生到非公有制企业就业渠道不畅通。受现行户籍、人事档案管理、社会保险、干部身份等制度的制约,高校毕业生从非公有制企业到国有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的流动存在不少困难,毕业生到非公有制企业就业积极性不高。一些中小企业管理不规范,制度不健全,难以吸引和留住高校毕业生。部分高校毕业生受传统就业观念影响,也不愿意去非公有制企业。城乡基层对高校毕业生有较大需求,但由于相关政策和制度尚不完善,大学生下基层就业的渠道也有待进一步畅通。
  2.1.2 针对高校毕业生举办的各种招聘会效果不佳,招聘形式亟需改进。从近几年举行的高校毕业生招聘会情况看,这种赶集式的集中人才招聘形式并不真正有利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大量的毕业生一次又一次从各地云集到举办招聘会的现场,看到的是数不清和自己抱有同样想法的年轻毕业生,大家为了谋得同一个岗位,蜂拥而至招聘单位台前,十分夸张地推销自己。可是,有的人往往在投递了数十份简历后,连一个正式面试的机会都没取得,更不用奢谈通过招聘会找到理想的工作了。这种赶集式的人才招聘会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因此,要创新招聘形式,发挥中介作用,同时积极发挥网络平台招聘的力量。
  2.1.3 用人单位盲目的人才高消费。部分用人单位不正确的人才消费观,也是造成当前毕业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些单位不从实际出发,对本单位的用人标准盲目提高,追求高学历,追求人才高消费,单位之间攀比招收员工的学历层次,导致本来专科生可以做的事一定要有本科生做,本科生可做的事要硕士生做。这种盲目提高用人标准的做法,造成了大量的人才浪费,同时也给高职毕业生就业增加了相当大的难度。还有一些用人单位缺乏人才培养机制,只从利益最大化角度考虑问题,希望招进一个员工,马上就可以发挥作用,能给单位创造高价值。这些用人单位非常看重工作经验,认为应届毕业生只具备书本知识,动手能力差,实践经验弱,他们不想把时间花在对应届毕业生的培训上,因此,接收应届毕业生的积极性不高。
  2.2 学生自身及家庭因素的影响
  2.2.1 毕业生自身素质问题。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步伐的不断加快,在校大学生人数也越来越多。但是,在校学生的基础也有高有底。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本身承载着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及培养高素质社会劳动者的重任,在招收学生时,所设置的门槛相对于本科院校低一点,再加上很多学校的软件和硬件设施都没有能够随招生规模的扩大而同步跟上,随之带来了学生自身及培养质量的下降,有的学生成绩不错,但动手能力差;有的学生动手能力强,适应能力也强,但学习成绩差,毕业生自身的素质缺憾使之频频与用人单位失之交臂。
  2.2.2 毕业生本身就业观念问题。当前,毕业生的就业观念虽然日趋务实,但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表现为毕业生往往对自己估计过高,总觉得和一些普通求职者相比有比较优势,就业期望值高,甚至不顾自身条件是否具备用人单位要求,就对薪水、福利待遇等方面提过分要求,导致用人单位不敢接收。还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片面追求大城市,眼睛只盯着天(津)、南(京)、(上)海、北(京)等东部大城市,而不愿去西部一些中小城市特别是农村发展。甚至提出宁要东部都市一张床,不要西部一套房口号,这也使他们失去了很多就业机会。此外,“学而优则仕”思想仍有不小市场,不少毕业生很看重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每年的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考,报名应考者人山人海,而毕业生们对一些民营中小企业的召唤却不感兴趣,视而不见,高不成低不就,进一步导致了就业难现象的出现。

  2.2.3 家长对待孩子就业的态度。很多毕业生家长也需转变传统的世俗观念,正确看待自己孩子的就业问题。家长们总是认为自己的孩子一定要在某个非常好的就业岗位上才算就业,不给孩子历练、磨炼的机会。他们经常把某一个职业作为整个职业生涯过程中的终点而不是一个起点来看待。其实,就业的选择可以多种多样,在多种多样的选择中,经过多年的磨炼,肯定可以找到自己的人生舞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3 学校教育因素的影响
  2.3.1 高校就业指导滞后。高校缺乏有效的就业机制,就业指导体制不完善是许多高职院校共性特点。其就业指导机构往往挂靠在学生管理部门,或者是刚从相关部门分离。管理幅度相对较小,就业指导人员业务能力欠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质量不高。就业指导课形式单调,缺乏实践意义,有的只是在学生毕业阶段才开设,并没有将就业指导贯穿于大学全过程。我们认为,从就业工作角度讲,就业形势越严峻,就业指导越重要。因为在特别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会非常大,要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就业形势,针对就业形势积极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要勇敢的面对求职和就业过程当中的挫折和困难。教育毕业生认清失业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志,找不到工作或失业只是暂时的,通过积极努力都是可以就业的。而失志就可能意味着机会的永远失去。
  2.3.2 学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矛盾。长期以来,很多高职院校鉴于种种原因不太注意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的结合。部分学科专业结构设置与人力资源市场需求脱节的矛盾突出。也有部分高职院校为追求短时效应,不顾学校办学实力,盲目开办一些所谓的热门专业,造成部分专业毕业生供求过剩;而也有些高校则是市场灵敏性不够,对一些社会需求少的冷门专业,没有及时调整招生人数,改变相关专业课程教学,导致毕业生一毕业就可能因社会需求少而失去就业机会。
  
  3 对于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意见和建议
  
  导致高职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原因非常复杂,其中隐含着很多深层次的社会问题。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化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原先的“天之骄子”变成了普通的劳动者。高职毕业生作为劳动力市场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要通过劳动力市场进行配置。在配置的过程中,要受到个人知识、技能、素质,外部市场环境,社会人才需求结构和规模等因素的影响。在目前情况下,解决高职毕业生就业难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及毕业生自身多方的共同努力,形成合力。眼下,政府部门对于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国务院及有关部门和地区以空前的力度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各省级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门和普通高等学校到目前为之共为09届高校毕业生举办招聘活动达6.3万余场次。全社会也都在努力,正在不断深化改革,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供给毕业生。当然,作为教育主要载体的学校,理应在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解决上承担更多的责任。从我院的实际考虑,我们认为当前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通过内外因素的结合,最终达到促成我院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圆满解决。
  3.1 强化内部革新,专业设置和招生规模与就业率挂钩
  就业率与就业层次的高低,是学院办学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关系到学院的社会声誉和生源,也影响着在校学生的学习动力与学习情绪。因此,学院要深化内部改革,适时调整专业结构,加强基础学科、应用学科的建设。专业调整应本着五个原则:一是以适应社会需求为指导,以就业为导向;二是发展特色专业和社会急需的新专业;三是推行订单教育,注重加强校企合作;四是重点培养适应安徽崛起和经济市场化的实用型人才;五是注重长短线结合,实行相对灵活的学制和学习、培养方式。在不违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前提下,根据学院每年各专业毕业生就业率情况,对学院内部的专业设置进行适当的调整,并以此为根据,制定下一年度人数的招生专业和招生计划。如当年毕业生就业率低于70%的专业,下一年度制定招生计划时,招生人数应不高于上年度实际就业的人数;低于50%的专业可采取隔年招生的方式适当压缩招生规模;低于30%或连续两年低于50%的专业应停止招生。
  3.2 开发就业见习岗位,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学生中很多同学经常在外做兼职,但是所从事的多为一些简单的促销类工作。这并不真正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更为严重的是,这些兼职行为占用了学生大量的学习时间,影响了学生的专业学习,同时也扰乱了学院正常的教学秩序。这其实是一种本末倒置、涸泽而渔的做法。基于培养工作经验的的需要,学院可考虑实行弹性学制。尝试和各种类型用人单位,尤其是社会责任强,管理规范的用人单位,开发一些实习就业岗位,输送学生参加岗位见习,加强对见习同学的考核,见习的鉴定成绩即作为该生的课程成绩,这样既不影响课程的学习,也积累了较多的工作经验,为最终实现充分就业做好准备。
  3.3 贫困生就业问题需重点关注
  因为经济上的拮据,贫困生面临着比其他同学更大的的就业压力。我院每年申请国家助学金的贫困生占到了全体学生数的20%以上,且每年向学院递交申请的学生数还在不断递增,针对贫困大学生逐年增加、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学院应当有针对性地创新贫困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推荐方式。一般一名毕业生求职支出的费用在2000元左右,包括简历制作费、交通费、通讯费、面试费,以及求职期间的生活费等。因为缺乏必要的费用,很多贫困生不能赴外地求职,或支付不起必要的上网通讯费用,导致无法及时获取就业信息,错失了很多机会。因此,学院可考虑安排专项经费,对优秀的贫困生求职予以补助。以减少贫困生因经济拮据而导致错失就业机会情况的发生。
  此外,针对很多贫困生性格内向,缺乏城市生活经验,容易产生自卑心理的特征,要充分调动利用教职工的社会资源,实行教师结对帮扶,及时对贫困生遇到的一些困难予以开导帮助。鼓励贫困生在求职遇到挫折时树立信心,同时耐心指出其自身需要改进之处,以帮助他们尽早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必要时,也可帮助贫困生推荐就业。
  3.4 加强对学生创业和就业理念教育,完善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
  大学生自主创业是这几年兴起的一种就业模式,自主创业是具有一定风险的选择,但是也是一个充满诱惑的选择。创业成功后所获得的高收益以及被社会认可的自豪感吸引着众多大学生投入其中。在目前这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我们的高职生更应当转变就业观念,学会和准备好自主创业。当前,创业者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因对自身经验和能力认识的不足而导致好高骛远心理的产生,对市场风险缺乏足够的预期等,这些因素都有可能导致他们的创业功亏一篑。因此,在学校的教育中理应加入创业教育,对于有创业意向的同学应予以鼓励并辅之以必要的帮助。通过开办创业辅导班,对学生的自主创业意识着力进行培养。学院也可借助开设的某些课程,通过情景性模拟引导学生参与完成组建自己的创业团队,编制创业计划书,试办公司,进入市场。也可以主动尝试争取有关部门支持,争取能为创业者们提供政策咨询、项目开发、创业培训、创业孵化、小额贷款、开业指导、跟踪辅导等“一条龙”服务。
  学院还应该建立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长效机制,在就业指导工作的体制上创新,充分拓展就业指导机构职能。不仅要管理和指导就业工作,同时还要加强对就业市场的调研,掌握就业工作的规律及发展趋势,制订和实施切实可行的就业指导工作方案。就业指导机构还应在充分了解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在涉及到学校专业调整工作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以促使学校培养的毕业生能实现充分就业。就业指导机构要将就业指导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全过程,根据学生成长和发展规律,将就业教育过程分为几个阶段,分别确定工作重点,合理安排不同阶段就业工作的教育内容。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让他们知道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要做好哪些准备。就业指导课不拘泥于课堂,要采用多种形式,诸如请一些优秀企事业人士、优秀校友来院给学生做报告,开设模拟招聘活动等,还应注意网络资源的利用,组建网上论坛,让师生可以在网上进行探讨。

  3.5 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增强就业竞争力
  据调查,一方面是高校毕业生总数不断增加,另一方面是整个社会应用型技术人才缺口不断扩大。面临这样的情况,高职毕业生要努力提升自身专业技能,在学校教育中,相应地开展各专业技能的练兵活动,引导学生按照职业要求去强化自己的专业技能,增强专业实践能力。强化专业技能资格认证,实施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努力使相关专业符合条件的应届毕业生通过职业技能鉴定,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提高企业对毕业生的认可度,增强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3.6 教育学生更新就业观念,提高自身素质
  就业问题严峻和大学毕业生自身因素也有很大关系。受传统观念影响,大学生对自己往往估价较高,总认为自己还是天之骄子,非得寻找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否则,宁可不就业也不愿意屈就一些自己看不上的岗位。就业市场上的残酷竞争,实质上是能力与素质的竞争。我们要教育我们的学生把就业的主动权更多的掌握在自己的手上,要充分利用高校这一平台,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并通过全面提升综合素质,为自己赢得更多的就业机会。
  首先,加强学习,重视自身能力的全面培养。“深挖洞、广积粮”,加强自己的知识积累,把书本知识学透学活。寻找机会增加自己的就业培训机会,学习求职技巧,更好的充实、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其次,要有自己的职业规划,对自己的发展要有打算。可以选择到有潜力的中小城市甚至农村发展,避免扎堆,避免因一时竞争过于激烈而丧失就业机会。要树立新的就业观念,用长远的眼光看待就业,就业期望值不能过高,更不要攀比,切忌好高骛远。可根据自身情况适当放低薪酬要求,即便是可以“高成”也不妨先“低就”,从基础做起。再次,提前做好步入社会的准备,调整好个人心态,要有吃苦耐劳精神,抱着学习的心态去适应社会,加强自己的人际沟通和动手的能力,要对应聘的部门进行分析,在求职时要自信,充分表现出自己的实力,提高自己的招聘成功率。
  3.7 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学院要加强对各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组织领导,将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学院工作总体规划,统筹安排,确定目标任务,实行目标责任制,加强工作考核和督查。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充分发挥职能,加强协调配合,工作责任落实到人,实行毕业生就业工作一票否决制。
  总之, 尽管当前高职毕业生就业还面临着不少困难,有些困难可能还需要较长时间的调整,我们也不能指望毕业生进入劳动力市场的过程总是一帆风顺,但是,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总趋势来看,毕业生就业前景总体上应该是非常乐观的。理由是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升级将为毕业生就业创造广阔的空间。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其潜在的经济需求是极大的。更关键的是,通过30年的改革开放,这些需求已经被成功启动,首先在大中城市,然后是沿海的小城市与农村地区,随之而来的将是广阔的中西部地区。中国同时兼具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工业基础设施与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都是最为关键的经济发展平台。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这都将是吸引就业需求的一个重要渠道。
  特别重要的是,伴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发展对毕业生的需求将会更大。全球竞争以及中国总体生活水平的提升导致中国不能永远享受劳动力成本的优势,产业结构升级是必然趋势,对受过高等教育的专业人员的需求应该有比较大的空间。特别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将使得我国21世纪的社会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长期人力资本投资而形成的高端劳动力群体。可以说,我国的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初步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的状态,这为大学生就业需求的增长预备了广阔的空间。
  因此,对于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不能谈虎色变也不能惟疾忌医,而应当辩证的去看待,积极寻找对策,认真应对。就业危机的同时也存在着大量的机会。
  
  参考文献
  [1] 干旭主编.高职大学生就业指导.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
  [3] 盛瑾.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研究[j].党史文苑, 2008,(20).
  [4] 程毅.大学生就业压力现状与对策研究[j].才智, 2008,(22).
  [5] 胡敏,肖学斌.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与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 2008,(20).
  [6] 张斌.我国大学毕业生市场就业歧视现象探析[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8,(20).
  [7] 张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问题与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8,(20).
  [8] 黎小华,孟新福.论大学生基于职业生涯规划下的“先就业,后择业”[j].职业时空, 2007,(07).
  [9] 王春雨,黄洪旺,梁洪.如何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j].中国市场,2006,(52).

  • 上一个管理论文:
  • 下一个管理论文:
  •  作者:李雷 袁孝文 胡军 郝玲玲  摘要:近年来毕业生就业问题已成 [标签: 问题 对策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高职学生职业生涯开发研究
    浅析韩国专门大学的发展经验及对我国高职院
    如何提升高职生语文素养
    如何开展高职学生应用文写作教学
    浅析高职校外实训基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教学秘书在高职教学管理与实施中的作用探究
    论高校教学秘书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的重要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六双三真一体化”人才培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初探
    浅析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探索与
    浅议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综合实训课程开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