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管理论文 >> 工商管理论文 >> 企业战略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工商管理理论论文   企业战略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电子商务论文   企业研究论文
当前我国流通产业国际化发展战略分析

  摘要:我国已经确定了十一五期间建立大开放、大市场、大流通的总体目标,而面对世界流通产业的变革以及入世后流通业全面对外开放的格局,我国流通产业必须为其在新形势下的发展做出战略性的调整。本文从发展大型流通企业集团、推进流通产业外向国际化发展以及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流通产业 流通国际化 利用外资
  
  商务部2006年10月11日公布了《商务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该《纲要》是我国商务领域的第一个中长期总体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十一五期间,要按照建立大开放、大市场、大流通的商务发展新格局的总体目标,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加快发展国内流通业,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大力提升市场功能,积极培育经济发展的自主动力。坚持对外开放,创新开放方式,建立和谐的对外经济关系,全面提升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增强在扩大开放条件下促进自主发展的能力。
  商务部商务领域的总体规划强调了大开放、大市场、大流通的总体目标,这不仅与我国的经济发展形势相适应,而且也符合我国政府加入wto的有关承诺,即我国将在加入wto的5年内全面开放流通领域。在这样的前提下,我国流通产业必须要为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的发展做出战略性的调整和选择。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流通产业的结构变化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在上个世纪的中后期以不可逆转之势不断地发展和深化,使得世界流通产业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结构性变化,呈现出流通国际化的特征。wWw.11665.cOm
  流通国际化是流通要素跨国界的流动,其基本表现形式为资本的国际化、管理的国际化和商品经营的国际化(邓永成,2004)。流通国际化是一个双向过程,可以将其概括为外向国际化和内向国际化,前者是一国的流通企业通过各种形式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使企业经营具有国际化特征;后者是外国流通企业进人国内市场,使国内市场竞争呈现出国际化特征。
  流通国际化特征的形成使得世界流通产业形成了“大企业主导的格局”,国际性超大流通企业在世界流通产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财富》全球500强行业的统计见证了国际性大型流通企业的迅速成长,例如在《财富》2002年度世界500强中,零售企业共49家,其数量仅次于位于第一位的银行业。2002-2005年,零售业巨头沃尔玛一直雄踞世界500强首位。2006年度世界500强前50位中,沃尔玛位居第二位,家乐福居25位,美国的批发零售业企业麦克森和家得宝分别位居第30和43位。
  世界流通产业大企业主导格局的形成,其重要原因在于流通国际化导致的全球采购与跨国营销。随着全球采购和跨国营销的发展,商业资本逐渐主导全球生产,因此从生产企业的集中统一采购使跨国商业企业对生产领域的控制能力得到强化。
  
  开放条件下我国流通产业面临的变化
  
  (一)我国流通国际化政策的演进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流通政策演变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79~1992年,流通政策重点是调整流通领域的所有制结构,转换国有流通企业的经营机制以及流通现代化;第二阶段为1993~2001年,这一阶段的政策重点是规范流通秩序、流通领域的对外开放和促进流通现代化;第三阶段为2002年以后,这一时期的政策重点是针对入世后流通领域即将全面开放而制定的一系列对外开放和促进流通产业发展的政策。
  我国流通国际化政策是以流通领域的对外开放为主线的,而我国流通领域的对外开放始于1992年7月。国务院在此后的十年间逐渐地扩展了对外开放的范围和程度,并在2002年首次将批发和零售贸易业列为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04年6月,商务部颁布了《外商投资商业领域管理办法》,它是目前我国最完善的流通国际化政策,按照入世相关承诺,该《办法》无论在业务领域、地域范围、股权比例、经营形式等方面,还是在外商投资的审批制度方面都有重大突破。
  (二)流通产业进入全面开放的竞争格局
  根据我国加入wto的相关承诺,2006年我国流通领域进入全面对外开放的新阶段,因此不仅流通政策有了相应的调整和改变,并且流通产业也要面临新的竞争格局。也就是说,国内流通产业不仅要更加深入地融入到国际市场中去,而且还要应对外国流通企业进人国内市场而使国内市场的竞争呈现出国际化的特征。
  随着我国流通产业的全面对外开放,外资流通企业将在我国市场实现全方位的扩张。外资进入的力度、方式等都将呈现新的特点,其管理输入会全方位地转向本土化经营,实施人才本土化、经营本土化、商品本土化,经营的领域也会从零售领域向批发、物流等流通纵深领域发展,并将在建立跨国采购中心、发展物流配送、开拓仓储服务、开展流通加工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
  在如此全面开放的新的竞争格局下,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将是不争的事实,企业兼并重组的频度和力度也会加大,因此大企业作用会日益突出。
  (三)流通产业改革的深化及寻求突破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流通产业在引导生产、促进消费、扩大内需、增加就业等方面的作用日趋显著,已逐渐成为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先导型产业。正因为如此,流通产业的改革与发展也变得更加紧迫和重要,而且很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使得流通产业的改革与发展成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之一,迫切需要新的突破。
  流通产业的改革和发展应该适应内外贸一体化的发展目标。一方面内外贸一体化的加快发展给国内流通企业提供了更为广泛的空间,特别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步伐,中国日益成为世界制造业基地及主要的商品采购市场和销售市场,我国流通业将成为全球供应链中的重要一环,国内流通企业面临着很多的机遇。另一方面,由于世界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依然乏力,贸易保护主义加剧,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我国的流通产业外向国际化的发展道路会是比较艰难的。因此,就更加迫切要求加快流通产业的发展和提高流通现代化水平。
  
  我国流通产业的发展战略
  
  为了适应世界流通产业的变化趋势,以及我国流通产业面临的主要变化情况,流通战略的全球化应该是我国流通产业的必然选择。随着我国流通产业全面对外开放的到来,我国的流通国际化特征将显现得越来越明显。内向国际化方面,国外流通企业在我国加快了扩张的步伐;与此相对应的外向国际化方面,国内一批大型流通企业也把目标市场由国内延伸到了国外。这样,流通企业势必在全球范围内参与国际合作和分工,流通战略的全球化将成为必然趋势。
  从宏观的角度讲,流通产业的发展应该以国家规范健全法规体系为前提,并且需要政府给予大力的扶持。例如日本的流通国际化进程就比较值得借鉴,即日本政府采取了扶持国内流通产业发展和逐步、谨慎对外开放的双重政策。这些政策大致可以分为两条主线:一是以流通现代化政策和流通信息化政策为核心的一系列促进流通产业发展的政策;二是流通调整政策,其突出特点就是大量针对流通领域的法律,同时辅以一些政府针对流通领域的发展规划、指导意见等。目前,中国正在规范健全法律体系,工作量大而艰巨,同时,商务部也正启动庞大的扶持计划来扶持流通业的发展,这些都相当值得关注。但本文接下来将仅仅从产业的角度讨论我国流通产业的重要发展战略。 流通-[飞诺网feno.cn]

 目前国内流通产业与国外相比,在经营规模、营销技术能力、品牌价值能力、人才聚集能力、快速扩张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差距。因此,我国流通产业亟待在几个方面做出战略选择。
  (一)发展大型流通企业集团
  世界流通产业目前已经形成了“大企业主导的格局”,国际性超大流通企业在世界流通产业中的影响越来越重要。中国流通产业要想在大开放、大市场、大流通的目标前提下,参与到全球的竞争中去,就必须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积极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流通企业。

  从2005年世界500强与中国500强行业首位企业的利润比较来看,零售业排首位的中国华联集团公司实现利润1.8562亿元,只相当于美国沃尔玛公司利润(66.71亿美元)的0.34%;中国华联集团公司的人均利润为1.09万元,只相当于美国沃尔玛公司人均利润(0.48万美元)的27.36%。如此悬殊的差距,无论在内向还是外向的流通国际化过程中,中国流通产业恐怕都很难应对。因此,发展大型流通企业集团已经是摆在我国流通产业面前的一个必须执行的艰巨任务。
  实际上,为了培育大型流通企业,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和有关金融机构已经做好准备要提供多方面的支持,同时中央政府也要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结合实际,采取具体措施,支持国家和地方重点培育大型流通企业的发展。因此,借助一系列的扶持政策,我国流通产业应该积极推进大企业的发展战略,适应世界流通产业的发展形势,以更有利的地位参与全球竞争。
  为了加快规模扩张,降低经营成本,并购是流通企业可选择的最有效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并购,企业可以实现内部扩展和外部扩张双重效应。由于外部扩张具有代价小、风险低、速度快的特点,向外并购扩张比内部扩展更易于提高企业的发展速度。并购现成的企业,可充分利用其现有的设备、技术、人才和市场等,使其直接为并购企业服务。同时,通过并购,还可以消除行业内部的竞争消耗,扩大企业对市场的控制范围,提高企业的经营优势和竞争优势,实现并购双方的优势互补。当然,并购也决不能盲目,必须考虑到并购双方有切实的可融合性,能够提高竞争力,才能在并购下形成真正的大型流通企业。
  需要强调的是,发展大型流通企业集团并不意味着放弃中小流通企业,毕竟中小流通企业是国内流通产业的基础。所以在“抓大”的同时,还要进一步搞活和多方面支持中小流通企业发展,并鼓励有条件的流通企业到境外开展流通业务。
  (二)推进流通产业外向国际化发展
  推进流通国际化与内外贸一体化是紧密联系的。几年来,商务部为了促进内外贸一体化进程作了大量的工作。今后,在企业层面上还要做的工作包括,引导和推进内外贸流通企业之间重组和合作,逐步形成连通国内外市场的流通网络体系,以及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和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增强流通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逐步实现国内竞争国际化,提高竞争水平。
  2006年,商务部就《商务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答记者问时表示,“走出去”战略是新时期对外开放的重点战略。推动企业“走出去”,有利于我国在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开展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与“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相辅相成。十一五期间,我国将采取三个新举措,推动企业“走出去”,实现跨越式发展。第一,加快发展对外直接投资,深度开拓国际市场。通过在境外投资建厂,形成若干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产业链较为完整、关联程度高、带动和辐射能力强的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鼓励企业通过多种方式,开展对外投资合作,培育和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第二,推动企业在境外科技资源密集的国家和地区,设立研发中心和研发型投资企业,充分利用全球科技、智力资源,提高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第三,鼓励服务业“走出去”,开展工程承包、劳务、电讯、交通、技术服务等领域的国际合作。
  在政府的相关扶持下,我国流通产业应该借此东风大力推进外向的流通国际化,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流通企业“走出去”战略。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建立自己的国际营销网络,是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下我国流通产业的必然选择。
  (三)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
  利用外资发展本国经济已经被众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认为是非常有效的途径。从各国的发展情况看,大部分国家吸引外资的领域往往是先工业、后商业,先生产、后流通。因为流通业的销售收人必须允许其兑换成外币汇到国外,如果流通业引入外资规模过大,当其销售收入汇出时就会对该国的国际收支平衡产生不利的影响。
  尽管流通产业利用外资发展会面临如上所述的问题,但是如果能够有效运用国内以外的其他资源,一定会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快的发展步伐。况且,流通产业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开放力度最大的行业之一,必然会加速外资企业进入我国流通业的进程,加快我国流通业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加速我国流通产业的内向国际化节奏。因此我国流通产业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应该考虑选择一种既有利于流通业发展,又能避免较大冲击的利用外资道路。当然,在此过程中应该坚持以有利于国内市场为前提,因为无论是内向国际化还是外向国际化,都不能因小失大,影响国民经济协调、稳步和快速发展。
  
  实际上,从1992年开始外资已经进入我国流通领域,截止2003年9月,累计实际利用外资约30亿美元,其中绝大部分为新型流通业态。但与制造业相比,我国流通业利用外资处于较低水平。据2006年《中国统计年鉴》,2005年流通业外商直接投资的注册数有所增加,但是其数量只占制造业注册数的约10%,投资总额约是制造业的6%。2005年流通业外商直接投资的实际使用金额也与制造业等相去甚远(详见表1)。因此,考虑如何有效利用外资,我国流通业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邓永成.中国营销理论与实践[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4
  2.宋则.新世纪新主题:流通现代化—促进流通创新,提高流通效能政策研究[j].商业研究,2003(9)
  3.宋则.新时期流通业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调整[j].财贸经济,2002(11)

  • 上一个管理论文:
  • 下一个管理论文:
  •  作者:侯海英 [标签: 国际化 发展战略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我国社会工作制度建设分析
    美日韩三国房产税征收方法对我国的启示
    近十年我国虚拟企业知识管理研究进展
    我国桃砧木的应用现状与发展建议
    我国的贫困标准向国际看齐
    对我国房产公司房地产成本管理控制的探讨
    对我国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传统管理模式及“
    浅析我国公共配套设施发展现状
    浅析韩国专门大学的发展经验及对我国高职院
    关于我国中小企业管理方法创新的思考
    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我国矿产地质勘查风险投资运行机制探讨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