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文学论文 >> 文学评论 >> 正文 会员中心
 汉语言文学论文   古代文学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现代文学论文   文学评论   英美文学论文   文学艺术期刊
三十年前,《人民文学》发表了我的评论“处女作”

三十年前,《人民文学》发表了我的评论“处女作”

自1978年第4期的《人民文学》发表了我的第一篇文学短评——《让思想冲破牢笼》,至今已经整整三十年了。这三十年,虽然由于职业和专业的需要,我发表了数百篇的文学研究和批评文章,并且出版了几部专著,但却对这篇短文情有独钟,常常忍不住拿出来重新看看。敝帚自珍,因为它不仅是我文学评论的“处女作”,更主要的是它保存了我在改革开放伊始的文学“破冰”年代的一份独特记忆和感情。
  “文革”爆发时,我刚刚上中学。与那个时代、那个年龄的一些少年一样,我对课程学习兴趣不大,却痴迷着文学。我偷偷地大量阅读着那些当时被作为“禁书”的古今中外名著,从中汲取着真正的文学艺术营养,并且尝试着写作,梦想当一名作家。一晃十多年过去了,我从少年成长为青年,从学生到成为农民、战士、工人,虽然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始终没有放弃,但“作家梦”变得更加缥缈迷茫。受到中外文学名著洗礼的我既不愿按照当时“文革”的极左文风去写作,按照文学特征和自己性情写的那些东西又一直无法发表。作为一名业余作者,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正在我十分苦闷的时候,从复刊不久的《人民文学》上读到了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心情十分激动、欣喜。我仿佛找到了寻觅已久的真正的文学,看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WWw.11665.com我在心底说:粉碎“四人帮”已经快两年了,中国文学复兴的时代恐怕真的要来了!而就在其时,我也听到了一些对这篇作品的非议,认为它“政治性不强”、“调子低”等等。那毕竟还是“乍暖还寒”时节啊!我决定以一位普通文学爱好者的身份,给《人民文学》写一篇读后感式的文章,一方面表达自己和众多读者对《哥德巴赫猜想》的喜爱之情,另一方面反驳那些对这篇作品的责难,呼吁作家们以徐迟为榜样,进一步解放思想,冲破“四人帮”在文学上设置的种种枷锁,写出真正为人民认同的作品。我之所以决定将稿件寄给《人民文学》,是因为虽然当时政治形势还不太明朗,“两个凡是”还束缚着人们的思想,但“春江水暖鸭先知”,《人民文学》由于其特殊的地位,已经在艰难地进行着文学论文联盟http://上的拨乱反正工作,最先向人们透露了文学的春天将要到来的信息。《班主任》、《哥德巴赫猜想》等一批作品的发表就是证明。不过,我的心里又有些忐忑不安:一个普通的工人,一个名不经传的业余作者的稿件,这样一份在当时属于全国顶尖级的文学刊物会采用吗?
  文章寄出后不久,我所在的工厂领导忽然收到一封《人民文学》杂志社的来函,说是在发表作者文章前要调查本人的政治身份和家庭历史面貌。此事当时我并不知晓,是事后厂部办公室的人告诉我的。——这件事现在听起来十分可笑,简直匪夷所思:在一份文学刊物上发表一篇短文,竟然要从千里之外来函政审查三代!但这就是当时“乍暖还寒”的现实。与此相关的另一件事也很好笑:不知是谁将这件事添油加醋在厂里传开了,说是北京方面来函对我“外调”,我不久就要到北京大机关工作。于是,人们纷纷来向我表示祝贺,并叮嘱我当了“京官”后不要忘记在一起喝过酒的工友们。我听了一头雾水,哭笑不得。
  短文发表时,我已参加了1977年的高考,并被录取在某师范院校中文系。这篇文章便成为我进大学后的最精彩的“登场”、“亮相”。七七级的中文系大学生大多是“老三届”,许多人有着和我一样的对文学的长期热爱和追求,又进入大学,钻研文学,可想而知,大家对后来被命名“新时期文学”的当时文学现实,该有着多大的热情和关注!而《人民文学》在当时许多文学刊物还没有复刊和创办的情形下,可以说是全国顶尖级的综合性文学刊物,文坛第一重镇。因此,虽然我发表的不是小说、报告文学之类大作品,只是“豆腐干”式的小文章,但在班上乃至整个学校仍然产生了很大影响。我俨然成为班级的“文学权威”和各项文学活动的带头人,甚至老师给我介绍女朋友时首先向对方说的也是“这就是那位在《人民文学》上发表文章的某某某。”
  当然,最受鼓舞的还是我本人。在此之前,我写了那么多的东西,都“泥牛入海无消息”,现在我的文章不仅发表了,而且还发表在文学青年和文学作者心中的圣殿——《人民文学》上,而且还平生第一次领到了用写作获得的劳动报酬——十二块钱(其时刚刚恢复中断已久的稿酬制),那差不多是我在工厂当工人时的半个月工资!在用稿费请同学们到学校附近的小饭馆嘬了一顿后,第二天,我就在教室的黑板上写下了这样一行字:“让莎士比亚重新走上讲台”。在我和班上其他一些执著文学的同学影响下,班级掀起了一个阅读文学经典名著热。我也从此开始了自己的文学评论写作,与新时期文学同行,一直走到今天……
  三十年来,文学跨越了几个时代,发生了超出我们想象的变化。时至今日,年轻人热爱和追求文学的心态、方式、途径,与当年我辈不可同日而语。文学刊物不再是培养文学青年的唯一摇篮,《人民文学》也早已风光不再。抚今思昔,不胜感慨。历史渐行渐远,但总有一些事情让我们时时回味。文学已经凤凰涅槃,但她最初的艰难蜕变永远定格在一代人的青春记忆中。

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
  • 上一篇文学论文:
  • 下一篇文学论文:
  •  作者:黄书泉 [标签: 文学 文学 在线 文学 军人 文学 文学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苏联五、六十年代农村题材小说中人物性格塑…
    复述无“信度”:再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从传媒书写看《新文学史稿》和《中国现代文…
    中国美国文学研究三十年的总体趋势
    试论五十年代的汉语\文学分科教学
    贾平凹与新时期文学三十年
    解读70年前的《新闻记者》
    论西方知识与本土经验:中国文艺学三十年
    十年电视批评的一种考察(2000-2009)——以…
    大陆近二十年《西厢记》研究述评
    中国九十年代话语转型的深层问题
    二语词汇习得研究:十年回溯与展望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