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文学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汉语言文学论文   古代文学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现代文学论文   文学评论   英美文学论文   文学艺术期刊
浅谈《荆棘鸟》中女性爱情观
 摘 要:《荆棘鸟》为澳大利亚著名女作家考琳·麦卡洛所作,它于1977年问世后便在全球范围内引起极大的轰动,被誉为澳大利亚的《飘》。该书通过克利里一家三代人悲欢离合的故事,展现了爱情和命运的主题。本文从三代人四位女性:玛丽·卡森、菲奥娜、梅吉及朱丝婷的人生历程来剖析她们各自的爱情观,分析她们在传统女性命运面前的不满与反抗,以及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发展的心理历程,由此懂得如何树立一种正确的爱情观。
  关键词:荆棘鸟 爱情观 女性意识
  
  一、引言
  
  澳大利亚女作家考琳·麦卡洛的《荆棘鸟》于1977年在美国出版后销量超1000万册,而且被翻译成20几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极大的轰动,被誉为澳大利亚的《飘》。故事以德罗海达牧场为背景,以罗马大主教拉尔夫和女主人公梅吉之间缠绵悱恻、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为主线,讲述了克利里家族三代人传奇式的人生经历和情感历程。作者试图通过克利里家族的沧桑命运和感情历程揭示这样一个道理:真正的爱和一切美好的东西是需要用难以想象的代价去换取的。六七十年代以来的女性主义运动属于西方女性主义运动的第二阶段,这一阶段女性运动的特征是对于男权中心主义的批判和女性意识的觉醒。随着时代的进步,背负着千年精神枷锁的女性在蒙昧中逐渐觉醒,她们独立自主的意识愈来愈强,开始追求自己独立的人格,肯定女性的价值和尊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种女性意识与男权文化的冲突成为20世纪西方女性文学的重要题材。WWW.11665.COM而《荆棘鸟》就写于这个时期,其中的四位女性:玛丽·卡森、菲奥娜、梅吉及朱丝婷因其身处不同的时代以及各自不同的性格在面对命运和爱情时采取了不同的态度,作者通过讲述她们的人生历程揭示了女性在探索、追求自主命运的艰难坎坷中所表现出来的矛盾、迷惘和反抗,留下的是对女性如何寻求自主命运、如何树立正确爱情观的重要思考。
  
  二、玛丽·卡森自私疯狂的爱
  
  梅吉的姑妈,玛丽·卡森是一个很有心计的女人,一个靠嫁给有钱人来改变自己命运的女人。她寡居了33年,唯一的儿子还在摇篮中就死去了。为了舞权弄势,她宁愿弃绝肉欲,享受着以自我为中心的高高在上的优越地位,可是爱情是没有年龄界限的,当这个65岁的女人遇到了有着高高的身材、匀称的体魄、英俊的富于贵族气派容貌的比她小27岁的神父拉尔夫时,她陷入了一场没有结果的爱情之中。面对拉尔夫不经意的冷漠甚而透露出来的那份对她的厌恶与鄙视,她既痛苦又不甘。她敏锐地觉察到了拉尔夫对梅吉的爱,她痛恨自己的年龄,时常用嫉妒的眼神追随着拉尔夫和梅吉的身影。但是,衰老和年龄并不能熄灭她对拉尔夫爱情的火焰,像她说的那样,“在这个蠢笨的身体之内,我依然是年轻的,我仍然有感情,依然有愿望,依然有梦想,依然生机盎然。这些东西由于受到了我躯体的束缚而焦躁难忍”[1]。玛丽·卡森的爱情观和她对权利与财富的控制欲一样,要么绝对拥有,要么彻底毁灭。由强烈的爱引发的报复如同毒剂般隐藏在她的内心:“拉尔夫,我爱你,因为你不想得到我,我多么想杀掉你啊!但除那样做以外,用这种办法报复要好得多,我不是那种高尚的人。我爱你,但是却希望你在痛苦中尖声呼喊。” [2]这是玛丽·卡森在遗书中的一段话,可见玛丽对拉尔夫的爱是一种自私疯狂的爱,以占有为前提,如果得不到就要毁灭和报复。她了解拉尔夫的弱点,因此她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用精心设计的诱饵——1300万镑的遗产去诱惑拉尔夫,从而彻底击败情敌梅吉,让她永远痛苦。她的报复是在死后运作的,却改变了拉尔夫和梅吉的一生。
  玛丽·卡森不甘心做男人的附庸,她想要牢牢控制自己的命运,最终成功地报复了拉尔夫,但同时也让自己成为了孤僻、为人厌恶的老妇人。从她的身上我们可以知道那种自私疯狂的爱,并不能让人从中得到任何的愉悦和幸福,即使最终让对方尝到了巨大的痛苦,但是自己也无法获得心灵的安宁和爱的满足,只会让人觉得可恶又可叹。
  
  三、菲奥娜可悲错位的爱
  
  菲奥娜出身于一个贵族家庭,有着良好的家庭背景,性格端庄孤傲,可是骨子里却倔强坚韧,她爱上了有妇之夫帕克哈,并生下了私生子弗兰克。可作为政治家的帕克哈为了自己的前途和声望,抛弃了菲奥娜。于是为了维护家庭的荣誉也为了保护自己的儿子,她被迫嫁给一个羊毛工帕迪。在此后几十年的生活中,她封闭着自己的情感,把对帕克哈的爱转移到儿子弗兰克身上。对于命运的不公和生活的磨难,她选择用沉默甚至是冷漠进行无声的抵抗,只是这种抵抗显得那么微弱与单薄,而她的一切情感也逐渐被生活磨平,整个人显得毫无生气、了然无味。在菲奥娜身上我们看到的是女性主体中情感极其脆弱的一面。她的一生是非常不幸的,她没有嫁给自己心爱的男人而是嫁做农妇,小儿子哈尔夭折,最爱的儿子弗兰克锒铛入狱,而丈夫帕迪和儿子斯图尔特也相继意外身亡。然而她的生命也是多彩的,她并没有像其他少女那样依照父母之命嫁给一个门当户对的人,过着相夫教子的体面生活,而是勇敢追求自己的爱情和幸福。对于帕克哈,她的感情是炽热的,是飞蛾扑火般的。为了他,她宁愿背负被所有人唾弃的罪名也要把孩子生下来;为了保全他们之间爱情的结晶她牺牲自己嫁给了一个与自己身份地位相去甚远的长工。她为爱付出的代价是巨大而惨痛的,但从来都没有后悔过。
  她与丈夫帕迪的感情同样令人叹息,虽然她是被迫嫁给帕迪的,但毕竟帕迪毫无芥蒂地接受了她的过往。对于帕迪,她的内心有着深深的内疚,但她只能为他打理家务、生儿育女,除此之外,无法再给予他别的任何东西。帕迪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好丈夫,在他的有生之年,始终带着自卑与敬仰的心情深深地爱着并不爱自己的妻子。在得知帕迪死于大火之后,菲奥娜长久以来被压抑的情绪爆发了,她哭着对拉尔夫说:“两天以前,我才发现我是多么地爱帕迪,就好像我终身爱着他似的——太晚了,对他来说太晚了,对我来说也太晚了……哦,上帝,我希望没有人遭受过我这样的痛苦!”[3]可见她的爱始终是可悲错位的,她一直以为自己爱的人是帕克哈并且再也不会爱上别人,因此她对自己的丈夫帕迪始终表现出一种冷漠和抗拒。直到丈夫死后她才突然明白多年来与丈夫的患难与共、相濡以沫,丈夫对她的关心和体贴已经在她的内心深处扎根,而歉疚之情也早已转为亲情和爱情。待到蓦然回首,幡然醒悟时却为时晚矣。命运就是这样复杂多变,难以预测,在经历了所有的痛苦与磨难之后,她终于认识到了生命和爱情的真谛。
  菲奥娜的痛苦在于她青年时期受到过19世纪末女权运动第一次高潮的影响,于是萌发了选择爱情主宰命运的自主意识,所以她不顾世俗的眼光勇敢去追求真爱,然而在那个以男性为中心的父权制社会里,她无力改变自己的命运。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使她长期生活在压抑与痛苦之中,叹息身为女人的不幸,诅咒命运却又不得不屈从于命运。她始终是一个矛盾的个体,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觉醒。

 四、梅吉无私执着的爱
  
  女主人公梅吉在4岁的时候就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她温顺、美丽而又执着、坚韧。幼时面对修女藤条抽打的耻辱和痛楚,她昂首挺胸,对身旁小姑娘们的窃窃私语,她充耳不闻。母亲菲奥娜长久以来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自己与初恋情人所生的私生子身上,而忽略了梅吉,可她却毫无怨言地默默忍受着母亲对她的冷漠。在最孤单无助的时候,年轻的神父拉尔夫走进了她的生活,给了她从未有过的温暖与关怀,陪伴她从一个小女孩长成了少女,她对拉尔夫的爱情也在一天天发芽、开花。为了这爱情,她甘愿用一生来换取。梅吉就像是一只荆棘鸟,从孩童时代,就开始寻找荆棘树,这就是她对拉尔夫爱情的旅程。然而她想要得到爱情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和她争夺爱情的不是别的女人而是上帝,这场战争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她的失败。她永远无法得到这个男人——这根最尖、最锋利、扎进肉体最深处的荆棘。可是梅吉从没想过要放弃,长大后的她热烈地向拉尔夫表达着自己的爱,那么真诚、毫无掩饰。如果说菲奥娜对待爱情是一种自发的渴望,那么梅吉对待爱情就是一种自觉的追求与抗争。不同的是她的爱人拉尔夫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一方面他爱着梅吉,从见到她的那一刻起就莫名迷恋上了她的金发,她的眼神乃至她的一切;另一方面,他信仰上帝,心中还有着对至高无上神权的强烈渴望,所以他背弃了梅吉,用本属于她们家的1300万磅的财产,效忠了他的上帝,得到了晋升主教的机会。他在上帝和梅吉之间徘徊,注定了自己痛苦一生,也注定了梅吉痛苦一生。拉尔夫是自私的,因为他背叛了上帝也背叛了梅吉,而梅吉对他的爱却是毫无保留的。在拉尔夫离开之后,她嫁给了一个相貌酷似拉尔夫而性格粗鄙的男人卢克,把拉尔夫默默埋在心底。卢克并不爱她,他娶梅吉只是为了一年2000磅的进帐。在梅吉和拉尔夫认识了十六年后,梅吉终于达成心愿,得到了和拉尔夫几天的恩爱缠绵,虽然拉尔夫最终选择了离开梅吉回到上帝的身边,但是她也偷偷得到了与拉尔夫爱情的结晶——儿子戴恩。从此以后梅吉彻底离开了卢克,回到了德罗海达,养育着自己的两个孩子。可她没想到的是儿子戴恩长大后也走上了跟亲生父亲一样的道路,成了一名教士。她知道要失去儿子了,她明白自己是斗不过上帝的,她在给拉尔夫的信中写道“把偷来的还回去”,而拉尔夫始终不明白这话的意思。不幸还没有结束,戴恩在去希腊度假的时候为了救几个女孩子而被海水吞没了,她不想让儿子魂散他乡,于是她要会希腊语的拉尔夫利用关系去希腊把她的儿子找回来。自上次见面13年后她和拉尔夫在罗马再次相见了,这时她53岁,拉尔夫也已经71岁了。拉尔夫第一次知道了26年来他居然有个亲生儿子——而且是那个他最喜欢的晚辈,那个最崇拜他的晚辈,那个把他当作完美主教的晚辈。他找回了他们儿子的尸体把他带回了德罗海达,也在痛苦和忏悔之中死在了梅吉的怀里。梅吉突然之间失去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男人,与上帝争夺爱情也以失败而告终。但是在经历了那么多痛苦之后,梅吉的心最终平静了下来,因为她曾经拥有过,曾经无怨无悔地付出过,她体会到了爱的刻骨铭心,她的生命有了完整的意义。梅吉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她对爱情的大胆追求和忠贞不渝。她的爱是无私执着的,是可歌可泣的,为了追求一份禁忌之爱,她可以无怨无悔地付出一切,但这种爱也容易使人丧失自我。虽然拉尔夫也爱着梅吉,但他一生都在权利与爱情、神性与人性之间挣扎,直到生命耗尽,方才感悟到自己的心声,最终走向了悲剧的深渊,与此同时,也造成了梅吉一生的痛苦和遗憾。
 梅吉不懈追求纯美爱情的过程,充分体现了传统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和追求独立人格的渴望。但她骨子里依然存在一些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如梅吉对男人拥有钱财、房屋、妻子和孩子的权力从未产生过疑问,所以当卢克要求把她的财产归为己有时,她也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可见这时的女性已经有了一定的自主意识,但还未能彻底摆脱传统男尊女卑的思想。
  
  五、朱丝婷平等独立的爱
  
  朱丝婷,菲奥娜的外孙女,梅吉的女儿。她重复了母亲梅吉童年的命运,从小就在缺乏父母之爱的环境下长大,她冷漠怪异,表现出强烈的自主个性,她的血液里流着阿姆斯特朗、克利里、奥尼尔三个家族的血液,混合了这三个家族坚韧、孤傲、决绝的特质,她从不为别人左右的思想意识,似乎也证明了一件事,她不需要任何人。她性格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叛逆与独立,她鄙夷梵蒂冈,大骂宗教是骗人的鬼把戏。甚至在她17岁的时候就表现出了对婚姻和爱情的蔑视。当她的母亲梅吉问她是否想结婚时,她显示出一副不屑一顾的样子:“根本不可能!哭天抹泪,像叫花子似的度过我的一生吗?向某个连我都不如,却自以为是的男人俯首低眉吗?哈,哈,我才不能呢!”[4]。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女权主义运动掀起了第二次高潮,女性在家庭、经济、政治上获得了更多的权利,也获得了和男性一样受教育的机会,她们不再以家庭为中心,可以有自己的事业。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长大的朱丝婷,想做演员就去做演员,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阻挡她。她离开了德罗海达来到了悉尼这个充满刺激与挑战的城市,非常自信地做自己想做的事,这比她的上两代女性来说,要有着幸福得多的自主权,但在感情上她把自己封闭起来,把所有的爱都放在了弟弟戴恩的身上,期望从他的身上得到些许的安慰和寄托。在弟弟戴恩死后,这一切都改变了,朱丝婷失去了她的中心,陷入到了无限的痛苦与自责之中,而戴恩的死和情人雷纳的努力也唤醒了母亲梅吉对女儿的爱。在母亲的帮助下,朱丝婷终于走出伤痛。面对成熟稳重,充满魅力,真诚爱她,尊重她并十年不渝等待她的雷纳,她最终认清了自我,克服了对婚姻的恐惧,确立了自己的人生道路,走出了一条与外祖母及母亲命运不同的幸福道路。朱丝婷的人生经历充分表现了新一代女性对恋爱婚姻的新态度以及在现代社会里寻求自我过程中的矛盾心理。
  
  六、结语
  《荆棘鸟》小说中的四位女性由于她们各自不同的性格以及身处不同的时代呈现出不同的爱情观,有自私疯狂的爱,有可悲错位的爱,有无私执着的爱,有平等独立的爱。同时她们也代表着不同阶段女性的心理历程,首先是以玛丽·卡森和菲奥娜为代表的第一代女性形象,是处于受男权社会欺凌摆布而步入极端变态或牺牲自己、压抑自己来进行无声反抗的阶段;其次是以梅吉为代表的跳出男权社会传统习规,女性自我意识不断加强,通过自觉追求爱情来与命运抗争的阶段;最后是以朱丝婷为代表的大胆追求女性人格独立、个性解放的叛逆阶段。在上述的玛丽、菲奥娜、梅吉、朱丝婷这几代女性的人生经历中,我们看到的是她们对传统女性命运的不满与反抗,以及愈来愈强的摆脱依附、恢复自主的独立意识。
  从她们的身上我们也明白了爱情需要忠贞不渝,至死不悔,无私地奉献自己,但同时它应该建立在两性相互理解、和谐共存的基础上。爱,就应该彼此尊重、关心、呵护和信任。真正的爱情是独立平等、相互依存、心心相印、甘苦与共的。那些自私、虚荣、贪婪的爱在任何时候都是让人鄙夷和唾弃的。而作为新时代的女性只有保持经济、精神、人格上的独立,在除家庭以外的更多地方实现自我价值才能获得受尊重的地位,也只有保持自尊、自爱、自立、自强,才能得到真正的爱情和幸福的人生。这就是《荆棘鸟》留给我们的关于生命和爱情的启示。
  
  注释:
  [1][2][3][4]考琳·麦卡珞著,曾胡译:《荆棘鸟》,南京:译林出版社,2008年版,第132页,第140页,第199页,第388页。
  参考文献:
  [1]考琳·麦卡洛著,曾胡译.荆棘鸟[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8年6月版.
  [2]毛慧.在痛苦中爱着,在爱中成长——解读《荆棘鸟》中三位女性形象追求爱情的荆棘之路[j].长春大学学报,2008,(5).
  [3]万丽莎.《飘》和《荆棘鸟》的相似性解读[j].长沙大学学报,2008,(6).
  [4]孙慧聪,王志慧.浅析《荆棘鸟》中的女性形象[j].文学教育(文学评论版),2009,(5).
  
  (吕芳 厦门东海职业技术学院 361100)
  • 上一篇文学论文:
  • 下一篇文学论文:
  •  作者:吕芳 [标签: 中的 下载 西方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浅谈中国现代文学教学中科学思维方法的缺失…
    浅谈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中国古代文学课”的…
    浅谈基层网络传播新闻自由的现状及管理对策
    浅谈如何加强偏远山村学生的汉语文学习兴趣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对初中汉语文学习的兴趣
    浅谈电大汉语文学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改进…
    浅谈中国古代文学的意境美
    浅谈图书馆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如何提高西藏学生的汉语文学习兴趣
    浅谈怎样提高小学生的汉语文学习能力
    浅谈外国小说《飘》中的人物文学素养
    浅谈对外汉语课堂注入文学元素的方法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